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 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

时间:2022-02-22 11:20:00

导语: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 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 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

上坪乡素有“毛竹之乡”之称,毛竹林面积约10万亩,人均拥有竹山面积15亩,竹山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80%左右。2003年,上坪乡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两个百万亩”基地建设的要求,一手抓林改,一手抓低改,培育高效笋竹基地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本次林改,应改面积为95606亩,现已完成林改发换证面积89930亩,占任务的94.1%。2004年8月被三明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毛竹乡镇”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突出一个重点,抓好一个示范,组建一个协会,培育一个龙头。

一、突出一个重点,抓好林权制度改革

根据上坪乡发展实际,镇党委、政府统一认识,抓好林改就是抓住农村工作的中心,牵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抓好林改就能使乡村干部有所作为,真正做到“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抓好林改在林区就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抓早、抓紧、抓好”林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了进一步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一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全乡上下积极行动起来,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每人挂包一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配有3-5名干部。同时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林改的工作格局,这是搞好林改的前提。二是广泛宣传,群众参与。广大村民是林改工作的主体,林改工作涉及每户竹农,看山场、签合同,都必须发动竹农共同参与,这是搞好林改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进村入户,开会座谈,印发材料、张贴宣传单等,充分发动竹农参与林改工作,做到林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依法办事,规范操作。我们始终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林改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这是搞好林改工作的保障措施。四是落实到户,增效增收。这是林改的目的所在。我们把林改工作当作贯彻去年中央9号文件和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实践,顺从民意,发证到户。林改工作,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

1.确保了林区稳定,人心安定。由于我乡1997年没有进行毛竹山第二轮延包工作,2004年正好是第一轮承包到期,村民思想有所波动,“打乱按人均分山”的想法在一些村民中有一定的影响,乡里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去年10月份,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林改工作,对上坪乡来讲这好比是一场及时雨,我们抓住这次机会,一步到位,“大稳定、小调整,延包30年”发证到户,群众吃了定心丸,这样确保了林区稳定,人心安定。按群众的话讲就是“山定主,竹定根,人定心”。

2.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群众的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粗放的经营管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式高效经营管理。体现在“二个提高”:①竹农护笋养竹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过去护笋养竹政府下通告,干部巡山分兵把守,效果还很不理想,现在群众自觉留“大、好、壮”的笋种,插上标签、象选女婿一样。②竹农科学育竹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老小病竹下山,竹山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园区的竹山Ⅰ度、Ⅱ度、Ⅲ度竹的比例基本上达到1:1:1。“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的经营理念为越来越多的竹农所接受。二是政府职能发生转变:从过去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转变为指导、引导、帮助、服务。三是干群关系发生转变:过去群众看到干部能躲就躲,群众把乡镇干部看作是“要钱、要粮、要命”的三要干部,现在是找干部、盼干部、要干部来帮助解决问题。

3.实现了“三个增加”:一是增加了投入。做到了三个舍得:舍得将钱掏出来,购买笋竹专用肥,搞高效经营;舍得将钱投入开设竹山便道;舍得将钱掏出来搞山地水利、竹山引水喷灌。二是增加了收入。村集体通过收取林地使用费全乡可增收40万元左右,村均收入4万元,示范园区2000多亩竹山平均亩收入1200元左右,最高亩收入3000元。三是增加了就业。男女老幼齐上山,冬闲变农忙,大部份农户在生产季节都要雇工,同时全乡有20多个竹胶板半成品加工点可增加就业200多人。明新竹业有限公司增加就业近200人。

