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先进事迹:感 受 胸 怀
时间:2022-12-04 03:35:00
导语:个人先进事迹:感 受 胸 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蓝天,比蓝天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2004年4月18日,全国劳模、64岁的嘉定区安亭镇塔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吴世琪离开了岗位。走出村委会办公室时,吴世琪用一个塑料袋带走了与他相伴多年的4件东西:一本党章,一本党员干部纪律处分条例,一本塔庙村村规民约,一只旧茶杯。
然而,他留给村里的家底是殷实的,离任审计表明:塔庙村现有固定资产和自有资金总额达3.亿元。
他留给年轻干部的临别赠言是激人奋进的:希望你们永远惦念着村上的老百姓,把塔庙村建成全市、全国最富有的村,让塔庙村的村民过上最好的日子。
吴世琪在任24年,村级经济增长了400多倍。2003年,塔庙村8家村办企业完成工业产值8.亿元,实现利润8500万元,职工劳均分配2.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8万元,农民年养老金人均6000元。
吴世琪是塔庙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这些年,塔庙村累计获得过几十个市、县、区级先进文明称号,其中1997年就拿到了6项市级文明奖。吴世琪个人一次被评为全国劳模,三次被评为上海市劳模,两次当选为市人大代表。
这一次,村上老党员给镇党委的联名信再也没有留住他。吴世琪带着两袖清风离任了,留给村民的是宽阔深厚的爱,绵延不绝的情,永远搏击的劲。
农民的根本利益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塔庙村是一块福地,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和一批为汽车配套、服务的企业都坐落在塔庙村的范围内。但是,在改革开放前,摆弄泥巴的塔庙人离不开一个“穷”字。1980年,吴世琪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农村发展,无工不富,吴世琪从江阴取到了“真经”,请上海师傅帮助搞工业。1984年,塔庙村创办了第一家汽车修理厂,算是走上了汽车的“道”。
真正的机遇出现在1985年,当时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上海汽车厂搬迁到塔庙村。吴世琪全力以赴做好征地、动迁、建造新厂房的工作。
塔庙村的农民是有眼光的,在旧宅拆除,新居未建的时候,村民们在雪地里搭起帐篷过冬。吴世琪挨家挨户地到帐篷中探望农民,竟没有一人吐出怨言。
望着这些为村级经济发展作出无私奉献的村民,吴世琪很动情,乡村的农民为了实现致富的理想和抱负,要比城里人付出更为艰辛的一层。就凭这一点,他也要舍命为村民们做点事。经过多方斡旋,1986年,塔庙村建立了上海牌汽车特约维修站;1989年,塔庙村投资1000万元,建立上海客货车配件厂,生产上海牌客货两用车,这在周边地区引起轰动。
就是这一步棋子,使塔庙的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1990年出样车,1991年产量达到上千辆,村工业产值超过亿元,工业利润达到1056万元,塔庙村跃居上海村级经济第四位。
经济发展了,有人劝他把企业拍卖给个人。吴世琪不同意。他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他说,这些年来,塔庙的发展不纯粹依靠个人的能力,靠的是塔庙村在汽车城中黄金般的土地资源,靠的是改革开放政策给塔庙村提供的历史机遇。
吴世琪要用集体经济的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吴世琪谈到,塔庙村遇到过两次经济发展的困境,靠集体经济的力量才转危为安。
第一次是1992年,上海牌轿车下马,这给红红火火的塔庙经济带来惨重打击,车间停产,厂房空关,村民下岗。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吴世琪找来了村委班子的成员,共商对策。
集体经济的力量,加上吴世琪的努力,塔庙村开发了两个汽车大项目:
由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合作,建立大众轿车安亭储运中心,经过几年运作,建成了占地400亩、年吞吐轿车90万辆的全国最大的轿车集散地,仅此一项就为塔庙村带来经济收入数千万元。
创建同舟焊接厂,专门为上海大众配套生产汽车焊接件。这家企业的创建,成为塔庙村经济的支柱,目前,上海大众150多个点凸焊零部件系列产品全部由同舟厂供应,年产值达到7亿元。
1999年,塔庙经济随着上海汽车工业的大调整,又陷入了第二次困境。那年,上海汽车集团与外方合资成立汽车销售总公司,农方股份全部退出,塔庙村因此每年减少收入3000多万元。
为避免村级经济出现大滑坡,吴世琪果断地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挖潜改造,为现有企业增添生机,另一方面顺应大众车型更新、提高的需要,提升配套层次,实现同步接轨,使塔庙村级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增长点。
