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立法实施情况汇报提纲

时间:2022-05-25 09:22:00

导语:民族立法实施情况汇报提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族立法实施情况汇报提纲

尊敬的黄副主任、检查组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全县民族立法实施情况作简要汇报。

自198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以来,在省委、市委、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市人大的关怀、支持、帮助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县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了《自治条例》、《林业管理条例》、《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和《水资源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实施)等4个切合实际的条例。通过制定条例,使我县民族立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使各项工作得到规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得到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

一、自治条例

(一)修订情况

我县自治条例自1990年8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同年12月25日由县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施行。年3月换届后,根据省、市人大的安排,结合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我县对自治条例进行了修改,并报经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于年10月1日起公布施行。自自治条例公布施行以来,在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情况

我县自治条例实施16年来,我们在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各项规定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自治机关,重视选拔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发挥各族干部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发展自治县经济、文化事业,使全县各民族团结、平等、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地方的各项权利得到进一步体现,全县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回顾16年来《条例》实施情况,做得好或比较突出的方面有:一是县长始终由傣族或彝族公民担任,全县科局级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不断增长,已占科局级干部的46.7%;在职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占县处级干部总数的42.4%。二是县乡历届人代会,少数民族代表均达到与人口相应的比例,特别是人口特少的当地聚居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在本届(第十四届)186名县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87名,占代表总数的46.8%。三是加强了对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的扶贫工作,使全县贫困人口、不稳定低收入人口的温饱得到巩固,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四是民族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创办了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学生得到了救助和照顾。五是民族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全县有佛寺82所,清真寺4所,每年对德高望重的佛爷、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六是民族传统节日受到尊重。每年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县财政均拨出专款进行庆祝活动,并规定每个节目放假3天。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条例》的有些规定还未落到实处,需要进一步落实,一是现行的县级财政超收分成政策与《条例》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即“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自治县收入的超收和支出的节余资金”不符。二是自治县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录用工作人员时,应当合理确定少数民族的比例和名额,并适当放宽录用条件的规定需要进一步落实。三是对于研究民族文化遗产、翻译、出版民族文化书籍和对历史文物和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保护管理工作要切实加强。四是县人民政府由于一些原因尚未制定自治条例实施办法。

二、林业管理条例

我县林业管理条例于1995年9月27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同年10月10日县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它是我县制定的第一个单行条例。在实施中,我们按照上级人大的安排部署,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县的林业管理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次的检查,通过检查表明,《条例》实施12年来,在强化林政管理、依法治林、提高各级干部群众爱林、育林、护林、造林的积极性,在规范林业生产等方面均发挥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有效推动了我县林业的发展,达到了财政增长、企业增效、林农增收的目的。

(一)实施成效

1、强化了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林业是我县最大的资源优势,又是我县最大的支柱产业。结合《条例》的实施,全县上下加大对林业的宣传,不断强化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林业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在县林业体制改革、工程造林、松脂生产等重大项目上,县、乡、村均由一把手亲自抓,几套班子配合抓。使建设大林业、大产业的思想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林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强化。

2、林业资金投入得到保障。林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点多面广,周期长,投入大,没有雄厚的资金投入作保障,是难以发挥效益的。《条例》实施10年来,我们按规定建立林业基金制度,把收取的育林基金全部用于全县发展林业事业,增加了上亿元的投入,保障了林业的持续发展。

3、促进造林绿化和后续资源的培育。在《条例》实施中,我们认真贯彻国家林业发展的方针,始终把造林绿化工作摆在首位,不断总结植树造林的经验教训,提高造林质量,1997年在省林科院、地区林科所支持下,在乡实施的思茅松工业原料林试验示范项目,完成高标准造林1500亩,成活率达99%,现已成材。1997年至今全县累计营造各种原料林达106万亩。

4、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政管理工作。《条例》实施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政管理,不断在林业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方面予以加强,把多年形成的护林防火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实现了连续22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目标。同时,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使全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总量不断增长。

5、推动我县各项林业改革深化。按照我县发展大林业、大产业的思路,依据省《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分类管理试行办法》,我县林业实行政企分开、首先组建起林业企业总公司,现已改制为上市公司,组建林业开发公司、林业投资公司负责后续资源的培育;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使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完成资源林政管理整改工作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在集体林培育开发、工程造林方面已探索出股份合作制的新路子。

6、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条例》的颁布实施,给了我县许多自主权和优惠政策,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立足于市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积极加强协调林产工业原料供应,加快林业生产的全面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林业产值8.6亿元,农民在林业上人均收入达800元。

7、林业科技进一步推广,林下资源逐步开发。云景林纸杂栎木生产纸浆试验获得成功,为杂栎木的利用开辟了市场;森力公司研究开发新式采脂法——半封闭下降式化学采脂法,增脂效果明显;宇林木业公司实施省级科技项目——阻燃胶合板试验,通过化学处理,使思茅松改性,增强阻燃能力试验已获得成功。林下资源开发项目稳步实施,食用菌栽培、茯苓种植等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条例》实施中,我们也看到,全县林业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纠纷量大,发展不平衡,新形势下的发展与保护依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资源高科技含量利用开发亟待提高。我县资源利用开发水平还较低,粗放型、资源输出型经济增长方式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高、新、尖项目的投入和开发有待引导、扶持,以提高综合利用率和增加附加值。

