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执政能力建设讲稿

时间:2022-10-15 10:04:00

导语:党执政能力建设讲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执政能力建设讲稿

本课对象: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充分认识党的十六届四全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深刻背景和重大意义,从而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本课时间:4小时(讲课、讨论各2小时)。

讲课提纲: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研究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为主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我们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顺应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由于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因而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目标任务,地位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目标任务的变化。革命党的首要目标是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主要任务是破坏;而执政党的中心任务是建设.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党的目标任务发生的这些根本变化,要求我们党必须努力掌握领导和管理国家建设的新知识、新本领。

2.地位作用的变化。革命党为了对抗统治者的统治,总是采取激烈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激化各种社会矛盾,以期夺取政权。但作为执政党,其主要作用是整合社会,维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这就要求执政党必须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政权和法律的关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和水平。

(二)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们党面临新的执政考验。

1、拒腐防变的考验。党执政以后,既使自己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使自己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现象,滋生贪图享受和消极腐败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是艰巨。因此,作为执政党,必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必须看到,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过去领导计划经济根本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同时,必须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正确应对各种挑战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党要站在时代潮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一)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整个世界处在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天下并不安宁。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实际上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南北贫富悬殊愈拉愈大,“数字鸿沟”令人忧虑。

2.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势头正盛,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3.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危及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

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主动权。

(二)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必须看到,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任务十分繁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压力。

1、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2、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这个阶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现在,我国已进入这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前景:一种是正确把握这一时期的特点,适时进行政策调整,经济社会就会继续快速发展;另一种是把握不好,就会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经济倒退。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要进一步消除发展面临的诸多体制性障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

4.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压力加大。人口众多而资源相对不足,是制约我国发展的突出矛盾。我国目前正处于资源消耗强度较高的工业化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

5.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民主意识、参与政治的意识不断增强,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从来都是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效。实践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

2.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例如,党政关系缺乏明晰的规范,领导层次过多,副职、虚职过多,领导成员分工重叠、互相扯皮,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权力过分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监督。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存在的弊端,影响和制约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

3.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对群众的凝聚力下降;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尚不健全;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明显滞后。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严重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4.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严重。这些年来,我们党在反腐败上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尚未遏制住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特别是中高级干部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在党内和社会上影响恶劣,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到党的执政成效。

(二)世界一些国家政党执政失败的教训。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

1.思想理论僵化,使执政党失去创造活力。理论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如果一个政党的理论不能与时俱进,那这个政党最终会失去生机与活力。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就是一个教训。

2.经济发展迟缓或忽视杜会公平,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发生动摇。

3.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导致权力弊病丛生。高度集权,党内缺乏民主,导致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滥用职权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最终导致其生命力衰竭,丧失执政地位。

4.不能掌握和正确引导舆论,导致思想政治混乱。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在执政中,长期对新闻媒体实行僵化的管理,使党的意识形态和舆论宣传严重脱离群众,后来又搞所谓“公开性”和“多元化”,在意识形态上放任自流,结果造成思想和政治上的混乱,使舆论工具成了自己垮台的催化剂。

5.腐败现象严重,导致人心丧失。从世界范围来看,执政党如何防范和治理腐败,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重大课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使执政党丧失人心。

我们必须居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认真吸取其他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解决我们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讨论题:

1.党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体现在哪里?

2.如何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建设的重要性?

备课指南:

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是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因此,讲好这一课十分重要。如何讲好这一课?现根据本课《提纲》和“配件”所提供的材料,作点提示,供授课者参考。

