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卫生情况汇报
时间:2022-11-01 10:20:00
导语:县农村卫生情况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卫生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三年来,各项工作实现质的飞跃,取得骄人业绩,创造了我县卫生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各项卫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得到加强完善,服务规模、条件、能力、技术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取得明显成效;卫生科技工作成果累累,中医先进县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深入、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医疗、药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卫生行业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卫生工作在保障和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县委宣传部通知要求,现就近三年来我县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卫生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卫生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重视和关心支持卫生工作,特别是年“”疫情爆发流行后,卫生工作更加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县县委、政府把卫生工作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落实,切实加强领导,保证必要的投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别设一名领导分管或联系卫生工作,做到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亲自督促,分管领导亲自协调、亲自组织部署,党委政府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关心支持、卫生部门狠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基本建立。
(二)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发生重要转变。针对卫生系统长期受计划供给体制的影响,对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供给体制的改变适应性差,思想观念陈旧和管理模式滞后等问题,在系统内深入广泛地开展以“克服六种思想,增强六个意识,适应五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改革与发展”等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医疗卫生单位各级管理层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经营、管理、服务等理念和市场、改革、危机、竞争、创新、发展等意识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在系统内广泛形成思改革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干部职工对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性质的再认识,学会了运用计划和市场两只手,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计划经济的顺势作用与市场经济的逆向作用相结合结合,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宗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列为检验卫生工作的重要标准,不断满足和扩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思想观念和思路的转变有力推动了卫生改革与发展,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消费需求的卫生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卫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理顺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及卫生系统差额拨款单位退休人员管理体制。乡镇卫生院人才物管理职能从乡镇人民政府上划县卫生局,年村卫生室人财物移交当地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聘用决定权移交县卫生局实行依法准入,年开始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移交县卫生局,年起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卫生差额单位经费补助机制实行定额补助,克服了财政拨款的随意性。年底全县医疗卫生基本实现全行业管理;二是建立了卫生工作双向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既强化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和综合协调职能,更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三是建立了以聘用为核心和绩效考核挂钩的人事管理和内部分配制度。实行了院所长公开选聘和科室主任竞争上岗制;四是进行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分别成立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五是对部分卫生资源成建制归并整合。撤销了卫生防疫站,右甸镇卫生院、苟街岔河卫生院、麻风病防治院,其人财物及职能成建制的分别归并县中医院、县疾病预防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苟街中心卫生院,使现有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得到开发和利用;六是多渠道融资发展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创建了我县首家民营私立医院(天和医院);同时允许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职工融资购买医疗设备,既壮大了业务,也增加了收入改善了政府投入不足职工待遇低的状况;七是医疗卫生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有力。推行了院务公开、病人选择医生、住院一日清单、费用查询、收费公示、后勤服务社会化和药品集中招标、医疗设备竞质竞价集中采购等单项改革,并形成固定制度执行。通过以上改革,有效的促进了我县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卫生资源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和医院卫生院床位总数等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6个,其中,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44个,包括县直医疗卫生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1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卫生技术人员831人,病床830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病床数分别为2.56人和2.47张。二是医疗服务利用增加。年,预计到年底全县医疗机构(不包括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门诊诊疗人次可达80万人次,住院人数1.8万人。病床使用率70%以上。
(五)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有序成效显著。两年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已基本建立,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两年全县分别有29.9673万和30.668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分别为96.8%和98.01%;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累计受益人次万,支付减免补偿金额万元,年达到当年8000元住院封顶线的有6人。年1—10月住院单次补偿达1万元以上的有人,达到住院封顶线1.5万元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极大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参合农从中得到真正实惠;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医疗机构得到了发展,前些年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影响,乡镇医疗机构基本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新农合的开展给医疗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乡镇卫生院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管理、技术、效益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农民的健康意识,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的认识及参合的意愿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新农合制度的施行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欢迎。二是建立了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制度。有效实施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立了巡回医疗制度和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装备巡回医疗专用车一辆。农村卫生服务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促进和提高。三是在项目的带动下,乡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四是组织实施了第二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年经省市评审达到“基本合格县”标准。按照规划要求,今年正在组织申报“合格县”。
