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材料
时间:2022-06-26 04:34:00
导语:市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共党员,现任广州市地铁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曾经荣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全国劳模和广州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9年2月16日8点30分,南国花城第一条地铁列车呼啸着,从芳村河畔西朗站出发,穿过公园前站、东山口站、体育西站……抵达广州东站,全长18.49公里。沉寂多年的古城地下沸腾了,十万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地铁涌去。
弹指一挥间。短短4年时间,广州的第二条地下长龙又展雄姿。全长23.32公里的二号线全线贯通,20*年投入运营。而与此同时,三号线也已破土动工。
当人们乘座着安全、舒适、快捷的地铁出行,享受着现代科技的成果,或许不会去想,有多少地下劳动者前赴后继,为地铁建设挥洒过和正在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这些地铁建设者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始终和“地铁”两个字紧紧相联,有一个人的命运始终和地铁的命运紧密相依,有一个人的故事随着地铁的不停掘进而伸延。他,就是广州市地铁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一个把一生都献给了地铁事业的人。
近30年间,广州地铁五上四下,有人心灰意冷,舍弃而去。而*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念,执着追求不言悔,地铁建成了,他也老了,他用一生圆了地铁梦。
1965年秋天,23岁的*跨出了广东工学院的门坎,来到刚成立半年的广州地下电车指挥部报到。他一生的悲喜,一生的命运就和地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条隐藏在古老羊城地底33-45米深处的九号工程,全长8.3公里,当时为了战备需要而仓促上马,技术先天不足,国家经济又处于极度困难时期,竣工后无法运行地铁。那虽是一段遗憾的历史,却是一个艰难的起点,放飞着一个美好的梦想。此后几十年*为之魂牵梦绕,从未放弃过在广州修建地铁的理想和信念。
1970年,地铁筹建工作再次上马,*一边广泛地收集地铁资料,一边不断地从实际工作中摸索,积累经验,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再次为地铁而奔忙。然而,还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原因,地铁梦再度幻灭。
1971年,广州市政府又拉起队伍,再次扯起兴建地铁的大旗。但因为扩建的难度太大,工程很快又被迫下马。
1973年,一直对未建成地铁而感到遗憾的老省长陈郁重拾地铁梦,想搞成像北京地铁那样以战备为主,但又能运行交通列车的隧道。1974年,地铁勘探开始后不久,积劳成疾的陈郁省长病逝于陆军医院,广州地铁又一次下马。
经历了几上几下,和*一同调入九号工程筹建地铁的技术人员或由于心灰意冷,或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大多离开了地铁。
*留了下来。带着一份心灵的痛惜,带着对理想、信念和事业的执着追求,他潜心研究、通读了43家地铁公司的地铁资料,并作了10多本有关地铁方面的笔记,即使在地铁建设最低落、无人问津的时候,他也没有放松地铁规划、研究、论证和资料的收集等前期工作。熟悉*的人都说,*这辈子是“铁”了心肠。
1980年,地铁又准备上马,由于筹不到资金,时隔3年下马。
地铁的命运,始终和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中国技术人员带来了春天的希望。1987年3月,*、金锋等技术人员飘洋过海,第一次来到了以效率高、整洁、客运量居世界第三著称的巴黎地铁。在那里,*他们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巴黎地铁每一站,跑遍了法国每一条地铁。
乘座着异国的地铁,*心里涌动着无名的兴奋和感伤。他看到了真正的现代化地铁,看到了中国地铁与世界地铁的巨大差距。“广州一定要兴建现代化的地铁,吸取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赶上世界先进地铁水平。”这无声的誓言,成为他心里不停息的强大动力。
