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党先进性建设讲稿
时间:2022-10-15 09:56:00
导语:理解党先进性建设讲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学对象:广大党员和干部;
教学目的:使学员正确理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自觉性;
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当前改革发展的实际,使学员通过学习加深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的认识;
教学时间:1.5小时。
总书记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命题。他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努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更有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教学提示:可先组织学员学习同志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内容)。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
在以往的党建理论中,一向强调的是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四个方面的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后,进一步明确了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我们探索执政党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把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到了新水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命题的提出,则更加明确了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必须一如既往、毫不动摇地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党的各方面的建设都要按照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来进行。这既是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准确定位,又是从全局的高度对永葆党的先进性提出的根本要求,更是对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创造性发展。
第一,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建立在其阶级基础、指导思想、纲领目标、组织功能等多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长处和优势之上的。这种先进性,不是一般的政治要求,而是从根本上关系着一个政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的问题。其具体表现是: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必然表现为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的统治工具,是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并为其利益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都建立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之上,从来都不存在超阶级的政党。离开一定的阶级,政党就失去其存在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建立在先进的阶级基础之上,由此构成其先进性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必然表现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一个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必定是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这是党的纲领的理论基石,是凝聚政党全体成员意志的灵魂,是一个政党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政党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必然表现为纲领目标的先进性。纲领是政党的一面旗帜。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纲领,并通过纲领来明确其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先进的政党要带领追随它的民众前进,就必须根据民众的愿望,根据时展的要求,制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并领导民众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必然表现为组织功能的先进性。先进政党必定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在现代社会中,由政党的功能和使命所决定,任何一个政党都需要建立起与其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相适应的组织制度、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这是政党得以存在、发挥政治功能和保持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的组织基础(教学提示:可分别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表现)。
第二,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政党是为实现一定政治目标而奋斗的政治组织。这一政治目标决定着政党在一定时期内的根本任务,规定着政党的全部活动。要完成党的根本任务,政党就必须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夺取了全国政权;又经过50多年的不懈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应当承认,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辉煌的业绩,又有坎坷的经历、惨痛的教训。这就充分说明,党的先进性的实现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要求、充实新内容、作出新努力的实践过程。因此,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上有所建树,就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必须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的一个重大命题。能否解决好这一重大命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尤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安宁的、充满各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挑战和考验;面对的是由于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党员队伍出现了“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使之切实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一个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教学提示:可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党经过8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的。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号召全体党员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我们党为中国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光辉业绩和历史证明。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爱戴,进而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党未能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爱戴,最终导致了垮台的悲惨命运(教学提示:可用苏共垮台作反面教材,进一步阐述人民利益标准是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有机统一起来
党是由全体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的组织的细胞。党的先进性不仅要发挥党的整体功能,也要发挥党员的个体功能,把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有机统一起来。开展先进性教育,就是从保持党员先进性入手,通过培育党的细胞促进党的肌体健康地发展壮大,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党的先进性要求,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就是要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的关系。这是因为,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既是统一的又是有区别的。党的先进性是指党在思想、理论、纲领、组织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以及党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性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制定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体现时展的要求,才在各个历史时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而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之所以垮台,丧失执政地位,根本原因在于丢掉了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先进性,其纲领和路线不能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表明,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看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为,看党的纲领和路线代表什么样的方向,反映什么人的利益。党的先进性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及其理论基础、党的组织、党的制度和党员。只有这些方面都解决好了,党的先进性才能长期保持。
