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党课讲稿
时间:2022-10-15 10:03:00
导语:治国理政党课讲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课对象: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充分认识党的十六届四全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向全党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性要求。由此,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从而提高党的治国理政的水平,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苦卓绝的事业中,更好地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同志提出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要求完全退休,中央委员会批准了同志的请求。这是我们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政党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政党成熟有几个标志:一是适应性,二是自主性(对自己政党奋斗目标把握的不动摇),三是复杂性(政党的组织结构是比较精致复杂的,而不是粗疏简单的),四是凝聚性(对政党的成员有内聚力,对民众有外聚力)。
其中,适应性是第一位的。这个“适应性”包括在变化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是否有应变的有效对策,还包括政党的领导层的变更是否能保持稳定,尤其是政党的第二代领导层转变到第三代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代是打天下的元老,政党的变动较小;第二代往往是第一代领导集体中较年轻的杰出人物,对政党的传统的继承也是坚定有力的;而第三代不是打出来的一代,就容易发生变化。国际上专门研究政党的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在政党成熟度方面的评价是比较高的,认为苏东剧变后中国共产党更显坚强的本色。
由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交班到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过程,显示了我们党的成熟。主要表现为:
一是邓小平同志的高风亮节。尽管在以后邓小平是实践证明当仁不让的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是中国人民心目中共同认同的最有威信的马克思主义领袖人物,但他在粉碎“”恢复领袖地位以后,并没有担任第一把手的职务,而是为了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让年轻的领导来承担。在十三大召开时,邓小平同志适时地带领一大批老同志退出中央委员会,并在两年以后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给党中央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要求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实现完全退休,表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超越自我的优秀品格。
二是同志的杰出贡献。他在担任党的第一把手的十三年主政中依靠全党同志,并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应对变化多端的国内国际局势,处变不惊,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驾驭了大局,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克服了一个个惊涛骇浪,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他主持中央工作时期被国际舆论评价为是中国最稳定的十三年,出现“盛世状态”。
三是邓小平同志、同志集中全党的智慧先后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的两个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了自己的主心骨。
四是同志的高风亮节。他带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六大召开时适时地退出中央委员会,并在两年后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要求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十分顺利平稳地实现了中央领导班子的整体性新老交替,也表现了他的崇高品德。
可以这样认为,邓小平同志与同志的贡献使我们适应了变化中的世界与中国,使中国在20多年时间里,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时,他们为中央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了表率,创造了实践的经验。因此,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进程中,我们要“饮水不忘掘井人”,牢记邓小平同志和同志的历史功勋,继承他们领导人民开创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伟大事业。
新形势带来新挑战
我们党执政55年来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新时期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卓著成果,又显示着党的执政能力所达到的相当高的水平。现在,我们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对我们党提出的新要求。
世界政党兴衰的历史告诉我们,能否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有自己的清醒的认识、判断和理念,有自己应对形势的对策、措施和方案,有提高自身素质的着力点、思考和打算,是一个政党能否保持青春活力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观察分析新形势、适应新形势、驾驭新形势的历史,是一部提升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就是党要经受形势发展的考验、立志永葆青春的成熟表现。
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当前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这是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
先说“世情”。一个从事改革开放事业的党,必须具有观察世界发展趋势的开阔视野。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发展的形势继续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朝越来越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成果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好评。然而,整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特点。十六大确定的我国的外交战略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的联系,这些联系既有合作的一面,又有斗争的一面。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我们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我们的信仰,对自己的制度充满信心。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明显呈现,中国加入WTO已经两年多,我国的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提高,在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改革开放的格局基础上,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经济运行不断与世界融合。执政党在把握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的经济运行的轨迹作为思考的坐标,与各国的贸易进展及其发生的纠纷等事项日益放到执政者的议事日程上来,如何把握其中的发展动向、矛盾、趋势,以及各种变数、变量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如何尽快懂得并熟练运用国际“游戏规则”和惯例,既敢于与世界第一流对手竞争、不惧怕一些人的挑衅而与之斗争,又善于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取得双赢、多赢,把自己的蛋糕做大、做强,就成为考验执政党的重要因素。