二、抓好一个示范,建好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区

以“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区”为平台,充分发挥园区示范户的辐射作用,引导竹农高效经营。一是抓宣传,转变经营观念。2000年以前,我乡竹林经营管理粗放,竹山投入少,亩立竹量100株左右,平均竹山亩产量值仅200元左右,2003年以来,积极推广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金爱武教授的“毛竹现代生产经营技术”新观念和“参与式”的管理模式,举办各类技术培训95次,发放科学育竹服务手册、竹事活动表、施肥方案等材料7700份;先后组织20余户竹业大户到浙江参观“浙江省竹子现代科技园区”和“有机笋可持续经营技术基地”,增强对科学育竹的感性认识,提高竹农参与竹业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抓科技,提高经营水平。在实施科技兴竹过程中,与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建立竹林培育技术合作关系,以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区为载体,走产、学、研的路子,以竹林分类经营为基础,将竹林分为高效笋用林、高效笋材两用林和生态公益林三种经营类型,对笋用林进行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经营,通过合理采伐,调整竹林结构,实施稻草覆盖、平衡施肥和竹山引水喷灌等技术,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园区示范户杨国松在去年冬天旱情严重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上述科学育竹技术,3亩试验地,冬笋产量达600余斤/亩,直接收益2500元/亩。春笋产量达1000多斤/亩,收入约400元/亩,加上竹林收入,每亩收入3000多元。三是抓扶持,促进竹农投入,为调动竹农科学育竹的积极性,市政府出台了有关竹业开发的优惠扶持政策,实行“以奖代补”的奖励办法,分竹林高效经营、低改、新植、加工、营销、竹山便道开设等项目,分别评选出辐射带动力强,成效显著的示范户,给予奖励。我乡也相应制定激励机制,如开竹山便道乡里补助1000元/公里,引导竹农自筹资金投入竹业开发,龙共村杨国松、杨家元等5户竹农利用林权证进行银行抵押贷款20万元,用于扩大竹林高效经营的面积和新开竹山便道、新建竹山引水喷灌。全乡农户采用林权信用互保贷款156万元用于竹业开发。

三、组建一个协会,建立科学育竹协会

林权发换证后,发展和建立配套的林业社会化服务协会,是新阶段林业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乡高度重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成立“上坪乡林业社会化服务总协会”、“上坪乡笋竹营销协会”、指导、引导全乡的科学育竹和笋竹营销工作,在龙共村科学育竹协会的基础上,各村纷纷成立了“科学育竹协会”,协会成立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制定方案。对全村毛竹资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制定全村科学育竹推广方案。二是信息。加强竹农的互相沟通联系,信息让更多的竹农参与到竹林高效经营生产中来,共同提高科学育竹水平。三是组织培训。组织竹农听专家讲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竹农进行培训指导。四是开展活动。组织会员参与高效经营活动。如龙共村科学育竹协会,召开了百余人参加的竹林高效经营现场会,推广科学育竹新理念,使全村现有高效推广户达13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5.1%,推广面积5600亩占61.5%。五是提供服务。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维护会员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促进竹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今年,龙共、合群、荆坪、联合等村部份竹林出现竹蝗,协会统一购买烟剂,组织竹农上山,统一进行防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培育一个龙头,创办明新竹业有限公司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永安市明新竹业有限公司是我乡引进本地竹业加工大户黄建民先生创办的毛竹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生产竹胶板、竹香芯、竹碳粉等产品。今年新上一条竹胶板生产线,年消耗毛竹100万根,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计划明年再上一条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我乡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大竹林培育力度。长期以来,我乡上坪、九龙等村经营竹林以生产笋干为主,少量竹材通过中间商销往外地,价格也偏低,直接挫伤竹农经营竹林积极性。随着我市竹业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毛竹需求量剧增,毛竹价格大幅度上升,税费改革直接增加了竹农收入,提高了竹农育竹积极性。二是带动竹加工半成品迅速发展。全乡目前拥有半成品加工基地20多个,毛竹增值,竹农增收。三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毛竹深加工的不断发展,竹制品及毛竹副产品的频繁流通直接带动运输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下阶段,我乡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林改,一手抓低改,培育高效型笋竹两用林基地,促进林业增效,竹农增收。要突出抓好“个、十、百、千、万”工程。即突出深化林改工作这一重点,通过林权证抵押贷款,盘活资产,抓好五十公里竹山便道的开设,新建百口山地水利喷灌池,动员组织千户竹农参与毛竹高效分类经营,受益面积达万亩以上,为我市“两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