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综合开发工作报告材料

时间:2022-05-25 08:25:00

导语:山区综合开发工作报告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山区综合开发工作报告材料

尊敬的副厅长、副市长、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您们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山区综合开发工作,这是对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下面,我就我县的基本情况和山区综合开发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

素有“林海明珠、茶祖之源、芒果之乡”的美誉,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傣、彝等26个民族,总人口29.7万人,是一个以傣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6.3%。全县辖10个乡镇135个村(居)民委员会1943个村(居)民小组,森林、矿藏、热区、能源等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全县地形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属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全县有林地面积894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9.2%,其中:国有林549万亩,集体林345万亩;人均拥有林地30亩;森林覆盖率74.7%,活立木蓄积量4832万立方米,是云南省重要的林化、林纸基地;林木年生长量210万立方米,年净生长量120.4万立方米。煤炭储量700万吨,石油储量1200万吨,天然气储量3亿立方米,铜矿储量196万金属吨;热区面积732万亩,大小坝子23个;水能资源7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7万千瓦;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各民族风俗各异。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和制定了全县中长期规划及“十一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以人为本、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三个三”(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三化”为重点,打牢交通市政、农业产业、科教文化三个基础,培植壮大林产、矿电、特色农产业三大产业体系。“实施六战略”(改革开放活县、产业项目立县、绿色工业强县、生态农业稳县、民营经济富县、科教文化兴县),着力打造“活力、绿色、实力、和谐”,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28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财政总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18.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2.73%,人均生产总值7834元,同比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2254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400元,同比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林业总产值11.8亿元。其中,林产工业产值8.32亿元,林业总产值、林业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县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的50.7%、47.3%,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达960元,林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74%。

二、全县山区综合开发现状

1996年,我县被列为省级山区林业综合开发试点县。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县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遵循林业发展规律,以“改土、治水、造林、修路、通电”为基本内容,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优化体制,活化机制,加快富民、富县、富行业”的路子,制定了试点方案和山区林业综合开发规划,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实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进一步加速了山区综合开发进程。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县的山区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了林区群众脱贫致富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使生态得到保护、产业得到发展、山区农民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要地位,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主要载体,积极开展“绿色小康县”创建活动,年,我县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表彰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县内23户农户被表彰为“全国绿色小康户”,全面推进和提升林业生态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全县实施天然林管护207.4万亩(不含卫国林业局经营区87.8万亩),封山育林0.919万亩,实施天保区造林9.5万亩,促进了生态环境自然恢复;生态公益林管理逐步加强。全县共区划公益林214万亩,对公益林实行严格的保护,限制采伐,实施封山育林、抚育、补植、改造,并及时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共兑现了国家重点公益林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72.74万元,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退耕还林深入人心。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13.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1万亩,荒山造林8.4万亩,截止2006年12月,共兑现各项补助资金6239万元,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退耕农户的增收;农村能源建设不断推进。全县累计建沼气池达3.4万口,安装太阳能1.8万平方米,节柴改灶4.2万口,降低了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了村容村貌。

(二)后续资源培育不断加强。制定了实施高标准工程造林的政策措施,全县以工程造林为主,带动群众面上造林,大大加速了后续资源培育的进程,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的相互促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逐步落实林地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社会各界投资林业、营林造林的热情高涨,全县形成了以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带动,社会各界广泛投资,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林业发展环境。建成思茅松高产脂示范林基地8133亩、种子园450亩,建成“云南省林业试验示范区思茅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6万亩、母树林2000亩、种子园500亩。1998年—年,全县累计完成造林120.6万亩,其中,思茅松造林70.9万亩,桉树造林24.6万亩,其它各种林木造林25.1万亩。“公司+农户+基地”造林24.7万亩。目前,“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的桉树造林,现已采伐1.6万亩、出材10.4万立方米,产值3640万元,农户获得收入1560万元,既保障了林产企业原料供应,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县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突破口,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措施来抓,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突出发展特色经济,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粮食、畜牧两大基础产业得到巩固,甘蔗、茶叶初步形成了支柱格局,烤烟、蚕桑、橡胶三大产业的培植初具规模,加大了冬农开发和芒果、咖啡、黄栀子四大骨干产业的培植力度,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年,茶园种植面积11.4万亩,产量0.42万吨;桑树种植面积1.72万亩,蚕茧产量120吨;咖啡种植面积0.8万亩,产量0.8万吨;橡胶种植面积7.1万亩,产胶300吨;生物药业黄栀子种植2.7万亩,产量40吨;核桃种植面积1.33万亩,产量27.3吨。粮食种植50.14万亩,总产量11.6万吨;甘蔗种植11.06万亩,产量29.13万吨;烤烟种植0.95万亩,产量2.2万担;生猪、牛、羊分别出栏13.3万头、1.4万头和1.3万只,肉类总产量达1.2万吨。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25亿元,增长8.79%。