再说“国情”。我国的国情既有其基本的一面,又有其动态发展的新情况。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市场经济崇尚多元主体、多元利益,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变化莫测。如何在多元之中有主体,多样之中求主导,多变之中有主线;如何既调动和发挥各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又有效保护其利益,并加以适当的调节整合;如何既学习、借鉴各国的文明成果,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我们的政治方向,等等。对此,中国共产党有着义不容辞的探索和实践的职责。市场经济崇尚要素在流动中优化配置,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着巨大的数量。同时,我国二元结构的阻碍和流动人口的异质化情况,都给我们党提出挑战。现代社会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自然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经常会借助某一导火线而发生,甚至出现突发性事件,对此如何应对和驾驭,给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以电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在我国有相当的规模,并对社会生活发生重要的影响。信息传播的广泛大量和即时性,网上虚拟人际关系所引出的个人感情、意见的张扬和社会责任心的下降,BBS话语权的无限扩张等等新情况,也对执政者提出既要懂得、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又要制定对策措施,进而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极高的要求。
又说“党情”。我们知道,对形势的了解、把握和分析是制定工作方案的前提的基础。这个形势,除了世情和国情以外,还有党情。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是与党的领导分不开的,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主流是蒸蒸日上的。然而,形势的发展,又给我们党的状况形成新的不适应。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资源、执政体制、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基础、执政环境等方面分析,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时期有增强的一面,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看到,也有不适应的一面。
比如,市场经济一方面对经济活力有巨大的开掘、激发和调动的功能,另一方面,它的双刃剑的负面——个人价值观的引导又相当厉害,社会生活中我们时时感受到它对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党的组织结构体制如何在经济运行体制中能自如地介入,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又需要我们着力去探索;在社区的人群多样化发展以后,党的覆盖面的扩大和影响力的增强,需要我们构建新的体制和机制;在多种经济成分发展以后,党如何发挥作用,取得各类群体更多的认同,等等,都需要我们迎接新的挑战。党的新情况,很大方面在于干部队伍建设,社会上各种别有用心的人对干部的“糖衣炮弹”进攻是无孔不入的,这种考验不亚于战争时期的枪林弹雨。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就依赖于我们的每个干部守住自己的“品行阵地”,做反腐倡廉的模范,离开了这一条,也就无所谓执政能力建设了。
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分析中,列举了党情方面的几个“不适应”的问题,一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三是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四是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存在。《决定》说:“这些问题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在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十六大确定了21世纪上半个世纪“新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尤其规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任务,党又规定了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宏伟目标。
这些,都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现,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总结了中央委员会一年来的有关贯彻党的指导思想、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宣传思想工作、港澳台工作、国防军队建设、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8个方面成果,并指出了还存在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对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和着力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切实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政治文化渗透、反腐败中建立有效机制等7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讲话中,同志充分肯定了成绩,增强了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前进的信心,也提出了“不足”,使我们找到问题,产生继续前进的决心。同志的讲话为我们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提供了最重要的思路和依据。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曾提出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重要思路,讲了五方面能力:即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我体会,十六大提出的这五个能力主要是从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而言的。今年9月15日,同志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的执政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同志提出的这七个“执政”的概念,是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进一步重要概括。
十六届四中全会则以更广阔的视野,系统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建国以后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深入展开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方面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并提出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就执政理念与执政方略来看,主要指对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的大政方针战略有一个解读。
从较长的历史时期看,我们党从一个没有法律地位、被反动派围追堵截、发动人民起来革命的党,转变为领导一个大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党的理念、行为方式、党把握的资源和党的社会基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从破坏反动派的政权结构,到建设人民的政权结构;从揭露矛盾、激化矛盾、形成革命的环境,到正确认识矛盾、处理矛盾、缓和矛盾、解决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给人以社会安全;从以暴力手段剥夺剥夺者的财产,到承认公民的既得利益、鼓励增加利益、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适当调整和协调明显不平衡的利益,给人以财产安全;从动员和启发被剥削、被压迫的人们起来造反,到给社会的强者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条件和空间,以增加社会的活力和财富,同时保护弱者的基本生存环境,体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从主要依靠政策,向主要依靠法治转变;从习惯于运用党的方式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向善于运用国家政权的方式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转变。从现阶段的情况看,以上分析的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和面临的任务又向我们提出新的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党适应“两个转变”和现阶段新形势的战略思考和行动的纲领。
执政能力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框架,这里有五个“以……为”,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则以四个“成为”和达到四个奋斗目标的要求来作规定,四个“成为”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奋斗目标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即从党的宗旨、方式、形象(作风)和总的标准上来规定的。