本课《提纲》围绕“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这一主题,讲了三个大问题。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顺应的历史方位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在这个大问题中,《提纲》讲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提纲》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备课时,结合《提纲》可参阅本课“背景材料”栏目《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历史方位变化的必然要求》一文。第二个观点,除阅读《提纲》外,可参阅本课“背景材料”栏目《从反腐成果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两篇文章。另外,为了增强本课的理论性、知识性和生动性,本课“理论参考”栏目刊登了《党的领袖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背景材料”栏目刊登了《执政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执政能力”的由来》,“旁征博引”栏目刊登了《亚洲各国政党领导人热评中共执政能力》、《李鼎铭与“精兵简政”》、《太平天国早衰早亡的教训》等文章。这些文章可供备课时参考。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正确面对各种挑战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在这个大问题中,《提纲》讲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除阅读《提纲》外,可参阅“背景材料”栏目《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应对国际复杂形势》一文。第二个观点,结合《提纲》,可参阅“背景材料”栏目《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文.以及“典型举要”栏目《“贫穷村”的变迁》一文。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这一个问题讲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除阅读《提纲》外,可参阅本课“典型举要”栏目《“嘉禾”执政败笔》一文。第二个观点,除阅读《提纲》外,可参阅“旁征博引”栏目《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为何垮台》一文。

背景材料:

执政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内容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教授李忠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把握执政能力的基本涵义,需要把握三个问题:

第一,执政与领导的关系。所谓领导,就是被赋予某种权利和责任的个人或机构,组织、带领和引导有关群众,在一定环境下,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工作和奋斗的活动过程。将执政与领导相比较,可以看出,它们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或重合的。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执政是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权活动动中的一种实现形式。执政也是一种领导,但它是特殊的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领导。因此,执政与领导是相联系的。

执政与领导也有差别。从内涵上来说,执政是以执掌政权为前提的,而且主要表现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活动。而领导可以与政权相联系,也可以与政权无关,以其他方式实施领导。两者关键的一个差别是在国家政权上。从外延上来说,它们的范围大小不同。领导的范围要宽泛得多,在几乎任何领域,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有领导的问题。

第二,执政能力的主体。它应该是指整个执政党。不仅包括党员领导干部,还有作为组织的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党代会,中央委员会,各级党委、党组);不仅是指执政者和执政机构,还包括执政的制度、体制、方式。执政能力是通过这样一系列要素有机结合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执政能力作为整体的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的能力,不是仅仅指领导干部的个体能力。

第三,执政能力的构成要素。影响和决定执政能力的至少有三大要素:一是执政的制度和体制,这是执政能力的基础。一切执政活动能否正常进行,以及效率如何、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制度和体制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便捷,运转是否顺畅、灵活、高效。二是执政的主体,即党员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素质和能力,这是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领导机关结构是否合理、运转是否良好,直接决定和反映出执政能力的高低。三是执政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规范、合理。

党的执政能力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我认为,展开来说,执政能力应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1.科学分析形势和任务,制定执政的纲领和路线的能力;

2.掌握国家政权,保持执政党合法性和执政地位的能力;

3.驾驭国家机构,协调各种政权组织相互关系的能力;

4.运用国家机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力;

5.坚持执政为民,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能力;

6.整合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

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能力;

8.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能力;

9.应对复杂局面,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10.从严治党,拒腐防变,保持执政党自身先进性和生命力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提出‘执政能力”的由来

李海鸥

一、“执政”一词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在重要文献中使用“执政”一词,最早见于邓小平同志1956年9月16日《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中居于领导地位”,“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

时隔33年后的1989年12月29日,同志在《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执政”成为党的领导人讲话中使用频率较多的一个关键词。

二、从“执政本领”、“执政水平”到“执政能力”。1989年12月29日,同志在《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应该说,“执政本领”是“执政能力”的最初提法。

“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法要早得多。1993年,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2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意思虽然差不多,但“执政能力”比“执政水平”更带有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一个政党如果只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没有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那是完成不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任务的。

“执政能力”一词最初出现于党的文献,是在2001年5月23日同志《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一文中。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新的党的建设的重要命题。2002年11月8日,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历史方位变化的必然要求

诸真

党的领导能力建设总是和党的历史使命相联系。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是领导工人阶级、团结广大人民为夺取政权而斗争的革命党。这时,我们党的领导能力建设总是围绕开辟正确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新中国来进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从这时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就摆到了全党的面前。正因为如此,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同志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重视和研究执政能力问题,“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同志强调:“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六大以后,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当作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如今,我们已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条件、肩负任务的巨大变化,我们党如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如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些都是作为执政党当前和今后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只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我们党才能更好地担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反腐成果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宣教室阎群力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惩治腐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党的十五大前,中央查处了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陈希同,北京市原副市长王宝森等重大案件。

