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公司事迹材料
时间:2022-05-27 08:14:00
导语:建筑工程公司事迹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镇周谭村党支部书记,*市华都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镇驻京办事处党支部书记*
*,男,汉族,1964年7月出生于*市*县*镇周谭村,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程度,高级工程师,现任*县*镇周谭村党支部书记,*市华都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镇驻京办事处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青年突击队协会副会长、*市慈善总会常任副会长。先后当选为*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县第七届、八届政协常委。
*同志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外来务工青年”、“中国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北京市优秀外来务工青年”、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河南省“十佳外出务工人员”、河南省“在京豫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河南省十大杰出慈善家、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8年被授予“北京市荣誉市民”,2001年被授予“北京市外地进京建筑施工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河南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一、不甘平庸,艰苦创业,靠诚信树立形象
*外出务工20多年,从学徒到领班,从工队长到建筑公司老总,一步一步走来,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先后完成了亚运村9号运动员公寓、西客站邮件处理中心办公楼、北京市人大综合办公楼、首都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中国远洋大厦、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等160多项工程的结构任务,累计建筑面积350多万平方米,合格率达到100%。其中,北京市人大综合办公楼、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和中华世纪坛工程分别荣获建筑行业最高奖项“鲁班奖”,中国远洋大厦被评为“国优工程”。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体现着他肯吃苦、能吃苦的农民本质,蕴含着他不服输、争一流的独特个性,彰显着他以诚立足、以信谋势的战略眼光。一是苦干实干。1984年,高考落榜后的*来到北京,成了木工装修行业的一个打工仔。在施工中,他不甘人后,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三伏暴日,都是干在前头,勤奋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没有专业技术和施工经验,他就边干边学,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苦干实干的精神,逐渐成为打工队伍中的一个佼佼者。1988年,在全国重点工程--亚运村建设中,已有自己施工队的*带领150人的队伍来到亚运村9号楼工地,但只被甲方安排为后备队伍,每天干一些打扫卫生、码放材料之类的零活。当工程进入攻坚阶段,一个施工队因速度缓慢、质量下降,影响了整个工程进度,甲方要将其换下。*感到机会来了,当即立下军令状:“一个月赶上,两个月超过,保持领先到封顶”。由此接手了9号楼工程结构最复杂、进度位次最落后的第二施工段。在施工过程中,他反复查阅资料,和班组长研究施工方案,经甲方同意,及时修改施工图纸,调整工程突破口。*吃住在工地,每一段、每一工序都亲自查问,认真核实日工作计划,做到当天任务当天完成,最终比预定工期提前两个月封顶,被亚运村工程总指挥部命名为“优秀施工队长”。在被称为“鸟巢”的国家体育场工程建设中,*每周至少有4天时间亲自在现场指挥施工,一天中数次爬上几十米高的脚手架,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随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2003年4月,正当非典肆虐,北京市要扩建改造北京海淀区温泉胸外科医院,缓解各大医院收治非典病人的压力,北京市有关部门把部分改建任务交给了*。面对疫情,*没有退缩,亲自带领150名突击队员进入了这个已住有240名非典患者的病区进行施工。*还和其他7名党员向公司党组织递交了保证书,表达了誓死抢建非典病房的决心。他们身穿防护服,在距离病房3-4米的位置开挖管道、焊接防护栏、焚烧病人生活用品,把生死置之度外。尤其在进行新旧排水管道连接时,*冒着被含有非典病毒的污水浸染的危险,第一个跳进地模实施连接,使整个连接工作仅用了35分钟就顺利完成。*个人过硬的施工作风,也带出了一支过硬的施工队伍,由此逐步在北京建筑市场站稳了脚跟、闯出了名声。