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团系统先进事迹

时间:2022-12-19 11:04:00

导语:市社团系统先进事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社团系统先进事迹

同志是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的所长。作为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她用自己的理念和无私付出,和研究所同人一起度过了6年之久的创业艰辛,迎来了生命文化学术理论的开花结果之时。不仅仅是研究所的主心骨,更被同人们视为研究所的灵魂和精神。

同志1936年12月26日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知识分子家庭,1949年4月,年华的她受革命浪潮的鼓舞,毅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久后赴朝作战,英勇负伤。回国休养期间,她谢绝组织上到荣军院休养的安排,抱着重残之身补习高考,以优秀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从此开始新的生活,在多个工作岗位上,圆满完成了一个从战士到教授的转身。就在她即将离开教席,安享退休生活的时候,一场恶疾向她袭来,她再一次与死亡不期而遇。长期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她,冷静理智地对待险恶的癌症,一面积极地治疗,一面选择更加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更加积极的生活方式,开始了创建生命文化研究所的二次创业。死神在这样坚强的女性面前也只能让步,早年曾为陆教授诊疗的协和、的专家,最近见到她时,都纷纷称奇,准备调出她的病案重新研究,看看到底是诊断有误,还是另有抗癌新方。

同志的二次创业,是从年结束协和博士论坛组织工作开始的。在最后一次博士论坛的告别演说中,她深情地对同学们说:“我活着是你们的老师,死了是你们的教具。”不难看出,此时的,早已对生命文化的生死观问题,有了相当成熟的沉思。沿着这样的思想轨迹,就不难理解:抱着身患绝症的病残之身,奔走于企业、管理机关、学术机构和学人之间,不断地解释、说项、论理,找人、找钱、找办公的房子……所有这些不遗余力的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

年,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在京北王府公寓正式挂牌;

年,十本一套的煌煌大作《生命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公开出版发行;

年,《幸存下来,就要好好活下去》,一本支持汶川抗震的心理读本在震后天编写完成,和一套抗震减灾电影课系统一起送到灾区;

年,北京市社科联下达的“民营医疗机构生存现状调研”课题顺利结题;

年,生命文化奠基性着作《生命文化导论》脱稿;

年,研究所成功通过主管机关社会组织评估,即将承担更多的课题和社会组织活动。

6年之中,无论是为按月度组织的生命文化论坛费心操持,还是在针刀总医院、化州癌症研究所、保法肿瘤医院、保平心血管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设立的生命文化研究基地开展调研;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风霜雨雪;只要是所里组织的活动,无处不活跃着教授的身影。她的身上永远发散这一股强烈的凝聚力,所内外的专家和朋友,不分老幼,都会亲切地称呼她陆老师,大家把她当成研究所的名片,只要她出现,就会形成生命文化研究活动的一个又一个现场。

教授以高级职称和科系领导的身份从协和医大退休,有着较为优厚的经济待遇,完全可以去过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悠闲生活。但是她却宁可用单薄病弱的身体四处奔走,并且感染了周围一群同样的人们,为了创立一门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至为有利的学科体系,不懈地奋斗了六个年头。在所长的带领下,集中所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终于形成了以两重生命、三种思维方式、六个基本概念、六个价值观念,以及相应的二级、三级观念,构成生命文化的学科体系。研究所也发展成为有近百位专、兼职研究人员,能够承担较大科研课题和专题调研,不断推出学术专着和学术论文,定期组织召开学术会议的学术研究社会组织。研究所初步具备了以课题研究为核心,以咨询服务、出版传播为手段的自我造血生存能力。

同志是一位有近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她以自己的行为,实践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她的人格魅力,使我们研究所老中青三代同人,团结一心,勇于创新,克服困难,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创建一个社会组织并使之健康运转,其中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而具体工作又是平凡和琐碎的。事迹的可贵之处,正是在平凡和琐碎中建功立业,如果说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是一株充满生命力的果树,她就是一名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生命对这事业进行呵护。

在告别协和博士论坛的演讲,最能体现她具有怎样的情怀:“我本人愿意在这里庄严声明,我死后,遗体捐给我们协和医大,有用的脏器移植给需要它们的人,无用部分如何处置,悉听尊便,骨架子用作教具。我想不出来,除此以外,我最后还能为我们这个越来越美好的世界作点什么贡献?我要大声的对你们说:同学们,我是多么爱你们!我是多么爱这个世界!我是多么想拥抱新世纪!”

现在,近十年过去了,她还健康、快乐地活在我们身边,这无疑是朋友们最欣慰的。她的行动已经为她将离去时的困惑作了注脚,生命文化事业不仅是她延续着的生命的闪光点,她本人也因为开创了这一事业而更加赢得人们的尊重。

我们郑重地推荐同志为北京市社团系统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