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时间:2022-01-08 09:25:25
导语: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疫情全球大流行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我省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专家研判今年秋冬季肺炎疫情暴发的可能性较大,且秋冬季又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将增加肺炎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防控难度。为积极应对2020年秋冬季我镇可能出现的肺炎疫情,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准备,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及省、市、市应对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情景构建方式,提出不同情景下我镇的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特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应对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应对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决策部署,按照《省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要求,加强我镇肺炎疫情控制的应对准备,通过预测疫情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构建不同情境模式下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肺炎疫情对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保障我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省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预案(修订)》《省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市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重点工作的通知》《市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等编制。
1.3工作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行业(领域)部门源头防控,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预防和救治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
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组织应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及时依法启动应急响应,统一调度使用应急资源。各村(社区)按照应急响应要求,负责做好辖区内组织应对工作。
依法规范、科学应对。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优化整合各类资源,提高应对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提高应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分区分类、动态调整。根据疫情实际,有的放矢做好本地防控工作,并依据疫情进展动态,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建立健全疫情防控队伍,整合其他防控力量积极参与配合的快速反应、高效应对机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镇秋冬季节三种情景肺炎疫情应对,规范应急处置工作。
1.5情景描述
鉴于国内外肺炎流行形势以及防控策略和措施调整,我镇秋冬季肺炎疫情可能出现三种情景。
情景一:境外、省外或市外疫情输入我镇,一周内出现1起聚集性疫情;或连续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确诊病例(不含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下同)或1起聚集性疫情,有出现乡村、社区传播的风险。对辖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依靠市委、市政府支持和我镇资源与能力可以应对。
情景二:镇域内连续14天内出现10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一周内发生2起及以上的聚集性疫情;或无法确定传染源来源的疫情,导致局部暴发流行。尚未对辖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需要上级指挥部调配资源进行紧急支援。
情景三:我镇肺炎疫情进入广泛流行期,周发病率≥2/5万,连续三周无下降趋势,辖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由市指挥部向市应对病毒肺炎防控调指挥部申请跨区域调配资源紧急支援。
2应急指挥机制
坚持疫情防控领导体制、战时机制、指挥体系不变。按照镇党委、政府《关于成立镇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的通知》和《关于成立镇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的通知》要求,维持现行指挥决策机构和应急指挥部工作组(专班)及对应职责不变。
3应对策略与措施
3.1情景一
3.1.1启动响应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及时启动响应策略。
3.1.2响应策略
按照“严防输入、阻断传播、精准救治”总体防控策略,在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肺炎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做好肺炎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强化联防联控,落实密切接触者跟踪管理、疫点管控、人群聚集限制等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措施,严防新增输入病例和下代病例。
3.1.3响应措施
在采取常态化防控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群专结合的工作机制。
(一)快速开展疫情处置
疫情发生地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2小时内完成报告,协助相关单位和组织辖区内各种资源和力量12小时完成核酸采样检测,协助相关单位24小时完成流调。按照确定的疫点疫区范围、风险等级和相关工作方案开展分区分类应急处置,对可能受病例污染的居住场所、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环境和物品及时实施全面终末消毒,向市委市政府申请采取限制人员聚集、停工停业停学等措施。
(二)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
(1)全面开展流调和核酸检测。协助相部门和组织辖区资源和力量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开展溯源调查。协助相关部门和组织辖区派出所、各村社区等各种力量和资源在24小时内完成全员追踪;协助市疾控中心及相关医疗单位开展以核酸检测为核心扩大监测预警范围,尽快找到潜在感染者。对追踪到的密切接触者、次级密切接触者,及时落实转送、集中隔离等措施;对追踪到的一般接触者,由辖区村(社区)、镇卫生院及时落实居家医学隔离观察措施,实现应隔尽隔、应管尽管。
(2)开展部门协同处置。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落实转送、集中隔离等措施,按照上级要求及专业单位的安排部署,及时规范开展疫点处置,最大限度控制新增输入病例,不发生或少发生二代以上病例。
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及时接受上级指挥部疫情防控组信息收集专班推送信息。各村社区压实本责任,加强对境外或国内重点地区来(返)人员的排查,加强途中人员信息排查和健康申报工作,确保疫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3)加强境外入来(返)人员管理。严格入境人员管理,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对接,严格落实对入境来(返)人员持续实行信息收集、人员排查、精准识别、全员核酸检测和全员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医学观察(不具备居家医学观察条件的,统一纳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理)、7天不参加聚集性活动等排查管理制度。
