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扬鞭自奋蹄
时间:2022-12-04 04:36:00
导语:不用扬鞭自奋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到过西滑封村的人,都说西滑封村富裕文明,是“乡村都市”。村民住的是16层公寓楼,享受着四季如春的中央空调;企业生机盎然,生意红红火火;班子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翻阅西滑封村的变迁史,我们不难发现: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王在富,他艰苦创业不居功,选贤任能谋发展,带领引导大伙创业,四十余年如一日,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实践着“三个代表”。
苦干不苦熬,敢干不蛮干,不改变西滑封村的面貌,死不瞑目
说起西滑封村的过去,当时有一句顺口溜: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石粮,一年糠菜难顾嘴。这是西滑封村贫穷生活的真实写照。
1959年,30多岁的王在富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那正是西滑封村最艰难的时候。王在富暗暗发誓:“我王在富哪怕上刀山也要让全村人吃饱饭。不改变西滑封的面貌,死不瞑目!”上任伊始,为了改良土壤,他与大伙儿一起肩挑车拉,往返20多公里,从沁河滩运了3000多立方米黄沙,把土地翻了一尺多深,硬是把700多亩湿了是泥蛋、不干不湿是肉蛋、干了是石头蛋的胶泥地改成了良田,并带领大伙儿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一鼓作气打了12眼水井。为了科学种田,他带领7名村干部,骑着自行车,用了8天时间,往返上千公里,学习作物套种经验。回来后,他们进行麦垄套种棉花试验,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效益。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王在富的心又开始翻腾起来了。在土地上刨食可以,要想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还得靠副业。办副业、发展集体经济,一门心思让群众致富,成了王在富的又一个奋斗目标。上个世纪70年代,王在富冒着“割尾巴”的危险,利用本地麦秸资源丰富的优势,土法上马办起了造纸厂。改革开放后,他在深入分析企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及时转舵,淘汰小作坊,先后建起了面粉厂、方便面厂、洗衣粉厂、汽车弹簧厂、塑料管材管件厂等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1991年,西滑封村在全省率先组建了集农工商为一体的黄河集团公司,完成由分散经营到集中经营的飞跃。
市场经济需要有文化、懂科技的人才,不让年轻人往前站,就会耽误西滑封村的事业
1994年,王在富想,我已60多岁了,西滑封村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他主动提出辞去村总支书记的职务。他坦言:创业难,守业更难,再创业是难上加难。西滑封村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由年轻人挑重任。市场经济需要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的年轻人,不然就会耽误西滑封村的事业。这时他想到了两个人。
一位是本村的一位转业干部,在部队上任过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转业后在一个企业任党委副书记;一位是从本村出去在县直部门工作的干部。他们是西滑封村土生土长的人才,在外磨炼多年,品质优秀,信息灵通,经验丰富,懂现代管理,把西滑封村的发展重担交给他们,定能更上一层楼。他的想法,得到了上级党委和全村党员、村民的赞同。
这两人回村后,没有辜负老支书和全村人的期望。他们大胆提出了科技兴村战略。组织实施了“成本核算法”,盘活了上千万元的资金。他们凭着一腔赤诚,上项目、引人才、筹资金,开拓市场,改造旧村,为西滑封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西滑封村的经济发展不但没有滑坡,造纸厂、电力电缆厂、斯美特有限公司、弹簧塑胶有限公司等13个企业均实现了产销两旺,固定资产达4亿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上缴税金18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经济收入连年以30%的速度递增。
辞去党总支书记的职务,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责任不能丢
王在富虽然辞去了党总支书记的职务,依然为西滑封村的发展倾注着心血。只要在村里,他都是五更起床,每天都要到厂里走一走,到地里转一转。对成绩、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他能说得一针见血,令人口服心服。
为了西滑封村的发展,王在富每年坚持两次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开阔眼界。他对年轻的厂长们讲,只有多出去学习,才能知道什么是先进的,什么是落后的,我们才不落伍。王在富就是这样的人,心不老志不衰,人退心不退,为了西滑封村的发展,他还日夜操劳。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西滑封村的企业蒸蒸日上。黄河集团跨入河南省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行列,被农业部评为乡镇企业大型一档企业。斯美特公司日加工小麦900吨,被评为全国方便面行业十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电力电缆厂已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自身的廉洁和正气
王在富工作几十年,无论是当村支书,还是当董事长,他不贪不占,办事公道,一身正气。2001年,王在富被武陟县委、县政府推选为“武陟县十大经济功臣”之首,并获得奖金50万元。面对这50万元,干部群众、亲戚朋友们都认为他理当享用。可王在富想的是:村里的卫生院设施还不配套,村民就医不方便,学校需要改建,道路需要重修,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西滑封村的发展是党的政策好,是全村人的努力,我怎么可以个人享用这笔奖金呢?他分文不取,把这笔钱全部用于建村卫生院、建学校、修道路,群众对王在富的举动,无不伸出大拇指称赞。
建村民住宅楼竞标时,有一家建筑公司暗地给王在富送了10万元钱,王在富把钱送到村财务室,并交待财务负责人:对方若中标,这钱算工程费,若不中,如数退还。王在富办事公道,严以律己,几十年如一日。村里的车去北京,小孙女顺便搭车去看病,他付了600元车费和住宿费。
40多年的风雨历程,40多年的沧桑巨变,王在富为西滑封村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老牛自知夕阳红,不用扬鞭自奋蹄。”为了西滑封村更加灿烂的明天,他锐气不减,永不满足,阔步向前。
- 上一篇:当好无职无权的共产党员
- 下一篇:平凡的工作 高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