二是敢争第一。在施工中,*提出了“有旗必夺、有一必争”的口号,即只要有劳动竞赛,就必须夺红旗;只要不是一个施工队单独施工,就要拿第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当第一、做样板。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工程,是被时任总书记的同志称为“重中之重”的全国重点工程,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该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具有“高、大、精、新”四大特点,其中*动层、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劲性柱等四项新技术、新工艺均是国内首次应用,他当时施工的北指廊第二作业段又是机场项目部确定的“试验田”和“示范田”,既要试验又是示范,他感到责任重大。为圆满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在施工现场劳动竞赛动员大会上发出了“拿第二就是失败”的誓言,并亲自上阵,浇铸了第一盘混凝土,鼓舞工人士气。经过多天努力,*施工队在参与整个工程建设的几十个施工队中第一个完成了*动板,第一个打下了底板,夺得了第一个“满堂红”,并在争优夺旗劳动竞赛中夺取了第一名。*被甲方称为擂台霸主。“拿第二就是失败”也在一次次施工中逐渐成为*施工队的施工理念。挺进国家大剧院是*一生中更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面对各路精英的竞争和挑战,他克服图纸不到位、资金紧张等困难,一举拿下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四项评比中三项第一、一项第二的好成绩。这一施工成绩,标志着*华都公司已与全国知名建筑施工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据了解,20多年来,不管是已经完成的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北京市人大综合办公楼,还是正在建设的国家体育馆、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施工队在北京参与大小工程建设160多项,项项都是第一,靠质量、靠速度打造了北京建筑市场上“铁军”的牌子。三是诚实守信。如果说质量和速度是*施工队在北京建筑市场得以披荆斩棘、展翅飞翔的双翼,那么,诚实守信就是支撑两翼的机体。说到必须做到,做了必须做最好,钱财可以不要,诚信永远不丢,这是*的性格,也是北京建筑界“*”这一品牌的价值内涵。在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甲方在施工过程中改变施工方案、提高工程标准的事情,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但无论甲方是否为此增加工程预算,*都坚持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质量组织施工。2003年,*接手了朝阳区众鼎大厦建设工程。开工不久,开发商突然单方面大幅度改变施工方案,但将为此遭受较大损失的*依然坚持施工。他这种宁舍钱财不丢信誉的态度感动了开发商,主动配合调整方案,使损失降至最小。在任务面前,*也从来不说一个“不”字。1999年春节前夕,恰逢中华世纪坛工程建设的关键阶段,却有一个施工队突然退出,任务急迫,甲方想到了*。这项工程条件艰苦、技术要求高,对*来说是一个空前的挑战,但他没有知难而退,而是边制定施工方案,边做工人的工作。在他的说服动员下,100多人放弃了和亲人团聚的机会,春节期间仍然坚持在工地施工,*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把每个环节的技术关,认真解决施工难题,在规定工期内完成了施工任务。20多年来,*从来没有拖欠过工人工资,资金紧张时,他就是求银行贷款,也要按时足额把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中。正如北京市城建五公司原党委书记傅士明所说,“*”这三个字已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品牌,是*、是河南建筑企业在首都赢得市场的信誉品牌。四是注重党建。*意识到,要把“泥腿子”培育成“正规军”,必须从抓思想政治工作入手,靠党建建好队伍、促进发展。他确立了“政治建队、建楼育人”的宗旨,在公司各突击队成立党团组织,在每个班组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小组,并专设一名政工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用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打造优秀团队。他还主持建立了公司党政团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一系列党员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活动,把党员培养成生产骨干;开展“爱党、爱国、爱首都”教育活动,带领工人到街上开展擦护栏、修补路面等义务劳动;和社区共建“青年突击队绿地”、“共青团花圃”,逐步改变务工人员狭隘的小农意识,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素质的“双提高”。最近10年来,华都公司还连续开办业余党校12期,培训学员276名,发展党员27名。在中组部开展的一次题为《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专题调研中,调研组评价指出,“*华都公司的党员是流动的,但党员的组织生活是稳定的”。
