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局农村文化调研材料
时间:2022-01-15 02:54:32
导语:文广局农村文化调研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活动开展和经费管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省厅、市局部署,把“三项活动”作为农村文化总纲来抓,作为政府惠农工程来落实,作为文化工作的品牌来创造。活动不仅覆盖全县各地,而且带动了农村文化事业的整体繁荣,取得了较好效果。至今,开展农民综合文体活动约600次,赴乡村文艺演出1100场(含省市剧团演出场次),电影放映23200场。其中2011年开展农民综合文体活动132次,赴乡村文艺演出182场(其中市采茶歌舞团演出18场,省木偶剧团演出4场),电影放映4111场。2007年以来,我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专项资金每年177.49万元,其中电影放映资金86.86万元,占总资金的49%,文艺演出资金约30-38万元,占总资金的17%-21.4%,其余为开展农民文体活动资金,占总资金的30%-34%。县政府每年都配套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日常工作经费5万元。
(二)主要做法
1、突出亮点,注重特色,活动开展成效显著。
一是注重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突出了文化活动主旋律。我县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时,都是根据县委、县政府某一阶段的中心工作,为突出县委政府工作主题,加强了文艺创作、文艺宣传和文体活动的策划。如,2005年,林业产权改革是全县农村涉及千家万户的中心工作,我们根据林改重点,适时编排了一场主题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文艺演出专场,深入乡村演出40余场,有力配合了林改工作,宣传了党的林改政策;2006年,我们根据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典型和取得的新成绩,创作、编排了小品《鹅缘》和舞蹈《虹》等多个剧目,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巡回演出达60余场,充分展现了我县新农村的新风貌;2008年以来,是我县“双创”工作的关键年,我们根据“双创”工作重点,编排了一台以“双创”为主题的文艺节目,深入乡村巡回演出80余场。同时,根据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典型和取得的新成绩,创作、编排了《乡里乡亲》、《彩云追月》、《盛世中国》等多个剧目,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巡回演出100余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好评和领导的高度赞扬。此外,我们还与县纪委、县政法委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廉政文化六进”、“创建和谐、平安”、“抗击冰冻灾害”等专题文艺演出,极大地配合和支持了政府中心工作开展。
二是注重与保护、挖掘文化遗产相结合,有效传承了民间文化。我们把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与当地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和挖掘结合起来,有目的地组织当地农民开展文化活动。为进一步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县每两年举办1次农民戏剧展演和农村绝活奇趣表演。2006年、2008年、2010年共举办了3届农民戏剧展演和农村绝活奇趣表演,共有、、、、、等8支农民业余剧团参加了展演,采茶戏(三角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有40位农村民间艺人参加了农村绝活奇趣表演,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口吹唢呐不换气、口叼重物、倒立手走路、一根筷子端水杯、手写空心字、撸火钳、烙笔画、剪纸、大刀、棍术、气功、魔术等,一个个绝活,精彩绝伦,让人叹为观止。
三是注重与培植农村文化专业队伍相结合,拓展了“三项活动”的外延。一方面积极组织县文工团、县电影公司、县文化馆等文化单位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另一方面我们把农村文化工作重心转移到培育农村文化经营大户、引导农民自办文化上,有目的、有重点地扶持和发展一批农村文化经营大户和农村文化活动团体,使之真正成为农村文化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对现有的农民业余剧团和农村文化经营大户给予重点资金扶助、艺术指导和活动带动之外,我们还出台了激励措施,鼓励村组和部分农村能人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担当农村文化经营大户。全县共组建农民业余剧团8支,农民腰鼓队6支,农民健身操队8支。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镇农民业余剧团,该剧团在县局的扶助下,目前剧团已发展演员24人,他们自编自演了《鹅缘》、《乡里乡亲》等剧目20余个,每年在附近村组巡回演出就达80余场。、、和等农民业余剧团在县局的扶持下也积极编排节目开展演出。如:农民业余剧团今年春节期间到乡村演出30余场。农民业余剧团每年要编排剧目20余个,赴乡村演出达400余场。
四是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成为农村文化陈地建设的助推器。
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中,注重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组织文化单位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另一方面组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活动带发展”的模式,鼓励村组在开展农民综合文体活动的同时,建立村民文化活动室。一些乡镇和村组为了有效开展农民文体活动,纷纷挤出资金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在县局的扶助和带动下,全县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50个。为了进一步充实文化活动室,一些新农村帮建单位也围绕着“三项活动”纷纷向挂点村捐赠图书、文化活动器材等,农村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获奖情况。
2007年11月,农民业余剧团参演的节目《鹅缘》荣获全省“农民剧团展演”一等奖。2008年11月,农民业余剧团参演的节目《鹅缘》获第九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银奖。2009年12月,农民业余剧团参演的现代采茶小戏《因大失小》荣获全省农民文艺汇演三等奖。2007年,杨天义、贺建中获市文化局、财政局“全市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先进个人;县局和县文化馆获“全市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8年3月县电影公司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3.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与“一村一品”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创建相结合的情况。
