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岗位先进性党课讲稿
时间:2022-10-15 09:55:00
导语:党员岗位先进性党课讲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申请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弄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的关系、提高党员在岗位上落实先进性的自觉性;
教学提示:讲课过程中尽量结合本地区、部门、单位党员队伍的实际,多举一些事例,也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引子: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之举。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但党的先进性从来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名词,而是要具体地历史地体现在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同样,作为党的先进性的承载者和体现者的党员的先进性,也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名词,而是要具体地历史地体现在自己的实践中,体现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岗位上。因此,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把学习教育所获成果,努力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真抓实干,极端负责,奋发拼搏,开拓创新,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充分体现,使自己的工作岗位成为展示共产党员时代先锋形象的历史舞台。这是此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初衷,也是它的归宿。
一、必须树立强烈的党的意识,始终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分子(板书)
关于党的先进性的定义,革命导师列宁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又不是普通的一部分”,它“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无疑,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先进的政党,具有其他一切政党无法具有的先进性。党的这种先进性从根本说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的。首先,是由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决定的。我们党主要以中国工人阶级为自己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相伴而生而发展,同时又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因此最具有斗争精神和反抗性。党的这种阶级属性决定着党必然要以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己任,因此必然也是大公无私的党。其次,是由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我们党成立之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科学体系,被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为思想武器后,在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相继产生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它们分别在各个历史阶段,指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再次,是由我们党的纲领决定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最终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无论我们党遇到什么样的坎坷,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始终没有放弃过。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总是根据自己在不同时期的任务,不同时期的国情,制定不同的基本纲领亦即最低纲领,而每一个最低纲领的实现,都为特定时期的人民谋得了最实际和最根本的利益,同时也向共产主义大目标的实现走近了一步。
但是,我们党的所有这些先进性所在,假如没有一支保持着先进性的党员队伍,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的党是由党员所组成的。党的先进性决定和要求着作为党的组织细胞的党员也必须是先进的,而党员的先进性,恰恰构成了党的先进性的基石,同时也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我们党是一个有着6800多万党员的大党,尽管我们的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工人农民党员,有知识分子党员,也有领导干部党员,但是不论从事何种工作,不论岗位有何差别,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共同的,这就是:每个党员必须要有强烈的党的意识,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充分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必须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是一个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组织原则的有机整体,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党的每一步战略构想,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通过党员个体或群体的实践来实现。我们党以前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靠的是广大共产党人的流血牺牲。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同样需要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奉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树立强烈的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使命,把党的先进性本质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实现党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落实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之中,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奋发拼搏,创造出一流的业绩,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的贡献(教学提示:此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一之内容)。
二、深刻把握先进性内涵,努力实践先进性标准(板书)
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名词,而是有着深刻的具体的内涵和要求。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实践先进性,既需要深刻理解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又需要准确把握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体现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只有这样,共产党员才能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所谓先进者,无非是始终站在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时代是发展的,“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因而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总是与党所处的地位,所处的环境,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联系的。同样,党员的先进性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任务,对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也各有不同。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任务是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这时的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在了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甘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上,刘胡兰、等革命先烈,是这个时期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面对一穷二白的困难境地和繁重的建设重任,这时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在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为人民多做奉献上,王进喜、雷锋等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而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又应体现在哪里呢?最根本和最核心的,就是要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因此,把握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核心内涵和根本要求,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必须充分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我们共产党主要的由工人阶级中最革命、最先进、最有觉悟的部分组成,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马恩选集》第1卷第264页)。共产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为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保持先进性,首先就要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做贡献。
第二,必须充分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共产党员之所以是先进分子,最根本的是因为我们是用人类最先进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当今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与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需要警惕外来的和固有的腐朽观念的侵袭,并且努力使先进文化与时代同步发展。党要保持其在理想信念上的号召力,要用共同的理想和先进的思想文化凝聚人民,需要每一个党员都带头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带头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提供动力支持和保证。
