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时间:2022-02-24 04:20:00

导语:学校教学评估汇报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镇第二小学位于县城南山脚下,原名南山根小学,隶属*镇。始建于1967年,占地面积4102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操场2500平方米。多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以爱为源,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德育为首,科研强校,特色兴校、质量立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办学思想。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扩大科研队伍,提升整体科研水平,落实、完善评价机制,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形成办学特色。为了积极落实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学校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对照标准,查找不足,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了认真评估。现将我校教学评估情况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有行政领导6人,在岗教职工71人,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57人,占教师总数的80.3%,学历达标率为100%,平均年龄41.2周岁,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教学标兵2人,教学能手1人,县十佳教师8人,标兵教师4人。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30人,班均48.9人,班容量基本符合省定标准。学校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育一流学生、办一流学校、创一流业绩”为办学总目标,充分发扬“团结、务实、勤政、高效”的领导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探索、奉献”教师工作作风,教书育人,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被省教育厅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评为“德育工作示范校”、“电化教学实验学校”、“电教教材建设先进单位”、“绿色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规范化管理学校”,“教育科研先导校”,被市、县两级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被*镇中心校评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二、评估过程及结果

河北省教育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进行评估,对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必将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起色,促使学校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严细化。2006年9月,教育局下发了《河北省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通知》,中心校召开了校长和教务主任参加的动员大会,学校按照省通知精神和教育局、中心校部署,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副主任为副组长,各年级组长和研训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评估标准》,制定了本校教学评估实施方案,本着公正、公平、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教师认真剖析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根据教研组、家长、学生的评价意见,教师对照标准完成了自评部分,评估领导小组在教师自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评估,确定了评估等级并向教师通报评估结果。接着小组成员对学校在教学管理、课程管理、教学条件、校本研修、评价研究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内容,逐条进行自我评估,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进行学校教学自评结果汇报;通过年级组讨论,让全体教师了解学校评估的具体内容,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自我评估,统一评价结果,制定进一步提高的目标和改进措施,写出本次教学评估自我总结报告,填写了《学校教学评估等级权重》表,由组长审核签字后完成了学校自评,报送县教学评估办公室。

经过层层评价,我校71名教师中达到优秀标准的有52人,占教师总数的73.2%,良好的19人,占26.8%。学校自评90分,达到了优秀水平。

三、评估结果分析:

(一)教学管理

1、管理能力

行政管理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自身综合素质较高,校长和教务主任曾是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数学教研员,教务处两位副主任都是从本校一线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是市级的教学标兵和县十佳教师。领导班子凝聚力强,工作勤奋,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研究能力,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及创新能力。学校建立了领导听、评课制度,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年级组指导备课,深入课堂听课。教务处每学期都要组织本校的县“十佳”教师以及学科带头人做公开课,课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此外,所有任课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新调入教师要上汇报课,对课改精神吃的不透的教师,班子成员要跟踪指导备课、讲课。一学期下来,教务处人员听课至少100节,而且都做到有听有评,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管理目标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努力使学生得到和谐、主动、全面地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国家和省教育厅的规定,开全开齐三级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年级、教研组的作用,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以提高教学效益为目标,以加强教学管理为手段,以优化课堂结构为途径,以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3、管理机制

学校实行民主、科学、人性化管理,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和规范,编写了《*县第二小学学校管理汇编》一书,明确了学校、年级组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的职责和考核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每个学期初,我们都要根据教育局和中心校的工作要点认真制定学校的工作计划,各个年级和学科教研组围绕课程改革,制定本学科的校本教学计划,教务处负责审核和督导计划实施,严肃过程管理,保证计划落实,期末认真总结,提出整改建议,谋划新学期工作。

