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人民的好书记

时间:2022-12-04 03:26:00

导语:焦裕禄----人民的好书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焦裕禄----人民的好书记

焦裕禄同志,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人,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一九三八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博山,刚刚十六岁的焦裕禄为生活所迫而辍学,替人帮工。一九四0年他去黑山煤窑当小工。一九四二年夏,他被日本侵略军抓夫押到博山,关进牢房,受尽了折磨。三个月后,他又被送往抚顺大山坑煤窑当苦力,每天要在暗无天日的窑洞里做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出了窑洞,就被关进狭窄的工棚,过着非人的生活。一九四三年秋天,他终于从大山坑逃了出来,回到了家乡。不料这年又遇上了天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他不得不携妻带子逃荒到江苏省宿迁县,给地主胡泰荣家当长工。在此期间,他不满两岁的儿子被冻饿而死。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了,焦裕禄同志同家人一道回到了家乡。当时博山县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那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焦裕禄同志主动要求加入民兵,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反霸反顽的斗争中和在解放博山的战斗中,英勇在前,奋力杀敌。

一九四六年一月,焦裕禄同志在博山县北崮山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七月,他担任了本区的武装干事,带领民兵坚持游击战争,打击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反动派。以后组织上又调他去山东渤海地区参加复查工作,担任过工作队的组长。

一九四七年秋,焦裕禄同志响应党的号召,随解放军南下,挺进河南。在长途行军中,他的背上始终没有离开过同志们的背包。他认为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帮同志们背些东西,使大家不掉队,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一九四八年部队进入河南中部后,焦裕禄同志被分配到中共尉氏县委宣传部工作。这年冬天,县委派他到尉氏和鄢陵交界的彭店去开辟工作。那里情况复杂,敌情严重,斗争十分尖锐,他依靠群众,认真执行党的政策,机智勇敢地打击敌人,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十一月,伟大的淮海战役打响后,他又带领支前担架队,冒着风雪严寒,奔赴炮火连天的前线。在完成支前任务后,一九四九年春,他重返尉氏县担任大营区的副区长,负责领导这个区的剿匪反霸斗争。

一九五0年冬,焦裕禄同志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尉氏县委副书记,曾带领工作组到大营区的门娄任村,开展运动。一九五一年,他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和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一九五三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这年六月,焦裕禄同志响应党的号召,来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参加工业建设,组织上分配他担任基建科副科长。新的工作给他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需要重新学习。一九五五年春,党派他去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并任实习车间副主任;他除了学习一般工艺操作技术外,更多地注意学习企业管理知识。

一九五六年底,焦裕禄同志完满结业后,重返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一车间主任。他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对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调动大家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深入班组,以身作则,常常同工人们一道奋战在机器旁。一次,当工人同志看他太累,劝他回办公室时,他说:“屁股和板凳结合的多了,腿就会软,脚跟就会站不稳,容易跌跤。”在工作中,他十分关心阶级弟兄,可从来不考虑自己。哪个工人在晚上自动加了班,他总是去劝说工人同志早些休息;谁渴了,他送来开水;该吃饭了,他又把饭菜送到工人面前;有人生病了,他一天几趟去看望,又是请医生,又是送病号饭,或者亲自把病人送往医院。因此,工人们说:“老焦心里装着咱的心,他待咱比亲人还亲。”

一九六二年六月,党调焦裕禄同志担任尉氏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十二月又调他到灾情严重的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兰考,位于豫东沙区,是黄河故道上的老灾区;全县土地,不是沙荒,就是碱地和洼坡,好地很少。风沙、内涝、盐碱是兰考的三大害。一九六二年,春天的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又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还有十一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生产下降到历年的最低水平。焦裕禄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调到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的。他在接到调令后,立即向开封地委负责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去,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焦裕禄同志来到兰考的当天晚上,就参加了县委研究当前救灾的会议。第二天一早,他就同几个干部深入到灾情最严重的城关公社老韩陵大队考察灾情,进行调查研究。经过七、八天的访问、调查、学习、思考,他对战胜兰考的灾情有了一个想法,回到县委对同志们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我这次下去看到,兰考的群众有革命的要求,有革命的精神。兰考没有坏地方,洼地、沙地可以栽蒲、栽苇、养鱼、种藕;盐碱地不仅可以熬盐、熬碱,而且可以改造成良田。”他的话坚定了县委同志们战胜严重灾情的信心。

一九六三年春,弥天的风沙又开始袭击兰考。为了摸清兰考风沙的规律,县委组织了一百二十六人的“三害”调查队,由县委的一些领导同志带领去查风沙。出发那天,正遇上一场大风,有的同志劝焦裕禄同志留在家里,他说:“不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我要亲自去看看。”他和同志们一道,顶着狂风,扛着标尺,带着仪器,走遍了每一个风口,每一个沙丘,查清了全县从西到东,共有八十六个大风口,二百六十一个沙丘,六十三个沙丘群,十几条沙龙,危害农作物三十万亩。他们把每个沙丘的方位、面积、高度都画了图,编了号,共同研究治沙的办法。他们又到风沙危害最厉害的张庄去向老农求教,发动群众献计献策,终于找到了用淤泥封沙的办法,经过在赵垛楼试点成功之后,得到迅速推广。后来,又经过反复试验,他总结出兰考人民治沙的三条经验:造林固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紧密结合,才能根治风沙的灾害。

