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局个人事迹材料
时间:2022-04-03 03:00:00
导语:农机局个人事迹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四月的*,鲜花锦簇,春意盎然。*市红十字会与市教育局联合倡导举办的“牵手未来、结对救助单亲无亲儿童”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了。伴随着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一组组热心人走上领奖台,手捧鲜红的荣誉证书,个个脸上洋溢着温暖的微笑。其中身材中等,面色黝黑,精神饱满,前不久在*电视台“希望的田野”栏目里为棉农耐心讲解地膜覆盖注意事项的*同志格外引人注目。*同志198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先后任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教师、高级工程师、副校长、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等职。20*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科技二支社参政议政委员,系市政协七届委员,八届、九届市政协常委。二十多年来,他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
一、教书育人,为了学生的微笑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的“小中专”已不再是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香饽饽”,就是那些专科院校也很少得到好学生的青睐,家长跟孩子们都憋足了劲,两眼紧盯着那些本科院校。在这种局面下,生源的严重短缺使原本就举步维艰的农机学校雪上加霜。也就是在这时(2002年12月)*担任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业务工作。当时,许多中专学校纷纷与省内外的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来提升学位层次,吸引学子目光。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机学校能与之争衡么?面对空旷的教室,面对稀稀落落的学生,*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呀,在小中专逐渐退出中国教育舞台的严峻的形势下,要想办好电大班,困难可想而知了。如何招收学员?如何进行管理?如何提升他们的成绩,考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座座山呐!“撒开长腿跑远道,井里无水四下淘”。在学校确立了计算机应用、外贸英语、财会为主导专业之后,*就坐不住了,跟同事们印制招生简章,率领教师到生源较多的临沂、菏泽、烟台等高中学校做宣传。他嘴上起了皮,脚底磨上泡,渴了喝口水,饿了啃包方便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领导与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学校共招收计算机应用和外贸英语两个专业各一个班,看着一张张质朴而又略带迷茫的脸,他露出了欣慰而又痛楚的微笑。
*欣慰的是孩子们终于来了,他们像一只只驶出港湾的小船儿,就要在农机学校搭建的这个平台上扬帆远航了;他痛楚的是,这是一帮人们普遍认为自制力相对较差、学习成绩相对欠佳的学生。下一步如何把他们的心收拢,让他们走出困惑,走向成功,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严峻的任务。一个来自农村的男生,开学的第三天就旷课了,作为班主任的*心急如焚,在多方调查之后,他直奔学校附近的一个网吧,在里面,他找到了正在狂玩游戏的这名男生。之后,就是漫长的苦口婆心的规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这名学生终于摆脱了网瘾的困扰,走向了正规的学习之路。
他常说素质教育告诉我们,只有差老师,没有差学生。班里有个叫赵燕的女生,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了解到真实情况后,资助她学费,使她顺利考上了高一级学校。有一年过中秋,离家近的同学都回家过节了,班里还剩下13名同学,“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们的心思,陈校长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马上给妻子打电话,让她多买菜买面,然后领着13名学生回到自己家里,大家齐动手,包水饺。窗外秋风萧瑟,银光倾泻;室内春意融融,金碧生辉。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呀。有个男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十五的月亮”,歌声在辽阔的天宇中回荡……。人性化的管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创造了该校电大班专升本率84%的历史最好成绩,位于全省同类学校首位,受到局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
二、推广科技,为了大地的丰收
*深悟“民以食为天”与“国无农不稳”古人名言的深刻内涵。为了提高对农村改革的认识,他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精心做学习笔记。他在一次笔记中写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毫无疑问应该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务之急。作为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应首当其冲,站在农村改革阵地的最前沿。”
2006年8月,*任市农技推广站站长,主持*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工作。他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从祖辈身上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步履维艰,从他记事起一直到上大学的二十多年来,半截木头半截铁的原始农具就一直占据着农村的市场。麦收时手握镰刀,腰酸背痛在麦海里泅渡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麦场上,老牛拉石磙子碾场的画面有时还在梦境中浮现。
