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农业局农业生产半年总结

时间:2022-12-26 11:09:00

导语:经济危机下农业局农业生产半年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危机下农业局农业生产半年总结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按照《惠州市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为总原则,以《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决定》为行动指南,紧紧围绕“保平安、抓亮点、求效益、促发展”,把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结合起来,采取得力措施,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洪灾旱灾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推进《规划纲要》实施各项工作,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农业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据统计部门预计,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82.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8%,其中种植业产值53.49亿元,增长4%;畜牧业产值19.11亿元,增长2.6%。农业增加值50.9亿元,增长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38元,增长18.9%。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上半年,我们认真贯彻实施《规划纲要》,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高度重视,把推进落实《规划纲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行动纲领。局党组高度重视《规划纲要》的落实工作,把实施《规划纲要》作为全局中心工作来抓,按照《惠州市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方案〉》的要求,精心组织,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一是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在开年之初即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规划纲要》的推进工作,组织学习省市落实《规划纲要》的重要文件,传达省市领导指示精神,分析2010年推进《规划纲要》落实的客观形势,提出工作思路,在领导班子当中形成广泛共识。

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周密部署,为实施《规划纲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进一步明确实施《规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的分工和职责,统一指挥和协调《规划纲要》实施工作,强化责任,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三是细化目标,落实到人。对2010年度实施《规划纲要》的具体工作任务目标逐级量化分解并予以明确,确定完成目标的时间表,建立实施责任体系,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并将其纳入对干部的考核加以落实。

(二)着眼长远,把推进落实《规划纲要》与谋求现代农业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从着眼未来我市农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按照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的进度要求,我们对全市发展现代农业作了总体谋划,主要是:

一是评判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我们在准确评估和估算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完成了《珠三角实现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工作,从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投入产出率等11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对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按照评价指标说明进行估算,2009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分为77.45分。该分值表明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比较扎实,综合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劳均总产值、农业标准化两个指标水平较标准值偏低,表明我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单位耕地面积产值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制订规划,谋求农业发展长远大计。我们与惠州学院组成课题组,着手制订《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规划》进一步剖析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区位优势、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调整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优化资源配置,为全市农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做强做大特色农业提供了依据。该规划的出台,站在展望未来十年发展的高度上,谋划我市农业新的发展,对于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农业强市提出了细化、量化的发展任务和目标。

三是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积极申报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390万元的优质产业稻工程项目被列入市落实纲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729亿元的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被列入省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海纳、广田、李艺金钱龟、祯州集团和四季鲜等5个公司的5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重点培育项目。重点项目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上述项目的培育和扶持,有利于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真抓实干,把推进落实《规划纲要》与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我市农业发展定位于粤港澳主要“菜篮子”和“米袋子”生产供应基地,按照我市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度省人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已全部进入竣工验收扫尾阶段,共投资1153万元,其中农田建设项目14宗、面积12350亩、投资988万元,小陂头建设项目14宗、投资165万元。2009年省下达我市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4620万元,建设面积2.1万亩。2009年省下达我市基本农田整治项目4宗,总投资395万元,建设农田3950亩,工程已基本完工,将于近期组织验收。认真办理市人大关于加强我市200—500亩连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计划从今年开始,5年内市县(区)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790.6万元,建设整治农田5.42万亩,目前正着手准备组织实施。

二是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完成2009年度国家、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市级农田标准化建设项目,共投入341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建成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2个,其中5000亩以上的5个,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预计新增农业产值3900万元,受益农民4500多人,增收1850万元。完成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共投入660万元,扶持3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3家公司年新增农业产值3600万元,年增加利润390万元,新增农民工就业岗位135个,辐射带动农民新增专业种养户1600多户,户均增收1300元以上。完成2009年度农业示范区巩固和完善资金投入280万元,保障了33个5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三是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层层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认真落实国家种粮补贴政策,今年的种粮补贴资金12032.17万元已下拨到各县区。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抓好惠东、博罗、龙门3个产粮大县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全市今年将建设5000—10000亩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7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个。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上半年全市八大特色农产品面积143.6万亩,同比增加5.5万亩,增长4%。其中甜玉米39.84万亩,增加2万亩,增长5.3%;马铃薯14.77万亩,增加0.9万亩,增长6.5%;特色蔬菜面积15万亩,增加2.4万亩,增长19%。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认真落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推报了10家养殖场为我市2010年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场,计划总投资1299万元,其中申请中央专项资金71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589万元。落实国家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政策,上半年全市共承保能繁母猪164851头(占能繁母猪存栏总数的42%),投入保费989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577万元、市县财政投入214万元、养殖户负担198万元)。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政策,上半年累计设立精液供应站(点)69个,发放良种猪精液44.6万份,受益农户3000多户,补贴资金446万元,完成项目下达数的89%。继续落实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上半年全市享受奶牛良种补贴的能繁母牛6503头,补贴精液12640支,补贴金额18.96万元,补贴奶牛场(户)70场(户)。实施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推报7家畜禽养殖场为我市2010年申报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和完善了10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健康生态养殖和良种良法,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0%以上、生态养殖普及率达70%以上。

