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进事迹:一腔热忱暖民心
时间:2022-11-30 11:39:00
导语:党员先进事迹:一腔热忱暖民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双剑眉,闪动坚毅;一双善眼,透着慈祥。
主管信访工作13个春秋的北京市昌平区纪委常委沈长瑞,一直把鲁迅先生的两句诗作为座右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歪风邪气,他毫不退缩;对上访群众,他满腔热情。13年来,沈长瑞阅批信访举报6814件,接待来访2671人次,参与查处了信访案件564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49.8万元。
“信访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1994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纪委新来了位主管信访工作的常委。这个大高个的到来,使得信访室一下子忙碌了起来。在做了一番认真的调研之后,沈长瑞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
变“转办为主”为“多查少转”:沈长瑞发现,抄转的举报信往往是转到被举报者的主管单位,简单的抄抄转转只能转移矛盾,只有根据情况多查少转、直查快办,深入实际解决问题,才能起到“灭火器”的作用。
变“进门就接访”为“先谈心后接访”:沈长瑞发现进门就接访的效果并不好,不少举报人想反映的问题和举报信所写的并不是一回事儿。他发明了一套“红蓝铅笔法”:一封举报信,上面往往有十几条举报的内容,经得起推敲的用蓝笔勾上;属于道听途说的内容则用红笔划掉。
变“上访”为“家访”:主动登门到举报人家中了解情况,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1997年的2月,原昌平区纪委信访室副主任王建新就曾和沈长瑞冒着鹅毛大雪,走了3个小时11公里的雪路,来到举报人家中“家访”。举报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变“小范围答复”为“公开答复、典型案件公开曝光”。沈长瑞认为,信访举报案件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如果不把结果告知公众,就容易导致不明真相者的误解。因此,每次结案,他都要召集一定范围的公开答复会,为蒙受不白之冤的干部洗冤,将贪赃枉法干部的典型案件曝光,以示警戒。
“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
有人说纪检监察干部是“铁面”,但有多少人想过,对于他们来说,要做到秉公执纪,就要突破人情关、关系网,还要顶住各方面的对抗甚至恐吓威胁。沈长瑞曾经算过一笔账,在他查办处理的干部中,差不多有1/3是熟人。2000年11月,有人举报昌平区某局党委副书记利用职权,侵占公共财物。被举报者一看查处案子的是沈长瑞,就说:“咱俩这么熟,你睁只眼闭只眼算了!”但老沈却不徇私情,最后此人受到被开除党籍处分。
查办案件是件得罪人的事儿,如果经不住威逼恐吓就很可能望而却步。昌平某镇的一个村支书,仗着自己关系硬,威胁接到举报来调查他的沈长瑞:“我的朋友多,找我的都是开顶级轿车来的,你办不了我!”沈长瑞针锋相对:“我不管你认识谁,有了问题就得查!”沈长瑞顶住压力,不畏困难,严肃查处了这个村支书的问题,30万不正当收入被及时追回。
每一个受到举报的干部都会说自己是冤枉的,拼命为自己开脱。沈长瑞为了使查办的案件经得住推敲,还自创了一套“正反方辩论法”,每次查案,都由自己来当被调查者,同事来当查案人,互相辩驳。如果他把同事驳得哑口无言,说明取证不到位,还得继续调查取证;反之则说明证据确凿,可以结案。
正是凭着这股“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的认真劲儿,老沈对每一个案子都做到明察秋毫。1995年上半年,有群众反映昌平某执法部门的一名干部向施工单位索要电视机。老沈在调查中发现,电视机是施工单位主动给的,于是向举报人做了耐心细致的解释。但细心的他在调查中从一张发票中看出了问题,发现这名干部外出学习时曾经编造了丢钱假案,为国家挽回两万元的经济损失,此人也受到了留党察看、行政降职处分。
有些信访案件,情况比较复杂,一时难以查清。是让被举报人换个地方不了了之,还是彻底查清,考验着沈长瑞的勇气。2004年的一段时间,在昌平城区的大街小巷,白花花地落下了几万张举报信,全是反映昌平区殡仪馆馆长何忠林的。当老沈带着联合调查组找到何忠林的时候,他愁眉苦脸地说:“这下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老沈义正词严地回答道:“只要你行得正,就没什么可怕的!”调查组经过多方取证,发现是因为何忠林接手亏损的殡仪馆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断了一些人的不法“财路”,才遭到了恶意的诬陷中伤。在调查过程中,主管单位曾想把何忠林调走,以息事宁人。但沈长瑞在区领导的支持下,坚持把案子查了个水落石出,为何忠林洗清了冤屈。
13年来,沈长瑞带队查处的489个案件中,有47个严重违纪的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对74个犯有一般错误的党员干部给予批评教育,并为392个被错告、诬告的同志正了名,无一件受到“缠访”或申诉。
“啥也不图,就图老百姓有个舒心的笑脸”
在沈长瑞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康泰克、感冒冲剂等常用药。这可不是为他自己准备的,而是给那些来上访举报的群众准备的。他常说:“老百姓办件事情不容易,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从偏远的小山村跑到城里来上访,一旦上访,就不能让他们在外面等着。大冷天,等的过程是什么滋味啊!”
