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党员永葆先进性
时间:2022-12-04 04:37:00
导语:让流动党员永葆先进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北京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据人民日报报道:当前,我国处在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市场化、城市化、现代化相互激荡,交互推进,正在引起中国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探索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进而加强流动人员中党的工作,是新时期整个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研究解决这一课题,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深入的调查
———让北京6万流动党员找到了“家”
为了尽快摸清北京市流动党员的整体情况及教育管理工作现状,自2004年4月,在中组部组织局的指导下,北京市委组织部历时5个多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查。
经过调查,截至2004年6月,北京市共有流动党员62072人,其中外省籍的有31157人,北京市籍的有30915人。从总体上看,北京市流动党员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构成比较复杂,生存状况差异较大。从年龄结构看,虽然青壮年占有相当比例,但各个年龄层次均有分布,其中35岁以下的占36.3%,36—45岁的占27.3%,46—60岁的占31.3%,60岁以上的占5.1%。从受教育程度看,流动党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50.6%,在京流动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0.7%,流动党员受教育程度远远高于在京流动人员。从收入水平看,收入相对较高的(月收入3000元以上)占22.3%,收入水平较低的(月收入1000元以下)占21.9%。
二是社会分布高度分散,就业分布相对集中。全市62072名流动党员遍布全市各个区县、各个行业,但就业岗位却集群“扎堆”,主要分布在建筑业(26.3%)、民营科技企业(15.7%)、商业饮食服务业(13.1%)、制造业(11.4%)、居民服务业(11.1%)等5个领域。这和北京市流动人员总体分布的状况具有一致性,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具有一致性。
三是热心社会公共活动,在流动人员中有广泛的影响力。流动党员与普通流动人员相比,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较高,与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及政府部门有比较广泛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普通流动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座谈中,业主和群众普遍反映,流动党员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业绩比较突出,在员工中有较好的影响。
四是部分流动党员就业和生活趋于稳定,流动性降低。民营科技企业、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传媒影视等行业中的外省籍流动党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或正在北京置办家业和产业,流动性降低。
调查显示,流动党员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主要表现在:
对党的事业有信心,愿意继续做一名共产党员。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流动党员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或比较有信心。他们表示,即使重新选择,仍然愿意做一名共产党员。
拥护党的富民政策,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较强。绝大多数流动党员认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拥护党的富民政策;他们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较强,除一小部分流动党员是因失业、无工作被动进入市场外,多数流动党员是主动进入市场、迎接市场挑战的。
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工作态度积极。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流动党员认为在不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再考虑个人利益。同时,他们也都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民主意识较强。在回答“您认为党员的哪些权利最需要保障”时,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表明流动党员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对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愿望。
富有成效的探索
———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委坚持把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主动应对流动党员日益增多的挑战,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与“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和社区党建紧密结合,遵循“条块结合”的原则,努力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式,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组织先行,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基层党组织。近年来,针对流动党员以“两新”组织为主要就业领域的现状,北京市加大了“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力度。截至2004年6月,共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2649个,其中,在大型摊群市场建立党支部38个,在商务写字楼建立楼宇党支部56个。同时,积极探索适合建筑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在全国率先成立外地进京施工企业党委,依托各省市驻京建筑队伍管理处,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累计建立了392个基层党组织。
———坚持管理创新,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中,全市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不同流动党员群体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建设与所在单位的业务工作或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努力使党的工作为社会所需要、为单位所支持、为职工所拥护、为流动党员所欢迎。丰台区天海市场党支部开展“党员挂牌亮身份”活动,把党的建设与市场管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提高个人经济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党员树形象、市场创品牌、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坚持服务为本,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服务为本,急流动党员之所需、谋流动党员之所求,开展了以“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活动。各区县、各部门依托城市社区或农村乡镇,设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东城区在社区建立“365阳光驿站”,每天安排专人为流动党员提供咨询服务,吸收他们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崇文区职介中心党委紧紧抓住为党员就业提供服务这一突出问题,探索出“情景效能八平台”的就业指导模式,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欢迎。
亟待解决的课题
加强流动人员中的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于提高流动党员的整体素质,使其真正成为党联系、动员、组织流动人员群体的桥梁和纽带,更好地凝聚流动人员为首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对于维护首都社会安定和团结,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保障流动党员权利,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握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资源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树立四个意识。一是创新意识。要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相适应;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兼具开放、协调、服务、教育和监督的功能。
二是资源意识。要从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流动党员群体对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真正把这一重要资源的作用发挥好。
三是服务意识。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针对他们生活、工作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是责任意识。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流出地、流入地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责任。要改变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相互隔离的工作状态,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共同把流动党员教育好、管理好。
———强化四项举措。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扩大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覆盖面。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条)、居住地(块)之间“谁更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和“谁摸找、谁管理”的原则,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通过将支部建在“两新”组织上、建在新建小区上、建在工程项目上、建在摊群市场上等多种形式,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
二是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要围绕中心创新活动方式,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统一起来。要立足优势,创新活动方式,发挥好北京在高新技术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尝试推广网络党日活动、创建流动党员活动基地等,通过活动方式的创新,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场地、缺资金、时间无保证”等实际困难。要立足服务创新活动方式,通过开展流动党员职业技能培训、法律维权讲座,建立流动党员利益诉求渠道等方式,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党内活动对流动党员的吸引力。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健全和完善条块结合、上下贯通的管理机制,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与行业党建、区域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各级组织部门和工商部门、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之间的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和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情况。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党组织定期访问制度,建立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台账。
四是创新相关制度,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利。一方面,保证他们同流入地党员享有同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另一方面,使他们享有对本地区本单位事务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为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到哪里有群众,那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那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那里就有健全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 上一篇:平凡的工作 高贵的品质
- 下一篇:“有话跟我说”“我来帮助你”“我就是您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