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让中国农民感动的农业科学家

时间:2022-12-04 04:35:00

导语:一位让中国农民感动的农业科学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位让中国农民感动的农业科学家

*,一位致力于让祖国大地丰收、使中国农民感动农业科学家

他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他执着地寻找并克隆优异新基因

这位立志改变中国农业科技落

后面貌的农业科学家,1945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农村。青少年时期,贾继增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的日子,吃过树皮、树叶。他从小务农,切身体会到,增收或减收一粒粮食对一个农民意味着什么。

中学时代,他就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1965年,他的3张高考志愿表填写的全是农业院校,后来如愿以偿地考进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70年,他毕业后分配到陕西商洛一个山区中学当教师。凭着对农业科研的兴趣与爱好,他开始了自己的初级农业实验研究,进行小麦杂交育种、栽培实验,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9年,贾继增考入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从事小麦品种资源研究,正式走上了农业科研的道路。

他从事农业科研30多年,一直执着地寻找并克隆能够让小麦高质、高产、抗旱、抗病的新基因,并成功地走在世界同行的前列。他们培育的抗白粉病的优异新种质,可在较长时间解决我国小麦白粉病抗源缺乏的难题,提高小麦产量5%至30%。

他满怀深情地说:开发更多的优异新基因,培育更多的优异新品种,使农民种粮可以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健康、保护环境,这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的责任。

他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完成人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集体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农业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他发誓不能让中国农民种中国豆、侵外国“权”

贾继增一直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也就是从成千上万的种质资源中发掘并克隆优异新基因,这是培育优异新品种的基础。

在这一科研领域中,他很快了解到,我国有丰富的作物基因资源,仅国家种质库就保存有33万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基因大战”正悄然而至。许多重要的优良基因存在于种质资源之中。目前种质资源是没有知识产权的,只有从中开发出的基因进行专利登记后才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

贾继增深知,世界范围内的基因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发达国家及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正加紧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种质资源中鉴定与克隆基因,然后将其转变为他们手中的专利,高价卖给发展中国家。美国一家公司已经对一项源于中国的大豆研究申请专利,一旦批准,中国农民种豆就有可能被指责为侵权,中国一些大豆产品会因此无法出口。类似的危机还可能发生在我国的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上。贾继增心急如焚,他发誓,决不能让中国农民种中国豆、侵外国“权”的事实发生。

如何从现有的种质资源中发掘优异基因并提供利用,是摆在中国农业科学家面前的艰巨任务。近年来,贾继增和同事们先后进行了“973”“863”等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申请。由他和张启发院士任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农作物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通过5年的努力,已经构建了水稻、小麦和大豆三大作物的核心种质,初步发现了我国三大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对于这三大作物的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立志将我国的种质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库

近10多年来,在我国的种质资源研究方面,贾继增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他和同事们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新基因,创造出一大批优异新种质。其中的抗白粉病优异新种质,可在较长的时间解决我国小麦白粉病抗源缺乏的问题。

1990年,他在国外学术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分子标记技术的文章,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项技术将对未来的作物种质资源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当时英国剑桥实验室在小麦分子标记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他放弃了去美国进修的机会,来到剑桥实验室进修。他在一年的时间内除了完成实验室交给的研究项目外,还完成了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从国内带去的小麦外缘染色体鉴定两项科研项目,工作量比两个人正常的工作量还多。他经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

1992年,一年多的进修时间结束了。当时他有三种选择:回国、转读博士学位、应聘到国外其他单位工作。那个时候,分子标记在国际上正热,招聘此类人才的广告随处可见。有了英国剑桥实验室的工作经历,有该实验室主任的推荐信,当时在国外找工作是很容易的。但贾继增知道中国科研项目正需要他,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贾继增与他的团队已经连续两届承担了“973”项目。他和同事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农业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前面的道路还很远,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贾继增说:“作为农业科研领域国家队成员,我们的使命就是在世界上占领一席之地。我们的目标是,在不长的时间内,将我国的种质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库,使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基因银行’,为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尽快走在世界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