(4)加强国内重点地区人员排查。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做好精准健康管理推进人员有序流动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03号)要求做好排查管理工作,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须持有到达目的地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出示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到达目的地后,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如无法提供上述核酸检测阴性信息,到达目的地后应当立即接受核酸检测和接受14天隔离医学观察。
(5)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各村社区对排查出的情况及时上报镇政府,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疫情,必须按照要求2小时内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镇政府。
(6)严格执行对发热药品管控及发热病人管理。市场监管所、镇政府相关部门督促各零售药店暂停售卖发热药品,有患者到药房购买发热、咳嗽药品的,零售药店要详细询问、及时登记,并负责与就近发热门诊、哨点诊室联系,力劝患者到发热门诊或哨点诊室就诊。如发现肺炎疑似病例的,必须以最快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镇政府报告。
(三)切断传播途径
强化疫点管控,严防输出。尽量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避免人员聚集。对有疫点的居民小区、院落和企事业单位实施封闭式管理,实行内部人员进出登记,严格体温检测和健康观察;从确诊病例之日起的14天内,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本小区、院落居民尽量减少外出和与他人接触,自我监测体温及身体状况。内部老年活动室、日照中心、文体活动场所一律暂停开放,社区活动一律暂停。
(四)保护易感人群
(1)强化公众宣传引导。提倡讲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咳嗽礼仪,减少非必要聚集活动,保持一定的人际物理距离。引导群众养成主动就医意识和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突出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和科普宣传等重点工作,大力开展企事业单位工作环境整洁、社区农村环境清理、市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其他重点场所环境清洁行动,大力开展家庭环境大扫除活动。
(五)及时规范信息。
及时收集辖区和网络负面信息,并对辖区不良信息、媒体进行监管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病毒疫情信息均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任何人、任何单位不信谣、不编谣、不传谣。按照市指挥部统一宣传口径,及时通知、相关信息。
3.2情景二
3.2.1启动响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及时启动响应策略。
3.2.2响应策略。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加强救治”总体防控策略,统筹集中镇域内资源力量,全力遏制疫情在我镇的扩散蔓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划定的疫情风险等级,分级分类、精准施策,落实差异化防控策略,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四早”,明确“四方责任”,加强疫点疫区管控,限制人员流动,及时做好疫情的控制,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蔓延。
3.2.3响应措施。在情景一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或强化以下措施:
(一)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
(1)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协助专业单位对疫点、疫区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2)加强病例监测和早发现。协助专业单位开展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处置,对密切接触者追踪与管理和加强疫点和污染场所的消毒处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对高危人群开展核酸筛查。
(二)切断传播途径
(1)重点场所措施。镇人民政府组织力量,按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市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必要时可采取相应保护性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实施交通管制。
(2)疫点封锁。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应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对疫点所在的小区、院落等实施封锁,并对该区域居住人员实行健康监测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依法封锁期间一律不得外出,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3)疫区封锁。镇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决定,宣布我镇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在疫区内采取相应紧急措施,并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区域内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能离开当地,确需离开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保护易感人群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养成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用公筷等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并养成主动就医意识,配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
(四)信息
及时收集辖区和网络负面信息,并对辖区不良信息、媒体进行监管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病毒疫情信息均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任何人、任何单位不信谣、不编谣、不传谣。按照市指挥部统一宣传口径,及时通知、相关信息。
3.3情景三
3.3.1启动响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及时启动响应策略。
3.3.2响应策略。按照统筹集中一切资源力量,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防控策略,启动大流行应急处置措施。向市应对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申请,请求给予全力紧急支援。
3.3.3响应措施
在情景二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或强化以下措施:
(一)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
(1)加强卫生防疫。协助疾控机构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监视和相关疫情信息收集。协助疾控机构迅速对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协助相关专业单位迅速组织开展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协助相关部门和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工作。协助专业机构加强疫点和污染场所的消毒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管理,杜绝脱管、漏管、失管。加强公众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做好自我防护,配合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2)强化核酸检测。及时组织发生暴发疫情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进行核酸筛查,及早有效发现并管理传染源,阻断疫情进一步扩散。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人群聚集活动管理。采取最严格的人群聚集管制管控措施,全面限制人群聚集活动,严禁群体性聚会聚餐。对违规举办或承办集体聚餐、参与聚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2)强化网格化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网格化管理,除必要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每日对出入的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每日健康巡查,发现异常者及时报告。做好日常生活保障服务工作。
