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政绩观党课讲稿

时间:2022-10-15 10:14:00

导语:领导干部政绩观党课讲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干部政绩观党课讲稿

教学对象:基层领导干部

教学目的:帮助学员理解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意义、内涵和途径;

教学提示: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资料,可展开讨论;

教学时间:1.5小时。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意义

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所谓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但是,在政绩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涉及了所谓的政绩观问题。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一之内容)。

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都想在任上多干一些事情,多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多为一方百姓谋一些福利。正是在这样的政绩观的指导下,他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头实践党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但是,我们也看到,的确也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而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干部的行为出现偏差,患上了所谓的“政绩急躁症”,突出“症状”有:一是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一些干部专门喜欢干那些易被算作“政绩”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二是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三是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四是搞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择手段。五是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六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这些都是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的(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二之内容)。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党中央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十分英明的。可以说,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也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从全党的角度看,如果让错误的政绩观广有市场,任其谬种流传,将严重危及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这绝非危言耸听。

正确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地看待政绩,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政绩观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绩的目的,即为谁而建政绩;二是政绩的内容,即什么是政绩,什么不是政绩;三是政绩的取得,即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实现政绩。

所谓政绩的目的,其实质是要回答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即我们建立政绩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自己而追求政绩,还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创造政绩,这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核心问题。而为了老百姓的福祉而创造政绩,与为了自己的功名或为升官积攒资本而创造政绩,其结果往往是不同的。一些干部在对待政绩问题上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走入歧途,其根本原因是“私”字作怪。他们建立政绩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为自己升官积攒资本,搭建台阶。如此“私”字引导下的“政绩”,不可能是真正的政绩,也不可能是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所期待的政绩。这样的“政绩”越多,百姓的利益损失就越大(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三之内容)。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只有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来。

所谓政绩的内容,其实质是要回答,什么是真政绩,什么是假政绩。政绩的确有真假之分。孰为真?孰为假?这需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片面理解政绩的内容。比如,把追求单纯的经济指标作为实现政绩的主要内容,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绩就是发展经济,GDP值越高,政绩就越大,甚至只以GDP论英雄(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四之内容)。在如此片面的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在工作摆位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抓经济工作硬,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事业软,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更有少数领导干部,为了出所谓的政绩,竟然玩起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政治游戏,甚至不惜在经济指标的统计上弄虚作假。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在任阜阳行署专员、地委书记时,把只有4.7%的增长率硬是拔高到22%,以显示其坐镇阜阳的“非凡政绩”。也有的地方或是单位领导,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不惜低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源。这种通过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得来的“政绩”对于百姓来讲无疑是灾难,更是断了子孙后代炊烟的“绝户活”。诚然,发展是政绩的重要内容,但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除了数字指标外,还包括经济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还应该是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政绩,究竟是大是小,其根本标准都在于人民是否从中得到实惠以及所得实惠之大小(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五之内容)。所谓政绩的取得,就是说政绩既不是靠花活“玩”出来的,也不是靠蛮干、霸道的作风“逼”出来的,一定是通过艰苦努力,靠着实干精神、科学精神干出来的。领导干部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惟一的可行之路。但是,我们不难看到,现在有一些干部,心中对政绩充满了渴望,但又不肯下苦功夫,不愿意啃“硬骨头”。他们只愿意挑选容易干的事干,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抓什么,最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政绩搞到手。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还有的干部,建功立业的心情十分迫切,搞起“政绩”来也就不择手段,不惜蛮干,不惜采取极端的措施,结果“政绩”出来了,老百姓的心也被伤透了。正确的政绩观所倡导的政绩的取得,靠的就是实干,靠的就是科学,靠的就是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二是要持科学的工作态度,按客观规律、按规矩、按规则办事,坚决防止和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三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把抓落实作为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来对待,在抓落实的实践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应当说,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已经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待我们去破解。各级领导干部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破解这些重大疑难问题,就是在创造真正的政绩。

在树“三观”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实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老老实实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一个“实”字,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来源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我们必须知道,如果我们出于一己之私,利用职权追求虚假的、不切合实际的所谓“政绩”,不管其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包装,这与利用职权谋取钱财在本质上无二,都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滥用和亵渎。

政绩观与发展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繁荣。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与那种“一个人政绩,几代人包袱”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发展观与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时常校正和确立自己的政绩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创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六之内容)。

教学参考之一: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政绩观”

追求政绩、创造政绩,是每个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为之努力的目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的不同的“政绩现”呢?

政绩观具有时代性,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政绩观。同时,政绩观也要接受历史的检验。“”时期的“砸锅炼钢”,更后来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等,在当时,都曾被看做是值得炫耀的“政绩”,今天看来,这种政绩观显然不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进入新时期后,人们对政绩的看法有了明显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情况,中央有关部门制定了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办法,提出了从经济、社会、精神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对干部进行考核的标准。应该说,在当时提出这样一个办法是有意义的。但是,由于整个国家的发展现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加之,对政府的职能定位不像今天这样清晰,因此,政绩观仍然存在一些偏差。比较突出的,就是在社会上流行的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进而又将经济增长等同于GDP问题,于是在部分干部中形成了较浓厚的“GDP崇拜”,政绩观也就被异化为“GDP观”。进入新世纪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新的发展现,也提出了新的政绩观。同志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靖。”这是新世纪共产党人正确的政靖观的核心阐述。

教学参考之二:

错误政绩观的五大表现

一些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政绩观方面,仍存在不容忽视的总是,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不久前撰文,指出其中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

