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省依法治校现场会典型材料
时间:2022-11-07 07:03:00
导语:某某省依法治校现场会典型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位于世界最大的鸭嘴龙化石出土地——被誉为“恐龙之乡”的山东省诸城,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兴建的“公办民助”初中寄宿制学校。学校建于2000年8月,现占地13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初中部现有44教学班个,在校学生2400人,教师142人;小学部设计规模为36个教学班,2004年8月开始招生。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面向未来,创办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法兼治,致力建设符合法制精神和现代人本思想的育人模式,有力地提升了育人水平和办学品位,取得了中考成绩在诸城市“三连冠”等一系列素质教育成果,先后荣获“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基层创安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2004年5月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一、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依法加强规范管理
依法治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管理的学校要建立健全严格而又规范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育行为
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教育法规的规定,制定学校章程,共八章50条,经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诸城市教育局审核批准执行。学校遵照章程自主实施办学活动,以克服学校工作的随意性,形成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依法保障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健全依法治校管理制度,确保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例如《龙源管理》,包括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综合管理、量化考核等五个大类共167项内容。成为教师的工作准则。制定“龙源学校教师四爱、八个不准”规定,即:爱教育事业、爱工作岗位、爱学生、爱龙源;不准接受家长馈赠、不准向学生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不准接受学生家长吃请、不准同学生家长进行功利性交往、不准搞第二职业、不准向学生家长要车私用、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乱收费。
时时讲规范,事事讲规范,是我校所追求的管理目标。制定《教师教学常规》,明确了教师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考核等方面的规范;制定《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检查细则》,每月对教师业务进行“十查”:查教案、查集体备课、查课堂教学、查作业批改、查课后辅导、查听课记录、查公开课(包括实验课、电教课、汇报课)、查学生的书面和口头反馈意见、查教书育人的态度、协作精神和组织纪律、查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规范学生日常行为。针对学校实行寄宿制的实际,编订《龙源学校学生学习生活指南》,设计了包括“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寄宿生管理规则”、“学生宿舍内部的详细规定”、“餐厅管理规定”、“学习方法介绍”等篇目,成为每学期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健全、严格而又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从而取得良好成效。在龙源,遵纪守法、照章办事,无论大事小事讲求规范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就连一日三餐,全体师生人人都能够做到自觉排队,饭后自觉收拾餐具。
(二)健全“三个机制”,抓好法制教育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级部主任等组成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校法制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年度普法规划和具体工作措施。下设“普法教育科研室”,负责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任务目标的实施与检查。
二是建立法制教育研究机制。成立由各科骨干教师参与的“普法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科研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新课改背景下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等形式,辐射带动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三是健全监督与考评机制。学校“督导办公室”定期对全校法制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包括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案撰写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三)抓好“四个落实”,使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一是计划落实。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依法治校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实行承包制。
二是队伍落实。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师、生活教师、门卫都是育人队伍,都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中,法制教育以政治课教师为骨干,并规定各学科教师都要当好学生的法制课教师,都要紧密结合本学科实际渗透法制教育思想,在备课和教学中体现法制教育内容,并将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量化。同时,聘请司法人员为法制副校长,定期来校为师生宣讲法律知识。
三是教材落实。充分发挥政治科教学的优势,以中学生政治课教材为主要内容,按照课程标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优势的同时,着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同时,订购《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知识读本》、《讲案学法》、《中学生国情教育手册》、《校园拒绝邪教》、《山东省“四五”全民普法法律选编》和《诸城市学校法制教育读本》等图书资料,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丰富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四是课时落实。我校法制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优势的同时,注重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例如,在地理、生物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语文、历史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充分利用活动课时间举办法律知识演讲、模拟法庭、手抄报竞赛等,并与团队活动、文艺演出、校会、班会、国旗下讲话相结合,既加大了法制教育的密度,又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
