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先进事迹:丹心涌真情
时间:2022-12-04 02:37:00
导语:个人先进事迹:丹心涌真情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座落在滁河岸边的江浦县大桥粮营所,曾是全县粮食系统倒数第一的"老大难"企业,95年以前,这个仅有40几名职工的粮食行业小企业,却先后有7名职工受到法纪和政纪处理。班子瘫痪,人心惶惶。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职工们心灰意冷,谁也不敢断言,在短时间内能扭转乾坤。然而,却有一个不信邪的人,挺身而出,在5年多的时间里,彻底改变了大桥粮管所的命运。他,就是这家企业的现任主任张友来同志。现年49岁的张友来,是农民的儿子,他没有企业家的风度,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提起他,那里的职工,就会给你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他,当过兵,当了15年的海军,和新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一起光荣退役,在大桥粮营所当一名普通的粮库保管员。尽管处在一个极为平凡的岗位上,可他却表现出一位军人和一名共产党员的特有素质。从那一天起,他就把单位当成了家;从那一天起,他就再也没有休假日;从那一天起,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记得那一年滁河的那场特大洪水,深更半夜广播里传来紧急疏散群众的通知,早已是三天三夜没合眼的他,忙完了这家忙那家,妻子央求他:"我们家地势最低,也要尽快转移呀"。可是,他却说:"单位的粮仓还不够安全。"说完,便一头扎进雨里,妻子怔怔望着消失在雨中的背影,鼻子一阵的发酸……第二天凌晨6点,滁河肆虐的洪水在到达历史的最高点后开始慢慢回落。妻子怀揣着几个热乎乎的馒头,在粮仓的门口找到了张友来。看着被沙包堵德严严实实的门,看着满脸倦容、满身泥水的丈夫,她心疼地说:"洪水开始返了,你也该回去睡会了……"话没说完,坐在粮仓门口的张友来,手中捏着半截还没有吃完的馒头,打起了呼噜。妻子静静地看着沉睡中的丈夫,一股热泪夺眶而出。
1995年3月,张友来在职工信任与企盼的目光中,上任大桥粮管所主任职务。当时正是粮食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又是一个烂摊子,有人直摇头。可是他却坚信,一个人只要有事业心、责任心,不存有私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儿。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立下几条规矩:不抽企业一支招待烟;招待费每月向职工汇报一次;不要一分钱出差补助;企业用钱要由全体职工讨论、职工代表审核,经营决策集体研究说了算。就这么几条不成文的规定,让大伙儿看到了大桥粮管所的曙光。
针对当时企业不景气的现状,他提出了艰苦创业的发展思路,清退了所有农民工,单位里的苦累脏活,一律由职工自己干。几年来,他和2名副主任自觉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收购大忙时期,领导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场,打包、调包、扛运之类的重活,他总是带头第一个去干,然后是党员、班组长。
他的妻子也是大桥粮管所一名普通职工,没有跟着当主任的丈夫享清福,却拖着患有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的身体,负责单位数十头,甚至是一百多头生猪的饲养任务,今年厂3月份,根据国务院粮改精神要求,粮食部门要实行"减员增效,转岗分流",不到40岁的妻子又和其他5名职工一起,成为粮管所有史以来第一批下岗职工。听到这个消息,善良的妻子没说什么,心却在流泪:"想当年,你在千里之外的大连当兵,我一人在家照料你年迈的双亲,扶养年幼的女儿,风里苦雨里累,这,我都不怨你。在家你是我丈夫,在单位你是我领导,虽然我身体不太好,可我从来也没有拖过你的后腿,整天起早带晚,忙里忙外,让你在别人面前挺直了腰杆。我知道,这一回你又遇到难事,别人都在看着你。可是,在单位工作这么久了,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能不能,能不能让我再干一段时间,我不要一分钱工资,行吗?"
张友来从妻子满是泪水的眼里读懂了理解,他感到欠妻子的太多太多……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他迅速调整思路,采取集中管理,分散经营,把粮油销售、兑换点设到村口、路边,甚至是农户家中,做起了农村大市场的文章。为了把职工推向市场,他要求职工走出店堂走街窜户搞销售,起初,一些职工有情绪,说堂堂的国营企业职工去吆喝叫卖,丢人显眼。面对这种情况,他带头跑小吃店、油条店、面食店,两天共推销面粉、挂面5000多公斤。榜样的力量感染着每一个职工,一个全员销售的氛围,在企业悄然形成。这不仅使他们几乎垄断了当地面粉、菜油的兑换业务,还将他们自己加工的"金玉"牌大米,以日出万斤的销量,占领周边市场。
张友来和两名副职领导恪尽职守,默守着心中这份承诺。5年来,没有领取一分钱出差补助。按照有关规定,他们每年可用6万元左右的招待费,可他们总是控制在1万元左右。张友来常说这样一句话:"吃了别人的嘴软,拿了别人的手短。"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别人的好心宴请,一次又一次把送礼的人拒之门外。98年隆冬的一个夜晚,安徽的一位个体户,深更半夜敲响了张友来的家门,临别时递上5000元,让张友来在今后的生意中给予照顾,张友来严辞拒绝。这几年,国有粮油成本价高,但仍有不少个体经营户与他们建立了常年的供应关系,照他们的话说,跟张友来做生意,钱虽是少赚了点,但心中觉得舒坦。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张友来总是说:"花无百日红,这点成绩实在不值得一提,还是把荣誉留给成绩更突出的人吧"。在他的婉拒下,江浦县粮食局、江浦县县委一次次申报对他的表彰被放了下来。
就这样,张友来以自己的表率作用,集大家智慧和力量,造就了一个过硬的班子,使大桥粮管所一次又一次把握胜机,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职工收入逐年递增。这些看似平常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却凝聚了一个不散的群体。铸成了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
如今的大桥粮管所鲜花盛开,绿树成荫,以骄人的业绩一跃成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张友来同志也多次被江浦县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员、优秀工作者。最近,江浦县委做出决定,号召全县流通企业向他们学习,向张友来同志学习。
这真是:千涛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 上一篇:重视和加强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领导
- 下一篇:个人先进事迹:让党和人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