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职业学院院长事迹材料
时间:2022-09-21 11:23:00
导语:电力职业学院院长事迹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953年7月出生,**省优秀校长,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197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工作,先后任教师、教研副组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务,2003年8月任**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短短一年多时间,**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面积扩大至600多亩,在校学生由不到3000人扩充至近万人,生源遍布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践行“三个代表”
--记**省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
张**,一位优秀的电工教师。1998年8月,45岁的他担任**电力高级技校校长;2003年8月调任**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数年来,他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投身改革大潮,把一腔热情倾注于挚爱的职教事业。他不倦地学习、不懈地追求、不断地开拓,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职工群众称为“改革的校长、吃苦的校长、廉政的校长、实干的校长”。
锐意改革,敢为人先——张**带领教职员工以全新的理念闯荡市场,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1999年的一个秋日,时任**电力高级技校校长的张**,乘车经过一座立交桥时,看见南来北往的车辆游龙一般,从一个个道口进,又从一个个道口出。他若有所思,眼睛一亮,一个灵感跳进他的脑海。
连夜,张**召开班子成员会议,他态度谦和自信,语言清楚简洁:“面对全国职教滑坡的严重形势,我们要走出低谷,就必须建立一个‘多进口’、‘多出口’的立交桥:一方面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争取生源,疏通就业渠道;另一方面搞活培训机制,长期的、短期的、行业内的、行业外的都可以搞;三是和名校名企实行联合办学,为其他行业或院校输送人才……”
张**说这话决不是信口开河。上任一年多,正逢全国大专、技校招生形势十分严重,省电力公司停止计划招生。面对学校的困境,张**的第一反应是:“不能光抱着电力系统一条腿,而要面对市场求发展,实现多条腿走路。”班子成员经过讨论,达成共识,理出了深化改革、直面市场的发展思路。
随后,张**又自我加压,提出了“更新观念、抓住机遇、稳中求进、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要求学校的每一位干部员工转变观念,迈步市场。
在停止计划招生的第一年,即1999年下半年,张**就和班子成员商定面向社会自行招两个班----学校师资力量最雄厚的“电子电工”专业班。正如张**所期待的,80多名学员尚未毕业就全部被珠海、深圳的四、五星级宾馆和加工企业提前“订购”一空。
张**的精心谋划使技校闯荡市场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作为全国电力职业教育系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初尝了味道的鲜美,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市场的艰辛和道路的漫长。
**电力高级技校增挂**电力技术学院的牌子后,面对教育体制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双重压力,张**经常对同事们说:“市场需求就是办学方向,企业满足就是质量标准,服务经济就是办学目标。”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非凡是“厂网分开”后,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完全分离,假如丢失发电企业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学校就丢失了一大块市场份额。于是,张**和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立足行业搞培训,面对市场求拓展”的办学双赢战略。他们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办学、高效能治理”为思路,在学校建立并完善了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形成了“特色、规范、质量、效益”的办学特色,办学向“培训结构多元化、专业设置复合化、办学层次高移化、技能特色稳固化”全面推进。
2001年,张**得知一个信息:全国数控技术人才出现断层,在经济发达的浙江、深圳、上海、山东等沿海地区尤为明显。浙江10余家企业,最高月薪承诺达6000元,却没有招聘到符合条件的技术工人。在实力和规模跻身全国前列的杭州汽轮机厂,数控技工的缺口大约就有260人左右。
“开办数控专业,为我国制造业输送技术人才,也为学校的未来拓展一片新的空间。”说干就干,张**又没日没夜地忙开了。拟定计划、培训教师、编制教材、安排教室、添置设施、招生宣传、落实就业,每一个环节都浸透了他的聪明和心血。数控教研组共投入230万元,第一年招了3个班,毕业生成了全国各大企业的抢手货。这个专业也成为技校的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在全省技校的学科内遥遥领先。
在招生大战中,技校打出“领着您的孩子,来学校看看”、“培养一名学生、造福一个家庭”的口号,以完备的硬件、真诚的服务来换取家长的放心和学员的满足。那次在**婺源招了50名学生,家长们要求学校派车接送,张**毫不犹豫地停掉了学校的交通车。50多名学子兴高采烈地坐上了“专车”,一路欢歌来到学校,身后留下了家长们的一片感叹:我们的选择没错!
