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乡竹业协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时间:2022-10-20 04:24:00

导语:我乡竹业协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乡竹业协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近几年来,我乡根据发展竹产业的具体要求,大力发展竹业协会,将农民的利益与协会的发展紧紧地捆在一起,实现了产销两旺,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竹业协会得到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

一、竹业协会基本情况

治平畲族乡乡域面积178平方公里,毛竹林面积14.5万亩。现有1个乡竹业协会和12个村竹业协会,乡村协会会员382个,会员占全乡农村人口总户数的12.7%,其中党员96个。通过协会的引导带动农户2000余户大力开发竹业,一年多的竹业协会动作,有力地促进了竹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00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99元,而协会会员的人均纯收入达3400余元,高出本地其他农民400余元。

一、主要做法

1、成立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切实加快我乡经济发展,根据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2005年3月中旬,我乡分别成立乡竹业协会和12个村竹业协会,乡竹业协会由分管林业乡党委副书记任协会会长,乡直各部门负责人和各村主任为成员。各村竹业协会由村支部书记任会长,按“党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健全和完善了领导机制和服务机构,制定了协会章程,明确了会员权利与义务。为广大竹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竹业产化经营。通过建立竹业协会,把广大竹农组织起来,提高了竹业的规模化程度,在不违背竹山承包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畅通了产品流通渠道,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竹业增效、农民增收。如社福村竹业协会,通过深入市场分析和行情调查,把带领竹农致富的方向定位在组织广大竹农大力发展竹胶板半成品,采取“协会会员五户联保、林权证抵押竹农贷款”的方法,帮助竹农解决购买生产竹胶板半成品机器设备的难题。组织10位文化程度较高的会员到外地培训加工技术,学成后回村帮助村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生产的竹胶板半成品由村竹业协会统一收购,销售到三明、永安和沙县等地。社福村在短短的一年内发展会员45户,年产竹胶板半成品1.75万套,实现产值70万元,同时带动全乡10个行政村生产加工竹胶板半成品。2005年全乡竹胶板半成品加工户达320户,年产竹胶板半成品15万套,产值达600余万元。

2、以服务会员为宗旨,全方位为会员服务。一年多来,先后邀请了省林学院竹业专家陈存及教授、市高级工程师周东雄等省市县竹业专家到我乡进行培训授课,现场指导,共举办了8期毛竹丰产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培训1000余人次,发放相关资料1500余份。充分利用电脑竹业,制作畲乡竹业网,将各行政村的产业特点制作成“各村特色产业”版块,积极向外推介治平。乡竹业协会定期为会员刊发“治平竹业简报”让会员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产品供求信息,经常跟踪走访会员,及时传递会员的困难和需求,形成了乡、村、协会三级之间真正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了我乡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竹业协会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及时指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变“我能生产什么就向市场推销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经营什么”,改变粗放经营方式,提高科技含量,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如高峰村竹业协会,充分认识到竹山公路对改善竹山生产经营条件、提升竹山附加值的重要性。采取“群众筹集一点、政府补助一点、上级争取一点“的筹资方法,积极带领群众开通竹山公路5条18公里;治平村竹业协会针对市场闽笋干畅销行情,鼓励广大竹农并率先关闭小型造纸厂,大量生产闽笋干,协会组织人员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销售,2005年治平村生产闽笋干达150吨,实现产值300万元。2005年三节岌组笋干加工大户刘尧林仅这项达4万元。

3、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创品牌对专业组织能否具有竞争力、能否发展壮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乡竹业协会成立后就把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到重要的位置,治平的竹凉席、笋干等笋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但是没有统一的品牌,常借用他人的品牌包装自己的产品,因而无法形成产品市场,影响治平笋竹产品的销路。为此协会积极同笋竹产品加工户沟通,为其实行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呼吁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在畲乡竹业网上加大治平笋竹产品的宣传力度,努力扩大销售渠道。

4、整合农村人才资源,培育新型农民。依托乡林业站,每个墟天上午对协会会员进行丰产林培育、病虫害管理等知识进行培训。竹业协会运作一年多以来,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农村优秀人才,目前已有一支由12人组成的“土专家、竹秀才”队伍,治平畲族乡已逐步形成了广纳群贤、竞争择优的用人导向,促进了农村各方面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一大批协会中的骨干分子和优秀会员被选拔到乡村干部岗位,进一步优化了基层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班子的整体功能。培养了农民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农村的民主化进程。会员通过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共同管理协会的事务,协会与会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培养了农民参与管理经生活的民主意识,保进了农村的民主化进程,推动了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5、切实开展信息服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治平竹业协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了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授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广大竹农闯市场、搞经营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

三、几点启示

1、竹业协会是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民的小规模、家庭化生产越来越难以获得完整、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以指导生产,使得一家一户的竹业生产很难抵御市场风险。竹业协会作为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一个桥梁,集合广大农民的力量来调节产、供、销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各环节正常运转,把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改变了农户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使他们获得相对较高回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发展竹业协会成为实现我乡富裕农民目标的重要措施。

2、竹业协会是确保农村稳定发展的新探索。面对农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无钱办事”成为农村稳定工作的首要难题。我乡通过“支部+协会”的运作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以协会名义收取林地使用费,实现村级增收。在这过程中“两委”党员干部可以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相反,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给群众办实事搞好公益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3、竹业协会是科技推广运用的有力载体。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政府单一渠道的管理和服务很难满足广大农户发展的需求,协会可按农民需要,把服务送到田间山头,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协会还通过“能人效应”,把科技直接传到农户手中,协会中的致富能人是群众身边的典型,其技术经验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部门组织的技术推广网络和人力的缺陷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