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森----人民的好法官

时间:2022-12-04 03:26:00

导语:张子森----人民的好法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张子森----人民的好法官

张子森同志1947年出生在寿县农家,1965年参军,1966年入党。近二十年军营生活,先后五次受嘉奖,两次立三等功,两次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还被授予“优秀指导员”、“精神文明先进分子”光荣称号。1984年他带着沉甸甸的荣誉和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转业到寿县人民法院。在法院,先后担任过城关法庭副庭长、民庭副庭长、办公室主任、刑庭庭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始终如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

1991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袭击寿县。位于瓦埠湖畔的张子森家乡,地势低洼,灾情极为严重。看着不断上涨的洪水,年近八十的父母捎信叫他回家,帮助运走那点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家庭财产。这时寿县县城也被困在一片之中,凶猛的洪水随时可能冲进县城,威胁几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公与私的考验,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他带着对年迈父母的愧疚,让人捎信并托亲友照顾父母,而自己第一个报名进入城区抗洪抢险阵地。在城墙上,他日夜坚守岗位,哪个地方渗水他就赶到哪里,紧张时几乎夜夜不能合眼,饿了嚼几块饼干充饥。暴雨过后,烈日当空,身上的衣服湿了晒干干了又湿。几番折腾,他的胃病犯了,但他吭都不吭,坚持一天又一天。一个多月后,洪水退下去了,张子森同志的体重也减轻了二十来斤。然而他并没有从第一线退下来休息,紧接着又参加到重灾区组织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行列。又过了-个月,他才抽空回家,看到熟悉的家园成了一堆废墟,几十年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家产荡然无存,这个坚强的汉子,蹲在地上抱头痛哭。回到单位,他把这一切深深地埋在心里,只言未露。抗洪斗争结束后,同志们根据他在抗洪中的表现,给他请功授奖,张子森坚决推辞,坚持把荣誉让给了别人。

张子森爱人单位,米面厂干群不会忘记:那是91年隆冬的一天凌晨,米面厂饲料车间稻壳房通风机卡死,皮带摩擦起火。熊熊大火惊醒了住在米面厂的张子森。火警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还在生病发烧的张子森翻身下床只穿着短裤背心,顶着凛冽的寒风,不顾一切地冲向大火。火光中,人们只见哪里火大,张子森就冲向哪里。他咬着牙硬挺着,一次次从别人手中接过水桶,一次次扑向最危险的地方。火被扑灭了,张子森的病也加重了。一回到家中,他便一头栽倒,被人送进了医院。事隔两年,一天深夜,米面厂稻壳粉自燃,又一次发生大火。救火行列中,人们又见到了张子森不顾一切,大声呼喊,带头冲向危险的身影。提起两次救火,米面厂的干群无不为他的事迹所感动,无不竖起拇指赞誉他。

作为一名法官,张子森不仅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以维护社会安定为己任,多次见义勇为,有效地制止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1993年夏的一天,张子森上班途经寿县三中门口,见很多人正在围观两帮打群架的青年,打架双方都有四、五个人,有的拿斧头,有的拿菜刀,厮打正烈,情况十分危急,围观者无人敢去制止。张子森见状,快步上前,毫不犹豫地拨开人群,冒着危险,站在两帮人中间,大声呵斥:“不许胡来,放下凶器”,同时又告诫他们,有什么事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解决,武力行凶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两帮青年被身穿法官服的张子森镇住了,械斗停止了,事态也平息了。

87年夏的一天,寿县法院召开公判大会,布置会场的任务交给了城关法庭,主持工作的副庭长张子森带领同志们奋战了两天,最后会标要挂上主席台。台子太高了,梯子够不上,

他们借来了消防车,在消防车上架上梯子,又高又陡,稍有不慎,就会有掉下来的危险。年轻的同志要求上,张子森却把他们拉住了,他说:“我老婆、孩子都有了,你们年轻,连对象还没找,还是我来上。”同志们拗不过他,只好让步。当张子森一步一步往上爬时,站在底下的同志死死地抓紧梯子,一颗颗心都悬着。张子森同志牺牲后,同志们含着泪回忆当年的情景说:“张庭长在危险关头挺身救人,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平时点滴养成,有坚实的思想基础。紧急关头,他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