在张**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电力高级技校招生数量逐年稳步上升,仅2003年下半年,该校在社会上招生就达1000人,生源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电力高级技校毕业的学员,经过上级劳动部门严格考核,理论和技能全部达到中级以上技工水平。学员领到技工证书后,张**并没有撒手不管,而是千方百计为他们寻找出路,推荐理想的工作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领导被张**的诚信、执著所感动,顺利达成协议:**电力高级技校学生在**就读一年半后,再到广东就读半年,毕业时直接推荐到沿海城市工作。如今,电力高级技校的毕业生在TCL、晨鸣纸业、上海外高桥集团等100余家知名企业的重要岗位上工作。
外闯市场的同时,张**不忘狠抓学校内部的改革。他深知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假如面对瞬息万变的新形势,学校仍抱守着旧的教学、后勤、人事体制,就无法发挥教职员工和广大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让已经开辟的市场保持“旺销”的态势。
在技校,他把原来每周5天的作息时间改为5天半,在学期总课时不减少、教学质量有保证的基础上,提前近十天时间放假。这样一来,学生周末的一些“远行计划”就无法实施,有效地避免了那种周五晚上离校、周一早上返校的不良现象,遏制了学生的浮躁情绪,维护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同时,提前放假十来天,可节省水电费和治理费用2万余元,为学校增收节支。
到**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任职后,张**发现一年的水电费高达200余万元,日用水量竟达2900吨,相当于学校每名学生一天用了一吨水!连续几天几夜,张**巡走在学校的教学楼、食堂、学生公寓之间,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学院竟有很多水龙头天天24小时在“长流水”!他震动了,随即迅速采取系列措施。一个月之后,与去年相比学院每月减少水电费5.1万元。
2003年8月23日,是张**调任**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上班的第一天,当他快到院门口时,远远看见几名年轻人背着行李匆匆离去。“正是开学的日子,这里面一定有情况!”张**敏锐地意识到。他快步迎上前去,询问原因。原来这是几个预备来学校报到的新生,他们告诉张**:看了学校的环境和教学、后勤治理,觉得不太理想,预备另择学校。张**马上说:“我就是这个学院的新院长,学院条件虽然差一点,但我愿意和你们一道,齐心协力把学院建设好,我相信有你们和广大学员的参与,学院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张**的真诚感动了他们,最后三个年轻人毅然留了下来。
要留住学生,不能光停留在语言上,还得落实在行动上。到**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上任伊始,张**就和班子成员商定,大胆购进654亩教学用地,扩大教学规模,提升教学层次。2003年10月10日,申报的654亩教学用地通过审批。加上现有占地340亩,该院占地面积逾千亩,可以和省内重点院校相比肩!张**打算把她建成“工业加工中心”,这样既可供学生实习,又能生产产品,形成产业链。有这样一个“产教研”相结合的宏伟蓝图,不怕学员不动心!
同时,张**吸纳各方建议,提出了“坚持一个根本、抓住两大要害、实施三大战略、做好四篇文章、形成五大特色”的办学思路。他的宏伟目标是:5年后建成占地1千亩、拥有学员1万人的一流大学。面对前行路上的重重困难,张**却信心百倍:“我预备脱一层皮、掉一身肉。”“办学好比农民种庄稼,只有全心付出,才能有所收成”。
他的开拓、拼搏精神赢来了教职工和学员的一片赞叹声,大家觉得:新院长,能干实事,会动真格,学院大有希望。他告诫大家:“一要熟悉到没有退路,二是不能等待,三要赶紧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
“学院只有得到企业认可,定单培训才会成为可能;学院只有得到学生认可,家长才会送子上门;学院只有得到社会认可,生存空间才能拓展。”这是张**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为了这句话,张**到职院三个月就瘦了八斤;为了这句话,张**呕心沥血,矢志不渝!