《决定》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五个“能力”建设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强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我们从理论结构和逻辑角度来分析,执政能力无非是执政党如何处理与国家的关系、与市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民众的关系。四中全会精辟提出了五个“以……为”的重要内容框架:一是理论为指导,二是党群关系为核心,三是干部素质为关键,四是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五是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执政能力则涵盖了在完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任务时的能力。将这五方面的能力细化一下,大致可以表现为:经济方面:抓住机遇发展的能力、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谋划能力、掌握开放主动权的能力、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政治方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对权力制约监督的能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文化方面:理论创新的能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能力、把握舆论导向的能力、有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的能力;社会方面:开掘全社会创造活力的能力、协调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群众工作的能力;国际方面:判断国际形势的能力、主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国际交往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的四方面要求,“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提法,值得我们重视。因为在阶级基础加强、群众基础扩大的情况下,社会的新阶层有了相当规模发展以后,如何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是社会的重要任务。
从执政的过程、方面和内涵看,我认为,执政能力主要包括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听取民众呼声和意见的能力、作出科学战略策略和决策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组织动员的能力、吸收容纳社会各方面精英的能力、运用国家政权依法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根据变化的形势与时俱进的创造能力、修改决策决议及纠正经实践证明是自己失误的能力,等等。如果以词汇来概括,执政能力包括领导、引导、引领、主导、统筹、总揽、驾驭、协调、整合、组织、动员、号召、应变、应对、吸纳、凝聚、渗透、影响、控制、创造、发展、规范、自律、纠错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执政能力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驾驭治国理政全局、不断发展自己事业的能力,也可以归纳为八个字:“驾驭大局,发展自己”。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们党执政历程的六条经验和构思今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时,两次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三个方面。这一概括表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仅是我们已经实践的宝贵经验,又是以后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思路和指导原则之一。
其一,科学执政。科学执政,要求执政党应以认识、遵循和把握客观规律的理念和行为来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这个规律,大的方面说,就是懂得和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的建设规律。较为具体的来说,我们应当深入调查研究,从国情的实际出发,研究市场经济运行为主要特点的经济规律,驾驭市场经济;研究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研究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社会运行规律,构建一个各方面群体和阶层和谐相处的社会;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多样化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规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对规律的研究与把握,能使我们的思路和行动更符合客观实际,更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意愿。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继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又有发展。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表现了一种科学的精神、以人为本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达到科学执政的境界。
其二,民主执政。民主执政,就是要在我国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宪法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揭示了我们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目的。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同志与黄炎培谈话时,就明确地把实行人民民主制度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途径。今天,我们党进一步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我国的各级人大代表及其常委会都由广大人民群众和人民代表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负责人都由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就从我国的根本制度上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同志说:“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就要把握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质所在,即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善于将党的主张依照人大的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的意志,然后在全体人民中遵行,达到党的决策与决策的贯彻执行有效地统一起来。我们说的民主执政,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绝不照搬西方民主的“三权鼎立”、“两院制”、“多党轮流执政”的那一套,而是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在这方面,除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外,还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三,依法执政。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是关系执政党治国理政驾驭全局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同志在纪念人大制度成立50周年的大会上说: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要“善于运用国家政权处理国家事务”。
这里有政治体制改革逐步进展的任务,我们要下大力气达到这方面改革的目标。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四点:一是在立法过程中党应该掌握立法制定中的主要建议权,掌握宪法和重要法律法规的主要建议权;二是自己守法。执政党守法,即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从根本上尊重和服从人民的意志,也就从根本上代表人民的利益;三是规范公共权力。严格规范和约束各级国家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四是保证法律的有效执行。法律的有效性预示人民意志的实现和利益得到保护,我们要在提高立法的质量,即它的可行性、科学性、针对性上下功夫。我们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意识,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效率,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保障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要作多方面的努力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提出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战略性纲领性要求,全会作出的决定和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其他文件提供了学习四中全会精神的文献。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联系实际、投入实践,为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而努力。