为了让群众少等着,13年来,沈长瑞雷打不动地每天早晨6点就到办公室接访,一直忙活到晚上10点半才回家。在他眼里,“信访是老百姓和政府直接沟通的窗口,百姓在这里能够说说心里话,诉诉心中的苦,千万得把这扇窗好好开着。”为了开好这扇窗,沈长瑞接访时不是把信上反映的问题简单处理完就行了,而是向前延伸一步,力求让群众做到完全满意。
1995年的冬天,沈长瑞接到一封检举信,揭发某领导干部曾从下属单位敬老院“借”走了5000元用于个人买房,长期不还。老沈很快就根据举报线索找到了这名干部,当事人主动承认了错误,迅速地退还了“借款”。这个案子本来到此应该结束了,但当沈长瑞拿着追缴回来的5000元钱交给敬老院院长于素琴时,她却高兴不起来。老沈一追问,原来于素琴因为催要借款的事得罪了那位领导干部,因此副科级待遇被耽误了三年。老沈听罢立即找到了乡领导,多次协调商量,终于为于素琴落实了待遇。
有一对北部山区来的老夫妇,大接访的时候找到沈长瑞,反映找镇政府盖章长期没有人受理。这件事本来不在沈长瑞的管辖范围内,但他把为百姓办事作为自己的天职,专门给镇长打了电话。当镇长亲自上门到老人家盖章时,两位老人感动得给沈长瑞打来电话:“没想到您对我们反映的问题这么上心,太谢谢了!”
不仅上访群众的事要管,连受了处分的干部有了麻烦,沈长瑞也热情地帮忙。一名正处级干部受处分后,向老沈提出自己买板蓝根籽有困难。老沈二话不说,主动帮他联系药材公司,亲自给他送过去。“这不,前天刚给我打电话,汇报板蓝根的长势情况呢!”老沈自豪地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和他打过交道的人,不论是举报者还是被举报者,都成了他的朋友。
为了让群众满意,老沈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1999年4月,他带调查组到原燕丹乡某村处理问题,个别提出无理要求的人带着20多个亲属围攻调查组并扬言:“不答应我们的条件,就把姓沈的脑袋砸烂!”有的把滚烫的茶水泼到了老沈的脸上,有的用伞尖在老沈和其他两位工作人员的身上乱扎。经过一番周旋,老沈机智地平息了混乱,说服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当他回家后,老伴发现衬衫的纽扣都已经被扯掉,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不禁哭着问:“老沈啊老沈,你这么没日没夜拼死拼活地干,图个啥呀?!”
老沈笑着回答:“我啥也不图,就图老百姓有一个舒心的笑脸。看到他们的笑脸,我就打心眼儿里高兴,就会有一种无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 上一篇:党员先进事迹:秉公查案履职责
- 下一篇:党员先进事迹:为了党的尊严 为了百姓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