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事迹:怎一个“虔”字了得
时间:2022-02-19 01:30:00
导语:老干部工作事迹:怎一个“虔”字了得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物档案:徐竟成,1933年2月生,山东寿光人,195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曾授业于希宁、张鹤云、王企华、吕品诸先生学习绘画。从事艺术教育及群众文化工作近四十年。早年攻习水彩画,1980年后开始涉猎中国画及书法研讨,同时学习古典文学及诗词创作。水彩画、国画作品先后在全国、省、市报刊发表及入选参展;书法及诗词作品入选全国大奖赛并获奖,并入编多部书法、诗词作品集;1990年、1995年先后在昌乐、潍坊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2004年《徐竟成诗书画印选》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名录小传先后收录于《中国摄影家全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山东美术家辞典》、《山东美术全书》、《潍坊书画家》、《潍坊书画名人》等多部专集。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潍坊美术家协会顾问,昌乐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昌乐县老年大学国画班教师。
--记昌乐县老艺术家、县老年大学教师徐竟成
采访徐竟成老师的过程中,记者一直被一种精神感动着。细细总结来,大概就是老先生对艺术的那份虔诚、认真、纯洁的态度。似乎又觉得这么下了结论诠释得不够,徐老是一位和普通人不一样的人,一位典型的老学究。
学会吹毛求疵
今年七十五岁的徐竟成,精神矍铄,思路开阔,是个爱咬文嚼字的人。家里订阅着各种各样的报刊、文摘,每到一期,他都认真阅读。每每遇到有错误的地方,他都用红笔认真地勾勒出来,加以批注。遇到喜欢的、有寓意的文章就剪下来,贴在专门的剪报本上,分门别类,以便日后查阅。徐老的书房里有两个高高的大书橱,高到他每次都要踩着凳子才能拿到上面的书。可是这么多的书,徐老说要看哪一本,几乎随手就能抽出来,根本不用费力气去找。
徐老是《百家讲坛》的热心观众,每一次,他都像大学生听讲座一样,认真地坐下来,拿着纸笔记录。时间长了,他发现许多名家学者在讲课中也经常会读错音、释错义,就把它们记录下来,这样,他便有了厚厚的一本《讹误见闻录》。
徐老翻到其中一页,指着说,“这都是我记录的看到过的错别字或读错的字,学会吹毛求疵是增长学问的一个好办法!”
学,然后知不足
徐老有一句座右铭:“一知半解者多自满,谦逊好学者知不足。多自满者难满,知不足者可足。”这就是他的学习态度,并被作为格言由今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名人格言》收录。中央党校在编录《八荣八耻箴言录》时,也来信征求他的格言。
徐老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每天都离不开书本。退休之后,他更是如鱼得水般地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当别的退休同志在抱怨生活的清苦与无聊时,他却每天都忙得很,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他揣摩诗词韵律、探讨书画创作、查阅辞典、研读经书,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冬天,女儿为了让徐老过得温暖、舒适,特地把他从家里接了过去。家中的书房不能随身带着,手头只有一枝钢笔和几本书。可对一个忙惯了的人来说,总能找到法子让自己不闲着。三个月的冬天过去后,徐老手上多了一本厚厚的《龙文鞭影手抄本》。记者看着那娟秀有力的七万多个蝇头小字,密密麻麻地,那么整齐地排列着,不禁对眼前这位老艺术家肃然起敬。那是怎样的一腔执着情怀?
教,然后知惑
1986年,中国书画函大办书画函授班,在昌乐设了函授辅导站。当时,徐老教着一个班,学员包括在职的县长、人大主任等领导干部,和他差不多是同龄人。面对这些党政干部的一片学习热忱,他感到压力很大。他想,既然担负起了这个工作,就不能辜负人家的信任,一定要好好地教,对得起听课的人。于是,他晚上的时间显得更宝贵了,常常是匆匆吃过晚饭就开始学习、备课。由于教材所选的都是书法大家的作品,研究起来格外吃力。徐老却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他在研究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的书法理论作品《书谱》时,常常感慨地想,要不是有这个教学机会,自己还不一定能学习到他的作品呢!学习是融会贯通的,这是他的一大体会。在研究孙过庭《书谱》时,有两个词语让他记忆犹新,那就是--翰逸神飞和心闲手敏。此后不久,寿光市书协主席邀请他参加“东宇杯”迎国庆书法大赛,他提笔稍思,一幅工整漂亮的隶书对联就斐然而出:翰逸神飞通妙有,心闲手敏出玄真。
2007年5月,昌乐县老年大学国画班开学,徐竟成被老年大学特聘为学员授课。徐老师不顾年事已高,精心安排学习系统学习国画基础,他也成为老年大学年龄最大的讲师。
淡泊为怀不尚浮名
徐老有名言曰:“见小利而乱方寸者,必吃大亏”。他的名片背后印有几句话,说得很有意思:“商品名分,时有兜售,敝人悭吝,辄惜一毛,故与诸多显赫头衔失之交臂。悔恨莫及,悲苦系之!”
提到这些头衔,徐老淡然地说:“据粗略统计,近年来先后有十多个兜售头衔的信函光临寒舍,我的态度都是有来无回、置之不理。”笔者一看,邀请函都是来自大协会、大书画院,职务分别是高级院士、客座教授、副会长、名誉院长等职务,单看职务确实相当诱人,相当有分量。徐老认真地说:“人最重要的是自我水平的提高,一味追求名分有何意义呢?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是靠别人给的职务去评价自己的水平高低。”
正如徐老的“解嘲铭”中所言:“为书作画,虽谓雕虫,善哉此道,趣雅情浓。愉悦身心,陶冶性灵。无欺世之妄想,无取媚之私衷。沽名钓誉自伤元气,凭附增价掩耳盗铃。远功利以止诋诟;轻毁誉以息蚁争。备德可养寿,寡欲乃心清。拥卷以终日,共笔砚以勤耕。情之所至而儒墨挥毫,涂写丹青。自娱自乐,宣泄心声。见败笔而启进益,知愚钝而崇贤能。
读书至乐,艺海无涯。书道多奥妙,绘事最怡情。千人书画千人面,何须趋附又跟风。岂堪削足适履,都因灵府无程。
古人多高论,箴言正视听:书画清事亦韵事,物欲羁縻市俗生。书卷气质诚可贵,胸罗万有是内功。诫之免之,此铭。”
徐老就是这么一个人,认真、严谨,对待学问虔诚到没有丝毫马虎,容不得半点虚假。看似刻板,却有大智慧在其中。
- 上一篇:义诊17年,老中医分文不取
- 下一篇:余热助农富 谱出文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