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情况报告

时间:2022-04-17 09:46:00

导语:关于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情况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情况报告

中央1号文件精神

市农牧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赤峰市农村牧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上报中央1号文件落实情况的通知》(赤农办发[2004]4号)要求,现将红山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04年,全区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指标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4亿元,确保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2元,力争增加300元。截至3月末,我区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8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02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7%。

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红山区委、政府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区实际,增收与减负双管齐下,通过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养殖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全面免征农业税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围绕增收做文章,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我区从城郊型农业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全面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体措施如下: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带动,加工增收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力的途径和方法。今年我区立足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和周边地区农牧业资源,继续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合理确定发展思路,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和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季度,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速度、质量和效益水平明显提高。康盛、东荣等一批龙头企业继续依托周边地区农牧业资源,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区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牧户3597户,农牧民参与比例达到25%,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入1494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7%。西城市场作为我区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目前蔬菜、水果日交易量达到150万公斤,年实现交易额6.5亿元,已成为内蒙东部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带动我区及周边旗县区农户10000余户实现种养结构调整。

(二)大力优化、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产业推动,提质增收

结构调整是我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调整的根本目的就是合理确立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在种植业上,我们充分发挥城郊型农业的优势,以服务城市餐桌,满足城市居民需求为着眼点,着力做大精品特色农业。目前我区无公害蔬菜、花卉、园林种苗三个精品农业的产业种植面积已分别达到11000亩、200亩和1800亩。目前平双公路一侧占地10亩的全区综合花卉市场正在建设中,一公里“花卉长廊”正在形成,集培育、养植、销售为一体的花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养殖业上,我们围绕牛、羊、兔、鹅四大优势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简单实用的原则,大力发展养殖小区,搞好养殖基地建设。目前全区新建或扩建养殖小区10处,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总投资700余万元。在小区建设中,围绕重点扶持的养殖产业,制定了更加明确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养殖小区的入驻率和养殖户的效益不断提高。

(三)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农业重点项目,项目拉动,投入增收

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项目对农牧业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明显。今年,我区把落实农业重点项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推进产业化经营、生态建设、设施农业三个方面的项目。目前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大三家花卉市场项目、南山生态园项目、植物园二期扩建项目、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康盛公司生物制药项目都在积极运作中,这些项目顺利实施后,将对我区农牧业经济产生显著的支撑拉动作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政策扶持,科技引导,服务增收

从长远看,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靠政策扶持、农业技术的推广创新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年内,我区立足于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加大了政策扶持和科技引导力度。一是加大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素质。积极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围绕服务城市化、服务工业化这一主题,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事建筑、加工、餐饮、商贸、运输等多种经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同时,加大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畜牧业和运输、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二是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结合今年备耕春耕生产,我区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包村、包组下乡进行技术指导,集中开展培训,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的同时,解决群众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春耕生产所需良种、化肥、农地膜、农药、柴油、农机具等物资足量供应,机电井设施和农机具正常运转,农资市场规范运行,培训农牧民2000人次。三是加大信贷资金协调力度,全力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结合农村信用社“信用工程”的创建实施,下大力气抓好信用村、信用户、信用小区建设,切实加强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使银信部门和广大农户初步建立起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良性关系。目前银信部门发放支农贷款600万元,完成春耕备耕期间全部放贷任务的60%。

二、围绕减负用实招,竭尽全力减轻农民负担

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今年在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我区进一步落实各项农业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采取更有力的举措,让更多的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一)全面取消农业税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两会”精神,从地区实际出发,决定从2004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免征农业税,全区农业税全部由区财政代缴。同时,对农民种粮进行直补改革,将粮食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这两项措施出台后,每年将减轻农民负担160万元,其中,免除农民每年应缴纳的农业税70万元,为种粮农民发放补贴费用90万元。取消农业税后,全区农业人口人均减负14元。粮食直补后,人均增收18元,两项合计人均增收32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

(二)深入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整治

红山区农业总量不大,“三农问题”不算突出,再加上地处赤峰市中心城区,村级经济实力较强,农民负担相对较轻,但也存在着增加农民负担的不合理因素。为此,我区切实加大了对农村生产生活中不合理收费的治理力度,全面落实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涉农收费公示制度,进一步提高公示的质量,切实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继续落实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一费制”,巩固农村“两基”工作成果;落实增加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和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力度,坚决查处违反规定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

三、存在问题

一是种养效益不高,农业结构相对单一。目前从我区农业内部结构看,产业雷同,特色不够,仍是目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种粮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农产品内在质量差,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直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增收困难。

二是农业投入不足,资金瓶颈问题突出。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农民收入多元化优势明显,对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后劲乏力,不利于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同时在结构调整中,特别是从事养殖业,普遍缺乏资金支持,使发展速度和规模受到限制。

三是龙头企业辐射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尚待完善。目前红山区还缺少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大型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现有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发展不够稳定。同时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企业、经纪人与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难度较大。这些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对今年全区确定的几个主导产业,我们将尽快制定出台更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更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更为有效的帮扶措施,让更多的企业和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尽快让主导产业上规模、出效益。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要继续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中心,加强教育培训,培养一批农民科技带头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交通、文教、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继续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继续扶持壮大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合理地确定发展思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二是加大农业项目工作力度。对各类农业项目,明确任务,尽快运作,尽可能发挥项目对农牧业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三是继续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推动精品特色农业上规模、上档次,致富一方百姓。

(三)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我区要继续鼓励广大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民,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