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政府上半年的工作小结

时间:2022-04-21 02:08:00

导语:卫生局政府上半年的工作小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卫生局政府上半年的工作小结

*年初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卫生工作者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实施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的总目标,紧紧抓住我局“三篇文章,五个突破,八项工作”这个主题,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进一步作好下半年工作,全面实现我局今年各项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管理,强化质量,全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1、以提高质量、规范管理为主题,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

年初,卫生局即与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医疗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4月份又印发了500余本《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广泛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以进一步完善质量目标管理,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5月份专门组织检查小组对全市25家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开展了消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等薄弱环节严格进行整改,有效消除了内部隐患。6月初,我局重新建立公布了医疗质量控制、血源管理、病历、放射、检验、B超等14个质控中心,各中心成立后立即着手制订工作计划、建立规章制度、完善质量标准,加强对医疗机构各环节、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有力地推动了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半年来,卫生系统积极投身于“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始终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靠制度调动积极性,靠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把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医护质量较往年有显著提高,医疗纠纷上升较快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业务量稳中有升:1—5月,我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中心医院实现业务收入11363万元,门诊人次275175人次,出院人数8344人,分别同比增长31.14%,22.9%和18.9%。

2、以立足农村、服务大众为宗旨,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为进一步巩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成果,卫生局组织考核组对我市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范达标情况进行了验收。2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验收达标的24家。村卫生室达到甲类标准的有62家,乙类标准265家,丙类标准21家。我局还专门组织财务人员对村卫生室规范建设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和反馈,以确保专款专用。为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年初以来,我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了卫生信息网、卫生办公自动化系统顺利开通和投入使用,投资40万元的公共卫生管理软件完成开发。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我局继续深入开展市属医院与镇街中心卫生院的结对帮联活动,加强农村医务人员培养,加强卫生技术、设备的合作与交流,逐步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

3、以中医院“创诚信医院,迎二甲复评”为契机,继续做好中医中药工作。

半年来,全市各中医机构继续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以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的内涵建设,促进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市中医院1-5月完成业务收入2724万元,门诊人次88646人次,同比增长10.8%和24.78%。5月17日,中医院召开“创诚信,迎复评”动员大会。全院上下全力以赴投入到创“诚信医院”、迎“二甲”医院复评的准备工作中。目前,“诚信医院”已经上报验收,7月将迎来“二甲”复评验收,这对中医院的未来,对我市中医事业的发展都将是关键一战。局党委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作精心部署和安排,主动加大对复评工作的支持和监督力度。

4、以“母婴安康、儿童优先”工程为平台,扎实开展好妇幼保健工作。

2005年,市妇幼保健院一手抓妇保工作,一手抓新住院大楼搬迁和投入运行,各项工作呈现齐头并进之势。1—5月,全院实现业务总收入2109.42万元,门诊人次13.3万人次,出院人次2215人,同比分别增长40.17%,12.74%,38.5%。作为我市重点建设学科妇产科、儿科规模和效益进一步凸显。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妇幼保健的管理和技术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半年考核、改善门诊工作环境等多项措施,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市产妇数359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4%,住院分娩率100%;对全市二胎绝育术后妇女完成妇女病普查11265人;全市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4497人,筛查率92.5%,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1.55%,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1.84%,新生儿死亡率4.69‰。

5、以依法采供、狠抓用血安全为核心,积极推进无偿献血工作。

为加强对血液质量的管理,市血站改质控科为质管科,以加大对采供血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测和控制。同时,积极巩固和加强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全面落实用血报销和互助金退还政策,围绕6月14日—世界献血日加大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力度,多管齐下,有力地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今年1-6月,我市参加无偿献血人次6541人次,无偿献血量122.2万毫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达100%,成份输血率94.3%,几项主要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深化改革,理顺机制,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迈开大步。

1、苏溪中心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基本完成。我市卫生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试点——苏溪中心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于6月底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市今年卫生事业改革重头戏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首战告捷。自去年12月份开始,苏溪中心卫生院与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杜纲教授工作小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了“苏溪中心卫生院岗位、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项目研究。设计了苏溪中心卫生院的岗位、绩效和薪酬管理流程,提出以建立和健全岗位、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4月份改革方案基本成型交职代会讨论通过,5月30日方案通过卫生局审批并进入具体实施阶段,6月31日改革基本结束。从本次改革的结果看,该院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打破了员工身份界限、职称界限,组织人员结构趋于合理,鼓励竞争、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为全市卫生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开了个好头,增强了卫生系统加快改革的信心。