二、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让管理赋予艺术魅力
我们认为: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管理工作更加突出了人的发展,更要鲜明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的发展既是管理的手段,更是管理的目的。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尊重教师的心理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每个人都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以追求学校整体和教师学生群体最优发展。所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以教师的最优发展为本,最终促进和实现学校的发展。
(一)主体参与、多维互动,唤起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把管理体现在教师积极参与的过程之中,改传统的“校领导——教职工”的单向管理,为“教师——校领导——师生”主体参与、多维互动的双向管理,唤起教师的创造精神和主人翁意识,积极营造相互信任、相互融洽的人际关系,使龙源成为凝聚教师的精神家园。
首先,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学校将每年工作计划的任务目标分解量化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具体到人,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校级班子成员包级部,级部主任、年级组长包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包班,教研组长包学科,学校工作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协调配合,高效运转。
其次,倡导民主管理。以全员管理激发每一位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审议学校重要工作,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全过程。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评议监督制。每年,组织教师对校长和校级班子成员进行一次“信任度”评议,若信任度达不到80%者,应自动引咎辞职;对教师进行一次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校委会评的“五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年度考核量化,决定对教师工资的发放和岗位聘任等;开展一次“千家评校”和“服务窗口对话”活动,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用真情呼唤真情用爱心呼唤爱心
我们认为:管理应该从尊重开始。要想让教师对学生付出真情,校领导首先要对教师付出真情;要想让教师对学生付出爱心,首先要对教师付出爱心。我校确立“以人为本、情感管理”的管理新概念,注重情感投入,营造团结协作、尊师爱生的氛围。
一是让教师有归宿感。校领导对教职工做到思想上多关心、工作上多信任、生活上多帮助,就是:多办实事,满足教职工生活需要;多进行感情投入,满足教职工的情感需要;多发扬民主,满足教职工参与意识。学校积极为教师生活解除后顾之忧,先后帮助教师贷款1000多万元,使教师全部住上了新房。并在教师家属就工,子女就学入托等方面积极协调,帮助解决。教师深切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二是让教师有正义感。实行校务公开,对于评优、晋级等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公开条件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自觉接受教职工的监督。校级班子处事公道,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勤政务实,领导与教师之间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要求教师做到的,校级班子成员首先做到,当好教师的表率,让教师心悦诚服。
三是让教师有优越感。每逢教师生日,学校送给教师一份生日蛋糕,校长亲自在贺卡上写上寄语;配备“师生服务车”,师生生病住院、教师外出学习、考试、接送教师子女上学,或者教师结婚、生孩子、走亲访友等等都尽可能安排使用。教师节期间,免费为全体教职工查体。每年春节期间,校长带队和校委会成员一起走访教师的父母,将温暖和深情送到教师父母的炕头上。校领导对教师的爱,激发了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情。从校领导班子成员到每位教师,对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对学生从学习到生活给与无微不至的关爱。
(三)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
在龙源,人的发展既是管理的手段,更是管理的目的。我们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促使教师燃尽自己的烛台,而应该是让教师发展自己的舞台。
1、鼓励教师自主选择,竞争上岗。龙源学校的老师,尽管都是经过公开考试从全市挑选的,业务上可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但我们追求的是,如何为教师搭建展示特长的舞台。2000年建校不久,就对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团委书记、级部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按需设岗,鼓励教师自主选择,竞争上岗。随后,又鼓励教师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各教学岗位竞争上岗。参照这种模式,还对学生公寓楼、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办、生活指导教师等后勤管理和服务岗位,确定受聘人员,使人尽其才。每位教师都找准了自己的位子,在工作中能够人尽其才,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2、构建学习型、科研化教师队伍。学校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业务进修,提高自身素质。2001年以来,19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班学习,16人现已结业。每年,派出近百人次到外地参加学术研讨会或培训学习,聘请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23位专家为学校的办学顾问,邀请他们定期来校讲学。每年聘请4名外籍教师来校执教,同时请他们辅导教师英语,目标是两年内实现校园内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并逐步实现用双语教学,使龙源教师队伍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群体。2004年,学校投资48万元,派16位优秀英语教师赴澳大利亚参加为期一月的培训学习。
3、改革对教师的评价,让教师有成就感。“拿起表扬的武器”、“用多把尺子衡量”、“实施发展性评价”等我校这些对学生教育的做法,同样也被运用到对教师的管理上来。学校科学设奖,如:教学特色奖、学生质量奖、学困生转化奖、特长生辅导奖、科研成果奖、教学展示奖、优秀论文(案例)奖、基本功竞赛奖、优秀教案奖、优秀作品奖、德育工作奖等,鼓励教师人人争先,人人夺奖。教师进入龙源学校,其特长都能被发现,闪光点都能得到展示。
我校承担“开发学生潜能,塑造健全人格”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课题10多个,鼓励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鼓励42名教师经过两年时间,开发了六大系列15本155万字的校本课程,2003年由济南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其中《幸福小医生》、《龙源植物知多少》两科的内容和经验总结材料编入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组编的《学校自主开发课程与示例》一书。三年内,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省级获奖或发表的达380余篇,189人次获全国学科竞赛辅导奖,14人参加了北师大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参考书和习题册的编写。在2004年5月第三届全国多元智能理论年会上,6篇论文获奖,2人在大会发言,学校被授予“全国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示范学校”。
