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星候选个人事迹材料2篇
时间:2022-09-27 08:46:50
导语:创业之星候选个人事迹材料2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男,中共党员,39岁,乡村人。同志于2002年返乡创业,在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蚕桑产业经济,在取得成功后,不忘当地群众,带领他们栽桑养蚕。在他的带动下,全乡掀起了栽桑养蚕的新高潮;为此,便义务到各村传授栽桑、养蚕技术,被当地群众传称为“土专家”,其发展致富理念广为群众所接受。为拓展发展经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他又率先发展桑园林下种草,形成“桑—蚕—草—鹅—沼气”的立体种养经济模式,既节约土地资源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其“桑—蚕—草—鹅”的立体种养经济模式于2003年起多次在宜宾市推广学习,增加了蚕农新的经济收入来源。并于2003年、2008年分别当选为共青团县委第十二次、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10月被共青团宜宾市委、宜宾市科学技术局评为“宜宾市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005年12月被共青团宜宾市委、宜宾市农业局评为“宜宾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
同志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参与党组织学习,于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带领农户新发展桑园千余亩,但由于市场经济、原丝绸公司经营不善等影响,蚕业生产不断下滑,为稳定蚕桑产业,等31人于2008年1月发起创办了县乡蚕桑专业合作社,任合作社理事长。依托合作社有组织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生产发展,从而更加稳定,有利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更好地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合作社现已有在册社员200余户,在此基础上,他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扩展蚕桑产业的同时,结合实际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优质核桃等果品种植,利用成熟的林下立体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桑园、果园林下养鸡,种草养兔、养牛,增加了农户增收渠道,大大降低种养业风险。通过利用桑园林下养鸡和桑园种草养兔,年出售优质土鸡1万只,出栏商品兔2万只,仅此两项可增加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循环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子。
2006年起至今先后担任村文书、村委会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科技干事等职;曾于2006年-2008年在县委党校学习“农经管”专业,被评为“优秀学员”。身为共产党员、村干部,从不忘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参与、组织、协调,特别是农村沼气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通过县乡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全体村民积极努力配合,全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通水泥路穿村而过,通社公路已达16余公里,入户便道基本户户通。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的同时,经常与群众探索发展致富门路,积极带领周边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曾于2006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农村人才示范户”;2006年12月被县农业局评为“蚕业生产先进个人”;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被中共乡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身为共产党员、村干部,近年来更是不遗余力为群众发展致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出谋划策,在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村从一个乡最偏远、海拔最高、村民贫困、基础条件差的落后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自来水厂建设顺利实施,村民很快会喝上安全的自来水;等通过协调争取,全村70%的村民安装上了天然气;电信网络有线宽带已是社社通,村民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村内已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网络五通。新村建设已于2013年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所做成绩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先后于2011年6月被中共县委评为“双创双争”学习标兵;2012年6月被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第九批县拔尖人才”;2013年4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授予“宜宾市劳动模范”。
通过发展、学习、宣传、教育,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村内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合作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开拓进取,努力拼搏,为建设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新农村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
,男,汉族,198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乡村人。2002年底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经过五年的军营生活,他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思想得到了提高。于2007年12月退伍回乡创业。
回乡后在村三组办起了一个常年存栏12000只的蛋鸡养殖场。对于养殖来说,他是个门外汉,旁人也对他指指点点,认为一个从来没有饲养过一只牲口的毛头小伙子能把鸡养好。养殖场在大家的非议声中建了起来。面对压力,没有退缩,而是把压力变成动力,他不断查阅专业书籍,到、等地参观取经,学习养殖技术,养殖场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120天后,第一批母鸡成功出栏,看着一个个的鸡蛋从鸡笼里滚出来,他的心里乐开了花,觉得以前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看着一筐一筐的鸡蛋,他的心里又喜又忧,每天10000多板的鸡蛋如何销售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按常规将鸡蛋批发给经销商,价格肯定不会高,但自己一个人卖又卖不完。他想了很久,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批发给零售商。但零售商与经销商联系多年,同等价格零售商明确表示不会要他的,这让非常苦恼。但是他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包退”。由于经销商是四处收蛋,蛋的质量不稳定,时好时坏,有些零售商会抱怨,他就抓住这点,对零售商提出了有质量问题“包退”的优惠条件,免去零售商的后顾之忧,问题迎刃而解。虽然实行了“包退”,但至今一个鸡蛋也没有被退过,因为信誉好,鸡蛋十分畅销,没有了存蛋,也就没有了质量问题。
鸡粪作为优质的有机肥,却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最终决定将鸡粪用于种植葡萄,搞种养殖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既解决了鸡粪处理问题,又解决了葡萄的肥料来源。在2009年9月,在村一组租用了20余亩土地搞起了葡萄种植。开始种植之后,才知道种植葡萄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在6、7月的时候,由于白天天气炎热不能施肥,只能下午天气转凉了才能施,所以有时要忙到晚上9、10点才能收工回家吃饭。劳动强度比以前增加,加上自身在部队时腰部受过伤(在退伍时还被评为“九级伤残”),他的旧伤复发了。他想放弃葡萄种植。但回头一想,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学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不能半途而废。
第二年,终于到了葡萄收获的季节,看着一串串的葡萄长势喜人,真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喜悦。由于他所种植的葡萄全是新品种,为了使顾客感觉到不同,他除了制作了宣传单和招牌进行定点销售之外,还开展了免费品尝活动。为了确保顾客能吃到口感最佳的葡萄,他每天早晨三点就到葡萄园采摘最新鲜的葡萄。付出终将得到回报,他种植的葡萄得到顾客的一直赞扬,回头客也多了起来。同时,他还想出让顾客自己亲手到葡萄园采摘的点子,让顾客体验田园风情。好吃又好玩,葡萄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为了使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2011年10月,成立了“县咯个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一起搞农业。正当一切发展越来越好时,2012年6月的一场大雨带给他惨痛一击。当时葡萄快成熟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大雨倾盆而下,望着长势喜人的葡萄被洪水吞食,而他却无能为力。当洪水退却,一串串葡萄伤痕累累地挂在树上,他的心在滴血。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他相信风雨过后一定是彩虹,通过自己的努力,2013年葡萄有了一个好收成,葡萄园里硕果累累,来葡萄园采摘葡萄、买葡萄的顾客络绎不绝,上市几天葡萄就全被抢购一空。他相信,只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明天一定会更好!
- 上一篇:农村沼气持续健康发展工作意见
- 下一篇:卫生县城长效管理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