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多做点有用的事
时间:2022-12-05 02:44:00
导语:有生之年多做点有用的事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是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多做点有用的事情。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写一本《高速水流力学》!”
这是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间特殊的病房,房间里堆满了书籍、论文,床头有一块横板,随时可以成为移动的书桌。比起其它病房,这里更像一间书房。这里,住着一位特殊的癌症病人,身上输着液、插着引流管,剧烈的疼痛时时袭来,他却伏在病床案头上奋笔疾书。
这位74岁的古稀老人,是中国水电十四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元岐。作为中国水电十四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云南省电建工程设计研究所总工程师,他5次获得国家、云南省科技进步奖,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刘元岐是山东济宁人,从小家境贫寒的他,读书格外用功。1954年,从山东大学工学院毕业后,刘元岐来到当时我国唯一的水电勘测设计部门———北京水电总局设计处工作。1958年6月,刘元岐受国家派遣,赴苏联水电科学研究院及加里宁工业学院学习。留苏期间,他每晚都学习到深夜,他说:“赴苏联学习的机会,是国家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用无数优质的农副产品换来的,我们怎能不拼命学习、拼命工作?”
1962年,刘元岐学成回国,咬破手,用鲜血写下奔赴边疆建功立业的决心书。这年7月,刘元岐来到云南,先后到昆明水电勘测设计院和中国水电十四局工作。在云南的40年,是刘元岐不遗余力奉献的40年。40个春秋,刘元岐的足迹踏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为以礼河电站、六郎洞电站、西洱河电站、鲁布革电站等水电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实验研究工作呕心沥血……
遇到科研中有争议的问题,刘元岐从不盲从权威,总是勇于实践,成了云南水利工程学界出了名的“倔老头”。刘元岐说:“做人要诚实,我就不赞成有的专家原来一个意见,一听领导的意见马上转了,我就要研究你转得对不对,转的对我支持你,你转的不对,该提意见我还提。”
1964年,我国第一座高水头、跨流域开发建设的梯级电站———以礼河三级电站铺设1820多米钢管后出现技术难题,由国内外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出现意见分歧。一部分专家主张将管道炸掉重修,当时在业内尚属“初生牛犊”的刘元岐,力主进行现场实验、反对盲目炸掉。通过艰苦而危险的管道实验,证明进行局部补救的管道完全能使用,为电站工程节约了大量资金和宝贵时间。
2002年,刘元岐患上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医院三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刘元岐开始了与病魔和时间的赛跑。当时,云南能源产业正面临“向何处去”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选择问题,刘元岐与多年至交、现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王崇理合作撰写了《新世纪的云南能源》。2004年,病魔再次袭击了这位老人,他又被确诊为右侧腮腺导管癌再次入院治疗。今年3月,发生肿瘤骨转移,8月病情再次恶化……
“一定要在走之前,把我这辈子工作的一些东西整理出来,争取能对后人有点用。”刘元岐走上了一段更为艰难的旅程,开始了18万字的《云南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写作。
前不久,倾注着刘老毕生心血的《云南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出版了,抚摸着这本湛蓝色封面的著作,刘元岐止不住老泪纵横。
- 上一篇:个人先进事迹:教育“脊梁”
- 下一篇:植根在人民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