4、教务管理

学校设有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少先队活动室和实验、音、体、美器材室,实验开出率为100%。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一个学期,学生人均借书20余本,充分发挥了图书作用。“以读书促发展”,全力打造书香校园是学校办学特色之一,我们的读书宣言是“读书引领人生,读书伴我成长”,每年教务处都要制定读书活动方案,在强化图书室管理的同时,重点发挥图书的作用,中高年级班班有图书角,每周由一名教师向学生做图书推介,新叶图书社开展经常性活动,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小博士评比,语文课始终坚持一分钟演讲,学生每周写两篇生活日记和三篇摘记。读书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学生阅读量,提高了写作水平,陶冶了情操。2003年9月,在承德市小学多种形式读书活动现场会上,学校做了题为《读书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经验介绍,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同行的好评。2004年3月,双桥区的领导老师来校参观读书活动成果展示。同年5月学校组织53名学生参加了市举办的“露露杯”儿童故事作文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2004年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有28名学生获奖,6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为发挥多媒体电教室的作用,学校规定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至少上两节电教课,仅上个学期,教师用多媒体上课累计达200节之多。少先大队定期在活动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专用教室有专人管理,使用率很高。学校对教师素养、课堂教学、作业指导、成绩考查等有具体的要求和相关的考核办法,并且已经形成制度。反映学校教学工作的档案材料齐全,电教、体育、图书、课外活动档案,每个学期经教务处验收后统一归档,如实地记录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5、学生管理

学校有19个教学班,930名学生,平均班容量48.9人,基本符合标准。学校坚持“五育并重,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抓好阵地建设,利用班会和少先队活动的时间开展了“远离网吧,健康成长”、“珍爱生命,拒绝”、“知荣明耻,从我做起”、“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讲座”等多种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队列比赛、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每天下午安排一个大课间,保证了学生不少于1小时的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各个年级和学科针对学生实际,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为出发点,制定了实效性强的检查课外书面作业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管理

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教育厅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已经上报县教研室备案。按时为学生订足订齐教材,开全开足国家课程,课时安排符合规定。教务处在开学前制定出全校总课程表、教师任课表、班级分课程表,教师按学校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凡擅自停课、调课者,视为教学责任事故,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到校外举办补课班、提高班。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设计有关实验的记录表,发放给实验教师和课改年级组,每次实验后都要及时记录。认真解决“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强化实验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时掌握“课改”动态,随时发现实验中的不足,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共同促进全校“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开发了读书、品德、体育和音乐学科的校本课程,建立了课程实施评价机制。

(三)教学条件

1、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做到三落实,即落实学习时间、落实学习内容、落实中心发言人,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纲要》、《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学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校园”、“争做学习型学术型教师”的口号,制定了每学期自我提升"六个一"(即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记好一本学习笔记、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代表自己水平的科研论文、撰写一个教学案例、上一堂精品课)。选用教研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任年级组长,开展以集体备课为中心内容的教学研讨。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教师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师搭建提高与成长的平台,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每学期举办一次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成绩优异者学校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并推荐到县、市做课,参加教学评优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讲座,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教师基本功训练已经坚持多年,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表演和比赛,此外,经常邀请中心校、县教研室的老师、专家来校听课、评课,指导教学。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调控课堂,创新教法的能力。塑造了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

2、努力提供经费保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建有一整套的经费保障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现有计算机70台,安装了河北省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装置及多媒体教学设施,建立了校园网站,存有5万元的教学软件,资源存储量达到260G,实现了教师网上备课和教学资源共享。要求教师教案上必须体现网上备课内容,并把这个环节作为教案检查的一部分。彩电、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电教器材基本满足需求,此外,学校还及时为教师订购学科课程标准需要的教学用书、教具、实验材料、多媒体课件、光盘等资料,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图书室藏书22827册,自然实验室按一类标准配置。