4、赏识教师,积极推出并宣传龙源名师。学校建立“首席学科带头人、导师班主任”和“功勋教师”制度,制定岗位责任,落实相应待遇,实行动态管理,半年一复评,一年一确认,并在报刊、电视等媒体等媒体上进行宣传。在教学楼道内将全体教师形象照展出,将教师取得的荣誉一一列出;为获得潍坊市以上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设计形象灯箱,以便让学生了解老师、学习老师、尊敬老师,让教师互相学习。所有这些极大的鼓舞了全体教师献身龙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目前,我校教师被评为诸城市“电教优秀教师”142人,潍坊市“教学能手”20人,诸城市“教学骨干、能手”68人;本科学历教师占80%,16人取得了研究生进修结业;56人次获全国学科竞赛辅导奖,36人次获省级竞赛辅导奖,4人在全国教育技术成果应用大奖赛中获奖,47人的计算机操作达高级水平。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无淘汰的教育
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确立“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并将这一宗旨贯彻到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学业,更重视学生如何做人;我们尽管不能保证学生进入龙源三年后人人考上重点中学,但是却要保证学生在自身条件下得到最优发展,保证学生不出“次品”。
(一)爱心呵护、情感管理
我校确立“用爱心培育爱心、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培育生命”的信条,把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升华为一种理念,并分解、细化到实际工作之中。
一是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教师人人包班,人人做育人导师,并建立“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确定每周二最后一节课为师生谈心时间,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王春晖、宋聪两位同学以前学习基础较差,一度对学习失去兴趣,并出现一些不良苗头。包班教师王清森发现后,多次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树立起信心和勇气,并会同各科教师一起,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关心、多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教育和辅导,不但使他们思想有了上进,学习上也有了较大进步,获得了“学习进步奖”。
二是全面启动爱心教育工程。要求教师做到爱心教育“七个一”,就是“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从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到每位教师,人人树立服务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到卫生保健、衣食住行,无处不给予贴心的关怀。2004年,教师陪学生看病就诊620人次,学校办公用车接送学生去医院162人次,教师陪餐9300人次、接送学生1280人次。广大教师用满腔的爱,培育了学生诚挚的情。全校师生人人都追求真知,从善如流,对学校充满感激、眷恋之情。
(二)联系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我校思想道德教育坚持灌输和内省相结合,重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我们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理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自我情感体验形成意志品格,通过自身“灵魂的搏斗”,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坚持日常教育和主题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学校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每月召开一次校会,各班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级部每两周召开一次级部会,使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在教育方式上,坚持“大道理”与“小道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纪律教育结合,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相结合,团队活动与班级工作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力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空对空。学校德育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法制教育坚持常抓不懈,聘请司法人员依案讲法,在学生中举行“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喜闻乐见。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唤起学生的参与。把学生放在德育的主体地位,开展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选择、思考和感悟,开发德育潜能的教育活动。
学校实行制度管理和情感内化相结合,注重学生自主管理,倡导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化的管理,以导代管,鼓励学生参与,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制订了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健全学生分工合作的劳动制度,以卫生值周、食堂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合作精神、劳动观念和服务观念。这些自主管理机制的运行,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平等意识和民主精神,培养了学生人际相融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友爱的风尚,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和人格品质。
推出“德育套餐”行动。学校确立“处处都是立德之所,天天都是立德之时”的观念。自2002年至今,坚持每天利用上午、下午上课前和晚自习时间,推出“德育套餐”,做法是:上午预铃后课前10分钟,以班为单位起立齐声朗诵龙源誓词,以达到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目的,使学生坚定“为立身打基础,为报国做准备”的信念。下午课前10分钟唱两首歌曲,一首是由学校统一确定的象“爱我中华”、“走进新时代”等爱党爱国、弘扬时代精神的革命歌曲,另一首是龙源学校校歌,以此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音乐智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晚上7点开始,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定期开展“查摆问题,评树先进”活动。学校督导室会同学生文明礼仪检查员,对学生一日常规和班级管理,每天一检查,每周一评比。在此基础上,开展评选文明班级、优秀宿舍、“星级学生”、“十佳少年”活动。对优胜者,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学校“龙源名生”灯箱,展出240名各类优秀学生的形象照,在学生中,形成了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德育网络。组建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沟通、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家校合作,共商管理育人大计。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两次,组织家访一次,给家长发放公开信两封,并开展“千家评校”、评选“家长最信任的教师”活动。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瞻仰王尽美纪念馆,考察恐龙公园,适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