第三,必须充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永远不变的宗旨。人民群众所认同的共产党的先进性,根本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其根本利益的实现者、维护者和发展者。我们党过去致力于推翻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现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根本尺度,做到个人利益永远服从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自己努力奋斗的一切,都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当然,对于保持和实践党员先进性来说,“三个代表”只是个原则性的要求,或者说是根本性的要求。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需对照党章要求,结合所在地区和单位党组织的中心工作,结合自己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更为具体的先进性标准。在现阶段,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个党员都应该既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同时又要从本职岗位做起,从每天的工作干起。我们每个党员都应懂得,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每项工作都是党的崇高事业的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的崇高事业的辛勤建设者。正是由于千千万万个党员在兢兢业业地从“小事”干起,才使得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总之,对于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和具体要求,我们既要从总体上、从普遍性和共同性方面去把握,力求使党员走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前列、在各方面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普通群众的榜样和带头人,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同时又必须结合特定时期特定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要求,以使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展示先进本色和先进风采(教学提示:此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二之内容)。
三、努力增强党性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板书)
我们的党员队伍从总体上讲是好的,是能够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但是,也确实有一部分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了,不能在群众中起带头作用,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展现先进性,甚至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滑向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深渊,其个体的行为削弱了党的先进性的群众认同基础。我们党现在拥有一支6800多万人的队伍。人多是个优势,但也不是绝对的,列宁曾说过: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也不要。因此,一个党在整体上是否具有战斗力,不完全在于数量的多寡,关键要看党员队伍的素质。面对新时期新任务,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一个突出的要求就是要努力增强党性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党员素质,使党员永葆先进性。因此,每一个党员都应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参加活动,并通过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通过开展党员标准大讨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党的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觉悟和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展现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教学提示:此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三之内容)。
第一,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保持理想信念的先进性。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是评判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条件。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这个党的一员,共产党员理所当然地首先要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否则如何称其为共产党员呢?同时,共产党员又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是通向共产主义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这就要求每一个党员在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的同时,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并且为着这样的信念而不懈奋斗。
第二,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的先进是行动先进的基础。每一名党员都要注意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特别是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思想境界,掌握先进文化,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因此,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自觉运用科学理论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三,增强组织纪律和民主集中制观念,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和组织原则,在党的纪律和组织原则面前没有特殊的党员,每个党员都必须遵守。只有这样,党才有战斗力,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先进性。共产党员要保持政治上的先进,首先要遵守政治纪律,自觉贯彻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脚踏实地为实现党的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而奋斗;其次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三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要服从组织决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反对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
第四,坚持勤奋学习,保持能力和本领上的先进性。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要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走势,了解国际国内市场的基本情况,提高自身素质,成功应对各种挑战,使党的事业兴旺发达。要善于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在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中增长才干,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保持能力和本领上的先进性。
第五,要履行岗位职责,保持工作上的先进性。我们的共产党员,大多在一定的岗位上承担着一定的生产、工作任务。这些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同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党的整个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本职工作上。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教学提示:此处可引入教学参考之四之内容)。
第六,坚持党的宗旨,保持作风上的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党的宗旨,也是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所在;既是工人阶级政党党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一定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定要坚持做到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反对弄虚作假、阳奉阴违;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反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墨守成规;一定要坚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反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从而保持作风上的先进性。
第七,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保护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一些党员之所以党员意识淡薄,之所以对党的工作缺乏热情,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缺少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同自己在党内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尊重有关。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保障党员权利实现的规章制度,形成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机制,并在选举、知情、建议、监督等各个方面,切实尊重和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我们不仅要教育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保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党员的民主权利,同时还要教育党员增强权利意识,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切实推动和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教学提示:可针对学员所在单位的实际,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具体要求)。