平静的**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沸腾了:一些在后勤服务岗位工作的员工纷纷要求上教学第一线,一些调离学院的教学骨干又要求调回来,久违的第二课堂——各种讲座吸引了莘莘学子,点亮了**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夜色……
实干创业,廉洁奉公——张**以满腔热忱倾注于电力职教事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学校
1978年,从南京工学院机电系毕业的张**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当时位于景德镇市郊区的省电力技校任教。他心情激越,踌躇满志,丝毫不因条件的简陋而怀疑自己的选择。连绵的群山铭记着他的誓言: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一名人民的好教师。
回顾往事,恍若昨日:1982年,电力技校搬迁到南昌岱山,他在电工教研组任教。由于全身投入,预备充分,他的每一堂课都深受学生欢迎。八尺黑板成为他耕耘的沃野,三尺讲台成为他挥洒青春的乐土。他连续15年担任一线电工教学任务,教学成绩连年居华中网局同类学校的前列。随后担任电工教研组长,成为全校知名的电工骨干教师。
十余年如一日,他甘守清贫,淡泊明志,牢牢扎根在电工教学这片土地上,为**电力技校教学事业尽力尽责。
同学们记忆犹新:张老师上课向学生们鞠躬回礼,头是一定要碰到讲桌上的。那标准的90度弯腰,凝聚了对学生们无私的爱心和无比的尊重。
同事们目睹耳闻:张老师没有“百分之一千”的预备,不会打开课本;尽管他有多年教龄,但为了把书教得更好,总是四处寻觅最新版本的工具书,不断更新知识。
同行们刮目相看:1988年,华中网局14所电力技校联办电工课竞赛,**电力技校获得团体第一、单项第一的好成绩,并成为唯一全班及格的学校;1993年华东六省一市技校电工知识竞赛,**电力技校又获一等奖。那课,都是由张**执教的。
原电力技校党办主任的脑海里有着永远挥之不去的一幕:在四面漏风的南昌新溪桥粮食仓库,张**重病瘫痪在床的爱人谢小文满脸是泪:“老张好几天没回来了,我呢,只有头和手还能动弹……”那些日子,张**正忙着赛前为学生进行模拟考试、强化练习。
担任校领导后,他更是抛家不顾,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好在爱人病愈康复,用孱弱的双肩挑起了生活重担。知夫莫若妻,用谢小文的话来说:“对我家的那个工作狂,我心里能理解,只能用‘承包家务’的方式来给他一些支持!”在一次闲聊中,谢小文道出她对幸福的深刻理解:“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全家人在一块,吃我烧的饭菜,陪我打毛衣、看电视。”她的付出,赢来了“**省十大贤内助”的光荣称号。张**的儿子,初中三年一直都是南昌市三好学生,成绩优异,可到了高中,由于张**顾不上辅导和教育,他的成绩逐渐退步,以致高考成绩不理想。一说起这,张**心中有着止不住的遗憾。然而遗憾归遗憾,张**仍把电力职教事业放在生命的第一位,化对家人的愧疚为动力,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学校。
有一次,一位中层干部深夜12点打电话到张**家里,被告知出差未归。哪知第二天,张**跟往常一样早早出现在办公室。这位干部诧异地询问,张**若无其事地笑笑:“昨天夜里4点赶回来的。”原来张**出差凌晨归来,稍作休息又来上班。他,就是这样不知倦怠!