1993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正式动工,*担任地铁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分管地铁铁路网规划,技术决策和新线建设管理。地铁多数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资料全是英文。*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翻译了大量地铁著作,掌握了大量的地铁知识,他的头脑成了一座地铁博物馆、地铁资料库。建地铁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25个系统、30多个专业,困难重重。一号线要过江,一连几月,他领着技术人员吃住在工地,夜以继日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填补了国内这一项目的设计空白,解决了沉管下去以后接头积水和抗震等问题。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组织实施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25项,他和全体设计人员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没有节假日,每天的工作量超过16小时。
1998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宣告全线建成,从而使广州成为中国内地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第四个建成地铁的城市。
广州地铁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踏实而成功的,五年建设期间,没有发生大的意外和事故,没有死一个人。广州地铁是设备、技术世界一流的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东南亚最大最壮观的地铁车站公园前站、国内首次使用的残疾人专用设施……
此时的*已经年近六十,从年轻到年老,他把一生的心血和聪明才智都献给了地铁事业。*似乎可以歇一口气,他确实太累太累了。然而,这不是尾声,而只是刚刚开始,地铁二号线又在紧锣密鼓地筹建。
技术创新是没有止境的,取得了一号线的成功经验后,*就一直在琢磨着,怎样才能让二号线、三号线既省钱,又出高质量。他像开足了马力的机器,朝着新的技术高度冲刺。如果说地铁一号线是扶着“洋拐杖”成长的,那么地铁二号线、三号线则是*和战友们靠着自己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二号线设备系统在总体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实现国产化率7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二号线没有请一个洋顾问,与一号线相比,单是聘请洋顾问一项就节省了两亿元人民币。
二号线于1998年7月28日正式开工。*结合一号线的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目标,组织实施和完成了广州地铁线网规划的调整,不仅为广州地铁二号线建设打下了基础,也使广州快速轨道交通的持续、有序发展有了近、远期目标,从而促进了广州整个城区人防工程的重新合理规划。
*决心对部分系统设备技术进一步创新时,有人劝他:“你何必这么辛苦呢?二号线完全可以参照一号线的技术,克隆一条就行了,何必冒这个风险、花那么多的心思?不要弄那么多名堂了。”
*不图名、不图利,只是抱着一个纯朴的愿望,就是要为广州、为中国设计出一流的现代化地铁。广州地铁的资金是人民的血汗钱,必须在设计上精益求精,完善再完善,节省再节省。
地铁二号线有20个车站,原来计划每个车站放一个冷水机组。*经过反复的技术论证,决定采用集中供冷系统,既避免了城市占地问题,方便了行人,同时减少了投资成本。接着他又采用了屏蔽门系统,把区间和站台的空间隔断了,避免了乘客掉下去的隐患,每年还可节约8000万元的电费。为了疏散客流量,*从降密的角度考虑,反复推敲、研讨,采用无接触的IC卡自动售检票系统和悬挂式刚性接触阀,使客人进出方便,又便于运营维修,节约了成本。二号线比一号线整体上的技术有所提高,而且大大节约了资金。
2002年下半年,地铁三号线全面动工。与二号线相比,三号线整体技术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和突破。*根据三号线线路的特点,提出了快线制式的理念。地铁三号线将在国内首次采用时速120公里的快线制式,同时也将采用综合自动化、信号移动闭塞、优化车辆选型、无人驾驶等多项技术。三号线将与一号线在天河体育中心换乘,与二号线在客村站换乘。三号线建成后,越秀、荔湾、海珠、芳村、东山、天河将实现轨道交通覆盖,有利于促进番禺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三号线建设从广州利用交通、信息、科技连接珠三角出发,贯彻了市委、市政府保护旧城,开发新城,拉开城市布局,重点向东南部发展的战略部署,成为广州市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组织的《广州地铁浅埋矿山法综合技术》项目,是针对广州地铁埋深浅和地质、地面条件复杂的特点,研究开发的一项多学科、多技术交叉融合,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于一体的新的施工方法和管理体系,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城市繁华区域的地下工程施工,探索出了一套经济、灵活、快速、优质可靠的施工方法和管理体系。