党员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每一个党员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素质、能力和实际行动上。由于不同历史阶段党的纲领和路线随着时展和任务变化而调整,因此,党员的先进性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斗争上。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则集中体现在努力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身体力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和纲领,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
通过对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内涵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关系。构成党的先进性的要素要比构成党员先进性的要素更为丰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党的组织结构,党的制度和党员等都是构成党的先进性的要素。而党员先进性则主要由党员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构成。第二,党的先进性是党员先进性的前提条件,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坚实基础。因此,党的先进性必然要求党员具有先进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是统一的。但是二者又不是自然而然地统一,只有当党员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党的先进性要求,二者才是统一的。第三,党员先进性是在具体环境、不同岗位上体现出的模范行为,是党的先进性在党员实际工作中的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看一个党是否先进,不只是看理论、纲领和路线,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党的党员的行动,看这些行动给他们带来什么结果。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正由于二者有着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目标、党的组织、党的制度等方面保证党的先进性,而且要从基础入手,即从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上保持党的先进性(教学提示:可举例说明党员先进性应具有的鲜明特征)。
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体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
总书记最近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要把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全面加以推进。”这一论述,从战略高度为我们指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是指导新时期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要完成这一系统工程,必须在先进性上下功夫,这不仅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为了使这一系统工程取得实效,我们党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比如,在全党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力之举。我们只有把上述措施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党的先进性,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教学提示:可介绍政党先进性建设方面的共性经验)。
教学参考之一
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先进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西欧各国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得以暴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从1831年到1844年,在英、法、德三国先后发生了三次大的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工人运动。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政治组织。为适应这种需要,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改造正义者同盟的基础上建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在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为什么建党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了具体的阐述,从而奠定了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体现。矛盾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新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领导力量。他们强调,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就在于能够保证无产阶级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
第二,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先进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阐述了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他们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共产党不是一般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而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他们强调:“一方面,在无产阶级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就鲜明地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和特征。
第三,唯物史观是共产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之所以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一方面是由于它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这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就是唯物史观。由于共产党有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在理论方面胜过其他政党,胜过一般的无产阶级群众,它能够正确地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第四,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共产党的任务时,明确指出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第一次揭示了工人阶级政党的本质,明确表明了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是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一理论又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作为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它的理论品格。只有将这一理论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同时,必须善于把握时代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朱学利)
教学参考之二
苏共亡党给中国的警示
1991年8月24日,叶利钦“禁共令”,苏共解散,其财产被没收。令人痛心的是,查封者不仅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反抗,在有关的历史档案中,也没有发现当时哪里有工人、职员、苏共党员们自发地集合起来,去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和州委,或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