2、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全国卫生系统改革研讨会召开后,政府对卫生工作承担的责任、医疗机构改革方向逐步明朗。认为目前医院发展最大突破口是“医院管理”,改革必须建立在“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改革的目标是围绕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两个效益,推进内部改革。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市提出以“一权两岗”为核心的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一权”即产权制度改革,“两岗”即以岗位工资制和岗位聘用制为核心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从实际操作上,“一权”先放,“两岗”先行。先从“两岗”入手进行内部机制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重点是改革不利于自身医院发展,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部分。我局先后下发了《义乌市公立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的指导意见》、《义乌市公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规范了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实施办法。5月31日,卫生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中心医院召开,标志着我市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式迈开大步。

3、三院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随着现代城市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增大,各类精神病障碍患者逐年增多,精神卫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问题。但与此同时,精神卫生工作经济回报低,机制不畅(三院增挂市肿瘤医院牌子,与稠城中心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又造成政府补偿难以到位,精神卫生工作面临发展瓶颈。对此,我局高度重视,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主动提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从三院中分离独立设置的建议,并上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6月30日,市编委下发《关于成立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批复》,同意将精神卫生工作职能从三院中分离出来,成立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列入全额拔款事业单位。目前,我局按照批复精神,正着手进行人员划转和财产处置工作。

三、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卫生队伍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强班子。1月28日,卫生局组织召开公立医疗卫生单位正职任免集体谈话会,宣告中心医院、中医院、二院、妇保院等主要医疗机构的部分正职调整到位。3月份,医疗卫生单位的副职也进行了重新配备,至此,院级班子调整工作正式完成。在此次的调整工作中,充分注重群众的满意度和职工信任度、注重个人意愿、注重队伍年轻化和专业化,为下步卫生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育人才。重视人才引进,组织多家医疗机构赴武汉等大城市进行双向选择,引进优秀人才。注重人才的内部培养,4月初,一年一度的卫生系统干部读书会如期开学,100多名医疗卫生单位班子成员、公共卫生专干参加了为期近一周的学习。4月22日,第二届北大EMBA研修班在上海杨浦区开学,我市卫生系统有包括医疗卫生单位正职在内的24名同志报名参加,为充分利用上海杨浦区医疗资源、加快我市卫生事业人才培养开辟了崭新的合作途径。为培养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服务人才,5月份,由卫生局举办,卫校承办的我市首期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培训班开学,这在全省县市也属首创。

抓载体。新一轮“128”科教兴医工程正式启动,确定重点学科带头人12个,重点学科带头人12名,中青年技术骨干60人,为我市卫生事业医技振兴和科研探索储备了优秀人才。6月底,卫生系统经过组织酝酿,层层选拔,产生了我市第一批“十佳”及“优秀医务工作者”。这是我局在创新载体、带动卫生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的又一成功实践。

四、网络覆盖,防治一体,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今年春季以来,全市传染病疫情多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巨大挑战。1—5月,我市共报告乙类、丙类传染病15种,计2327例,死亡3例,报告发病率167.5/10万,较往年上升30.6%。其中麻疹716例,流脑14例,较往年都有大幅上升。

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是对传染病最根本、最有效、最可靠的防控措施。今年,是我市对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入托入学查验计划免疫证的第一年,也是实施《义乌市计划免疫免费项目管理办法》、对0—7岁所有常住和流动儿童开展“8苗防9病”(即通过接种卡介苗、百日破、乙肝等8种疫苗防治9种疾病)的第一年。针对我市麻疹防治的严峻形势,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卫生部门汇报工作,局党委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在切实开展好常规防治工作的同时,取得了麻疹强化免疫大会战的胜利。自3月21日开始,对全市范围8个月—7岁儿童实施麻疹强化免疫,7—14岁儿童补种麻疹疫苗。全市13个镇(街)设立59个固定接种点、107个流动接种点,共接种儿童96337人,接种率97.80%,麻疹疫情在5月初得到遏制。面对流脑疫情突发且有3例死亡的紧急情况,疾控中心主动开展疫情搜索,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火车站、客运中心、劳务市场等疾病防治一线,进行个案调查,并严格规范网络直报、呼吸道门诊、发热预检门诊等工作。对全市几批重点年龄段儿童进行乙脑疫苗的初复种工作。据统计,应种人数31596人,实种30651人,经金华市疾控中心快速评估,乙脑疫苗接种率达到95.60%。