2、林权纠纷现象还很突出。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林权争议众多,亟待解决。

3、两大公司原料供应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其原因:一是林权争议普遍存在,下达的采伐木材生产计划难以实施;二是纸浆材在收购价格上未能市场化运作,原料收购困难;三是松脂收购市场开放后,大量松脂原料外流。

4、林业法规宣传有待加强。是林业大县,在新形势下,公众对保护发展意识和法制观念参差不齐,参与保护的自觉性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林农法制观念淡薄,可持续发展观念不强,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应继续加强新林业法律、政策的广泛宣传。

5、市属宁洱卫国局在我县正兴镇、益智乡小黑江流域行使林政管理权与《条例》第四条规定不符,由此在我县规划木材采伐、水源林保护、采脂等造成诸多矛盾,当地群众意见很大。对此我们曾多次向上级反映,可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我们希望上级也能依法行政,尽快落实《条例》第四条规定,把宁洱卫国局在我县正兴镇、益智乡林区的行政管理权归还我县,以利于我县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环境污染防治条例

《条例》是1999年9月24目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月1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的,是我县制定的第二部单行条例。自施行以来,我们多次进行跟踪督查和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的执法检查。通过检查表明,《条例》实施七年来,对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依法治污、提高各级干部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规范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等方面均发挥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一)实施成效

1、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依法推进环境治理进程。《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县环保工作进一步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为依法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条例》颁布施行以来,市、县人大常委会对县政府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多次组织监督检查和视察,并在全县开展了“一控双达标”、“惩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生活”等环保专项行动,推进了依法治理的进程。把环境保护列为全县普法教育内容,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2003年7月,国家环保局颁布《排污费管理条例》,省、市环保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所收取的排污费上缴中央10%,省、市各20%。我们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县《条例》的有关规定,层层向省、市人大反映,并提出申请,最后经省环保局批准,我县排污费除10%上缴中央国库外,90%留自治县国库,七年来按照《条例》的规定,共依法征收排污费631万元。

2、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强化服务。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1999年至2006年,对全县87个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率均为100%;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管,多次深入威远江电站、民乐铜矿等重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就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开展现场服务和监管,促使项目严格按环评要求实施环境管理,确保“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认真做好环境污染纠纷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污染纠纷事故处理率和结案率均为100%。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取缔、淘汰了部分技术落后,资源浪费、质量低劣、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的企业,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县8家重点污染的工业企业,全部实现了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县城区环境经考核实现了大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声环境符合普洱市环境目标责任书考核要求,重点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保护青山秀水、建设绿色家园、培育绿色文明、发展绿色经济。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发展”的原则,切实加强项目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加快了生态保护建设步伐。把生态保护列入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了退耕还林,建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区面积7704公顷。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进一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

4、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社会共同参与。从1997年至2006年,共投入资金45万元进行环境保护宣传。通过制作环保专题片、环保宣传展示版以及纪念“6·5”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开通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设置举报箱。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等创建活动,推进了环保工作的社会化,全县上下已形成公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活跃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环境现状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资源利用和开发水平低。我县资源利用和开发水平还很低,粗放型、资源输出型经济增长方式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历史形成的水泥、林业加工、蔗糖、矿产开采与选冶等一些小企业、老企业技术水平起点低,污染治理不到位,污染事故隐患依然存在。

2、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矛盾突出。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更加突出,以公路建设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水电开发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将会持续一段时期,矿产开发、林产工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局部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不同程度的发生。

3、城镇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及城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区功能设置不尽合理,各功能区相互交叉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环保设施已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污水、垃圾直排河流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4、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及垃圾污染成为新的环境问题。原来分散的、不明显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产业规模开发将日渐显现,局部生态破坏仍将不同程度地延续甚至扩大,城乡垃圾、矿山尾矿、工业污染等对农业及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5、公众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有待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参差不齐,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能力有待提高,部分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环境法制观念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环保工作的现象,可持续发展观念不强,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出境河流水环境安全问题有待重视。我县威远江汇入澜沧江后进入湄公河,下游地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呼声将进一步加大,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环境问题高度敏感,我们面临的环境压力将会持续上升,年澜沧“8·17”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宁洱“11·4”交通事故甲醛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水资源管理条例

《水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水资源管理条例)于2001年5月按立法法的组织程序六易其稿,完成《条例》编制工作,并于年9月进入党内送审程序。由于当时正值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进行全面修改,并即将颁布实施,省委作出《水资源管理条例》暂缓批准的指示。年11月4日在原稿基础上进行整理形成重新启动后的第一稿之后,在省人大民委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指导下,数易其稿,并于去年底前完成了党内送审程序。今年1月26日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年3月30日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云人办发〔〕36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将于年6月1日公布施行。

请市检查组各位领导多给予指导,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