为感激张**的悉心教导,学生和家长送来了茶叶、高级衬衣、项链等,每次他都通过校办工作人员给退了回去;他爱人住院,闻讯前往医院看望的员工纷纷送上礼品,送上对张**的一份敬意。事后,他也让办公室一一退还。对此,有人在背后说他是沽名钓誉,张**只是淡淡一笑:“我只想为学院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我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有一次,张**和几位中层干部到赣州出差,车行半途,已近中午,张**叫司机在105国道边上随便找了一家小店就餐,一餐下来才花了20多元。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了学校的发展,他总是一分钱掰两半花,非凡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不浪费一分钱。据知情人介绍,在张**的办公桌里有一袋发票,估计有不下一万元,那是张**公差中发生的一些费用。张**认为,市场开拓中必要的公关费用是正常的。办公室人员好几次提出要拿去“处理”掉,但都被张**以“等学校有关费用报销规范以后”和“经济状况好了再说”为由而搁置,但当他调离技工学校时,又以“现在更不好报销”为由而婉拒。
假如说字典里的“执著”是锲而不舍,那么张**的执著还倾注了献身精神。技工学校筹建变电仿真机的可行性报告审批后,资金尚有一大缺口。为了节省费用,锻炼队伍,张**决定自行设计自行安装。本来,从**电力的情况出发,搞三个电压等级的就够了,但他想到基础建设是百年大计,从长远和全面考虑,只有建成既有针对性又有先进性的一流仿真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而这样资金就更成问题了。后来,他从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得到了启发:用前期工程创造的效益,为后期工程建设服务。于是,张**和大家一起投入了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和10千伏五个电压等级的变电仿真设计。当400多张图纸呈现在人们面前,透过那厚厚一摞图纸,人们仿佛又看到了他们所经历的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回艰难曲折。
作为一校之长,总有许多事在等着张**,大到学校的发展,小到给老师送喉片。暑期,仿真机设备安装进入要害阶段,张**却挥汗如雨,光着膀子干上了。没有假日,没有报酬,几卡车的大件全部自行卸货自行安装,4000多米线自己接,五六公里电缆自己敷……2000年12月仿真机投入试运行,该工程实际投资额为370万元。而据权威人士分析:想完成这样一个与国内外同类系统相比,有六方面独创性而奠定其先进地位的大项目,至少需要1000万元。他们创造了奇迹!
这个奇迹的背后,张**毫无保留地奉献着自己:平时红光满面的他看似一座铁塔,其实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等毛病早就缠上了他。在超负荷、无规律的“运转”中,张**常感不适,一量血压就是210/120mmhg。他静静住进医院,仅两天又静静出现在安装现场,谁也不知道发生过什么。
创业是艰辛的,也是难忘的。张**最难忘的,是他亲手建成的500千伏变电仿真系统,当这个系统被评为“**省电力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那一刻,当投入试运行机组欢快轰鸣职工欢呼雀跃的那一刻,当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公布该系统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那一刻……张**的眼睛湿润了。
成功永远属于不懈努力、辛勤工作的人。张**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社会的尊敬,2001年,他被**省教育委员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省优秀校长”荣誉称号。**电力高级技校被国家教育部、原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这在**省职教系统是唯一的一家,在全国电力系统职教学校中也是唯一的一家!
以人为本,关爱师生——张**的心中时时想着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甘愿化作一片绿荫,为他们遮阳挡风。
在采访过程中,张**深情地说:“教职员工,是教职员工创造了学校的辉煌,我个人只是尽了一名领导者的责任,我付出的只是一个‘人’的‘真心’而已。”的确,目睹学校变迁的红土地可以作证:你点燃的是希望,你高扬的是精神,你献出的是至诚!