(六)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病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年1-10月报告乙类传染病4种94例,发病率44/10万;妇幼保健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72.36%、保健覆盖率97.46%,住院分娩率83.55%,新法接生率99.27%,儿童系统管理率64.97%,孕产妇死亡率58.92/10万,婴儿死亡率10.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79‰。
(七)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年至年,共投资6584.5万元,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单位业务用房建设,建筑总面积5.86万平方米。其中,5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投资5584万元、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12个乡镇卫生院、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900平方米;125个村卫生室、投资400万元、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至年底固定资产总值预计突破8078万元,为2004年未1700万元的4.7倍;累计设备总值2555.1万元,为2004年未数332万元的7.7倍,县级医疗卫生单位配置了ct、电视x光机、腹腔镜、麻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中高档先进医疗设备,乡镇卫生院基本配齐了b超、心电、常规检验、x光机等常用医疗设备,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计量认证年通过省级评审确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年通过省级评审验收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引进运用多种现代技术为妇女儿童提供保健服务。投资130万元建成局机关办公楼,年至年投资近100万元完成机关及职能科室和县乡合管办电脑、传真、电话、打字复印、数码相机、办公桌椅等设施设备配置,年至年先后投资150余万元对局机关、县医院、中医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5个单位8辆公务车辆进行更新。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使卫生行业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各的同时,医疗卫生单位业务收入逐年增加,增强了发展后劲,2004年首次突破2000万元大关,预计年可接近5千万元,
(八)卫生科教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建立了设备统筹、人才培养、科技奖励等多项优惠政策,人才培养和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及科技成果转换运用等工作得到明显加强。近3年选送到市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学习人员达220人,398名在职卫生专业人员参加在职成人学历教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44名乡村医生参加全国乡村医生中专班学习毕业,180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好医生网站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引进推广适宜新技术、新项目240项,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医学论文302篇;8项科研课题分别获市县科技进步奖;积极引进实用型人才,连续3年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才缺乏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年建成远程可视医疗站,促进了医疗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九)重大疾病防治扎实推进。一是县乡两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年实现网络直报。二是计划免疫工作明显加强,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儿童计划免疫达标县,“四苗”接种率达到99.52%,年将乙肝和乙脑、流脑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年又将15种传染病纳入免疫规划,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脊髓灰质炎达到消灭标准,云南省卫生厅授予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三是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保持“零记录”成果,鼠疫、霍乱疫情连续40多年无病例报告,疟疾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云南省卫生厅曾授予我县疟防工作先进单位,结核病防治项目覆盖率以乡为单位达100%,年卫生部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近几年以来均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无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传染病发病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四是艾滋病防治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年起实施防治艾滋病工作五项工程。年全面完成—年艾滋病防治三年人民战争规划目标,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保山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我县至年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先进集体;五是年获得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
(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管理组织、指挥、信息、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等七大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年以来,先后有效处置炭疽、流行性出血热、中小学流感暴发、细菌性痢疾暴发等传染病疫情以及下六甲小学学生饮水中毒事件和交通、矿山安全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对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一)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步入规范化。组建了卫生监督所,年完成了监督执法车辆、设备及人员培训等机构能力建设,以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劳动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医疗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为重点的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二)其它卫生工作有效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持久开展,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1998年以来,每两年一次的卫生城检查评审,一直保持乙级卫生城成果,年创建甲级卫生城已通过市级评审转报省爱卫会,中医先进县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医政工作不断加强,全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护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严格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建立健全了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过失报告制度,为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扎实推进无偿献血工作,累计完成无偿献血5000余人,红十字会工作有效落实,抗灾救灾成效明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创平安工作,年底医疗卫生单位全部被命名为“平安单位”。
(十三)党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加强党风和行业作风建设是卫生部门工作的永恒主题,长期以我们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和管理,有效促进卫生党风行风的根本好转。在行风评议和每年行风建设考核中,卫生服务社会问卷调查,综合满意率连续保持96%以上。卫生系统良好形象已经在社会中普遍树立。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回顾过去,我县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有待继续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县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三是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需加大力度;四是农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县财政虽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卫生事业经费所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始终较低。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渠道不宽,数量不多。由于投入不足,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影响了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五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
我们将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和完善,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更好的履行部门职能职责,不断开创全县卫生工作新的局面,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 上一篇:高一英语教师学期教学报告
- 下一篇:法院廉政准则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