(四)山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县累计建成不同层次高稳产农田地31.32万亩,标准园田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9万亩。建成运行的水电站共12座18台机组,装机容量2.515万千瓦,年,实现供电2.6亿度,电力产值6000万元;乡镇电网覆盖率100%,村民小组通电率达83.1%。全县公路里程达4001公里,其中,村组公路2026公里,实现了全县村组通公路的目标,有效缓解了山区群众交通困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达到376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5%和96.1%。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1.06万人,参保率80.16%。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增强了山区发展生产的能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的山区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加快了步伐,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地处边疆,山区多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仍然比较艰苦,山区综合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任务重,扶贫难度大

山区的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加快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大。部分少数民族贫困程度深,即使已经脱贫的地方,生活条件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返贫的可能性还很大。

(二)山区发展问题突出,保护责任重大

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而山区虽然资源多样,但开发成本高,又远离市场,交通不畅、信息不灵,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规模化、市场化经营受限。只是靠山区内在的动力发展山区很难在较短时期见效,仍然需要山区外部支持才能加快发展。

(三)资金投入不足,开发难度大

由于地方财力不足,相应的配套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影响了开发的顺利实施,再加上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社会发育程度最低,交通最不畅,信息最不灵的地区,给山区综合开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四)人才匮乏,科技注入不足

受山区自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山区综合开发工作的科技含量以及科技投入水平明显不足,“科技兴山”和“扶贫扶智”工作缺乏人才支持。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对新科技、新知识接受较慢,给山区开发项目的实施带来巨大难度。同时,由于林业科技人才的匮乏,导致已经建立的部分基地散失示范带动作用。

四、高度重视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山区综合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我县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的边远山区县,国土面积的94%是山区,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9.19%。自身特点决定了“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山区依旧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保护好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好山区资源,发展好特色产业,切实改变山区面貌,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打造“活力、实力、和谐、绿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区综合开发是加快我县山区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林业的重要举措,是振兴山区经济,促进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大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举措。

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木林竹材及其加工业、森林食品业、森林药材业、花卉以及森林旅游业等,有利于加快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有利于抓住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林地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逐步落实,社会各界投资林业、营林造林热情高涨的时机,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投资林业,吸引社会资金向林业聚集,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有利于将蕴藏在山里的各种资源与山外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把家庭式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对接起来,使农民家庭个体与有关经济组织形成共同体,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提高山区开发的集约经营水平,保持经济协调发展。

(二)今后开发的主要内容

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山区综合开发基本方略:

——培育工业原料林,以云景林业开发公司和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造林为带动,鼓励社会各界以“公司+农户+基地”等形式造林,大力培育速生丰产林和高产脂思茅松,加强后续资源培育。

——发展特色经济林、竹藤产业、非木材资源产业,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发展核桃、板栗、茶叶、橡胶、芒果、膏桐、竹藤、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生产及加工等产业。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节柴改灶,节约森林资源,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

——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以热带、亚热带动植物群落和傣族为代表的热带民族风情为依托,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开展热带雨林生态观光、热带雨林科考、热带民族文化生态观光等活动。

——稳步发展农产业,全面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发展畜牧业,抓好生猪、牛、羊、家禽养殖,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产业,巩固提升甘蔗、烤烟、咖啡等产业,积极发展蚕桑、黄栀子和水产养殖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发展电力、交通、通讯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目标任务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云南省产业发展研究委员会编制的《县工业发展规划》(—2020年),全县山区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林业结构,增加林木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支持龙头林业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至2010年,实现林业产值23亿元。完成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138万亩,实现林产工业产值13.12亿元;特色经济林达31.3万亩,实现年产值1.6亿元;人工竹藤资源达20万亩,实现年产值2亿元;发展非木材产业,实现年产值2亿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实现年产值1亿元。