五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预计上半年全市农机总动力117.4万千瓦,实现农业机械原值7.5亿元,机耕水平91%,机收水平69.27%,机插水平11.38%,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60.59%。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半年全市共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71万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664台(套)及秧盘53700个。上半年全市新增插秧机50台,累计保有量达到217台,机插面积4.92千公顷,机插水平11.38%。

六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组织3家企业申报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对已挂牌的5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新申报的21家农业企业进行监测和考核,上半年全市183家各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1亿元,带动农户20.5万户,户均增收1650元,比增150元,增长10%。大力扶持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上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总数达到225家,共有成员5950人,带动农户8.3万户,户均增收1500元,比增100元,增长7.1%。

七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认真实施市人大农业标准化建设议案,上半年新增市级农业地方标准7项,申报2010年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实施2009年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创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有5家企业的29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14家企业、14个基地、31个产品正在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工作,统一印制标识牌,统一规范填写格式,加强督促指导,目前全市共建有1个标识管理示范县(区)、4个标识管理示范点,已印制下发食用农产品标识牌近2万个,宣传单张近万份,有20多个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批市场建立完善了标识经营。

八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上半年,全市共自主选育和引进5大类共426个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开展科技攻关及区域试验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0项,市级6项),申报省级农业科技项目18项,2009年度省级农技推广奖5项。上半年全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3多万亩次,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64个、面积11.5万亩;新增市级地力监测点20个,检测化验土样135个、675项次;引导农民增施各种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31.92多万吨,推广稻草覆盖和各类秸秆还田39.15多万亩。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450场次,接受群众咨询10.2万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13.5万份,免费赠送肥料、种子、农药等放心农资一批。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农民6200人,其中绿色证书培训3100人、新型农民培训1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2100人。

(四)区域对接,把推进落实《规划纲要》与深莞惠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按照深莞惠一体化的要求,为提高惠州现代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积极推进与深莞及港澳台等地的农业交流与合作,组织各县区农业企业参加昆明、西安、沈阳惠州产品展销会和惠州市民营企业产品展销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10多亿元。此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深圳、东莞客商到惠州投资农业。

(五)探索创新,把推进落实《规划纲要》与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加强调查研究、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工作,在市直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统筹城乡发展在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做好村庄规划工作。截止6月底,已编制村庄规划217个,完成年度任务25.7%。同时组织开展宜居城乡创建工作,准备迎接省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核。

二是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目前全市8137名农村基层干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参保率100%;7640名独生子女纯生二女结扎夫妇参加了养老保险,参保率100%;15.3万被征地农民中,已参保117622人,其中已领取老年津贴24019人,参保率77%;博罗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4168人,占应参保人数的65.35%。

三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完善落实了四级工作网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技能培训普惠、以奖代补、信息报送、检查考核“五项制度”和“六个一”台帐资源建设,重点实施了“七个对接”,印发《惠州市农民培训转移就业指南》2万本,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35万人,其中本地农村劳动力0.74万人,举办乡镇巡回招聘会238场,成功招聘1.72万人(次)就业,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232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50%。

四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通过林改方案的村756个,占总体任务的90.2%,核发林地所有权证书3855本,243.2万亩,占总任务的24.9%。旧村改造工作全面启动,惠城区3个参与旧村庄改造的企业已经与被改造的村集体签订了有关合作开发协议,部分拆迁安置补偿款已落实到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实施意见已形成初稿,待市委市政府审批后正式施行,10个环境卫生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当中。新农村人才保障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调研和方案起草,计划下半年和明年组织实施。

(六)深化改革,把推进落实《规划纲要》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在落实《规划纲要》过程中,主要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强和规范我市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工作,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调研指导,按照“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稳步推进”的原则,着力打造11个农村土地流转示范镇。目前全市实行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168.1万亩,已完成二轮土地承包的农户37.6万户,已签订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的农户35.9万户。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36万亩,其中出租面积28.8万亩、转包面积5.26万亩、入股面积0.28万亩、互换面积0.68万亩,转让面积0.38万亩,其它形式流转面积0.6万亩。

二是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落实《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为载体的经济组织,推动农村集体发展。目前全市已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1715个,其中经济总社3个,经联社445个,经济社1267个。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大亚湾澳头岩前村等5个试点的股改工作进展顺利。

(七)发挥优势,把落实《规划纲要》与建设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与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结合起来。按照我市《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提出的建设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粤港澳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着重在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和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上下功夫。

一是大力发展沼气能源。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力促全市沼气建设。上半年,向省申报大中型沼气建设项目6个,新建沼气池590个,其中大中型沼气池65个。6个沼气发电综合利用示范点和3个大型沼气池集中供气450户以上的示范点建设进展顺利,国家大中型沼气工程补助项目建设已收尾完工。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博罗航天农业科技园等3个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园区示范点建设进展顺利,组织惠州市阳光现代农业园区和龙门县益农柑桔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申报了2010年度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惠东永记生态园上半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惠州市现代农业观光乐园项目目前正加大征(租)地和建设工作力度,争取早日建成城郊型农业休闲观光基地。惠城区以富力洲际温泉度假村等旅游项目为载体,挖掘村庄特色资源,发展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北部山区第三产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虽然上半年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日益增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增强。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三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展不快,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四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大,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仍在持续,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五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仍需加快。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继续扎实推进《规划纲要》落实工作,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狠抓落实,打造亮点,加快发展,确保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重点抓好做到“十个突出”。公务员之家