党的十五大后,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对违法乱纪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共立案861917件,结案842760件,受党纪政纪处分的达846150人。其中开除党籍137711人,被开除党籍并受到刑事处分的37790人。在受处分的党员干部中,县处级干部28996人,厅局级干部24222人,省部级干部98人。特别是查处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等一批腐败分子,查办了湛江和厦门特大走私案,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反腐败工作从侧重治标转向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各地区、各部门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积极主动地改革体制和机制,加强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经过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程度不同地得到遏制。根据中共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工作报告,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72649件,结案172571件,受党纪政纪处分的达174580人,其中县处级干部6043人,厅局级干部411人,省部级干部21人。特别是查处了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原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方仁,贵州省原副省长刘长贵,浙江省原副省长王钟麓,辽宁省原副省长刘克田,国家电力公司原党组书记兼总经理高严,河北省原省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等一批腐败分子。

从上述反腐成果,可以看出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党内腐败现象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挑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这些重大案件的查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韩庆祥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这就要求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内在特点和运行规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的新知识,研究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新情况,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要求来规范经济行为,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作出正确决策,避免盲目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我国来说,21世纪的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只能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经济社会为前提。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根本途径。我们只有在发展中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稳定发展。

总之,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运作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对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活动方式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解决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才能牢牢掌握住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动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应对国际复杂形势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正确应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需要。

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参阅《提纲》第二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2l世纪,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正确判断国际局势走向,科学制定对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规避各种风险,应对好重大国际突发事件,不断扩大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如何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努力创造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如何继续推进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好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安全利益,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努力提高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我们党和国家要在世界新格局中处于更加主动、更加有利的地位,必须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分析国际形势,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前作出科学判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掌握战略上的主动。这就要求我们党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观察世界,分析形势,加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化认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做到科学、准确、冷静、清醒,才能不为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不为一时的困难、挫折而动摇信念和丧失目标,从面正确把握前进的方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据相关材料摘编)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王连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肩负的三大历史使命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国情决定了在未来很长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惟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运用科技革命成果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搞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精神动力。要完成上述使命,做好上述工作,应对上述各种挑战和考验,关键在于我们党,在于我们党能否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我们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一句话,在于加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党的领袖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

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的地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工作做得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邓小平:《各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979年lO月19日)

中央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提出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深刻内涵。关键取决于我们党,不仅取决于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也取决于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说,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2001年5月23日)

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否做好,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个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2001年5月23日)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从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的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任务。

——:在吉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4年5月14日至16日)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2004年9月16日至19日)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2004年9月16日至19日)

典型举要:

“贫穷村”的变迁

潘卫国张德庆钟兴

三年前的一个夜晚,1000多名武警战士对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进行了一次大型的扫黑行动,抓捕了一批村中恶霸和毒贩。一时间,红光村恶名远扬。这次扫黑行动,让阳江市委书记林华景彻夜难眠:这个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哪里去了?

红光村的问题,主要是班子问题。这个村的领导班子是个烂摊子:软弱涣散,毫无战斗力、凝聚力,因而红光村成了“恶霸村”、“贫穷村”、“白粉村”。要改变红光村的面貌,就必须加强红光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建设,选配一个好的领头人,变红光村的“烂班子”为强班子。

在阳西县、程村镇两级党委的领导下,红光村党支部对领导班子进行了改选,42岁的谢爱珠以接近全票,当选为这个村党支部的领头人。

谢爱珠吸取上届班子的教训,要求支委会成员无私心,有能力,有威望。新班子成立时发出誓言:“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为了群众,最后一件事还是为了群众。”

红光村靠海,村民长期喝的是带苦味的咸淡水。为了使全村人喝上甘甜的自来水,村党支部上届班子也曾集资修水渠,但钱花光了.事却没办成。新一届村党支部一帮人,决心不负全村人民的期望.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一方面带头苦干。在谢爱珠等一班人的带领下,全村人民苦干实干,结果新班子上任四个月,自来水便流进了红光村的家家户户,全村男女老少高兴得像过年一样。

