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讲稿

时间:2022-10-15 10:52:00

导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讲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讲稿

教学对象:普通党员和基层干部

教学目的:理解政治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

教学提示:重点讲清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授课过程中可在适当的地方选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个小时

**报告的一个闪亮之处,是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张,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张,是我们党不断探索社会主义规律,实现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

“文明”这个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一般人认为它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形态,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据此,一般把文明分为两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报告在阐述两个文明时说: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们的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十二大关于两个文明的阐述,比较准确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于指导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就同我们党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有着直接的关系,并成为我们党的一条成功经验。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那时我们党不可能提出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张。但是,即使这样,我们党也从来没有停止对发展、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途径的探索。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给我们的政府管理体制,给我们的司法制度等各个方面,带来了新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党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并把它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早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同志就曾深刻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同志把“依法治国”纳入社会文明进步的范畴,实际上已经是向“政治文明”思想的提出,迈出了一大步。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同志又提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我们党在正式场合、正式文献中第一次使用“政治文明”这一说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实际上是同志“依法治国”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而同志在**上,更加鲜明地向全党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任务,并把建设政治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反映了我们党对政治文明建设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成熟了。这对于推进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那么,什么是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又该包含着怎样的内容呢?

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是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协调发展的统一体。在人类的历史中,因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形态,因而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文明。举例说,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主”这一概念和形式,其实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有之,只是那时能够享受这一“民主”的,只有极少数的奴隶主,至于那些“会说话的工具”——广大奴隶阶级,“民主”只是悬在他们头上的皮鞭。在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它的政治文明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但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文明的发展才有可能达到人类历史上的最高峰。还是以“民主”为例。与其他社会形态的民主相比,社会主义民主就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基础之上的,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广泛、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共同对生产资料享有不同形式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由此可见,我们在谈论政治文明时,必须明确三个原则:其一,政治文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也就是说,不同的历史阶段,因为有着不同的物质文明,所有以之为基础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然也不同;其二,政治文明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一定要符合这个国家的国情,不能生搬硬套;其三,政治文明建设应当充分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建设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也就是说,虽然政治文明建设不能够照抄照搬他国的经验,但应该大胆学习别国的一些有益的做法,大胆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建设成果中一切积极有益的东西。

中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这一点已经为中国革命的历史所证明。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又该是怎样的呢?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中国的政治文明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最具本质的特征。政党参与是现代政治文明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搞多党制,因为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政治力量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能够领导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能够使她保持统一,保持稳定,保持进步。如果离开党的领导而去搞政治文明建设,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而且一定会使中国四分五裂,天下大乱。

二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和特征。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当然也应该充分体现这一时代要求,而且应该做得更好。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在政治上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目的也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之间不存在矛盾,而是高度统一的。

三是坚持依法治国。这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现代文明是法治社会条件下的文明,现代政治文明自然要充分体现法治的精神。比如,现代政治文明强调政权的产生、运作,必须要做到程序化、制度化,必须要严格按照法律来办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宪法和法律的倡导者,自然更应该带头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为建设一个遵法守法、崇尚法治精神的社会发挥好带头作用。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简而言之三句话:党的领导是前提;人民当家作主是根本;依法治国是保证。这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三、选准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突破口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已经建立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的框架,即作为国体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作为政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政治制度,如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模式,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和发展我国的政治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另一方面,不可否认,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他一些政治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与时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加以完善。(2)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待加强和改善。(3)政府体制中存在着许多和市场经济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政企不分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4)权力过于集中,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滥用职权、胡乱决策、个人专断等现象难以控制。(5)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在一些地方没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制度的保证。

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认真的解决,就将严重阻碍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可以说,未来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那么,当前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呢?**报告列举了九项任务。它们分别是:(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四)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八)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九)维护社会稳定。这其中,比较关键和带有全局性的是其中的第一、第三和第五条。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民主制度也会产生一些同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各项民主制度。按照**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把扩大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是**报告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政权和各类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这是推动国家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扩大基层民主的重点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机制健全,渠道顺畅。比如,在农村,扩大基层组织民主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努力形成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但是,在一个全新的条件下要更好地坚持和发挥党的领导的作用,党必须改革和完善自己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一点很重要,正如**报告所说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应当明确的是,党的组织不是政府,不是国家机关,党不能代替和包揽一切。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体现在制定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党的领导的核心和实质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代替、包办人民掌握国家权力。党的各级组织的职能也主要在于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政企不分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二是部门之间责任不清,有利益时都想管,出了事谁都不愿负责。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贯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关于政府体制改革的内容,**报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就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附:教学参考资料