至2015年,实现林业产值45亿元。完成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200万亩,实现林产工业产值26.18亿元;特色经济林达31.3万亩,实现年产值3亿元;人工竹藤资源达25万亩,实现年产值4亿元;发展非木材产业,实现年产值4亿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实现年产值1.5亿元。

至2020年,实现林业产值86亿元。完成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315万亩,实现林产工业产值48.37亿元;特色经济林达41.3万亩,实现年产值5亿元;人工竹藤资源达30万亩,实现年产值10亿元;发展非木材产业,实现年产值10亿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实现年产值3亿元。

(四)开发的重点

山区综合开发是全县辐射面最广、带动力最强、最具比较优势、最有特色的综合开发,要始终坚持山区综合开发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集中发展林产工业,重点扶持云景林纸、林业等龙头企业抓好原料林基地建设。“林业”为全国第二家、云南省首家林业上市公司,生产的“海帆”牌松香、“航天牌”人造板和“云景林纸”生产的“三针牌”纸浆等林产品在国内外有较高声誉。

今后的开发将围绕林产业“一区一带”的扇状经济布局,以生态公益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为重点,加快山区生态建设;以威远坝为核心,大力发展林纸、林板、林化产业,实现林产业聚集化、规模化;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民乐、永平等9个乡镇为绿色经济发展带,要大力培植工业原料林,种植桉树等速生丰产林和思茅松等脂林兼用林,到“十一五”期末,计划完成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138万亩,保证“两大公司”吃饱开足。同时,加快非木质林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有重点地促进特色经济林、竹藤等产业发展。

依托资源优势,做好农业产业开发,积极探索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十一五”期末,要在巩固提升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一是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推广优良品种,粮食产量稳定在11万吨左右,确保粮食安全。二是要积极发展畜牧业,抓好生猪、牛、羊、家禽养殖,畜牧产值达3亿元。三是要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实施工业带动战略,要尽快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提升甘蔗、烤烟、芒果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蚕桑、黄栀子和水产养殖业,抓好冬季农业开发。“十一五”期末,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产值达到2.29亿元,实现税收2700万元;烤烟种植发展到2.2万亩,产量6万担,实现产值4000万元;发展芒果5万亩,实现产值6000万元;桑园种植8万亩,产值达到1.6亿元,干茧产量达1000吨时上建一个缫丝厂。进入盛产期后每年养蚕种24万张以上,产鲜茧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黄栀子种植发展到3万亩,年产栀子鲜果9000吨,实现产值1800万元;现代茶园面积达12万亩,可采摘面积达10万亩,产值达3亿元;发展咖啡2万亩,实现产值7000万元;加快橡胶产业的整合力度,发展天然橡胶20万亩,采割面积4.5万亩,实现产值5200万元。围绕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积极争取在永平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五)开发的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发展山区经济。

2、坚持依法依规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经营。

3、坚持效益统一性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山区的整体综合功能,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共同发展。

4、坚持系统集合性原则。以科技为先导,综合利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整合资源,集成技术,搞好指导设计规划和山区开发。

5、坚持系统相关性原则。协调山区农、林、牧、副、渔的发展关系,促进从单一产品结构向综合产品开发转化,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有效地发挥系统的相关性。

6、坚持系统层次性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开展复合型、立体型等多层次、多方向开发。

(六)主要措施

1、健全组织,强化领导,确保山区综合开发工作有序进行。山区综合开发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为保证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县专门成立了“山区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实施“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的组织保障机制,全面加强山区综合开发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决策指导,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有序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宣传发动,培育典型,全面推进山区综合开发进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山区综合开发的重大意义,激发群众建设山区、开发山区、美化山区的热情,为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创造良好的氛围,培植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生产典型。

3、明确责任,规范管理,确保开发项目落到实处。在项目建设上,要结合实际,选准项目,多方考察论证,选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支撑面大、群众参与面和受益面广的项目认真组织实施。要管好项目,将项目建设纳入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

4、落实政策,强化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投入山区综合开发积极性。争取优惠政策,在对接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山区综合开发独有的政策需求和措施。

5、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为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山区综合开发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强有力的服务作保障,今后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完善社会服务,为山区开发搞好信息、科技和产品销售服务。

6、扎实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有序推进林权流转,切实加强林权保护,制定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切实强化各项配套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全面加快山区综合开发进程。

我的汇报完了,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多给予批评、指正,同时,希望各位领导对我县的山区综合开发工作给予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并给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