二、不吝财富,热心慈善,以爱心回报社会
在大老板云集的建筑界,*算不上真正的有钱人,但他却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热心于各项公益事业。1998年抗洪抢险中,他主动向灾区人民捐款6000元,又号召工人捐款共计12780元;“保护母亲河献爱心活动”中,他捐款3000元;务工人员毛永套的儿子重病,他组织捐款14800元;2003年,他为*市慈善总会捐款15万元;东南亚“海啸”时,他不事张扬地向邻国灾民伸出了友爱之手;他还资助着10名西部贫困学生,每年为他们寄去学费和生活费2万多元;2005年,他又为*县“爱心助学”活动捐款3万元。他照顾本村孤寡老人周运成,主动承担起生活费、医疗费,直到老人去世。他当村支书的工资实行专户管理,每年用于帮扶慰问贫困户,在他的影响下,现有4名村干部都将自己的工资用于村内的公益事业。也许这些对于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大老板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于不求名利、而把自己的社会责任时刻挂在心上的*,却无不彰显着他高尚的思想境界。
三、心系乡邻,无私奉献,用真情反哺家乡
一人富不为富,大家富才是路,有了些钱的*始终没有忘记回报自己的家乡。2003年担任周谭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加致力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千方百计地推动本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带动劳务经济发展。从建立施工队,到成立建筑公司,他每年都要从家乡带出一批富余劳动力、带回一笔丰厚的收入。目前,*华都公司现有的6700多个工人中,几乎全部来自河南,近70%来自*县,每年为*县带回资金4000多万元。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成长为技术、管理骨干,有的还做了施工队长、项目经理或个体老板。周谭村跟着*公司干的有400多人,几乎囊括了所有青壮年劳动力。其中的周锐锋不仅已成长为公司副总,还相继被授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著名百星”、“河南省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等荣誉称号;领有1000多人的项目经理周印堂,也先后被授予“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河南省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等荣誉称号。外出打工也使该村的不少农户脱了贫、过上了富裕生活。村民李宗斋有脑溢血后遗症,爱人患有心脏病,为治病,家里欠了不少钱,生活十分困难。*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年初把他的两个孩子带到北京务工,现已带回工资3万多元,家里不仅基本还清了外债,还花2.3万元盖起了一座新房。二是倾心公益事业。周谭村有一块300多亩的沙荒地,多年来靠天收粮。1998年,*投资1.5万元打了5口机井,解决了这块地的灌溉问题,实现了亩产小麦400多公斤的好收成。村里的木制电线杆年久老化,他拿出2万元,全部换成了水泥电线杆。周谭村村内地势低洼,逢雨雪天气,道路难行。2003年,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两条“十字形”主干道路,让本村群众彻底告别了泥泞路。周谭村小学年久失修,上世纪90年代被教育部门确定为危房,周围几个村的孩子在近10年的时间里都是租用民房或“打游击”上学。了解这一情况后,*个人出资40万元,又争取上级支持17.5万元,为周围几个村建了一所标准化小学,并又专门拿出1万元资金,为教室装防盗窗、绿化校园,解决了700多名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该校一名带着学生“打了8年游击”的教师说,当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还能在这么好的校园内给学生上课。2005年7月学校建成时,群众要以*的名字命名,他不同意;在校内为他立功德碑,他再次婉言谢绝。三是着力建设新农村。*总是说,虽然我现在走出来了,但我始终记着自己是个农民,是周谭村的水土养育了我,是家乡的人民培育了我,我要实实在在地为家乡做点事情;作为周谭村的党支部书记,我也更肩负着很多很重要的责任。目前,在*的主持下,周谭村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在2006年,计划投资10万元,建成科技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广播室,成立老年活动中心;计划投资37万元,修建一条长2500米、宽5米的水泥道路,接通周谭村向西通往长垣界的道路;计划投资38万元,建成一个涂料厂,推动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 上一篇:公司董事长典型事迹材料(市)
- 下一篇:村党支部书记典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