①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扶持农村文化团体,带动农村文化阵地发展,为“一村一品”提供物质保障。农村文化活动开展以来,通过以活动带动的方式,我县农村文化陈地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让文化真正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县强力推行“三个扶持一个带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一是政策扶持。2006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出台了《县自办文化优惠办法》,明文规定凡是涉及农民自办文化的项目,一律免交各种税费。同时,对农民自办剧团或其他文化经营项目,规定可以先开办后办证。对地处偏远的乡镇,县文广电局还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办证。二是资金扶持。对农民自办剧团或文化活动室,县文广新局按开办情况、规模大小和实际成效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扶助。三是技术扶持。对于有业余爱好的文艺骨干,县文广电局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一至二次文艺培训。同时,对农民业余剧团和其它农民文艺团体,县文广新局还经常组织县文工团、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上门进行艺术指导,并免费为他们提供服装、剧本、道具、音响、灯光等服务。四是活动带动。通过组织开展全县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或乡镇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来带动农民自办文化的发展。如:每年全县都要开展一次农民业余剧团剧目展演,同时还经常组织农民业余剧团参加省、市农民剧目展演。2007年11月,农民业余剧团在县局的组织、策划下参加全省农民剧目展演,并获得全省一等奖的好名次;2008年11月,又代表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获得银奖;2009年12月代表市参加全省农民文艺汇演获三等奖,给全县农民剧团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扶持带动,新组建农民业余剧团8支,农民“腰鼓队”6支,农民健身操队8支。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腰鼓队”、健身操队、“太极扇”队、二胡、农民业余剧团、农民放映队等农村文化活动团体80余支。有100余个村建有文化活动室,239个村建有图书室。通过对农民自办文化的有效扶持,出现了特色文化村多,农民自办文化团体多,农民特色文化活动多。为村民提供了娱乐、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为构建“一村一品”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创新农村文化活动,为“一村一品”注入活力
为创新农村文化活动,不断为“一村一品”注入有机活力,我县把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与当地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和挖掘结合起来,有目的地组织当地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如:为保护和传承盘谷小祠下村民间“鳌鱼灯”,我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到盘谷镇谷村小祠下与当农民一道手把手地学习和改进制作编织技术,编排了“鳌鱼灯舞”组织农民巡演。为传承民间中秋文化,2006年中秋节,我们把“三项活动”的舞台搬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燕坊村,在当地组织农民举办“相聚燕坊,共赏明月”的系列文体活动,烧宝塔、跳灯舞、吃月饼、祭月神,活动吸引了附近村庄农民1000余人参加,气氛活跃,场面热烈。此外,我们对、、、、等地的“三角班”、水田乡西流村的“藤盘舞”、盘谷下曾家村的“长龙”、采茶剧等多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保护与开发,将它们列入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彰显了“一村一品”的文化特色。
4、经费使用与管理监督情况。
①严格要求,强化管理,资金管理严谨规范。
在资金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省厅制定的《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文件要求,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做到不挤占、不挪用、拨付及时、足额到位。
(一)当地政府为“三项活动”安排了专项配套资金。县政府专门从县财政中安排了35万元配套资金用于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开展,其中日常工作经费5万元。
(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在省级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省厅、市局要求,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并做到把好三关:一是把好资金账户监管关。省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工程启动后,我县在县工商银行县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了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资金专用账户。县财政局接到省级专项资金后按规定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专项资金打入县财政专用账户上。县文广电局则根据管理规定按程序和实报实销的方法从专用账户上将资金拨付给组织实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单位,整个资金使用过程全程接受县财政和审计监管。二是把好资金审批关。按照上级要求,我县统一使用《省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报帐凭证》,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先由当地乡镇政府或村委会签字、盖章,后由乡镇财政所审核签字、盖章,然后交县文广电局“三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签字,最后报领导审批。同时,还要求在每一张报帐凭证上,实施单位必须提供3-5个村民手机电话,以备调查核实。三是把好资金使用关。按照省厅、市局要求,我们制定了《县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我县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的采购标准和采购程序以及农民综合文体活动的使用经费标准和组织开展程序。《管理办法》经县政府批准后,并以县政府文件形式下发给各乡镇人民政府。在资金的具体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先由各乡镇政府向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办公室报送本年度的“三项活动”实施方案,再由县文广电局根据活动方案协同相关文化单位付诸实施。整个使用过程,严格规范,做到了不截留、不挪用、不挤占、并严防虚报冒领。