教学参考之一
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的关系
党员先进性与党的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党员先进性在根本上取决于党的先进性。同时,党的先进性又以党员先进性作为基础。一方面,党的先进性集中表现在党的性质和特点、党所承担和完成的历史使命、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一个党,只有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解决民族、国家乃至世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先进的政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就在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党在整体上坚持了这种先进性,才为党员先进性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又要以党员先进性为基础,并通过党员个体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整体的先进性,党的所有主张,都需要通过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付诸实践;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要通过每一个党员的实践活动来贯彻;党对于各项事业的领导作用,要通过每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来体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广大党员为桥梁来连接、以每一个党员的形象来促进;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及其能力,也要由每一个党员的具体工作能力表现出来。所以,党的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体的表现来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我们党,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活动中,发挥应有的先进、尖兵和模范作用。(王世萍)
教学参考之二
新时期党员标准的“三个统一”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与之相适应,衡量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那么,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首先,先进性表现为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党章规定,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这个最终目标、党的根本使命,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的长期性;同时,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这就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又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必须体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要求新时期共产党员既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其次,先进性表现为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增添时代内容。没有继承,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缺乏时代内容,党的先进性就会失去活力。因此,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继承,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同时又要注意,党的先进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党员先进性标准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内涵,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特征。
其三,先进性表现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但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实现的。因此,党的先进性最终要落实到每个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落实到每个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上。这就要求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必须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正确处理党的整体先进性与党员个体先进性的关系,既要适应全体党员普遍的共性要求,又要体现党员个体的特殊要求。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党的先进型的普遍要求,但在新时期,由于党员职业不同、职务不同、岗位不同,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要求肯定不会是整齐划一的。我们只有把先进性的标准具体化。细致化,才能增强党员标准的现实针对性,提高可操作性,使党员先进性标准真正为每个党员所理解、所接受,更有利于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教学参考之三
保持先进性亟须提高的几种素质
面对新世纪新任务,共产党员要体现先进性,亟须提高以下几种素质:
政治素质。这是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包括其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倾向、政治信仰、政治品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等。政治素质是党员素质中的核心素质,具有把关定向的功能和作用。
理论素质。即党员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程度和状况。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思想素质。指党员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思想观点、思想觉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状况。思想素质是政治素质的基础,是理论素质的反映和体现,在党员素质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常常直接影响、制约和左右着其他素质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
道德素质。指共产党员在处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等关系中所表现出的基本品行和素养。提高党员道德素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按照以德治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作风素质。指党员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学习、领导、执政、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从总体上讲,就是要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纪律素质。指党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遵守党和政府所制定的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准则、条例、政策等行为规范的意识和素养。对党员纪律素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严格按照党章、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各项规定办事。
法律素质。指党员的法治意识、法律精神、依法办事能力。党员法律素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素质中极其关键的一种素质,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党的先进性的认同程度。
知识素质。指党员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包括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两方面的素养。基础文化知识素养是每个党员都应具备的,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具备最基本的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历史、国情、写作、管理等基础知识素养;专业知识素养是党员根据其所处职位、职业、工作性质等的不同,掌握与其所从事的职业、职位和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是衡量党员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突出标志。知识素质对在新时期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有重要作用。
能力素质。它是党员素质结构中的主要部分,包括基本能力素质、核心能力素质和重要能力素质。一般党员应具备善于学习、科学思维、与时俱进、执行政策、团结协作、联系群众、沟通表达和职务写作等基本能力素质,党员领导干部除此之外还必须具有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五种核心能力素质和科学决策、任人唯贤、组织领导、建设政治文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求真务实和加强自身建设等重要能力素质。
教学参考之四
职业标准和党员标准的关系
第一,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存在一致性。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党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执政党,这就决定了广大党员无论行业、职业、工作有多大的不同,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岗位。共产党员的觉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都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通过共产党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实践,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如果一个党员连职业标准都达不到,或者搞种种行业不正之风,那就根本谈不上党员标准。