三年来,村党支部向群众承诺要办的事,件件兑现。如:在全村周围建起了13个垃圾池、改造红光中心贸易市场、建造闭路电视卫星差转台、建成环村硬化水泥路、建成村通镇的二级柏油路、扩建蚝运输码头等等。群众说,村党支部两年来为村民办的实事好事,比过去十年的总和还要多。

为转变村风民风,村党支部大力开展“爱红光、爱岗位、爱家庭、爱科学、爱邻里”的“五爱”教育活动,使“五爱”逐渐成为村民的行为规范。为了解决村民矛盾,村干部实行包片责任制,当好“六员”:宣传员、调解员、信息员、帮教员、示范员和监督员。村里还建立了“农村防线”,创建了3个治安安全小区,每个小区配备了3-5名退伍军人作为义务巡逻员。这一切,使群众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现在,该村不仅没有发生抢劫、斗殴、贩毒的现象,而且还成为无封建迷信、无赌博、无上访、无案件的文明新村。

为了发展村里经济,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带领村委会成员和全村58名党员走村串户,征求群众意见,短短一个月,便收集到村民各种建议300多条。党支部一班人集中群众智慧,形成了红光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扩大养蚝规模,创新养殖方式,党员结对扶助村里的贫穷户。现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由账户上的52元变为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万元,成为全县闻名的首富村。(摘编自《人民日报》)

编后:从“黑典型”到“红模范”,从“贫穷村”到“首富村”,红光村的变化历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只有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把各项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党才有牢固的执政基础。

“嘉禾”执政败笔

2002年9月,湖南省嘉禾县政府引进开发商开发珠泉商贸城,这是全国商业网点建设示范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189亩,第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占地面积89亩,拆迁涉及居民372户。

在拆迁工作中,一些居民认为拆迁补偿标准偏低,拆迁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至2004年4月,珠泉商贸城蓝图描绘中的“湘南明珠”仍满目疮痍,迟迟无法动工,开发商为此向政府频频施压。

为了加快拆迁工作进度,2004年4月23日,嘉禾县政府在嘉禾宾馆召开了珠泉商贸城工程拆迁“誓师大会”,当时的县委书记周余武指示“加压提速”。为此,会议作出决定:强行拆迁。

全县160多名公职人员是拆迁户的家属或亲属,县里要求他们负责保证做好各自家属或亲属的拆迁工作。为了使县里的“誓师大会”精神落到实处,县里出台了“四包两停”(国家公职人员包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拆迁补偿评估工作、包签订补偿协议、包腾房并交付各种证件、包协助做好妥善安置工作;国家公职人员如未做到“四包”,暂停原单位工作、停发工资)的红头文件。与此同时,县里又打出“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的大标语。

强制拆迁引起群众强烈不满,遭到拆迁户的抵制。事后,这160多名公职人员几乎全部受到牵连,其中部分公职人员因其家属对拆迁提出质疑,或拒绝在乔迁同意书上签字,被调离原工作岗位,或被降职,或调到偏远地区,4对夫妻因为逃避株连而突然离婚。1名拆迁户因抵制拆迁,被县里有关部门以“妨碍公务罪”逮捕,2名拆迁户也因“暴力抗法、阻碍公务”被嘉禾县公安局拘留。

2004年5月8日以后,新闻媒体陆续报道了嘉禾县珠泉商贸城项目在拆迁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5月31日,湖南省政府、建设部联合调查组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湖南省嘉禾县珠泉商贸城建设中违法违规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认定县委书记周余武“在嘉禾县珠泉商贸城项目建设过程中,滥用职权,同意出台‘四包’、‘两停’文件,干预拆迁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对出现的违法违规及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问题,负有主要领导责任”。于是,周余武等人受到了省里的处分,被撤职。

6月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同意了湖南省对嘉禾县珠泉商贸城建设中违法违规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认定“这是一起集体滥用行政权力、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并造成极坏影响的事件”。(据相关资料摘编)

编后:类似“嘉禾事件”这样的事,在我国并非个别现象。“嘉禾事件”说明,当前,我们党的一些基层组织,一些党的领导干部,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手段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的要求,在执政中,“越位”、“错位”,心中无民,眼中无法,滥用权力,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极其恶劣。这一轰动全国的典型,从反面佐证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党只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执好政,才能避免类似“嘉禾事件”的事重演。