②精心组织、认真部署,活动管理井然有序。
一是能够按照省厅、市局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活动统计情况月报表,并做到详尽、真实、准确。
二是能够按规定向乡、镇提供所需的戏剧、电影等剧片目录。如县电影公司从数字电影储备目录中调出有关影片目录并打印成册,供乡镇场选择。县文工团根据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编排文艺剧目10余个,用于文艺演出。
三是在活动方案报批上,坚持“三级报送,三级审核”制度。每次活动,尤其是农民综合文体活动,活动前先由所在行政村提出活动方案,经乡镇文化站和乡镇人民政府认定、签字盖章后,再由当地文化站向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办公室报送。在活动方案的审批上,先由办公室提出实施意见,再交分管领导审核,最后交主要负责人审批。为了规范操作,县文广电局还统一印制了《县农村文化活动方案审批表》。审批表明确了活动申报单位、收文时间、方案名称、活动内容,领导意见等等。审批手续和档案资料,做到完整、齐全。
③突出重点,“查”“访”结合,活动监督有力有序。
一是制定了《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农村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和农民综合文体活动的报批程序、活动要求、监督管理和处罚措施等等。从制度管理上,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二是加强了活动的日常监管。每次活动结束后,活动实施单位报送过来的活动报表、活动回单,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办公室都要进行认真审核,重点审查有无活动方案、有无村委会证明,有无当地财政所签字盖章、有无领导审核、有无活动图片、活动报表与活动内容是否相符等等,从而确保了活动的经费报销符合要求。三是采取突击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加强了活动监管。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打招呼”直接深入乡镇、村组核实活动情况。全年共开展检查活动10余次。从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县尚未发现虚报现象。四是公布监督、电话,设立监督信箱。为了加强活动的社会监管,我县还在政府网站、政府政务公开栏、县电视台向社会公布了活动监督电话。同时,在县文广电局、县财政局办公大楼内设立了举报信箱,接受群众监督。
二、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1、特色品牌活动的培育和打造。通过以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带动的方式,我县培育了一批特色品牌活动,如每两年一届的农民业余剧团展演活动、农村绝活奇趣表演活动。
2、活动的亮点、特点。一是注重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突出了文化活动主旋律;二是注重与保护、挖掘文化遗产相结合,有效传承了民间文化;三是注重与培植农村文化专业队伍相结合,拓展了“三项活动”的外延;四是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成为农村文化陈地建设的助推器。
3、活动的影响力,群众的满意度,在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文化富民等大局工作中的作用、意义。
当我们走进镇村的家,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堂高掛的不是传统的寿禄图,而是一张种子繁育。水稻栽培技术图。宽宽的书架上摆着各种图书、资料。老黄说:“通过农村文化三项下乡活动,看了电影和戏剧,我懂得了文化科技的重要,现在我又辟了一间书房,花了2000多元买书订报,让村里人也常常来这里看看书、读读报。”这让我们感觉到了农村文化活动的铿锵之音。享受“三项活动”,农民感慨万千。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开展以来,群众反映良好。有的说:如今的免费送文化下乡的政策,是党和政府对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和关心,真是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农民的关心。有的说:过去农村生活太单调,吃了晚饭就睡觉,要么就是打牌,如今电影、戏剧常下乡,我们的生活充实了。还有的说:过去农民看戏、看电影难,演戏的、放映的收费难,如今可好了,政府给我们买单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4.活动对基层文化单位和队伍建设的影响和成效。通过“三项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农村文化活动开展以前,农村原有的文化队伍及设施基本呈现“线断网破人散”,大多用于唱戏和放电影的大祠堂挪作他用,以及一些文化站名存实亡的状况,通过“三项活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农村小康文化作为政府的工作目标;农村文化单位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活动,乡镇以文化为起点,建造各种文化活动场所,有条件的村已修建了影剧院等娱乐场所;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已基本实行专职。
5.活动对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巩固的作用,尤其是乡镇和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的促进作用。通过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扶持带动,新组建农民业余剧团8支,农民“腰鼓队”6支,农民健身操队8支。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腰鼓队”、健身操队、“太极扇”队、二胡、农民业余剧团、农民放映队等农村文化活动团体80余支。有100余个村建有文化活动室,239个村建有图书室。通过对农民自办文化的有效扶持,出现了特色文化村多,农民自办文化团体多,农民特色文化活动多。
三、活动开展中存在的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村级设施急需改善;二是文艺专业人才偏少,需培植文艺骨干。
四、对今后创新开展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要继续加大活动资金投入,随着三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专项资金应逐年增加;二是专项经费中应提取一部分用于扶持农民业余剧团,使之不断壮大。三是农民群众对采茶戏演出要求呼声大,建议活动资金能向送戏下乡倾斜。四是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专业人才发掘培养的力度。
- 上一篇:文广局文化站自查报告
- 下一篇:文广局年度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