第二,党员标准高于职业标准。作为社会上的一个普通公民,符合或达到职业标准,能够按质量按时间地完成工作任务,就基本上可称为是一个好职工、好农民、好干部、好军人等。然而,共产党员仅仅满足于符合或达到职业标准,就很不够了。这是因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是和本职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在更深的层次上就意味着为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而奋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所以,共产党员不仅要达到职业标准,更要热爱和熟悉自己的职业,在本职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也就是说,共产党员要用自己的出色业绩去影响和带动群众一道前进。
第三,共产党员必须同时符合职业标准和党员标准。职业标准是各行各业的人员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对这些准则和规范,非党群众也必须遵守。而对共产党员来说,不仅有职业标准,而且有党员标准。共产党员除了遵守职业标准之外,还必须履行党员的义务、行使党员的权利。比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切实执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群众提高觉悟,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维护社会秩序,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倡导共产主义道德,等等。这样,才能真正算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党的先进性的普遍要求,但在新时期,由于党员职业不同、职务不同、岗位不同,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要求肯定不会是整齐划一的。我们只有把先进性的标准具体化、细致化,才能增强党员标准的现实针对性,提高可操作性,使党员先进性标准真正为每个党员所理解、所接受,更有利于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教学参考之五
在先进性教育中增强光荣感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
做一名共产党员是十分光荣的。这种光荣,不光是因为党的理论、纲领的先进,还因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共产党员都在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而努力奋斗,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些党员对共产党员的称号不以为然,光荣感下降。因而,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必须认真教育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懂得珍惜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根据党的任务和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
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十分光荣的
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是由它的先进性和所坚持的宗旨决定的。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他们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的这种性质和宗旨就决定了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共产党人就具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而这一点是任何其他政党不能相比的。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奋斗的历史,鲜明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和牺牲精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内革命战争中,、瞿秋白、张太雷、赵世炎、罗亦农、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等一批革命先驱把红色的火种播进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心田。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优秀中华儿女,为捍卫祖国母亲的尊严,用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在解放战争中,无数共产党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平了通往新中国的道路,他们为人民共和国的雄伟大厦奠定了基石。
回顾党的历史可以看到,随着革命、建设和改革任务的变化,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要求是有所不同的。但不管具体要求怎么变化,党对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员必须始终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群众的利益,在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征途中身先士卒,做群众的榜样。一个基层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普通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巨大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所在。党的历史表明,做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何等的光荣。
正视党员光荣感下降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党员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党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共产党员光荣感下降问题。一些党员自己觉得入党也没什么特别的,群众也看不出他们和自己有什么不同。久而久之,做党员的光荣感下降了,党的意识也淡化了。仔细分析,造成共产党员光荣感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党员本身的因素,有些是组织教育和管理的原因。但从总的方面讲,主要还是由于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所带来的。
第一,从党的历史方位来看,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根本性转变,不仅仅是党的地位和历史任务的转变,还使广大党员从过去战争年代的地下党,成为建设时期的领导党。执政党的地位就使得入党没有了战争年代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带来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多的是看到共产党员头上的光环和荣誉,而不是责任和义务,甚至把入党看成是功利化的事情,由此造成了光荣感淡化。
第二,由于执政并长期执政,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忘记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身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起来。正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指出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工作,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当然也影响到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第三,更为严重的是,腐败问题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党员的形象。中国共产党党员称号的光荣感,从根本上来自于党的先进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但腐败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对人民利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对执政党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当然,腐败既不是现在才有的,也不是我国才有的,它是伴随着权力而存在的。腐败是一种长期的社会历史现象。纵观世界各国,即便是权力制约监督非常有效的国家,也还存在着腐败现象。但如果腐败问题不解决,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不仅影响到党群关系,也极大地影响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感。
第四,在发展党员的“进口关”上,没有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影响到党员称号的光荣感。列宁有句名言:“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重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邓小平在1980年提出:“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到一部分老党员面前了。”因此,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党员的数量,而在于党员的质量。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党员队伍良莠不齐,数量庞大而一盘散沙,人数递增的同时战斗力递减,以至经不起任何风浪迅速衰落下去的殷鉴并不遥远。这其中,如果不能严把党员队伍的“入口关”,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不出来。没有了先进性,又何来共产党员的光荣感。
第五,“出口”不畅问题造成了一些不合格党员得不到及时处理,这对共产党员光荣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们的党员数量已经达到6800多万,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应当看到,在这支庞大的党员队伍里,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格党员。近年来,我们在严把党员“进口”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疏通“出口”,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但是,总的说来,适应长期执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处在探索中,党吐故纳新的能力还不强。为数不少的不合格党员滞留在党内,少数违纪党员得不到及时处理,已经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的紧迫问题。战争年代,艰苦的斗争环境客观上起到了大浪淘沙的作用。而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安逸的环境和种种“好处”,使一些冒牌党员更愿意“赖”在党内。如果听任姑息党内腐败分子、投机分子、浑浑噩噩自甘庸俗者、离心离德冷漠旁观的“不作为”者等不合格甚至违法乱纪党员长期混迹党内,党员称号还能有什么光荣感!
