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工作计划

时间:2022-04-16 05:00:30

导语: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落实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和《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提升计划。

一、发展现状

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几年来,特殊教育迅速发展,在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同时,积极开展儿童康复教育,被省残联认定为听力语言、人工耳蜗、智力障碍定点康复机构。全面实现残疾学生公用经费生均6000元,市财政每年通过专项(生活老师工资补助、特困学生生活补助、职业技术培训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补助特殊教育学校健康正常运转。每年为特殊教育学校引进教师2-3名,特教津贴按要求发放。截至2017年秋季,共有残疾学

生365名,其中特教学校112名(含康复学生19名)。已基本实现“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但从总体来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相对正常儿童少年来说仍然较低,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特殊教育条件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队伍数量仍有不足、待遇偏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校园由大学学生公寓改建而成,尚不够标准且存有不安全因素。

二、工作原则

坚持普特结合,推进融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全纳教育。普通学校与特教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

坚持尊重差异,多元发展。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潜能开发、缺陷补偿和扬长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促进残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残疾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为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坚持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普惠性教育政策和工程项目优先支持特殊教育。针对特殊教育实际,专门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特殊教育发展。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市药都小学附近预留的初中园区内划出20亩土地,建设一所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完善从学前到高中整体衔接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建设形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重点资源教室+普通资源教室”的三级资源体系,全面实现“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残疾学生普遍获得适宜的教育。

(二)年度目标

2017年(政策规划出台年)

筹建标准化的特教校园,建设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出台《残疾儿童入学评估机制》、《残疾人教育安置办法》、《促进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工作意见》、《送教上门工作办法》。实现教育、卫计、民政、残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对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进行彻底的全面摸底筛查。对本辖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安置做出规划,对本年度可安排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作出安置意见。对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教育安置作出初步规划(学前、高中、青壮年扫盲)。

组织特殊教育教师进行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和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将特殊教育学校纳入评估范围。2018年依托特教资源中心,对普通学校随班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切实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在人数超过10个残疾学生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建设重点资源教室1个,在人数超过5个残疾学生的学校建立普通资源教室1个,建设资源教室的学校配备资源教师。探索融合教育模式。

推动送教上门全覆盖。对多重残疾或重度残疾青少年采取形式多样的送教上门服务,如送教上门、送教进机构福利院、家长定期将学生送到学校接受教育等等。

组织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资源教师进行培训。

2019年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社会力量建设残障儿童幼儿园。

组织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资源教师进行培训。

2020年完善特殊教育监测制度,对各乡镇(街道)随班就读工作、送教上门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最终实现适龄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5%以上,实现国家、省里全部目标。

四、主要措施

(一)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

在组织开展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每月提供不少于两次的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在特教学校普遍建立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接收残疾儿童;支持各类康复教育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康复教育服务。大力推进残障学生在各类安置点接受免费康复教育训练。

支持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校扩大规模招收残疾学生,支持校企合作,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为残疾学生参加中考提供合理便利。

支持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和完善残疾人终身学习通道。加强就业指导,做好残疾人教育与就业衔接工作。

多种形式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

(三)健全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基

础上,到2020年增加至8000元,根据学校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年度预算;学前阶段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按4000元/年执行,以后逐年增加至8000元/年。乡镇学校随班就读、民办特教康复机构以及送教上门的残障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特教学校执行。继续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义务教育阶段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继续对特困学生进行生活费兜底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继续执行拨付5%残保金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与职业教育,并在教育附加中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款并逐步提高,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四)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

市教育局会同卫计、民政、残联等部门(组织),建立由教育、心理、康复、社会工作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健全残疾儿童入学评估机制,完善教育安置办法,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提出教育安置意见。建立卫生、民政、残联、教育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建设三级资源支持体系。支持特教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建设重点资源教室和普通资源教室,服务残疾学生。

配备专职或兼职特殊教育教研员,统筹开展特殊教育教研活动。

建立健全志愿者扶残助学机制。发挥城乡基层组织在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信息收集、送教上门、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

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和康复中的作用。

(五)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严格执行国培、省培计划中的特师培养政策,特教学校承担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和送教上门教师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新入岗教师岗前培训增加特校学习内容。

继续按聋教育1:3—1:4的师生比逐步配足配齐教师,按在校学生数对教师编制进行动态管理;适当增加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训练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切实提高特教教师待遇,将特教津贴标准提高至工资总量的30%,根据特殊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依法发放值班看护加班补助;对普通学校承担随班就读教学管理任务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上给予倾斜。为送教上门教师、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交通补助、误餐补助、工作补助(课余、双休或假期)。

关心特教教师的身心健康,改善特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评优评先中给特教教师一定指标,特教教师岗位晋级、职称评聘不受岗位职数及名额限制,在特教学校连续从事15年以上并在特教学校退休的教师享受特教津贴。

(六)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依据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

(2016年),组织新课标新教材全员培训。围绕新教材的广泛使用,加强市级教研和校本教研。

推进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重视教具、学具和辅具的开发和应用。创新随班就读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整体提升随班就读的质量。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探索建立适合残疾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用多元的视角评价特殊教育和残疾学生,保证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独立性。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思想认识。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是巩固一期成果、满足残疾人群体不断增长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充分认识二期提升计划的重要意义,按照“履职尽责、特教特办”的要求,持续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二)落实部门责任。市人民政府履行主体责任,进一步建立

和完善特殊教育的管理机制,把特殊教育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和相关部门年度任务。

市教育局要统筹制定特殊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牵头组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全力推动特殊教育教学各项任务完成。

市发改委要把三级资源体系建设和特殊教育学校附属幼儿园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条件保障和配套支持,促进特殊教育发展。

市财政局要完善特殊教育投入政策,保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投入和公用经费投入,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

市人社局要落实特殊教育学校编制,落实特教教师工资待遇、特教津贴、职称评定等,做好残疾青年的就业安置工作。

市民政局要安排10%的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落实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要做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抚育工作。

市卫计委要配合教育、残联开展特殊儿童基数调查、筛查、医疗、康复工作。

市残联要把特殊教育纳入残疾人事业整体规划,切实做好残疾学生康复训练、职业培训等方面工作。要安排10%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残疾学生职业技术培训和贫困学生助学。市残联牵头对适龄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的筛查摸底,牵头完成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关心支持社会康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教育、财政、发改、人社、民政、卫计、残联等部门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计划如期完成。

(三)统筹科学规划。各乡镇(街道)要将特殊教育发展纳入

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本提升计划,结合当地实际,整合项目、资金、人力,优化资源配置,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推动实施好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

(四)营造发展氛围。要广泛宣传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重

要意义,宣传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优秀残疾人典型事迹,引导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特殊教育对促进残疾人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宣传国家发展特殊教育的惠民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尊重特殊教育教师和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舆论氛围。要落实国家关于捐赠及免税的政策,要动员社会各界采用多种形式,献爱心、送温暖,提供志愿服务,形成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教育督导。省政府将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

展对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特殊教育专项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并纳入各级政府工作实绩的考核指标。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学校要对照工作职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各项指标达标。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组织开展对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