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广局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07 09:26:31

导语:县文广局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文广局工作计划

一、围绕一个目标

即围绕“建设文化强县,争创省市先进”的目标。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县”。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全局上下要抢抓历史机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状态,充分发挥我县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实现“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转变。把我县建设成为一个拥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强县,不断提升我县文化“对内的凝聚力、对外的吸引力和产业的带动力”,使我县的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更加发达、文化引领能力更加强大。

二、构建三大体系

1、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改善文化民生为突破口,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为目标,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大力实施一系列文化民生工程,让广大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加大城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缩小城乡文化建设差距,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2、构建较为规范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要以繁荣为主题,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坚持治标与治本、打击与疏导、治劣与扶优相结合,促进文化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县、镇(乡、街道)、村三级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机制、协调合作机制、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实现市场监管工作常态化、信息反馈及时化、市场管理规范化,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3、构建较为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推动文化产业与其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三、推进九大工程

(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

(1)抓好县文化馆、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文化馆、图书馆要进一步完善,2013年全面对公众免费开放。

(2)积极争取县博物馆和昆虫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工作。争取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的支持,实现“两馆”免费开放,使之成为我县广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

(3)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职能。配备站长和文化专干,充分发挥文化站文化教育、文艺宣传、科普教育、影视观赏的功能,向群众提供报刊阅览、文艺演出、广播影视、艺术培训、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重点推动、、、等综合文化站示范点建设。

(4)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家书屋”申报、选点、选书、送书等工作,确保2013年全县所有行政村都建成“农家书屋”。

(5)继续抓好“村村通”工作。深入推进数字电视信号进万家工作,2013年完成862户“户户通”工程。

2、加大群众文化活动载体建设。大力加强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文化三下乡”、“文化进社区”和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策划举办县农民文化节、县原创音乐演唱会、谷雨诗会、县书画摄影大赛暨展览等节会活动;鼓励和支持开展富有县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重点做好赣剧饶河调、石人板桥灯、石人串堂班、清水唢呐、高跷、黄沙岭狮子灯等地方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完善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工程服务体制,增加固定或流动放映点,加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实现每个行政村、林场每月放映1场电影和农村中小学每学期放映2场电影的目标。在县城有条件的场所定期放映露天电影。继续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增加演出场次,扩大受益面,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实施遗产保护工程

1、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方案,完善县、乡、村、看护员四级保护网络。及时抢救维修濒危文物,对县级以上保护文物要实现挂牌保护。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努力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水平。大力推进县博物馆的软硬件建设,加强文化典籍的整理、编辑和出版。做好库房文物、不可移动文物的建档工作,不断充实馆藏文物,向社会征集一批当代名人书画以及散落在民间的木雕、石雕、古籍善本等,提高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文物工作健康发展。

2、加强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争取县委县政府成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继续深入挖掘我县潜在的文化遗产,加大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完善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扫尾工作,尽快公开出版普查成果集。

3、加强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工作。做好包家金矿遗址、应家龚氏宗祠“浣纱记”石雕和李村、老鸦尖遗址等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不断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经济,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三)实施文艺精品工程

1、在地域特色文化创作中取得突破。充分挖掘我县包家金矿遗址文化、五府山蜜蜂文化、黄沙岭稻香文化、月岩文化、南岩文化的特色,力争在特色文化题材创作方面取得突破,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2、要在旅游文化创作中取得突破。要结合旅游开发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丰厚的文化底蕴,在题材的文艺创作中取得新突破,争取公开出版系列丛书。

3、在传统戏剧(赣剧)创作中取得突破。创造条件打造一部赣剧现代戏《那杆枰》,它在继承传统赣剧艺术的基础上,融入时代主旋律,使艺术性和时代性达到了高度统一,争取列入全省艺术创作繁荣工程。并积极冲刺全省戏剧“玉茗花”奖及“五个一”工程奖。

(四)实施宣传品牌工程

1、争创品牌电视栏目。充分发挥县电视台主流媒体优势,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策划,切实当好县委、县政府的舆论喉舌。要切实转变文风、改进报道方式,做到“三贴近”。在提高原有栏目质量的基础上,县电视台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二次创业,加快进位赶超”的重大部署开辟《骄子》等一系列新栏目、新节目,力求特色鲜明、贴近百姓,使之成为领导满意、观众喜爱的品牌电视栏目。