第六,执政条件下如何处理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关系,也影响到党员的光荣感。中国共产党是严格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在党的建设上,我们始终强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靠着党的这些“精英”率领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党才取得了革命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时候,党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是明显的。但在执政条件下,党既是领导党,同时又是执政党。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党员率领群众时时刻刻走在前面的“精英”作用不那么明显了。特别是在有的单位、有的部门,如机关等,党员的比例很大,作为个体的党员的作用很难突出,光荣感相应地也受到了影响。
教学参考之五
在先进性教育中增强共产党员的光荣感
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指出: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讲,实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通过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增强共产党员的光荣感。为此,要从党员、组织和社会大环境三方面作出努力。
从党员个人来讲,就是要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牢记共产党人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入党不是为了捞取好处,而是要奉献。在革命时期如此,在建设和改革时期也是如此。既然共产党员要立志把自己的终身都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那么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个人的东西不可以抛弃、不可以牺牲呢?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好八项义务,行使好八项权利,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环境,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思想、政治、社会、道德等各个领域,真正成为社会的表率、群众的表率。有了先进性,也就有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感。
从组织上讲,就是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党员的光荣感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同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的整个过程联系起来的。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光荣感,就必须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强调“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这是保证党员入党后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前提,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光荣感的前提。要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原则,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相关的党内法规为依据,以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一系列党内制度为保障,以激励、约束、清除为手段,实现激励先进、鞭策平庸、清除“伪劣”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之目的。
从社会大环境上讲,就是要树立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坚决反对和预防腐败。腐败对党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对人民利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只有自觉坚持反腐倡廉,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树立在广大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进而保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感。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考虑怎样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挥自己的作用。我们应当认清自己的责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迈开新世纪的脚步,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和修养,以新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教学参考之六
要做构建和谐社会的带头人
常竞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是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必然体现。它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功能,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众所周知,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力量,党对和谐社会的领导最终必然要体现到广大党员干部身上,因此,共产党员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广大党员做构建和谐社会的带头人,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才有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坚强的组织保证。当前,广大党员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岗位、生活区域内,率先垂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具体地讲,就是要自觉做好这样几个带头人:
第一,要做坚持理想信念的带头人。和谐社会强调的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没有人与人的和谐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我们党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工具,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把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定位于实现人民群众特定历史使命的工具,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又是今天我们架构党群关系的价值取向。共产党员必须始终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处理问题,始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忘我工作,绝不做有损于党的形象的事,绝不做和人民群众争利的事,切实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和行动中自觉地把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起来。只有具备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要做致力发展的带头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共产党员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在社会发展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因为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根本上还是靠发展,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使群众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这样才能使群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从而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同时,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为此,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以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为己任,不断提高自己加快发展的能力,自觉带领人民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奋发进取,为推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突出贡献,进而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第三,要做传播先进文化的带头人。先进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共产党员在传播先进文化方面,应充分发挥政治导向、思想教育、科学引导作用,坚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积极宣传先进文化理念,摒弃和抵制落后的糟粕性的文化,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带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要带头落实“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完善家庭美德,努力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模范。要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做文明市民、村民,不断用自己的文明言行影响周围群众。
第四,要做融洽人际关系的带头人。人际关系是个人和社会存在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共产党员应当成为调适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在处理利益关系时,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自觉遵守市场准则,合法开展经营活动,实施公平竞争,建立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友好合作的各种物质利益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处理生活关系时,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良好社群关系;在处理具体的人际关系时,要以“让世界充满爱”的广阔胸怀净化人们的灵魂,感化人们的思想,在家庭赡养老人、尊敬长辈、教育子女、关爱兄弟姐妹,在社区尊老爱幼、关心邻里、乐于助人,在单位团结同事、尊敬领导、相互协作、相互学习。
第五,要做联系群众的带头人。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共产党员要认真研究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不断凝聚和激励群众前进。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从人民群众热切企盼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六,做维护社会稳定的带头人。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广大党员一定要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站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平时,在自觉遵守宪法、法律的同时,要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准确判断形势和事态发展的趋势,将一些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破坏社会安定的行为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要大胆斗争、坚决抵制。要多与群众交心谈心,通过各种渠道接触群众、了解群众。要与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企所盼,为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情况。(作者单位: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教学参考之七
正确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
吴家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十六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更是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提了出来。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自己执政治国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又有了新的成果,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
建设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长久追求。所谓“和谐”,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据此,所谓“和谐社会”,自然应该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配合得适当而匀称”。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内涵丰富、含义宽广的概念。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很有实际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与共产党的宗旨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同时也是党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它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形成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它要求遵循“五个统筹”的指导原则,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利益,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我们党从来都强调,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党领导的各项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说明,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富有创造活力的社会。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利益关系协调的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社会成员之间出现了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突出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所谓协调利益关系,首先是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其次,要建立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依法及时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显然,利益关系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秩序、稳定的机制作保障。国内外经验说明,没有稳定,没有秩序,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因此,维护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一定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有效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样的工作,在当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必然要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要的,但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是提高效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把竞争推向极端,就会造成人心的沦丧、道德的败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具有的基本特征。
第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人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表明,人对自然的友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社会能否长久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决定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最终的客观因素。
第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以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理所当然地要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保证他们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努力形成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社会氛围。
第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民主管理、法制健全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体现法制理念、法律手段的社会。在这个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社会事务得到切实遵循,一切政党和组织、一切社会成员都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同时,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 上一篇:为人民服务党课讲稿
- 下一篇:党员自我批评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