(三)开展诚信教育,“讲理”和“问心”相结合
德育工作如果只重视“讲理”,而忽略“问心”,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校以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教会学生做人为目的,强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确立诚信教育的原则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小型为主,既要有声势、影响,又要扎扎实实,通过教育,真正使学生心灵产生震撼。我们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是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文科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理科教学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
二是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三是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学校领导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学校凡是向师生承诺的事情,必须坚决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决不承诺,决不在师生面前失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
四是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学校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从认知、行为、情感的综合养成教育上达到“知行合一”,学校为此举办“我与诚信手拉手”主题活动:
①诚信故事、格言天天讲。组织每个同学收集诚信故事随时给同学讲,给朋友讲,给父母讲;定期举行“诚信故事会”;将学生收集的诚信格言汇编成册,学校举办“诚信格言”大汇展。
②诚信道理人人知。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讲诚信。让学生知道哪些现象是诚信的表现,哪些是不诚信的;使学生明白丢失诚信的危害性;让学生明白确立诚信的途径有哪些。
③诚信从现在做起。引导同学从自身做起,人人做“诚信”的监督员,向身边的亲人、朋友进行诚信宣传。
(四)从最后一名抓起,决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为了认真落实“从最后一名抓起,让每一个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办学格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大课后辅导的力度,抓两头带中间,既注重优生优培,又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形成了“培优”与“扶困”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培优”实行“教练制”。以级部为单位,按学生数的5%择优成立辅导班,学校从各科教师中选聘辅导教练,每周活动课时间安排六个课时进行集中辅导。辅导内容,在适当扩充知识面的同时,大量补充综合逻辑思维训练的题目,使知识和能力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以解决这部分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吃不饱”的问题,使之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得以长足发展。
“扶困”实行“承包制”,学校建立“学困生”转化责任制,对“学困生”实行跟踪教育,建立教育与发展手册。组织级部主任、班主任、课任教师“会诊”、“复诊”,制定帮教方案,真正把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学生台某在原学校经常逃学,来到龙源不遵守纪律,不团结同学,负责对他承包教育的王焕彩老师多次找他谈话,经过循循善诱、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终于使其幡然醒悟,在各方面不断要求上进,学习上成绩很快提上来,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五)以使用“成长册”、“成长档案袋”为载体,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根据新课改思想,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革操行评语,做到具体化、个性化、情感化,充满师爱和激励。
自2001年以来,我校自主编写使用学生“成长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关注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的过程:
评价内容上强调综合性。改变传统的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的弊端,转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它方面,如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评价内容包括“个人小档案”、“迈好龙源生活第一步”、“摘下满天星”、“青春领奖台”等十大系列,既有学习方面,有又非学习方面;既有学习方法与过程,又有专长与潜能等。评价从单纯的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转向对学生是否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综合评价,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成长的足迹,能够及时有效地激励学生进步,使学生普遍找回了自信。
评价方法上强调灵活性。即关注“过程性”的评价,注重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评价的方式方法,既有文化测试,又有对作业与日常学习表现的分析;既有问卷调查,又有座谈了解;既有对学生校内日常行为检查的记载,又有对校外表现的反馈;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结论。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淡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突出了成长与发展,实现了评价功能的转化,使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帮助教师积极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
评价主体上强调多元化。改变教师以管理者自居、师道尊严式的单一评价主体现象,实行学校评、教师评、家长评、同学评、学生个人评的“五评”。成为老师、家长、同学、学生个人交互参与的过程,体现了教育过程的民主化和人性化。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醒自励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评价者的主动性。