苏共创业时的辉煌和谢幕时的凄凉,其原因必须从苏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变化中去寻找。自斯大林开始,干部任用实行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和变相任命制,不允许党员对党的具体政策有任何不同看法。政治上的集权、特权、腐败,使得苏共及其干部形成具有特殊利益、却与群众越来越疏远的“共同体”。提拔亲信和保官的组织路线,导致大批庸人进入和滞留在领导层,党的总体决策能力下降,而脱离人民,无视群众利益,则进一步失去了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苏共领导层一边讲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边却由“公仆”们随意作出损害人民利益的决定;一边批判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限制人们接触西方社会,一边又把从特供商店低价购买进口名牌商品和把子女送到西方留学。搞到后来,甚至危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信仰。党的领导人因此威信扫地,成为民众嘲讽、唾弃的对象。
苏共的历史悲剧告诉我们,困难不可怕,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流失。今天中国的绝大多数人,没有50多年前新旧社会对比的经历,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而不是通过历史课本来认识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干部。同经历过旧社会苦难的前辈相比,他们的感恩思想更少,而民主和平等的诉求更多。如果说,人们对过去的领导者还有一种“打天下、坐天下”的传统观念上的认可,那么现在的领导者则已不可能再靠这些了。中国共产党在当今这个变革的时代要继续获得中国人民的信赖只能靠一点,就是用实践证明我们党仍然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而且,这种代表性是任何其他政党或组织都不可替代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群众的衷心拥戴,也才可能带领广大群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参考之三
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四个境界
如何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已经成为全党正在学习讨论和贯彻落实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共产党员怎样才能保持先进性呢?简单地说必须达到四个境界。
境界一:入党不为有“好处”
革命战争时期,有个刚参加红军的青年问一位老党员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老党员郑重地回答,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比如要冲锋在前;可能会坐牢,甚至被杀头;如果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等等。要说“好处”,只有一条:为人民服务,人民拥护你。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记住这位老党员的话,入党不是为了个人能得到什么“好处”,而是为了让人民群众都满意、都幸福。
境界二: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郑培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任州党委书记时,上任的第一天就问当地干部哪个村子最穷,随后,他去了叭仁村。“叭仁”是苗语,意思为山顶上。后来,叭仁村的群众给郑培民写了一封信,赞扬他不辞劳苦到苗寨访贫问苦。为什么郑培民走到哪儿都那么受欢迎,都能够出成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共产党员如果贪图享受,害怕吃苦,就无先进性可言。
境界三:不当大家的“家长”
2004年春节,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时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牛玉儒,问他作为呼市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对新一年的工作有什么打算。牛玉儒立即纠正,说他不是大家的家长,而是为大家服务的,这个位置一定要摆正。这个位置能不能摆正,直接关系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家长意识”越浓,离群众就会越远。习惯于“说了算”,习惯于让别人“围着自己转”,慢慢就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家长”。
境界四:让每个人都“悦服”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官宋鱼水就是这样一个人。求她办事她没给办的人说“我不怪你”,在诉讼过程中曾经非常恨她的当事人,事后给她寄来贺年卡:“是您启发了我怎样做人。”在她审理的案件中输了官司的一方,给她送上锦旗:辨法析理,胜败皆服。凭什么能让别人“胜败皆服”?一靠人格,心底无私,光明磊落;二靠爱心,热情关怀,真诚相待;三靠公正,公正执法,公平办事。先进是牺牲、是奉献、是无私、是高尚,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做大众的表率和榜样。(孟秀芳)
教学参考之四
国外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
中国共产党要更好地探索执政规律,提升执政能力,研究和借鉴世界上其他一些政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有益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国外的执政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许多做法、特点值得我们关注,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汲取。总结国外政党执政的实践,可以看出它们大致有以下一些治国理政的经验。
——在党的社会基础方面,保持党的开放性。执政党的开放性,不仅有利于党因社会结构的变化,及时扩大党的社会基础,而且有利于加强党与社会公众的交流和沟通,使党和社会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目前,西欧国家执政党为扩大同社会的联系,普遍采取了向公众开放组织生活、吸收党外精英参加本党议会党团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着眼未来,争取青年。青年不仅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执政党的未来。谁能赢得青年,谁就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执政党大力开展争取青年的工作。例如,近年来德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执政党都高度重视做青年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适时调整和创新党的理论纲领。理论纲领的调整,可以更新党的形象,为执政党赢得民心。战后以来,西欧国家执政党普遍重视意识形态和理论纲领的调整,在一定意义上为这些国家的政党赢得执政地位创造了思想和舆论条件。
——扩展党内民主。党内生活的民主,不仅有利于广开言路,形成正确的意见,而且有利于发挥党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提高党对成员的政治吸引力。在西欧,各执政党均重视赋予党内生活以实质性内容,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
——重视发挥媒体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使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我所用,已成为国外众多政党关注的当务之急。它们采取的主要做法是: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党的宣传阵地;注重通过媒体来塑造党的领导人;重视舆论的监督作用,及时化解媒体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防止腐败。实践证明,执政党不管住权力、防止腐败,就有可能失去人民的信任,进而动摇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前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的丧权都有政党腐败的因素。新加坡、瑞典是公认的廉政国家,其执政党很少卷入腐败。它们有三条经验可供借鉴:一是建立现代文官制度和公共舆论、新闻传播媒介对政党的有效监督制度;二是从国家立法建立起民众监督政党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制度和渠道;三是执政党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
——理顺党政关系。治国理政经验丰富的国家普遍实行职能分开的党政关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党对政府的领导,主要是一种间接领导,表现为执政党通过党的组织和立法程序控制政府人事和重大决策。但执政党不具体介入政府的行政运作。
——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许多国家执政党的成功之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执政党要高度关注社会公平。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和印度国大党曾在各自国内连续执政达71年和46年。它们的下野,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反思起来,它们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忽视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得社会贫困化与贫富悬殊加剧,从而动摇了执政的基础。而瑞典社会等的经验则显示,通过税收、社会福利等调节手段维护社会公平,防止贫富分化,对于维护和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大有裨益。
- 上一篇:党员自我批评党课讲稿
- 下一篇:文代会作代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