塔庙村两次从困境中走出,使吴世琪看到了村级经济的力量,他说,塔庙村经济是搭着汽车工业的金凤凰飞起来的,它的发展必须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带着深厚的感情解决群众困难
吴世琪是农民的儿子,一直到退休,他都没有改变农民的身份。这位党的最基层的干部,怀着一颗宽厚的心,从事着造福于民的事业。
在他的带领下,塔庙村早已步入了小康,成为上海市郊第一个电话村,第一个闭路电视村,第一个自来水村,第一个液化气村。
由于征地建厂,塔庙村许多农民进大众厂当了工人,全村有私家车200多辆,家家城里有一套房、村里有一幢楼,村民们物质生活是富裕的。即使是村上退休的农民,每人的月收入也有780元。
但是,这并没有减弱吴世琪对困难群众的关注。村里有个弱智青年朱某,生活不能自理,吴世琪视同亲生的孩子,经常上门探望,冬日递上一床被,春节送去一套衣,这些年从未间断。朱某虽然智力有障碍,提起吴书记,总会竖起大拇指。
今年3月20日,顾家村村民组长潘志兴向吴世琪请了几天假。吴一打听,原来潘妻患甲状腺病,要住院开刀。此前潘妻因病已有5年未上班,家境不太好。吴世琪马上送去了5000元手术费,中年汉子潘志兴感动得泪水涟涟。
吴世琪常说,塔庙村的发展,离不开外来劳动力的支持,因此,他常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所有参加塔庙村建设的劳动者。有一次,吴世琪到一家村办厂办事,看到一些民工和着盐水吞下白饭,心里很不安。他自责道:怎么能这样,他们也是中国人啊。
富起来的塔庙村人,最需要的仍然是一种相互关切、相互帮助的精神追求。吴世琪找到厂长,查明了原因。原来这家工厂的食堂只管蒸饭,不供应伙食。本村人可以回家吃饭,而民工们为了节省开支,常常吃白饭。
这样下去,他们会钱未赚到,身体先垮。吴世琪要求厂长尽快改善民工的生活条件,并把这一条列入创建文明企业的条款。在他的关心督促下,职工食堂从软件到硬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来自群众的困难,吴世琪总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哪怕是异乡人。一段时间,吴世琪上下班路过一个桥洞,看到一位青年在桥洞下生活,吃的是生的茄子和菜皮。他了解到,这位青年来自河南,是个党员,为一个工地的包工头打工,因无居处,便在桥洞下住宿。
吴世琪看了,马上与附近的村民联系,把他安置在农民家中生活。人与人的相聚真是极其珍贵,在吴世琪的帮助开导下,这位青年从挑水泥、砖块起家,慢慢走上了致富之路,后来,他竟投资一千万元,在外冈开设了一个企业。至今,他不会忘记把他引入致富大道的吴世琪。
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吴世琪是改革开放中涌现的党员基层组织的领路人,在他的带领导下,塔庙村成为富甲一方的“汽车村”。吴世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他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工作,七分讲原则,三分讲灵活,太原则了,做不到生意;太灵活了,容易犯错误。
因此,在经营活动中,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为民。因工作需要,吴世琪担任着多家村办企业的董事,但他从不在这些企业拿一分酬劳。请吃不到,送礼不收,吴世琪始终遵循着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村里规定工作人员有一顿免费午餐,吴世琪从不享用,每天回家吃饭。
吴世琪历来崇尚节俭,只要在镇范围内工作、开会,他绝不会坐车来往,总是骑着自己那辆旧自行车奔走往返。为塔庙村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吴世琪,始终紧勒着村上的“钱袋子”。那年,一家市属工厂拆了,他敲去预制板的水泥,抽出钢筋,为村上盖厂房。
作为村里的领头人,吴世琪是廉洁从政的模范。那年,他年仅30岁的女儿不幸去世,许多村民自发前去吊唁,其中也包括村办企业的厂长经理,他立下规矩,吊唁者一律不准动用公车公款。2002年,吴世琪的母亲去世,家中办丧事多用了一些电费,他向电工补交了150元。当了6年电工的顾华明说,村上有个规定,村民凡办婚丧喜事,电费都由集体支付,吴书记是自掏腰包的第一人。
塔庙村征地每次招工,吴世琪都坚持集体讨论,张榜公示,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一次,上海大众在村里招工,吴世琪有个亲戚想去,但不在招工范围内,他说动了主管这项工作的干部,却被吴世琪坚决拦下。
在任时,吴世琪每天清晨6时就到村委办公室,为的是接待来访的村民,尽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几十年来,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在黎明最纯澈、最鲜泽的光线中,和吴世琪对视交流。
离任了,吴世琪回绝了十几家企业的盛情邀请,执意驻守在塔庙村的大地上,他的心要永远紧贴着塔庙村人民怦怦跳动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