科学设奖,让学生人人受奖。坚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不单纯用文化课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而是从德、智、体、美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增加了评价的尺子。设立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团干部、学习标兵、礼仪标兵、精神文明标兵、纪律标兵、舞蹈小明星、体育小明星、丹青小明星、歌咏小明星、学习进步奖、劳动能手、拾金不昧奖等30多个奖项。多了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六)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发展
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学生进行智能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因材、因事、因时、进行科学施教,确保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在按照课程标准上好音体美艺术课的基础上,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教师发现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智能强项进行调查分析,打破班级界限,成立军乐队、民乐队、钢琴队、电子琴队、手球队、篮球队,以及歌咏、舞蹈、剪纸、演讲、书法、绘画等各类兴趣活动队70多个,学生自愿报名,全员参加,利用活动课时间开展一系列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的教育。
此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展了学生智慧,陶冶了学生情操,全方位提高了素质教育水平:学校手球队参加“2003年全国中学生、业余体校手球联赛”一举夺得初中男子组亚军。学生在省级、全国数理化、英语、计算机等竞赛中286人获奖。从2001年起学校中考成绩连续取得诸城市第一名实现中考“三连冠”。其中,2003年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8科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名,政治课第二名。初三学生参加重点中学实验班考试连续两年取得录取人数全市第一名。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育人渠道
校园文化具有五大功能:陶冶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目标是:文化立校、环境育人、建设生态型、环保化温馨校园,通过和谐的人文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启迪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景色优美的文化生态园——“龙源书苑”,面积20亩,栽植花草树木两纲36科150种,共10万多棵。
书苑内辟建富有象征意义的“十园胜景”:柿子园、牡丹园、芍药园、月季园、龙柏园、法桐园、芙蓉园、雪松园、银杏园、紫薇园等;
建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八处景点”:“育英亭”、“励志亭”、“涵英馆”、“崇文轩”、“卧龙潭”、“怡心池”、“康桥卧波”、“仕子游廊”,使之与花草树木配搭和谐。
让草木劝学、让墙壁说话、让石头励志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让学生创作并书写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句,英汉文对照的介绍文字,使之集知识性、教育性等功能于一体,既是景色宜人的花园,又是进行美学熏陶、人文熏陶、植物教学、环保教学的天然大课堂。师生置身园中,既可吟诗巡草,又可追忆先哲,既能怡悦心身,又能启迪思维、净化心灵。
建设“四条文化长廊”:一是“育才长廊”精心设计了诸城市历史名人灯箱,从上古明君舜帝、宋代画家张择端、清代文学家丁耀亢,到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现代诗人臧克家、当代作家王愿坚等18位名人,逐一介绍他们的业绩,激发着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为家乡争光的豪情。二是“普法教育长廊”设置展挂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学生守则、一日常规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师生展出法制教育内容,师生在课余休息的过程中就能受到法制教育。三是“科普教育长廊”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灿烂的科技文明、近代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展示了我国载人飞船等最新科技成果,营造了崇尚科学精神的文化氛围,既培养了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又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四是“环保教育长廊”,设置了植物知识、环保知识等内容,意在对同学们进行环保教育。
学校建立龙源网站,教师人人都有自己设计的网页,建立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使学生无论是在教室、餐厅、长廊、操场,都能随时随处得到知识的滋润和美的熏陶。每天晚上定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国际大事;课余时间收听优美音乐,每天都能看到电子屏幕的温馨提示。学校还创办代表本校特色的校刊、校报,体现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精神风貌。
教学楼道内设置板面、悬挂名人名言条幅,既有文学艺术,又有自然科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极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使学生在课外休息时,也能随时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室文化异彩纷呈。班班有班风、班训,体现了不同班集体不同的特点,对激励学生起到了巨大作用,也昭示着他们积极进取的风貌。宿舍文化独具个性,发动学生为自己的寝室命名,并创作一句话作为全室同学的誓语。全校每个学生宿舍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号,没有一个雷同。象“陶然居”、“哈佛第”、“状元斋”、“康乐间”等等,这些名字充分体现着学生们的个性与爱好,陶治着他们的情操。
所有这些,使校园达到了环境育人,人育环境,协调共荣,良性循环的良好效果。学生置身校园中,时时感受到校园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国教师报》以“龙源学校校园文化写意”为题,对我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陶冶学生情操,实施创新教育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龙源学校办学四年来,把“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运用于学校管理,坚持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探索管理的优质化、科学化,促进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学校先后为“全国首届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研讨会”、“开发学生潜能,塑造健全人格”的实践研究——dic国际合作项目第一届年会、潍坊市初中学校个性建设校长论坛等会议提供现场。2004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以《充满人本思想和艺术魅力的龙源管理》为题,2004年5月14日《中国教育报》以《创造无淘汰的教育》为题对我校的教学和管理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中国农村教育》、《大众日报》、《中国教育论坛》、《中小学管理》、潍坊市电视台新闻媒体也先后进行了报道。
- 上一篇:国际经济法心得体会
- 下一篇:市实验小学安全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