荣获1998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已推广应用到广州市市政工程——东山口大型综合性过街隧道系统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是一个对工作高度负责“绝了版”的人。一年365天,有108天是双休日和节假日,他很少在家休息,不是看地铁资料,就是到施工现场,否则,心里就沉甸甸的。可生活上却很艰苦简朴在*的人生字典里,每一页都书写着两个特号大字:工作。天天、月月、年年,数十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都去工地,“一天不去工地了解情况,就放不下心,睡不着觉”。
这30多年,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离开办公室还不能马上回家,总要去工地走走看看;这30多年,他没有节假日,也没有星期天,他把辛劳的汗水,一点一滴融进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里。
*常说:“我们当管理的,做出一点成绩还有党和政府的表扬和奖励,第一线的工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工作环境差,辛苦程度更不必说,建好了地铁就卷铺盖走了,荣誉留给了我们。和他们比起来,我们没有理由骄傲,更没有资格摆官架子。”
一次,*检查某工地施工情况,发现按照图纸施工,虽然进度不错,但施工难度大,工人异常辛苦,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该工程是个小项目,是一般技术人员设计的。*立即让工人停工,当夜召集技术人员开会,他动情地说:“工人的汗水也是汗水,工人的命也是命,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不能把艰辛和危险留给工人,而把安逸留给自己。”于是和技术人员一起连夜修改设计图纸,几易其稿,直到*认为可以确保工人安全并最大程度减少施工艰难。
2000年4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样来到越秀公园站的工地,查看地层情况,处理施工问题。他扎好裤脚,正要下隧道,却被技术员拖住了。“韶老总,你不要下,很危险。”技术员劝道。
“不怕,下去看看再说。”
他下到深达30米的地下隧道。由于隧道状况复杂,他摔倒了几次,安全帽摔得老远,鲜血从他的鼻梁,从他的膝盖处流出来。他坚持着,忍着痛,又小心翼翼地往前走……
2001年的五一劳动节,广州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雨。这天晚上,*冒雨去了三元里地段,他艰难地走过齐腰深的积水坑,和工人们一起填沙抢险。“不抢险,盾构机就报废了,这是国家的财产呵,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它成为一堆废铁。”他想。他在水坑里站了几个小时,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他的双手、双脚被水泡得发白,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衣裳。就这样,*在雨水中和工人们苦战了几个小时,盾构机保住了。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的身影;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是*最经常去的地方;哪里最牵扯国家、集体利益和职工、群众利益,也就最牵扯*的心。人们说,*是专家,又是普通的一线工人;是副总经理,又是一名普通职工。
*对社会贡献这么大,完全有条件也有资格生活得好一些,但他却不享受,不“潇洒”,只追求工作上的高标准,生活上却是低要求,只讲奉献,不讲待遇,不怕吃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司机小范颇有感触地说:“这样的领导绝了,我跟着他吃面条都吃怕了。他不喜欢应酬,他总帮人家省钱,帮施工单位省钱,去哪一个工地,所有的人都说他是最好的,说他不像官老爷。”
有一年去香港考察地铁,快到午饭时,他把自己的技术员叫出来,领着他们去了一间很普通的茶餐厅就餐,他说:“我们自己去吃,又干净,又实惠,不要去干扰人家。”就这样,他们每人要了一份二十来块的快餐。
一次*沿线检查工作,走到铁五局工地指挥部时,已是夕阳西下。铁五局的郭指挥汇报完工作后,请他们到外面吃饭。*说:“你们不是有食堂吗?就在食堂吃吧。”郭指挥知道陈总一向随和,也就不客气了,当即叫工人师傅煮了一大锅面条,就着咸菜,大伙儿吃得很舒坦。
*的妻子、儿女都在美国,生活富足。按理,他完全可以移居美国和亲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但他谢绝了亲人的多次召唤,把心,把事业留在了广州。亲人们逐渐理解了他,不再执意劝他去美国。*深情地说:“等儿女安稳后,我就接她(老伴)回来享福,让她过个安逸的晚年,叶落总要归根的。”