(四)校本研修

学校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制度,抓好培训

根据县教育局校本教研工作规划安排意见,学校制定了校本教研三年规划及本校教研实施方案,出台了教师学习、反思、同伴互助、集体备课、专题引领、校本教研活动、骨干教师培养认定及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及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并组织教师答卷。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如教材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变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习惯的培养;教材的处理,作业的选留等等。因此,适应新教材,选择新方法,采用新手段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时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明确新教材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提升教师对新教材设计意图的了解,把握教材内容,从而有的放矢的使用教材。我们在每个年级、每个学科设立了问题库,每个月以年级组为单位搞一次专题校本研修教研活动,以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问题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做到校本研修服务于课堂教学,解决课堂中的出现的实际问题。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是:分散研究与同伴合作相结合;小组合作与集体研究相结合;教研活动与空中课堂示范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教育局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对学校领导、业务骨干进行多次培训,我校也十分重视外出学习的机会,派出教师参加市、县培训。凡去外地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都要进行二级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讲座交流,并做示范课。

2、构建校本教研的研究模式,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认真实践教研室的自主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中老年教师为重点,下大力气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根据制定的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要求,学校采取了推门听的形式,班子成员分组深入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教师队伍,制定有效的指导措施。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要求做到“六化”,即集体备课经常化、个人备课具体化、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外作业多元化、单元测试规范化、质量分析制度化。

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定期在组内开展说课,集体备课活动,共同探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师轮流讲授,每讲完一次,小组内就要对目标的落实情况,重、难点的确立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后再进行同一课的教学。学校规定每节课老师讲授不超过15分钟,当堂训练不少于10分钟。教师要从时间、作业量、难易度等方面对作业精心筹划,不许学生抄袭作业,要求有鼓励性评语,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部分学科当堂完成作业。对青年教师进行追踪听课,建立了备课、说课、评课制度

3、以集体备课为依托,做好教学研究

集体备课是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有效方式。几年来,我校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建立了年级备课组,确定业务能力强的老师为备课组长,要求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实行“备课小组”制度,每周“三固定”:固定活动时间、固定活动人数、固定活动内容。提前一周把课程的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整体规划,写出完整教案,在备课小组中,教师进行交流、改动,使之符合学情、优势互补。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做到备课“研”教材、说课“研”教法、上课“研”过程、评课“研”效果,达到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研水平的目的。

具体课前研讨流程为:

(1)定出研究主题和课题,主备人、主持人、记录人、轮流角色,达到锻炼全组成员的目的。

(2)主持人介绍本次研讨内容。

(3)主备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提出困惑、疑难问题。

(4)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准确性,教学环节的科学性进行评判,加以改进和完善,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5)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集体备课,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水平,王小玲、佟艳品、鲍丽凤等一批青年教师成长很快,从课堂教学到教学成绩都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四)、走科研一体化之路,深化主题研究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科研强教”战略,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师不断适应新课程的能力,学校要求教师每课一反思,要把课后的教学反思记录在教案的后面,把共性问题作为教研专题进行研究。专题研究来自于课堂,服务课堂。以教研组为依托,形成辐射全体教师的格局,积极开展教研教改,要求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全体教师人人搞研讨,在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定期组织交流。针对学科特点设立自主研究主题,努力探求教学规律和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平时研究,写好记录,做好阶段性总结,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动脑,及时总结,写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研究论文。重新调整了学校科研管理体系,由原来的“科研领导小组——教务处——教研组”简化为科研领导小组——课题组——实施人,工作一步到位,直线贯通,加大了参与、管理力度。学校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国家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积累的研究》和《运用多种教育媒体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已经结题;国家级课题《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语言积累的研究》、市级课题《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学方式创新的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课改年级的课题《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研究中。这些课题的确立、实施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推进课程改革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教师们由经验型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提供了广阔天地。