张子森同志平时话不多,但待人朴实,性格憨厚。但他处处关心别人,同志们有心里话也愿意向他说,有困难愿意找他帮忙。

每天上班他来得最早,打扫卫生,冲开水,从楼上一桶桶提水冲洗办公室地板,冲洗楼梯,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他是位清洁工。冬天,他每天早早地生好办公室的炉子,庭里的同志称他是“炉师”、“炉长”。使人感动的是他作为一名庭长,在庭里年龄最大,带头干这些小事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年复一年,长期坚持。同志们由衷地说:“雷锋就是这样干的,张庭长的行为就象雷锋。”

民庭助审员王永贤每当回忆起张庭长,总止不住流下眼泪。张子森任民庭副庭长时,小王第一次协助办案,张庭长见她字写的不规范,就及时指出了这个问题并讲了书法对法院工作的重要性。事后张庭长又买了钢笔字帖送给她,要求她每天必须练几页。在张庭长的督促下,现在小王已练成了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小王家的房子漏,找了有关部门多少次没有解决,张庭长得知后,多次找房管所的领导,终于修好了小王家的房子,还根据有关规定减收了修缮费,院里集资盖房,小王东拼西凑钱还不够,眼看期限要到了,急得小王手足无措,这时她想到了平素一贯热心帮助人的张庭长,于是找上了门。张子森知道后,二话没说,当即拿出自己唯一一张未到期的1000元存折,交给了她。小王拿着存折,感激地流下了热泪。

刑庭一名审判员胡兆严,多年患有夜倒汗和神经衰弱病,用一种民间单方治疗,需要用陈年的老麦子入药,张子森知道后,就想方设法替他搞,从85年起一直就“包”下来了。张子森牺牲后,他女儿继续给胡审判员送麦子,每次老胡手捧着麦子,眼泪夺眶而出……

张子森身为法官,当事人有纠纷来法院,他依法审理;工作之外,街坊邻居们有什么事,他主动关心,热情帮助。他在城关法庭工作时,认识一对有三个孩子的朱幸福夫妇,夫妇俩没有正式职业,生活艰难,常为一些不顺心的事吵吵打打,有一次吵打后,女方一气之下跑回娘家不回来,并要求离婚。张子森看到他们夫妻关系恶化,看到几个幼小的孩子的怯生生时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邀庭里另一位同志一起赶到几十里外的女方娘家,苦口婆心做工作。把女方接回后,多方联系,找到一个卖肉的摊位,他又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钱,资助这对夫妇做小生意。在他的关心帮助下,夫妻俩生意越做越红火,生活改善了,夫妻恩爱了。别人说,朱幸福现在才真正幸福了。张子森牺牲后,朱幸福一家悲痛万分,他们把张庭长的照片放大后挂在家里,以表一家人的缅怀之情。

1995年5月17日,张子森同志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需要到省法院对被害人进行伤势等级鉴定。他们到省法院已是下班时分。中午,他把被害人安排到省院招待所休息,为了节约差旅费,自己却在招待所的楼梯口坐了两个多小时。当事人午休出来后看到这种情形,深受感动。后来他逢人就说:“张庭长真是个好人,他办案子我们放心。”以上这些,虽都是小事,但群众对党员、法官的精神品质留下的印象却很深、很深。

作为一名法官,张子森同志对审判工作精益求精。刚从部队转业时,业务不熟,他拜老同志为师,虚心求教,后来又捧起一本本厚厚的业务书籍,刻苦钻研,考取了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担任民庭副庭长期间,他认真分析每个时期全县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情况,针对民事案件庭审工作程序不够统一规范的问题,编写了民事案件开庭程序,经院领导签发打印至全院各基层法庭,使全院民事案件的开庭程序做到统一规范。在案件审理中,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保证每一起案件都精心审理,一丝不苟,十多年来所办结的大量案件,当事人很少上诉,上诉的案件没有一件被发回重审和改判。