艾滋病防治“六项工程”全面实施。根据新颁布的《义乌市艾滋病预防监测工程实施方案》,加大了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艾滋病检测力度。截止6月10日,完成HIV检测13591人(除有偿供血人员外),检测出阳性8人。加快了HIV初筛实验室建设,妇保院、稠州医院已向金华市卫生局申报,市中医院、二院、復元医院也正在筹建之中。有关从业人员已经省卫生厅培训,城区8个、镇街13个监测哨点的的艾滋病监测网络逐步覆盖我市城乡。临床用血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市血站对所有无偿献血人员开展了HIV初筛,以保障用血安全。经疾控中心耗时四个多月对本市户籍的5*8名献血人员进行逐个排查,我市顺利完成既往有偿供血人群艾滋病病毒筛查工作,采血检测率达71.8%。控制医源性感染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各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处置、医疗器械监管、消毒管理、口腔消毒整治工作都有长足进展。同时,主动配合各牵头单位,切实开展好宣传教育、净化社会环境防治艾滋病、安全套发放等三项工程,加大对吸毒、等高危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与电影公司签订“200场电影下乡”的合作项目,使广大农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群知群晓,群防群治。

积极开展好其它各类疾病的防治工作。扎实开展碘缺乏病、地氟病、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等地方病和传染病的防制工作。加强生活饮用水监测,有效防治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针对今年肠道传染病的早发态势,我局于5月份即部署各医疗机构设立肠道传染病门诊,并紧紧盯住“新光”公司等发生的伤寒副伤寒疫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

全面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做到“三结合”:与关爱弱势群体相结合,重点面向民工、农民等目标人群开展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弱势群体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与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相结合,在组织和参加的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4.25计划免疫宣传日、5.15碘缺乏病宣传日、科普宣传周、世界无烟日等各类活动中,卫生部门共发放各种健康教育资料12万份,展出大型图版70余块,宣传咨询10万余人。与防病工作重点相结合,紧密结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宣传,力求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

五、依法监督,严格管理,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突出集中整治,营造卫生执法的强大声势。在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卫生监察大队围绕食品、非法行医、传染病监督、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重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六大专项整治行动。一号行动重点保障市民年夜饭食用安全;二号、五号行动详查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防止职业中毒发生;三号行动进行卫生许可证清理整顿;四号行动结合流脑防治,对学校食堂、企业及工地食堂开展全面清查;六号行动突出“五小”整治,检查“五小”单位6348家,取缔29家,发放整改通知书1300余份。

二是立足日常监管,做好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严把审批关,今年1-6月份365服务中心卫生局窗口共受理各类申请5579件,办理卫生许可4243件,不符合条件的退办1336件,办理率100%;严把监督关,从年初开始,卫生执法部门依法监督检查了7262家单位,提出限期整改2450家,注销卫生许可证243家,吊销卫生许可证25家。受理投诉举报180起,立案12起,做出处罚决定50件,罚没款75039元。

三是落实完善责任,健全卫生监督执法机制。签订责任书,在多次集中整治中,大队与科室,科室与执法人员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工作任务进行分片分线包干,确保执法效果。推广卫生监督信息公开制,卫生执法部门在餐饮店、食堂、公共场所等设立卫生监督信息公开本,信息公开内容包括现场卫生监督情况纪录、食(饮)具消毒纪录、卫生监督意见、采样纪录、检验结果告知书、行政处罚内容等,确保群众卫生监督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完善考核制度,把以前对餐饮店、食堂等卫生监督对象的考核工作从一年一次改为每月一次考核,以切实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六、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卫生系统行风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卫生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2月初开始进入学习动员阶段,3月25日至5月16日是分析评议阶段,从5月16日开始正式进入整改提高阶段,至6月底基本结束。列入第一批先进性教育的党组织在局党委的领导下,率领广大党员同志,认真学习、严格剖析,真诚评议,努力整改,做到四个“明”:一是在统一思想上主旨明确。局党委始终以弘扬白求恩精神、抗非典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树立党员意识、大局意识、和谐意识、为民意识,贯穿先进性教育整个进程。二是在岗位党员标准提炼上指向明了。医疗卫生单位管理、医务、护理、血液、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医学教育、后勤等九种不同岗位党员的先进性标准和不合格党员主要表现,充分结合卫生行业特点,体现了鲜明的岗位特色。三是在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上特色鲜明。我局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在“三八”、“五一二”、“七一”等几个节假日前后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43次,免费诊疗5273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4100余份,无偿发放药品价值1万余元。在“支部帮村、党员联户”活动中,500多名党员,深入35个行政村联系对接成功600多个农户。四是在立足服务,真学真改上成效明显。局党委根据整改方案,共制定并部署了31项具体整改措施。通过采取明确责任人、限定工作时限等措施,解决一批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卫生系统的先进性教育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市卫生局党委被评为“义乌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优秀党组织”。