熊婷婷,25岁,一名朝气蓬勃的女教师。在一次医疗检查中,忽然听闻自己得了癌症!生活的阴霾刹那间布满了她无忧无虑的天空。在**妇幼保健医院、**省一附医院,医生在为她作化疗的同时,坚持要手术切除整个子宫。因为化疗而掉光了全部头发的小熊没有伤心,可现在,极度伤心的小熊找到张**:“校长,我好想拥有做母亲的权利,我好想去上海治疗。”张**在领导班子碰头会上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治愈希望,我们也应该为她争取……”他像个兄长,鼓励小熊以勇气战胜病魔。小熊到上海接受治疗,半个月后竟精神焕发地回来了。也许,心理的医疗比药物治疗要有效得多。
学校每两年一次的体检,也从来没有间断过。一次体检,张**发现教职员工中竟有三、四十人为肝炎带菌者。他急了,四处找医务专家打探治疗办法,医生告诉他,只有自己注重,合理膳食,劳逸结合,才不至于发生病变。于是,在大会小会上他反复强调:请同志们千万注重身体,千万千万哪!情之真、意之切,令人动容。
职工张建德脑溢血复发,张**安排人手、车辆及时将其送往武警医院,当他得知其住在农村的女儿属弱智患者后,多次到张建德老家走访,并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当地有关部门协商,为其女儿办了低保。每个月的补助虽然不多,但对这个困难家庭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在张**心中,装满了对职工的关爱,他时刻想着的是职工。电力教研室周志老师说,每年大年初一,他都会接到张**校长的拜年电话,“新春愉快,新的一年把工作做得更好!”那一声亲切的问候,那一句真心的鼓励,伴随着他度过每个春节并永远铭记在心上。周志老师微笑着说:“他年长,又是领导,本来我们应该先给他拜年的,可我们的动作没有校长的快呀!”其实,每年春节,张**都要给全体教师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群众评价他说:“大事做好了,小事也做好了。”
他看重和关爱一线教师,始终认为教学就要以老师为中心。一线教师的奖金在全校是最高的,作为一把手又有着几十年教龄的张**,其2002年奖金在全校仅排第41名。
他把学校任课最多的10名教师送到新、马、泰旅游,费用由学校报销,而他自己担任校长5年没有走出过国门!有的中层干部建议:教师旅游了,我们也沾沾光吧。张**却说:“这是教师应该享受的,你们可不能打擦边球!”
2003年省公司安排了64套住宅给学校,张**也是把分房政策向教师倾斜,够分房资格的高级讲师全都分到了,没拉下一个。
万小平,技校领导班子着力培养的全校3名学科带头人之一,省内几家知名企业欲以高薪把他“挖”走,他都果断拒绝。万小平坦言:是领导的信任和技校特有的良好氛围,让他舍不得走,也不忍心走,技校有最适合他的发展沃土。
在教职工的培训上,张**舍得花钱。他说:“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保证。”2002年上半年,送有关教师到韩国进修,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举办的培训班;他还把3名本科教师送到天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每人花费16000余元。“办学要出名校,名校要有名师。”、“教师是学校的根本。”这都是经常挂在张**嘴边的话。
到**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后,由于学院远离市区,张**搬来几件行李,干脆住进学院,仅在双休日抽点时间回家看看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他随身携带着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教师、学员的冷暖、记录职工群众的想法和反映的问题。在职工大会上,他竟能把一些教师年度工作总结的出色段落流畅地背下来,赢得全场一片喝彩。
他经常对同事说,他也有“三从四得”,这就是对工作,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对学生,要招得进、留得住、教得好、分得出。
张**来到**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很快提出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办出特色”的十六字方针,并确立了“力争3到5年办成万人规模的大学,争创一流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
他从扩大学院规模做起,打报告、购地、捡工棚,在学院大兴土木,不到半年就翻新修缮了16栋学生宿舍和教学楼,建成了多媒体教学楼,改造了教学试验楼、学生风雨球场和4个学生食堂。
在硬件设施具备后,学院当年招收新生就达到4300多名,一度沉寂的校园又热闹起来了,而张**同志的身影却时常出现在教室、实验室、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师宿舍……
“群众利益无小事”,张**的心中时时想着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甘愿化作一片绿荫,为他们遮阳挡风。他以无私的情怀,把一片丹心献给了职工群众,献给了电力教育事业,诠释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誓言。
- 上一篇:干部行风建设心得体会
- 下一篇:优秀教师事迹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