(五)评价研究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和《*镇中心校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要求》以及学校教师教学常规考评方案,对常规教学常抓不懈。对教师的“备、讲、辅、批、考、评”严格要求,环环紧扣,项项落实,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讲求实效。学期末,检查教师各类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科教案,并从课时数量、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做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要上等级,学校要兴旺,要有人气,教学质量是关键。几年来,教务处认真执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考核细则,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1)单元检测由年级组统一组织,每次考试后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教法的运用、培优补差等方面查找原因检查自己,写出试卷分析,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整体教学质量。(2)教务处对各学科进行质量监测,通过抽测,使学校及时了解各学科特别是薄弱学科教与学的情况,以便加强对薄弱学科的教学管理。(3)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学校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各个班级针对教学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了培优补差目标,制定了培优补差措施,不放弃每一名学生。(4)加强对综合学科的监控力度,实行综合学科期末考试制度。(5)教师备课认真钻研,潜心学习,力求创新,备课时不仅要准备教材上的知识和教师个人储备的知识,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增强了同他人合作意识。教案书写认真、清楚、环节齐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的反思具有针对性,记录了每节课的得失、成败、内容详实,对以后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教务处对教师的备课情况采取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并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严禁教师不带教案进入课堂。每学期末学校都要举行教案评优活动。由于我们严把备课质量关,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证,我校的教学质量在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稳步提高,毕业升学率为100%。

2、完善、落实教师的评价机制,改革考试制度。

为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位教师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教师提高政治思想,理论业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打破平庸,创设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重新修改了《教师工作评价细则》,依据教育局“两评四考”的考核办法,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务处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认真检查落实情况。学期末由教师做工作总结,教务处根据听、评“推门课”、“公开课”的情况,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课堂教学、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又结合教学常规检查、家长、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教师间的互评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做出最后的综合评价。对教师通过政策引导,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为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促进、指导作用,改革了考试制度,校内对所有学科进行抽查监测,紧紧围绕新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命题研究,不出偏题、怪题,力争教学成绩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力争做到公正、公平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3、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边化,促进学生自主持续发展。

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仅仅为了选拔甄别,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不仅注重现实表现,而且注重未来发展,要面向未来,面向全体。

学校制定了新型的、科学的评价制度,不仅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更要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进行综合评价。如语文学科对学生课外识字的评价,教师不仅关注学生课外识字的数量,还关注课外识字的途径和方法,尤其关注学生识字过程的独特体验及识字的主动性、识字的兴趣等。学校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变甄别性评价为教育性评价,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将评价伴随教学过程中,有分项,有综合,有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学生成长记录袋,从过去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关注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如建立的成长记录袋,收集了学生最得意的一幅绘画或手工作品、最漂亮的一页文字,每学期拿到班里展示一番,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还要特别重视即时、即地、即兴的评价。如课堂上老师说:“你说得真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谈感受,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瞧,他观察得多仔细!不仅用眼睛看,还用鼻子闻,用手摸。”从这简单的评价不难看出,注意了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看到成绩的一面,同时指出不足,一定会使学生再努力并且有了方向,会获得更大进步。学期末,班主任要对所带班级学生成长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学生的每学期质量评价,体现在学生的素质报告单上,班主任综合任课教师及学生意见写出素质报告,采取激励性、指导性和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改变了以往以分数定高低的评价方式,认真填写《小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书》,反馈给学生家长,再由学生家长签字,写出家长意见反馈给班主任,学校进行监查、检验。对学生的发展及成绩,家长均能给予认可。学期末教师根据教学质量写出详细的卷面分析,各个年级任课教师集中一起认真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本次教学评估,重新审视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成绩是主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学校校舍不足,个别班的班容量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操场面积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场地狭小。已做出新建教学楼规划,08年春施工,秋季开学投入使用。

2、教师评价侧重奖惩性,量化内容、共性内容多,定性、个性关注不够。潜心研究教师评价,特别重注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使评价制度有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好的质量来自于好的教学,好的教学来自好的老师,好的老师来自好的教科研。教师和教科研是提高质量的关键,因此,要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素质,提升科研水平。

4、校本课程研发还处于初级层次,没有形成特色,必须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真正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5、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使多媒体教学走进班级,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