二是强化措施,确保行风建设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行和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招标、投标和收费行为,加强对药品招标全过程和中标药品采购使用情况的监督。继续在全市各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创诚信医院”活动。大力弘扬诚信服务理念,把诚信服务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在诚信行动中培育融洽、和谐、诚实的人际关系。各医疗机构通过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入手,加强诚信建设,实现了行风建设的新突破。市中心医院、上溪中心卫生院通过改造输液大厅,根本缓解了群众输液难的问题。苏溪中心卫生院通过发放“爱心卡”等手段,使广大患者得到更多的人性化、亲情化的关爱,探索走出一条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卫生行风评议工作。我局针对中心医院、中医院、市妇保院的门诊病人、出院病人、内部职工及其它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发放行风评议测评问卷1230份,通过问题汇总,狠抓整改,确保卫生行风建设深入开展。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行业和系统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实行党风廉政谈话、述职述廉、廉政承诺等制度,把自律和他律、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认真组织开展对“四个严守”、“八个不准”的学习,严格新药采购,严格廉洁行医,严格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考核。建立用药情况定期分析制度,分析用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有计划的控制和降低医院药品收入所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卫生局、医院、科室之间还层层签订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三级责任网络。加大财务监管,严格财经纪律,对*年院长奖金的发放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检查,共清退不符合财务规定多发奖金48411元。

七,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卫生基础建设加快进度。

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群众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和重视,财政源源不断的输血,使我市卫生事业实现跨跃式发展成为可能。5月9日,市长吴蔚荣,市委副书记童香娣,市委常委陈秀仙,副市长骆亘带领财政、建设、国土、人事劳动、药监等部门“一把手”对我市卫生事业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到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北苑街道万村卫生室、北苑中心卫生院建设工地、建设中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察大队综合楼、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进行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为我市的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卫生系统上下正是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大发展机遇,艰苦创业,众志成城,卫生基础建设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发展。

4月份,后宅中心卫生院首传捷报,投资450万元的新综合大楼、住院大楼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5月份,江东中心卫生院附属工程建设启动,目前工程已完成招投标,预期9月份可全部完工。5月18日,妇保院再传喜讯,投资近3000万元的新住院大楼正式投入运行,群众就医床位紧张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6月22日,市政府下发27号抄告单,市民瞩目的国际商贸城医院用地规划确定在商城大道北侧、春风大道东侧的转角区块。国际商贸城医院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与此同时,市重点工程市卫生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完成总体工程量90%,预计8月份可如期搬迁。今年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义乌市农村卫生设施重点工程(包括稠城、稠江、廿三里中心卫生院工程)进展顺利。各有关镇街成立了以镇街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基建领导小组,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工程平立面总体规划已在报批,力争于年底前动工。

八、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今年的文明劝导活动中,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战高温、冒酷暑,坚守在劝导岗位。卫监大队、口腔医院、卫校等多家单位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劝导活动目标。在创建工作中,我局年初即与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创建工作责任书,并精心组织开展春季灭鼠、夏季灭“三害”、四月份爱国卫生运动月等活动,积极献计献策,为创建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尽了卫生部门的职责。此外,在城乡一体化、招商引资、与社区共建、《义乌市志.卫生篇》的编写、局领导下访约访等方面,我们也取得不俗的工作业绩。

九、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公立医疗机构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平价药店遍地开花,“四降一升”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国家政策的逐步实施,公立医疗机构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公立医疗机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医疗卫生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公立医疗机构面临发展桎梏。

2、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没有大的突破。长期以来,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成为制约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20*年末,我市实际暂住人口超过70万人,外来人口不仅数量多、流动性大,而且卫生意识普遍较低,给公共卫生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年初以来,我市麻疹、流脑疫情多发于流动人口。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从6月初开始投入专项经费开展覆盖所有流动人口的“8苗防9病”工作,但总体来说,在网底建设、经费投入、人员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公共卫生工作项目管理的落实有待加强。为提高公共卫生工作质量,卫生局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治定点医院、公共卫生专科医院等公共卫生工作项目任务书,制定并完善了《义乌市公共卫生考核办法》,应该说,这些工作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是,在方案细化、人员培训、考核落实等诸多方面还需要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艰苦努力,不断予以充实和提高。

4、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力度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公立医疗机构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进行了许多探索。近年以来,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路逐步清晰。在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内部机制改革已步入快车道。但改革进展不一,部分先行单位已基本完成此项改革,而部分医疗机构却行动较迟缓,还没有大的动作。

5、行业管理和执法水平还没有大的提高。卫生行政部门行业管理意识还不强,医疗卫生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还未建立,医疗广告不实和过滥现象仍然存在,全民的卫生法制意识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摆正位置,转变职能,做好我市卫生全行业管理工作。

6、卫生系统的队伍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有待增强。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学人才培养难度大,在如何更好的引进、留住、用好人才方面还存在不足。名医名科建设进展不快,农村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