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村精神文明汇报资料

时间:2022-09-13 09:03:00

导语:关于建立村精神文明汇报资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建立村精神文明汇报资料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这些成绩与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与基层群众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今后,将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县(区)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近年来。贯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一齐抓方针,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搞了两个服务”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落实“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根本,以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打造特色文化为着力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突破口,以实施“五项工程”育人工程、环境工程、示范工程、文化工程、保障工程)为根本举措,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一、实施“育人工程”提高文明素质

教育、引导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必要手段。针对农村现阶段新情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区别不同层次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一是深入开展了西部大开发,大发展”和“学习建设十大新闻人物,向新闻人物看齐”主题教育活动。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建设先进典型。为了总结建设成就,彰显典型人物模范带动作用,继2000年广泛开展“西部大开发,怎么办?大讨论基础上,今年举行有声势有影响的西部大开发,大发展”成就展示活动,深入乡村做报告、布展台,并评出“首届建设十大新闻人物”直接参与群众达10余万人。二是广泛开展政策法规教育、县情教育、形势教育、发展前景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坚持以教育为先导,以解决当前农村存在问题为手段,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推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包村责任制和县乡干部进村蹲点负责制,强化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政策法规教育的同时,重点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解决蹲点村发展经济、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几年来,驻村组协调所在乡镇先后组织宣讲活动280多场(次)集中学习110余次,先后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建淤地坝、农网改造、人畜饮水工程、修缮学校等)160多件,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三是大力加强村民行为规范教育。坚持定规范、抓示范、促养成教育格局,完善村民公约、十不”文明守则,通过广播、电视、印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结合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和“三级联创”活动,全县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农村“三学三带三争”和《纲要》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树立了何玉存、雷云成、杨登科、杜成栋等一批新时期的优秀代表,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并在报》设立了百姓心声”栏目,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曝光和点评,促进道德新风尚的形成。于此同时,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开展道德教育的基础上,举办各种农村实用知识专题培训和讲座,截止目前,培训人数达1.5万人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5个。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素质,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县广大农村"革陋习、学科技、树新风"蔚然成风,并涌现出了以响水镇的白岔峁村、城关镇的马家梁和张家洼村、雷龙湾的黑河村、殿市镇的芦家畔和石老庄村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精神文明建设典型。

二、实施“环境工程”重塑文明形象

养成科学生活方式,一是大力开展“三讲一树”系列活动。着眼于更新农民思想观念。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村民“改陋习、树新风”由县文明委每年组织3督导组,深入各乡镇农场、村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文明知识、卫生常识、环保知识、科普知识,指导检查“三讲一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情况,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二是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以全县创建文明村镇为契机,将农村的规划建设融入开发建设之中。仅2003年,全县落实移民154户763人,新建住房440间,完成13个扶贫重点村的开发建设任务。全县35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饮用水达标率为94%三是以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为着力点,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首先完善乡村集镇管理制度,建立城管分队,依法依规管理乡村集镇秩序。其次,乡村聘请专职的卫生保洁员,定期清运垃圾,实行全日保洁。此基础上,重点还整治了农村“五乱”现象以及村容村貌。

三、实施“示范工程”提升文明层次

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与企业招工、合作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挂钩,一是提高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水平。严把质量关的基础上。大大激发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的基础上,从转变传统婚育观念入手,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行农村婚俗改革;从狠刹“大操大办”入手,开展建设“一切从简”活动;从禁止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庙会活动入手,变石窑沟乡的毛楼界和波罗接引寺庙会为文化庙会,歌唱新生活,营造农村文明祥和的生活环境。三是认真组织好农村“三下乡”活动。送”与“需”相结合,把农民奔小康、发展经济所需的科技知识及农民亟需的卫生健康知识送到农村;送”与“帮”相结合,深入到边远贫困山区帮助农民解决看电视难、信息闭塞、看病难等问题;送”与“用”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各种实用科技培训班,既在广大农户中普及科技卫生知识又培养科技专业户,使他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四是启动“百里文化长廊”创建工程。百里文明走廊”主要路段从党岔镇至塔湾镇的204国道沿线,全长70多公里,贯穿党岔镇、响水镇、波罗镇、镇、赵石畔镇、塔湾镇六个乡镇,沿途设立了十二个文明示范点。创建活动主要突出城乡容貌、道路建设、路容路况,绿化美化、交通管理、景区建设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文明村镇创建等重点工作,并以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推动这一路段由单一的交通功能向生态功能、公益广告教育功能、便民服务功能、新村和集镇建设展示功能拓展。五是开展“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活动,组织文明单位与创建村实行“一帮一”共建活动。主要从思想观念上带,把对城镇居民的要求和做法引向农村,提高农民素质。从规范管理上带,引进城市管理手段,科学规划集镇建设,提高集镇管理水平。从创建载体上带,把“创文明机关、做文明公仆”活动推广到乡镇机关,把“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延伸到基层所站,把创文明安全小区拓展到山乡村落。

四、实施“文化工程”丰富精神生活

不仅要繁荣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更要繁荣基层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一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针对我县文化工作底子薄,特别是基层文化设施欠缺的实际情况,计划在近年内,全县建成一块标准田径场、一个看台灯光球场或一个游泳池、一个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室内综合训练房、两个全民健身广场和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使之成为市民和郊区农民的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文化阵地。目前,全县已建成一个标准化文化站—塔湾镇宣传文化站。二是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围绕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文艺演出、送戏下乡”和“电影下乡”活动,先后开展下乡演出200余场次。同时,积极挖掘和发挥民间艺人的特长,保护民俗传统文化曲目和活动形式,扶持培育民间文艺队伍,培养农村文化骨干,积极创作反映群众身边事情、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今年组织开展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水平较高的庆祝建国55年文艺调演活动,历时3个月,直接参与群众10万余人,其中以村为单位的文艺集体就有20多支,而这些村文艺队已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各乡镇、各行镇村利用农闲和节假日,以村组业余文艺队伍为骨干,采取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形式,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进村电影、戏曲演唱、秧歌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村庄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发展。

五、实施“保障工程”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建立完善了乡村两级精神文明建设机构,一是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考核,并把全年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使每项工作都明确了分管领导、主办单位、责任人、协办单位、完成时间,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二是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评先争优、选树典型,吸引各村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事迹、先进个人的表彰力度,鼓励各村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县每年都制定全县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办法,每季度督查一次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年终考核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合格,所在乡镇和村领导都不能参评先进。同时,充分发挥县内新闻媒体和各村村民代表会、治安委员会、民事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