最近几年间,*市广大农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他们首先进行了农机结构调整,并引进推广、研制了一批先进、适用、节本增效的新型机械。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之后,推广工作的重点转向玉米收获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几年来,共推广玉米联合收割机1500台,免耕播种机300余台。2007年,实现玉米机收97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12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同时还针对各县不同产业结构,积极引进棉花拔柴机、多功能田园管理机、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青贮机械及设施农业机械等,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各种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作物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促进了全市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推广农机新技术,*站长没少遭白眼。有一次秋收后回老家,向乡亲们推广免耕播种技术,就遭到了本村一长辈的白眼。这个老农直呼其小名,捋着花白的胡子问道:“你说说为啥叫‘三秋’”陈站长答完后,老农又追问道:“既然秋耕是‘三秋’之一,那秋耕是缺一不可的,俺种了50多年的田,还没听说不耕就播种的。”引得众人都呵呵大笑起来。陈站长耐心的向乡亲们讲述精耕细作的弊端,推广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护的科学种植方法,并鼓励亲戚们试验,他在一个亲戚的田里进行免耕播种试验,把每一个步骤一步步示范给乡亲们看。并讲述免耕播种的优点及方法(把干土分开,扩大播种宽度,化肥施在种子底下)。其他农户信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按传统的播种方式播种。接近麦收的一天,狂风携着暴雨来了场突然袭击。雨过天晴,一片片麦田像被巨轮碾过一样,平铺在地上,眼看着就要到口的粮食倒在地上,老农们欲哭无泪。而那些免耕播种的农户却尝到了丰收的喜悦。事实胜于雄辩,免耕播种技术就这样推广起来了。
每年三秋期间,*都到田间地头,指导基层推广人员和农户推广实用新型农业机械,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中午饭吃到下午四、五点,一天喝不上一口水是常有的事。虽然嗓子哑了,但看到农民放心的使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就感到欣慰了。为了让广大农民掌握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他先后组织筹办了2006年、2007年全市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培训班和现场会,让农民朋友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先进科技所带来的巨大成果。他还依托与农机生产厂家的密切联系,为农民朋友做好选机工作。之后又承担了全市的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开展了“三贴近、六项行动”,全市的示范基地建设、机具研制与引进推广、宣讲培训、实施面积等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有的全省领先,省农机办领导和兄弟市区多次来参观学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2007年全省推广会议上,*市作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市之一,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他就是这样,推广科技,为了大地的丰收,默默奉献着。
三、履行职责,为了社会的和谐
作为九三学社社员、市政协常委,*始终不敢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始终都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献计出力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履行职能,参政议政,这对*来说既是一份挑战,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动力。他自2001年先后担任七届市政协委员、八届九届市政协常委以来,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按时参加市政协和九三学社*市委组织的各项调研视察活动,积极撰写提案,每次会议都提交一至三分质量比较高的提案(均被立案得到办理)。撰写的调研论文《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在市政协八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和市政协九届一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并被市政协作为社情民意提交市委、市政府,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对保护性耕作问题的关注和重视,2008年1月,九三学社*市委作为集体提案提交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并立案。
除此之外,*利用多种机会、多种方式建言献策,围绕规范市场行为、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学校周边环境、改善城市交通秩序等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客观的分析和有见地的建议,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其中,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提案,被《*日报》全文转载。几年来,他撰写的参政议政稿件共计20余篇,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他在参政议政工作实践中注意找准角度和位置,帮忙不添乱,做党的真诚诤友和得力助手,为*市和谐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论语》中有句名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面对荣誉和职责,*没有陶醉,追求无穷期,发展无止境,他睿智的目光又投向了那方希望的热土……。
- 上一篇:证据法发展改革论文
- 下一篇:从堕胎案件司法审查标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