(一)突出抓好2010年惠州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农产品展销会,确保展销会如期顺利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市政府定于9月27日至10月1日在惠州会展中心举办2010年惠州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农产品展销会,这是农业部门下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切实抓紧抓好。要尽快成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制订筹备工作方案,分工负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抓紧抓好抓细抓实各项筹备工作,确保展销会圆满成功。

(二)突出抓好农业灾后复产和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向“旱涝保收”转变。要在加强组织指导农民群众切实抓紧抓好农牧业灾后复产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一是抓紧组织验收已经基本完工的2009年度的省人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和市级农田标准化建设项目。二是加快实施市县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和龙门县受益面积6万亩中型接水灌区建设项目,认真组织实施2010年度各类农建项目,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的要求,完成年内整治改造中低产田6.4万亩,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6个以上的任务。三是加快实施市人大200-500亩连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确保如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四是抓好4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管护工作,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机制,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长期发挥功效。

(三)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和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从传统低效向特色高效转变。坚持不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供给,推进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保证市场农副产品供应充足。一是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要认真落实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博罗、惠东、龙门三县的产粮大县建设,确保完成年内创建5000亩以上的粮食高产示范片7个的任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174万亩以上,总产量要达到56万吨以上,保证完成省下达的粮食工作考评指标。二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强做大我市特色效益农业。继续推进以八大特色农产品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确保年内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含复种)达到192万亩以上,完成打造连片面积5万亩的特色农业产业带7个的任务;加快推进全市36个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基地和26个特色农产品种养专业镇、50个特色农产品种养专业村的建设,培育、打造更多的特色效益农业新亮点。三是及早谋划冬季特色农业生产,确保冬种面积有增加,质量效益有提升。

(四)突出抓好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提升,加快农业发展从主要依靠劳力支撑向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转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推进市农科所水稻、蔬菜产业综合示范与培训站建设及博罗县航天育种等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上取得突破。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年内全市引进推广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要达到680个(项)以上,开展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要达到900场(次)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4.5%,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开展农机服务集市活动,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切实抓好花生生产机械化示范点和11个农机安全生产示范镇(村)建设,全市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要提高到60.8%以上,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惠州农业信息网、《惠州农业信息》杂志、《惠州农业信息快报》,“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五)突出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经营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根据省的统一部署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发证工作。大力抓好11个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示范镇建设,完善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财政资金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政银企合作的机制,探索推进“农超对接”,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确保年内新增龙头企业12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以上。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延伸。

(六)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农业增长方式从以量为主向量质并重转变。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确保年内新增市级地方农业标准7个,打造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点5个以上。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力争年内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3个、省市名优农产品8个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新建7个镇级农残检测站任务,实现全市有农业的镇(办)100%建站的目标;加强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确保全市不发生群体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七)突出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和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发展从粗放、单一功能型向低碳、多功能型转变。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抓好9个农村沼气建设示范点建设,确保年内新建沼气池达到800个以上。大力示范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生态农业技术和健康养殖模式,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减少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着力抓好博罗航天农业科技园、惠阳良井现代农业园和惠州阳光现代农业园3个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园区示范点以及惠东东进农牧和龙门益农柑桔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八)突出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加快农业发展空间从局部领域向全方位领域转变。以实施《规划纲要》为契机,加强与深莞、港澳台等地区的农业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合作机制,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区位、生态等优势,吸引社会各界来我市投资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和高效设施农业项目,提升惠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农产品出口型企业和基地发展,巩固我市供港农产品在全省的优势地位。积极参加香港美食节、广东省农博会、市政府为扩大内需在国内组织的系列展销会,拓展惠州特色优质农产品市场,提升惠州农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多区域、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惠州农业向更宽更广的领域发展。

(九)突出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从单级推动向城乡区域协调推动转变。充分发挥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的作用,加强上下沟通协调,合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争取在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寻求突破。一是协调推进村庄规划、农村社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综合改革等工作,力求取得实效。二是着力打造三旧改造、低保一体化、城乡规划等10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和10个城乡卫生管理一体化示范镇(街道)。三是切实加强20个“五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惠阳平潭部省共建新农村示范点工作,大力推进村企共建示范村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着力推进5个股份制改革示范点建设工作。五是加强全市8镇24村120户农户的省农民负担监测网点建设,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通过各类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努力走出一条有惠州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道路。

(十)突出抓好现代畜牧业建设,加快畜牧业发展从散养、粗放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变。一是抓好各县区生猪发展规划的编制,稳定发展规模。二是强化养殖场户标准化建设,提高发展水平。三是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四是推动畜牧业现代园区建设,强化10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带动,提升现代化养殖水平。五是继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