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除了学习好四中全会的决定以外,重要的是学习贯彻好同志在全会上的讲话,尤其是在闭幕会上的讲话精神。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提出了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考和新实践。
一代共产党人总是在思考、回答、解决一代人的时代课题。共产党人的事业如同“接力赛”,一棒接着一棒地前赴后继干。从,到邓小平,到,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事业越做越大,党的基础越来越雄厚,接力棒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手里,时代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又提出了新的期望。如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保持健康稳定?如何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趋势中关注社会的公平问题?如何在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把握与自然的协调?都是执政党要着力解决的新的时代课题,这些关系党和国家大局的急需解决的课题能被解决好了,我们的执政能力就能体现出来。为此,我们应该在以下四方面作努力。
其一,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作努力。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的新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系统提出了全党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任务,这就是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使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更为健康地发展。在前一阶段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好有关的政策措施。重点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推动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要逐步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三农工作是我们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不遗余力地抓好,同时发展好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既提升经济结构,又在活跃城乡经济、扩大就业、满足群众的需要方面发挥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加快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的问题。在深化改革方面,国有经济的改革除了继续搞好少数国家独资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企业以外,大量的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健全现代公司制,实行多元投资、股份经济的方式。同时大力鼓励、引导、发展好民营经济企业。另外,进一步处理好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问题,向人民和子孙后代作好交代。还要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其二,在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上作努力。四中全会提出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既要通过发展增强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取得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柱,也要通过群众工作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当前尤其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关注公民权利保护、政府施政、司法公正、收入分配等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从法律、制度、政策上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同志再次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求在就业、再就业、扶贫开发、农民工进城务工、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安全工作、防病治病等六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工作。同志在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比如,不要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对一些群众提出的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要求,对一些群众中出现的违法现象,不能放任自流,要提高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本领。
其三,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上作努力。同志要求全党同志一刻都不能放松政治这根弦,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保持警惕,对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挑战和攻击,要理直气壮地批驳、抵制和斗争,不能听之任之。还要积极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严防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
其四,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作努力。
同志要求:一抓领导班子建设,强调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要求既防止“一言堂”,又防止无人负责的现象,班子内要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工作氛围。二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热情关心和帮助党的基层工作干部,切实引导他们提高素质、改进作风,真正成为群众的带头人和贴心人。三抓反腐倡廉的工作,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中,都要警钟长鸣,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各级党委要遵循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在坚决惩处腐败分子的同时,继续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我们党建设得更为坚强。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要方面的任务。这一次与十四大后的情况有相似之处。
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以后,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这一突破性创新,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如今,十六大提出进入新世纪以后党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反映了邓小平同志说的“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反映了党的建设的至关重要性。只要党的肌体健康了,党的素质提高了,党员的先进性做到了,党的组织坚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了,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聚精会神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 上一篇: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报告
- 下一篇:学校道德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