2、培养品牌电视人才队伍。加强对在岗电视人员的业务培训,选派有潜力的记者编辑到上级台跟班学习,重点引进一些专业技术强、工作经验丰富的电视人才,全面提升电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要通过机制激励和末尾淘汰制,激发全体采编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批本土知名记者、知名主持人、知名制片人,不断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3、创新先进经营模式。县电视台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加大电视营销力度,将一些电视时段和精品栏目推向市场,加强频道及栏目的包装和宣传,不断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公众的收视率,主动吸引广告赞助商与电视台合作,不断提高电视台的办台效益。县电视台要开源节流,在维持正常运转的同时,争取为局里多做贡献。

4、拓展舆情宣传平台。为了整合宣传资源和扩大宣传影响力,积极筹办县人民广播电台和县网络电视台。

(五)实施市场优化工程

1、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以日常监管为主,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力争执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要严厉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以及网吧经营不健康内容游戏、有害信息等非法经营活动。对重点区域和多次被举报的网吧,要加大执法频度和次数,实施重点监控,并严格按照《文化部关于加大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通知》的规定,依法从重处罚,决不姑息迁就。要积极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查处取缔无证经营文化娱乐场所和严厉打击游戏赌博行为。

2、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扎实开展盗版教材教辅专项检查工作,维护和规范中小学教学用书和教辅资料市场秩序。做好图书、报刊、印刷、音像、出版、发行企业的证件办理及年检等常规工作,强化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监管,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积极开展对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的封堵查缴工作,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维护文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

3、配合协助县地税部门做好文化娱乐税的征缴工作。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建立健全税收代征台帐,并加强监管,确保做到应征尽征,足额入库。

(六)实施产业发展工程

1、优化文化产业布局。立足我县文化资源和特色优势,建议规划打造北、南两大文化产业聚集区。一是依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打造县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我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主平台。二是依托五府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五府山休闲文化产业聚集区。

2、包装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园、包家金矿遗址公园、县影视演艺基地、县奇石文化展示馆、县艺术品交易市场等文化产业项目的包装,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3、培植壮大文化产业主体。大力发展文化娱乐、策划制作、体育休闲、艺术培训、美术装潢、音响制品等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2013年,力争引进1至2家知名文化品牌企业落户县,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运作,做大做强文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发展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企业,培育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文化强县”目标奠定基础。

4、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要坚持统筹规划先行、政策引领先行、环境营造先行,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争取县委、县政府编制《县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出台《县鼓励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发展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和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县软实力。到十二五期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5、加快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2013年是我县旅游对外开放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机遇之年。为策应旅游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与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会同管委会、县旅游局等部门单位,深入挖掘、弘扬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全面组织开展推广语、主题歌、广告片、文化节、文艺采风、电影拍摄系列活动,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七)实施人才培育工程

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有计划地选拔一批文化人才继续深造。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信息库,发挥人才市场机制,以灵活方式与优惠政策,面向全社会招聘、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及各类文化专业人才。加强对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通过举办全县乡镇文化骨干培训班,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基层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充分调动基层文化站工作积极性,为推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证。

(八)实施体制创新工程

1、创新管理机制。县电视台、县文化馆、县赣剧团、县电影公司等单位要转变发展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推行栏目制片人制度、艺术剧团企业冠名、电影插播广告等社会融资形式,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2、创新用人机制,各事业单位要逐步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竞聘上岗。打破身份界限,打破论资排辈,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让。。

3、创新分配机制,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一线人员、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绩效工资制度。

4、创新市场营销机制,主要是分解任务、量化指标、绩效挂钩,鼓励全员包装推销本单位的特色优势,拉广告,跑赞助,单位增加效益,个人提高收入。同时,为了更好与市场接轨,争取创造条件,筹建县艺术创作(培训)中心和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九)实施形象提升工程

1、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健全机关干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服务承诺制》等公开办事制度,科学制定《干部目标考评细则》,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规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文化大发展,从而树立县文广系统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