一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搞“短、平、快”政绩,搞“形象工程”,工作不注重“做事”而注重“做秀”,不是要真正“造福一方”,而是为“造势一时”,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为自己邀官,结果使“一时的政绩”成为“长期的包袱”。有的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蒙蔽群众、欺骗上级。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客观条件,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造成严重失误和浪费。

二是唯利是图,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至上。有的领导干部不讲政治,不讲大局,从个人利益或本单位小团体利益出发,计较个人利益,漠砚人民利益;只顾部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甚至以牺牲全局利益来谋取小团体利益;对上级政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对已有利的就雷历风行,对己无利的就束之高阁,对己不利的就阳奉阴违,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是作风漂浮,形式主义难改。有的领导干部只重唱功,不重做功,热衷于报刊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有的抓工作浮光掠影,满足于—般号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搞调研蜻蜒点水,跑大道,听大话,看盆景,不深,不细,不实。

四是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严重。有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是人民的儿子却对人民没有感情,生活在群众中间却严重脱离群众。有的对群众的安危冷暖麻木不仁,遇事推诿扯皮,结果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信奉“三分道理七分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肆意欺压群众。

五是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有的领导干部不是把职务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是作为追求个人享乐的工具,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极少数干部沉溺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丧失党性人格,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

上述种种现象,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思想和体制根源,但要害是为己不为民,为私不为公,本质是个人主义。这种不正确的政绩观,导致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滋长和蔓延,不仅造成了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浪费,而且严重地腐蚀了干部队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严重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延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教学参考之三:

看一个“政治秀”怎样表演“政绩”

王怀忠是安徽省原副省长,在担任副省长之前又当过阜阳市委书记。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王怀忠被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于不久前被执行死刑。导致王怀忠丢掉卿卿性命的主要罪状是受贿罪(受贿人民币517.1万元)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王对价值人民币480余万元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但是这还不是此案中最吸引人之所在。王怀忠一案最富教育(当然是从反面)意义的在于他的“独特的”政绩现和“独特的”政绩展览。

王怀忠在阜阳当政期间,除了善于巧立名目索取巨额贿赂外,其另外一个“拿手好戏”就是善搞“政绩工程”。他曾有一句名言足以使他“名垂千古”。他说:“只要你能搞出政绩,你就能上。但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要让领导看到政绩。”为了搞出既让领导看出来的“政绩”他喊出了要把阜阳建成“大都市”的口号,为此先是耗费3.2亿元修建阜阳"大机场",后是圈地数百亩修建世界最大的动物园,计划饲养千只虎、万头鳄……但这些工程最后都成了“胡子工程”、“祸害工程”那个大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仅为九百余人次,每年还要贴进去七百万元,结果是大杌场成了个大包袱;动物园历时三年,耗资千万,最后是半途而度……这些曾经为王怀忠撑起“阔门面”的“政绩工程”给当地百姓留下了数十亿需要填补的“窟窿”。

王怀忠还特别精通“数字艺术”他在任亳县县委书记时,该县的乡镇企业产值本来只有几千万,但他上报省里的数字是几个亿。上边领导看了这“成绩”,亳县也就很快成了“先进典型”。主政阜阳后,他耍弄“数字艺术”的舞台更大了,把只有百分之四点七的增长率硬是拔高到百分之二十二,并很快就使这个至今依然是安徽全省最落后地区之一的城市,成了安徽“名列前茅”的“发展最快”的地区。

王怀忠通过打造虚假政绩,完成了自己升官的过程。但是,却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毁掉了自己。

教学参考之四:

GDP崇拜:政绩观的误区

应当承认,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和实力的重要指标,考核这项指标也有其一定意义,但是,把政绩仅仅“锁定”在GDP上,必然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影响社会事业的发展,影响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特别是妨碍促进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首先,GDP并不能够完整地说明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GDP只是—个经济增长指标,虽然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水平,但并不能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按照新的发展观,我们不仅要追求人造财富(传统的GDP)的增长,而且要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GDP”),还要更加关注人自身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用新的发展观来思考问题。其次,盲目崇拜GDP,还容易将一些干部引入歧途。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干部头脑中,存在着为发展而发展,把发展简单化为经济数量的增长,继而又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的倾向。在这种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引导下,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一些地方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低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源,欠下所谓的“政绩债”。一些地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种数字腐败及其恶性循环,祸国殃民。而且,在很多地方,一系列跟经济相关的量化指标,与官员的升迁奖罚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这个时候,政绩甚至已被简单化为年终报表的数据。

教学参考之五:

科学判断干部政绩的几项原则

要科学、合理、全面地判断干部的政绩,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便能够为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政绩,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的依据。评价一个干部的政绩,既要看经齐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的成果;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又要看党的建设成效。同时,评价干部政绩还需有周密完善的方法,既要听取上级领导的意见,又要听取一般干部群众的意见;既要听取机关内部的意见,又要听取服务对象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只有使干部的工作成绩得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进一步营造求真务实的艮好氛围。

教学参考之六:

新的发展观与新的政绩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把它作为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全会又提出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那么,发展观与政绩观二者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关。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这种新的发展观呼唤新的、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停止一切加剧不协调发展的做法。比如,由于农业发展工作难度大,但相对经济效益低,对凸显“政绩”作用不明显,有的地方就不重视农业,甚至用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的办法来实现GDP的高速度;有的地方乱圈地建开发区,造成农民失地、失业又失保障,或者用加重农民负担的办法建“形象工程”等。这些做法必须坚决停止。要全面、协调、可持平续发展,就要转变工作重心,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解决发展的簿弱环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