1995年3月,他在审理一起共同盗窃销赃案件时,发现有个参与盗窃数额达2300元的罪犯没有被起诉,他及时组织合议庭人员进行讨论,决定退回检察机关补充起诉。在此期间,那人托他的亲朋好友,要求手下留情。张子森同志坚持不能就案办案放纵犯罪,顶住多方干扰和压力,果断地将案件退回检察机关。检察机关采纳了意见,将罪犯逮捕归案,向法院提起公诉,使犯罪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95年4月,张子森同志在审理一起放火案件时发现,检察机关认定被告人是1975年11月出生,已满18岁。而被告人父亲提供的被告人“百日影”证明是1977年出生,不足18岁。被告人的年龄关系到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犯罪,直接影响到对被告的量刑和正确适用法律的问题。张子森同志与另一名同志一道来到被告人居住地,走访了许多户人家,调查询问了15位老人,终于查明被告人的出生时间是1977年11月25日,避免了一起错案的发生。

作为一名法官,他始终坚持廉洁为本。今年4月,张子森前往毫州市张伟乡办理一起重婚案件。因路途遥远,人地生疏,他不敢有一丝懈怠,日夜兼程,一天一夜没有睡觉,只吃了一顿饭,很快将此案妥善处理。自诉人看到他这样奔波劳累,连连感叹:“太辛苦了,太辛苦了!”随即拿出200元钱来表示谢意,张子森同志拒绝了,他说:“我们拿的人民给的工资,办好案件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1995年4月,庭里受理一起诈骗案件,被告人亲属抱着某种目的,找到张子森,悄悄地把一千元钞票塞向张子森的衣袋。张子森同志火了,一改平日的和蔼表情,他板着脸,一阵严肃的批评,一阵入情入理的法制教育,送礼人只好把一千元钱塞回自己的衣袋。

张子森同志1984年转业时,全家四口人住在一间十二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夏天,四口人无法挤在一张床上,他就打地铺凑合着睡。当时庭里有几间房子,但作为庭负责人,他毅然安排给别的同志住。87年秋,他妻子单位米面厂分给他家用旧车间改造的两间小平房,由于年久失修,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他担任办公室主任期间,为院里盖办公楼、宿舍楼,每天经手大批原材料,有人劝他向领导请求修修自己家的房子,他始终没有那样做。廉洁奉公,艰苦朴素是张子森同志一贯保持的优秀本色。

1995年6月上旬,六安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全区刑事案件质量检查。6月10日,检查组按预定计划由金寨县赶往霍山县,在天堂寨“五道瀑”,突然发现一名游客急速地从40多米高的悬崖滑下,另一名游客滑了一米多远,在县崖边抠住一块石头,绝望呼救:“救命,救命!救救我!”这时,张子森同志不顾身后张友春同志“我去,我去!”的劝阻,毫不犹豫地大声说:“我年龄大,我来!我来!”同时,一边脱下身穿的雨衣,一边急步赶到悬崖边,在接近呼救人约一米多处,隔着水流将雨衣的另一端抛了过去,想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不料,张子森只顾救人,而没考虑是站在长年被水浸泡,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他在用力抛雨衣时脚下一滑,倒在湍急的水流中被冲下悬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游客樊殿喜在张友春的帮助下爬了上来,得救了。

在寿县人民法院召开的学习张子森同志的动员大会上,各庭室发言的代表无不声泪俱下,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不少人失声痛哭……

在殡仪馆向张子森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那位曾家庭即将破裂而被张子森挽救的朱幸福不顾自己回民不进汉人火葬场的传统习惯,在张子森的遗体旁放声大哭,久久不肯离开……

在纪念张子森同志的追悼会上,被救的淮南市国税局司机樊殿喜痛不欲生,他跪在张子森的遗像前磕着一个又一个响头,大声喊着:“张庭长,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你全家!你是为了救我才牺牲的啊!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小樊久久地跪着,别人连拉都拉不起来……

张子森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时时处处默默奉献为人民做好事的崇高形象,却深深刻在大家心中.成为激励大家的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