(3)实施疫点、疫区封锁。有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居民小区、院落、单位、企业、场所等,依法依规予以封锁,严禁人员流入流出。镇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决定,划定我镇为疫区并实施封锁,疫区内全部居住人员实行健康监测,封锁期间一律不得外出;除工作必须和生活补给外,严禁其他人员进入疫区。严格落实圈层闭环的封控措施。
(三)保护易感人群
(1)强化中医药预防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的作用,对高危人群(密切接触、一般接触))、重点场所(学校、养老院、康养机构等)人群使用中医药“大锅汤”,加强人群预防。
(2)大规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环境整洁行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发动职工对人员较集中的场所及单位周边环境进行清脏治乱大扫除,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加强工作场所自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公共物品及地面、走廊、厕所、电梯、食堂等公共区域定时清洁消毒。
开展环境清理行动。在持续压实社区网格化管理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乡村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充分发挥物业、居(村)委会等的作用,确保有专人负责,定时定点清理垃圾和废弃物,消除卫生死角。对人员集中和使用频次高的值班岗亭、单元楼道口、电梯、小广场、小区门禁、垃圾收集点、公厕、健身器材等公共场所和设施定时清洁消毒。加强社区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切实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持续推进市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以集贸市场、农贸市场为重点,全面清理市场所有摊位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市场内公厕、水池、垃圾桶、活禽宰杀点以及(进口)海鲜、冻肉储藏、交易点等基础设施的清扫保洁和消毒,及时密闭收运垃圾,落实“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制度。全面排查市场给排水设施,确保市场内产生的粪污水有效处理。严格落实市场内病媒生物防制措施。
开展家庭环境大扫除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村组织动员的作用,组织群众开展家庭环境大扫除,倡导群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组织开展防控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应对大流行,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养成勤洗手、多通风等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和主动就医意识。
(四)规范信息
及时收集辖区和网络负面信息,并对辖区不良信息、媒体进行监管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病毒疫情信息均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任何人、任何单位不信谣、不编谣、不传谣。按照市指挥部统一宣传口径,及时通知、相关信息。
(五)加强经济社会秩序管控
(1)企业管控。除疫情防控必需、保障企业生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等企业可正常运行,其余企业均暂时关闭。
(2)重点项目管控。除公共医疗卫生、应急灾备、交通生命线等应对疫情急需和事关基本民生、涉及全局重大经济活动的重点项目外,其余项目暂缓实施。
(3)服务场所和经营单位管控。仅保障批发市场、超市、药店、便利店等重点骨干商贸企业正常营业,其余服务场所和经营单位暂停营业。
(4)教育机构管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及校外培训机构等严格采取停课停训措施。
(5)场所管控。关闭各类公共场所。
(6)交通运输服务管控。重点保障群众基本民生和疫情防控、医用物资等运输服务需求。
(7)市场供应管控。实行统一到外采购,与外界完全隔离,强化与非流行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协议订单生产,专人专车运输,专人监管,全面消毒、密封包装,调动社区、物业等力量参与配送,专项专户供应。
4保障及准备措施
4.1组织保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有效应对,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持续抓好常态化防控,巩固稳定向好的防控态势。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内部风险隐患排查和安全防范。开展常态化防控工作暗访检查,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暗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弥补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未按规定履行防控责任,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从严追责问责。
4.2人员队伍准备。组建疫情研判、社区防控、心理疏导等队伍。建立装备精良、技术过硬、行动迅速的应急处置队伍,保持不少于1支应急处置队伍,每支队伍不少于10人。组织开展应急处置演练。积极培育社区管理人员、志愿者、网格员、社会卫生员等社区防控队伍。
4.3防控经费准备。足额保障疫情防控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物资储备等支出,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全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
4.4应急物资准备。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物资储备体系,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工作,保障派出所、村(社区)组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防护物资供应,启动应急响应后实施应急采购;要做好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完善储备物资调用机制。
4.5交通运输准备。按照首先满足供需矛盾突出地点、疫情严重地点的原则进行物资分发和调配。开通应急防疫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运输“绿色通道”,保障优先通行。
4.6脆弱人群、高危人群及重点机构应对准备。制定脆弱和高危人群保护计划,关注其生活和健康需求。提前对辖区内的老、孤、病、残、孕、无固定收入等脆弱人群进行摸底,保障其有救助途径,使其家庭基本生活不受严重影响。对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等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慢性病人制定合理处方用药计划。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建立绿色通道,降低高危人群的重症和死亡风险;为脆弱和高危人群提供社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互助,招募社区志愿者,在脆弱和高危人群和其家庭因疫情受到影响时提供生活帮助,关注脆弱人群集中的机构,预防受到疫情影响;强化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物资的供应,加强防护措施,预防在此类机构中暴发疫情。
5评估与终止响应
根据上级相应级别调整和部署,适时终止相应响应。
6善后处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对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的物资、场馆、车辆和劳务等进行合理补偿。
- 上一篇:农民工就业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 下一篇:乡镇全员核酸检测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