一九六三年五月十八日,在麦收前,兰考下了一场暴雨,一夜之间降水一百八十毫米。焦裕禄同志立刻决定县委所有能下去的同志,全部出发,尽一切可能,发动群众排水,抢救庄稼,稳定群众情绪,安排群众生活,大力组织生产自救。他同三个同志一道,凭着手中的一根木棍,在洪水激流中向南涉过陇海铁路,过杜庄河,经杜庄、豆寨,沿路查看了麦田和秋苗被淹的情况,查探了积水的情况与水的流势、动向……最后来到王孙庄。他细心听取干部和群众关于救灾的方法,初步形成了一个“四丢四捞”的救灾方案,并于当天晚上召开电话会议,同在下面的县委委员商议,征求他们对“四丢四捞”方案的意见。他具体解释“四丢四捞”就是“夏季丢了秋季捞;洼地丢了岗上捞;地上丢了树上捞;农业丢了副业捞。”这一年受灾最严重的城关公社,贯彻执行了“四丢四捞”的方案,晚秋作物、大枣都获得丰收,加上搞副业的收入,保证了群众的生活,赵垛楼大队在战胜涝灾之后,不仅没有再吃救济粮,还向国家交售余粮八万斤。

盐碱地在兰考占地二十六万多亩。为了治理碱荒,焦裕禄同志跑了很多地方,进行调查,找寻治理碱荒的方法。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亲自试验,了解碱性,同群众一起商量治碱的办法,他常常用舌尖去尝盐碱的味道。一次,他对一个同志说:识别盐、碱、硝最简便的办法是用舌头去尝,盐是咸的,硝是凉丝丝的味道,碱呢,就是那个浑浑沌沌说不出来的味道。他非常支持群众变盐碱地为良田的斗争,帮助群众总结经验,并鼓励群众学习外地经验和治理盐碱的科学道理。他说:“我们住在盐碱窝里,要和盐碱进行战斗,不懂得科学道理,不学习外地经验,就不能工作。”“我们还要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碱地,分别进行试点,积累经验,根治危害人民的碱害。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并抓紧科学实验,兰考二十六万亩碱地,早晚都要变成万顷良田。”

一九六三年九月,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这是兰考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大战“三害”的誓师大会。这次大会树立了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四面红旗。焦裕禄同志号召全县人民学习韩村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秦寨人民愚公移山的精神,赵垛楼人民苦干夺丰收的干劲和双杨树人民雷打不散,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向“三害”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他热情洋溢地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号召大家学习他们改天换地的精神,征服“三害”为建设新兰考而斗争。

焦裕禄同志十分关心群众,爱护青年,严于律己,勤奋工作。在风雪严寒的冬天,他想的是灾区群众的饥寒,想方设法帮助群众克服困难,亲自冒着风雪访贫问苦,把救济物资,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到兰考不久,就向团县委了解青年团的工作,经常和青年谈思想、谈工作、谈生活,做青年人的知心朋友。他做工作,向最高标准看齐,安排自己的生活,却处处和贫下中农比,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老贫农们说:从穿戴看,老焦和咱贫下中农没啥两样,看不出他是一县的书记。他从不接受馈赠,反对别人对他有什么特殊照顾。他带头把家属从县委机关里搬出去,星期日他同群众一起排队买粮,看戏他和群众一起排队买票。一次,他发现儿子看戏的票是售票员送的,当即责备儿子,要把票钱送去,并郑重告诉全家人以后谁也不准再这样做。事后,他还向县委作了检讨,批评自己对子女教育不严。为了防止干部特殊化,根据焦裕禄同志提议,县委起草了一个通知,针对当时的一些不良倾向,提出十条不准。

焦裕禄同志在未到兰考之前,曾经患过慢性肝病,到兰考后,由于工作的劳累,病情不断加重。但是,在疾病面前他也是一个无畏的战士。他常对人说:“只能叫人压住病,不能叫病压住人。”他从来没有因为肝痛影响过工作、学习。一九六四年春,一次他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见他病情发展已很严重,劝他住院治疗,他坚决不肯。他说:“兰考的工作正在爬坡,我不能离开。”他回到县委以后,仍和往常一样忘我工作,直到疾病逼迫他必须立刻住院治疗时,他还是想着兰考人民除“三害”的战斗。焦裕禄同志患的是肝癌,已到后期,而且已经皮下扩散。五月初,他的病情垂危,当上级党组织派人去看望他时,他向组织讲了最后几句话:“我活着没有治好兰考的沙丘,希望死后把我埋在兰考的沙丘上,我死了也要看看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还说:“我死后不要为我多花钱,省下钱来支援灾区建设。”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清晨,焦裕禄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年他才四十二岁。

焦裕禄同志的不幸逝世,使兰考三十六万人民沉浸在悲痛中。兰考人民决心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多的汗水,辛勤地浇灌焦裕禄同志生前奋战过的兰考大地。一九六六年二月九日,《中共中央中南局关于全体党员和干部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对焦裕禄同志战斗的一生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河南省兰考县前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是在思想哺育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土。……作为党的一位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善于以思想武装自己的思想和指导自己的工作,并把的指示同他的工作地区兰考县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革命实践中,坚定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并领导群众前进。焦裕禄同志具有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切为人民的无产阶级的高贵品质,又具有严肃认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把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作了很好的结合。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同志的好学生,不愧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光辉的榜样。”一九六六年二月,董必武同志写了《学习焦裕禄同志》五言长诗,全面地评价了焦裕禄同志领导兰考人民征服三害的光辉业绩,无限深情地悼念焦裕禄同志。诗的最后写道:

学毛有独创,

自与常情殊。

吾党悼焦君,

模范孰能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