钱,在商品经济时代,无疑是经营发展的杠杆,但同时又是考验一个人的试金石。*始终坚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给钱不收,送礼退回,请吃不到。
“我跟了许多领导,没有像他那样的,开工典礼他从来就不去。人家给他送礼,他不要,硬要我送回去。”“他从来不报账,他不爱吃、不爱花、不爱玩,去哪里开会很少在外过夜,我跟他9年,在外面住不超过15天。”司机小范十分坦率地说。
在常人眼里,*的这些行为确实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他像一弘脱俗的清泉,固守自己的尊严和廉洁。作为分管工程施工、技术设计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不可谓权力不大,但*公私分明,从不在工程建设中谋取任何个人好处,无论是与外商打交道,还是接触各设计、施工单位,他都做到心怀坦荡,清正廉洁。
搞地铁这么多年,难免有些建筑行的亲朋好友找上门来要求关照,*总是热情招待,耐心说服,叫他们通过正当途径取得工程,只要得知亲朋有意承揽或招标某工程,他一定会亲自向有关部门“打招呼”,不是说情要照顾,而是要求严格按程序、规定办,特别交代不能在工程上照顾任何亲朋,特别强调“任何人打着他的旗号要工程都是假的”。
一次,一个美国亲戚送了他妻子2000美元,并没什么特别意味,但当他得知这亲戚和地铁公司有业务往来,就把那2000美元坚决退回了。在*眼里,连收一瓶酒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更不要说现金。
外省某单位为了感谢*多年来参加技术咨询活动,给了他一个存折,说是“咨询费”。回来后,他让人到银行一查,发现有6万多元,马上把这笔钱交给了总公司,作为科研基金。
一次,他和小范去外地一个小厂办事,临走时,厂方为了表示谢意,送给他一个500元的红包。*执意不肯收,但对方还是把红包偷偷放在了车上,*发现后,心里一阵难受,他想:我不能要这个钱,做什么都要一清二白,心安理得。于是立刻叫小范当天开车送回去。
建委组织广州地铁路网规划审查,*是审查委员会专家之一。当时总公司尚未规定本公司专家不能拿咨询费,但总工办主任交代办公室主任:“你向总公司上报领取专家咨询费人员名单时,不要写陈总的名字。”办公室主任问为什么,总工办主任说“写也白写,陈总不会要的。”果然,当办公室主任把申请咨询费的请示拿给*签名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我的名字我不签”“放心吧,没有您的名字”他拿过名单,仔细看清,确认没有他的名字才签名。
*是最后一批分到福利房的人,在此之前,他一直住他父亲的那间老房子。在地铁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提出过要房子,从不把过硬的技术专长当作个人资本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有一次,他的房子裂了,电灯也坏了,当公司的电工走进他那间残破的房间时,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电工很快把电线重新接好了,他硬要把60元的材料费交回公司。
“有很多比我有才华的专家,由于历史原因离开了地铁,我能留下来,参与地铁建设这一造福全市人民的伟大事业,是我的荣幸,本身就是莫大的荣誉,这就足够足够了,其他一切都不算什么。是陈郁等老一代革命家对地铁的关爱给了我动力,是改革开放、国富民强的时代给了我机遇,广州地铁是广州人民的,我只是无数广州人和外来工中的一名普通地铁建设者。”
“我唯一希望的是广州地铁四号、五号、六号、七号线能顺利诞生。没有交通的现代化,不可能有城市的现代化,作为一个搞地铁的,最想看到的就是广州能以地铁带动全局,将广州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提到一个更高层次和水平,使地铁成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杠杆,让市民出行更方便,生活环境更优越。”
*语言朴实,谈起地铁情真意切,一如他平日的为人,一点也不做作,如果不逼问,他绝口不提自己,而是滔滔不绝谈机械、谈地铁、谈广州的城市交通建设。
人上了60岁,多数是找个舒适的环境休息。可*如今60多岁了,依然忘我地扑在地铁事业上。*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一样,是我们党千千万万个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信念坚定,执着追求,工作上高度负责,勇于创新,艰苦奋斗,鞠躬尽瘁,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在地铁界,他是不可多得的顶尖级专家;在干部职工中,他被亲切地称为“我们的韶章总”。他的感人事迹真是叙说不完。
- 上一篇:PCI加密卡硬件设计分析论文
- 下一篇:USB数据采集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