旁征博引:

亚洲各国政党领导人热评中共执政能力

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日臻成熟的执政能力得到亚洲各国政党的普遍认同。

比迪莎·艾尔莎德(孟加拉国民族党主席顾问):中国的经济取得迅速发展,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拉纳(尼泊尔民族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了飞跃,随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向新的社会秩序的过渡。

阿卜杜拉·艾哈迈尔(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副总书记):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从时间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不畏牺牲,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克服重重困难,走强国富民之路;放开手脚,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穆·卡比罗夫(塔吉克斯坦伊斯兰复兴党第一副主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和成功的措施来改变中国的社会状况。同时,中国共产党能够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形势变化,这就是它能生存下去和发展壮大的原因。

巴鲁阿(孟加拉国共产党(马列)总书记):中国正在为自身的发展谋求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同时参与建设世界和平,这一对外开放、参与全球化的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赛福鼎·索兹(印度国大党代表):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作出的决策,比如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都非常有益。中国共产党与亚洲各国政党进行积极的、深入的对话与交流,亚洲的团结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努力而得到加强。

他信(泰国泰爱泰党主席、泰国总理):尽管泰爱泰党与中共有着不同的政治理念,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泰爱泰党应该学习中共密切联系群众的好经验。(摘编自人民网)

李鼎铭与《精兵简政》

昕文

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如何度过难关、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是当时我们党和边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克服边区经济上的困难,1941年11月6日,陕甘宁边区在延安召开了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边区府副主席的李鼎铭先生,在热烈的掌声中,拄着拐杖登上主席台发表演说,并提出了“精名兵简政”的提案。

这一提案,引起了与会者的很大反响,一些议员提出质疑:正值抗日救国紧急关头,敌人以大量兵力向我们进攻,此时精兵简政,岂不是自己束手就擒?

但却说: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进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良药。”在事先批阅各项提案时,就已注意到了李鼎铬的这一提案,并把重要的段落摘录在本子上,还加了批语。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多数议员改变了看法,认为“精兵简政”的提案,对于及时解决边区财政经济困难,不仅适时中肯,而且具有远见卓识,称得上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提案。11月18日,李鼎铭的这一提案以165票的高票数获得通过,决议“交政府速办”。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切实整顿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不久,陕甘宁边区政府人员减少了1/3,军队、机关和学校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经济状况很快得到好转。

“精兵简政”政策成为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十大政策之一,对坚持长期抗战,夺取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早衰早亡的教训

雷颐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可是这场运动从洪秀全率众起义开始,到占领南京建立“大顺”政权,再到“天朝”覆灭,仅14年的时间,其早衰早亡的教训值得记取。

领导层内讧

太平天国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体制。然而,洪秀全却始终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在政治上,洪秀全是天王,是一国之主,但在宗教神权上,洪秀全只是天父次子。而东王梅秀清却是天父的代言人。“政教不合一”,为日后领导层的内讧埋下了祸根。

1856年8月,实权在握的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一边答应,一边密诏北王韦昌辉回天京(今南京)诛杀杨秀清。韦昌辉不仅诛杀了杨秀清,还屠杀杨的部属两万余人。冀王石达开想去制止,却引来了杀身之祸,他在天京的家属被韦昌辉满门抄斩。后来,石达开率军攻入天京,才平息了韦昌辉的叛乱。“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对谁都不信任,处处钳制石达开。1857年6月,石达开率领1O万精兵远走西南。、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奢侈腐败严重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深居后宫。沉于享乐,荒于政事,生活逐渐奢侈腐败。刚刚入城一个月,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天王府以原两江总督府为基础,向外扩展十里,每天征用万余民工,拆毁民房万余间。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天王所用王冠、浴盆、夜壶等许多器皿均以金造。