我国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民主制度主要包括:(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组织形式是共产党和各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祖国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4)“一国两制”方针。它是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香港、澳门回归与和平统一台湾的基本方针。(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它是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民主形式在内的广泛的基层群众性的民主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都是我国的根本或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它们涵盖了我国各民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人士在内,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它们既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符合我国国情、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民主制度。

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1)实行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我国法制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法制,任何地方和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法制的一项基本原则,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5)依法行政。各级政府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努力为人民服务。(6)司法公正。我国的司法机关要严格依法行使独立的审判权和检察权,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7)违法必究。公民、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法律,对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予以追究。

中国不搞多党制的几个理由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在三大敌人的残酷压榨下,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挽救中国,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党和组织,他们为了改变中国的悲惨命运,进行过各种各样抗争,但都以失败的结局告终(如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的则堕落成了革命的背叛者(如和国民党)。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并寻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第二,现在的中国尚无可代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几十个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相对落后,人均可利用资源在世界上居于末位。在这样一个国家,要保持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难以想像的。在现在的中国,不可能出现能够替代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能够承担起如此艰巨的重担。如果中国放弃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去搞西式的“两党制”或“多党制”,肯定会出现国家分裂、社会混乱、人民遭殃的局面,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也会夭折。实际上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的分裂,从某种意义说,就是放弃共产党领导的必然结果。

第三,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真正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政党和组织之所以成为匆匆过客,同这些政党和组织不能代表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或是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或是成为独裁者的工具,因此必然为时代和人民所抛弃。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能够一呼百应,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高举“三个代表”的旗帜,必定能带领人民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第四,中国已经形成了符合国情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共产党同派的关系既不是在朝党与在野党的关系,也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的亲密友党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着根本的区别。实践证明,这种新型政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这也是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的一个理由。(刘景堂)

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的“西式民主”

中国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在“西式民主”幻想下,曾出现过一股组党热。当时,除了中国社会党、中华民国工党、统一党、国民共进会等政党外,袁世凯通过收买一批议员及军阀官僚的手段,也拼凑了一个御用的公民党,甚至连清朝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们也组建了一个反对清帝退位的宗社党。据统计,当时的中国党派总数达300个以上。它们有的鼓吹无政府主义,有的宣传“无国家、无家庭、无宗教”的三无主义,有的主张实行经济平均,劳资混一,破除阶级界限,有的拥护孙中山,有的支持袁世凯,有的要求恢复清室,有的则在政治上摇摆不定,见风行船,真可谓党派林立,政见各异,那时的中国,似乎还真有点多党政治的味道。但中国的事情并没有办好,而是纷争迭起,战祸频繁,天下大乱,最终由袁世凯乱中夺权,使中国的局面更加混乱不堪。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共产党、国民党之外的第三势力也积极活动,想建立所谓理想中的西方式的民主国家,并受到美国的鼓励和支持,但同样以失败告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西来的和尚念不了东方的经,西式的民主救不了中国,也不可能有生根成长的土壤。

多党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些什么?

班克斯和特克斯特两位学者长期从事跨国政体研究。他们曾经提供了这样两组数据。一组是“政治稳定与政党数量”的关系图。在这个图表中,世界实行一党制国家总计23个,其中政局稳定的19个,较稳定的4个;世界实行多党制国家26个,其中政局稳定的11个,较稳定的两个,不稳定的13个。值得注意的是,11个稳定的多党制国家中,10个是西欧国家,一个是以色列,另外两个相对稳定的多党制国家是意大利和哥斯达黎加,而13个不稳定的多党制国家无一例外全是发展中国家。另一组数据是“发展中国家成功的政变”,追踪观察的发展中国家总数为80个,时间跨度是从1945年或其独立日到1966年止。在这个图表中,一党制国家26个,发生政变的6个,占25%;一党居优制国家18个,发生政变的6个,占33%;两党制国家16个,发生政变的7个,占44%;多党制国家20个,发生政变的17个,占85%,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发生政变的百分比是随着政党数量的增加而升高的,其中多党制国家的政变发生率已达惊人的地步。

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多党制为什么会给政治稳定带来威胁呢?这是因为,第一,发展中国家大都经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曾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分裂的境地,社会整合能力较差。多党制不仅不能弥补历史留下的裂痕,而且常常会扩大这种裂痕。第二,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与政治变迁的过程中,社会矛盾纵横交错,每一个政党又都倾向于代表各自特殊的政治、经济、种族或地区利益,从而使政府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亦会随之下降;第三,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很容易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和渗透。正如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所说,如果听任政党自由发展,至少有一个政党会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