上行下效。其他各王纷纷修造自己的王府,各王王府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

社会管理非人化

太平天国在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为“两”,每25家为一“两”,由“两司马”管理。平时务农,战时为兵,寓兵于农。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除留口粮外,一切都要上缴“两司马”;甚至农民的生活也要受“两司马”的监督和支配。这种政策遭到农民强烈抵制,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在城市,太平天国强令推行“军事共产主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散家庭。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完全废除私有制,按性别把居民分别编入男馆女馆、男营女营,夫妻不得同居,居民原来的财物全部收归“圣库”,生活必需品由圣库按定额供给。60岁以上老人和16岁以下儿童人“牌尾馆”,男性青壮年则住“牌面馆”,其任务除参加战斗外,还要从事体力劳动。女馆则不分年龄,在监管之下参加诸如抬砖运瓦、收割拾柴一类的劳动。

这种把社会变成“大兵营”的做法完全违背常理,遭到各式各样的抵抗,生产受到破坏,物质极度匮乏,粮荒日益严重。

(摘编自《南风窗》)

编后:太平天国早衰早亡,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内部不团结,奢侈腐败之风盛行,非人化的社会管理导致丧失民心。但从实质上看,其早亡的根本原因是其领导层不能适应自己历史方位的变化,不抓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低下所致。

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为何垮台

从1989年到1991年,短短两三年间,长期执政的苏联及东欧各国的共产党相继失去了执政地位。尽管其执政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不重视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下降,是—个重要因素。

一、思想僵化,党的组织缺乏活力

准确把握世界形势和时展要求,是执政党制定内外政策,决定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根据。然而,当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时,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却思想僵化,抱着斯大林时代的“战争与革命”观念,长期备战,弄得民穷财尽,国力衰退。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就是东欧国家执政党中思想理论僵化、教条主义突出的典型。该党自夺取政权后,长期囿于“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并以“世界革命中心”自居,大力推行“反帝反修反对一切反对派”的政策,在全国狭小的国土上修建了几十万个钢筋水泥碉堡,为时刻准备迎击来犯之敌”而惶惶不可终日,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笑料。

二、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难

经济建设中,苏联和东欧各国始终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工工业为重点,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造成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90年,苏联1200种主要消费品中有1150种短缺,甚至出现了数十年未遇的面包、香烟和火柴断档现象。1989年,罗马尼亚部分食品和消费品的市场供应量与1980年相比,肉下降了51%,鲜奶下降了61%,奶制品下降了40%。齐奥塞斯库夫妇在逃亡的路上问一名工人:“你们为什么要推翻我们?”那名工人回答:“因为一没有面包,二没有暖气。”

三、高度集权,弊病丛生

从斯大林时期起,苏共就在党的领导体制下实行高度集权制,到戈尔巴乔夫时期,个人独断专行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前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博尔金的一段回忆令人深思。有一次,博尔金看到戈尔巴乔夫正在个人拟定中央委员会成员名单,他突然感到,“在这些纸上已经确定了一场大悲剧的最后几幕”。可见,苏共的党内民主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已荡然无存。

四、宣传失控,思想混乱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新闻政策发生了变化。在无原则的“民主化”和“公开性”口号下,党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放弃了对媒体的监督和控制,对党报党刊的性质、作用和内容不再有任何规定,并允许自由办报。”90年上半年,苏联各反对派报刊就达上千种,大多数新闻媒体都走到了执政党的对立面,成为彻底否定历史和共产党现行方针政策的主力军。

五、腐败严重,失去民心

列宁在世时十分重视党内腐败这个问题,不厌其烦地提出要警惕和不断铲除腐败这个“毒瘤”。但几十年来,腐败这个“毒瘤”不仅没有被铲除,到苏共垮台前反而泛滥成灾。一大批党员领导于部在掌握了不受监督的权力后,忘记了群众,私欲膨胀,以权谋私。他们轻视劳动人民的利益,甚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败坏了共产党员的名声,损害了党的威信。在干部选拔的机制上,“人治”现象严重。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长期实行干部委任制,形成少数入说了算、任人惟亲、拉帮结伙、裙带风、夫妻店、腐败堕落等风气。

对于党内的腐败,老百姓早已深恶痛绝,后来,戈尔巴乔夫推行“民主化”,党内党外久蓄待发的怒气便冲出闸门,并为反共势力所利用,形成无法收拾的动荡局面,从而导致了苏共的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