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电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市)
时间:2022-05-05 06:11:00
导语:文化广电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年上半年,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努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这一新要求、新任务,抓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重大机遇,以推动思想大解放开辟前进道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实践,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进展,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乃至来年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贯彻落实*精神,推动思想大解放
年初以来,市文化部门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精神作为全年和今后一阶段的首要政治任务加以部署和推动。先后召开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会议、文广新系统20*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签约大会、全市社文工作会议、全系统人才工作会议等多个会议,帮助广大干部职工切实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认清新形势、新要求,明确新目标、新任务。我局以会议精神为指导,明确全年目标任务。组织启动了全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做解放思想先行者,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要求。主要领导带头深入调研,帮助各基层单位拓宽视野、寻找差距、创新举措,积极推动*学习成果向文化建设实践转化。文广新战线凝心聚力、奋发图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监管;一手抓专业院团,一手抓社会文化;一手抓保护继承,一手抓创新发展;一手抓重点亮点,一手抓基础工作;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一手抓直属单位工作,一手抓市(县)区文化工作;一手抓业务建设,一手抓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两手抓”理念的指导下,改革稳步推进,思路逐步理清,工作有序展开,重点逐一突破,成效初步显现。
(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市级重点文化设施项目*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名人馆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实质性进展。“三馆”初步概念性设计方案已获得十届市委第35次常委会议和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的肯定,将于今年国庆前夕正式开工。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分馆和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稳步加快。年初在张家港召开的全市社文工作会议上,市文化部门根据市政府下达的《新农村和城区基层文化建设责任书》有关要求,对12个市(县)、区一批在建和将建的文化设施项目进行了督查,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进度表。继昆山市民文化广场、金阊区市民活动中心于今年初竣工并对外开放之后,张家港市文化中心、吴江大戏院和平江区、相城区文体中心等正抓紧兴建或已进入装修阶段。常熟市文化艺术中心、太仓文化艺术中心、吴江博物馆二期、沧浪新城文体中心、吴中区现代文体中心、高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已进入启动阶段。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的市图书馆3个社区分馆建设已完成1个(工人文化宫分馆),在建2个(枫桥东浜社区分馆、胥江中学分馆)。*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和11个基层服务点硬件设施建设顺利通过全省第一批验收。各市(县)、区新增一批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文化服务的触角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向农村延伸。
基层文化活动持续活跃。张家港市举办的第十五届中韩日戏剧节暨第三届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常熟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常熟)尚湖国际文化艺术节暨国际民间艺术节、太仓市举办的第二届牡丹节、第四届“娄东之春”艺术节等在全省、全国产生影响。各市(县)、区组织举办的社区艺术节、广场文艺、村村演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太仓市组织开展了首届业余文艺团队“百团大展演”活动,张家港市村村演大型公益文艺巡演行动上半年演出80余场次,昆山市上半年全市各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达351场次。文化“三送”工程、“三下乡”活动和“2131”工程深入开展。*图书馆上半年为基层送书2000册,*市文化馆上半年组织开展群文辅导、创作等活动40余次,基层文化工作者轮训率和覆盖面累计达70%。
(三)坚持“三贴近”推动文艺繁荣再创佳绩
滑稽戏《青春跑道》入围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入围20*—20*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新创当代现实题材滑稽戏《顾家姆妈》(暂名)剧本经多次修改,日趋成熟,有望在年底前搬上舞台。中篇弹词《海青天》等多部作品的一度创作已进入修改提高阶段。优秀作品晋京演出和走向海外、走近未成年人形成新亮点。上半年,我市锡剧《九品廉吏》、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滑稽戏《青春跑道》、《钱笃笤求雨》先后晋京演出受广泛赞誉,多侧面扩大了*文化的影响。青春版《牡丹亭》在深入开展“全国著名高校行”,成功进入武汉大学、合肥大学等演出的同时,再赴海外,出访英国、希腊引起巨大轰动。英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给予报道,认为“昆曲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韵味”,《牡丹亭》是一出“融合了莎士比亚爱情喜剧和睡美人”的剧目,整场演出“是一次令人愉悦的奇异之旅”。中国驻英使馆向文化部、外交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出情况报告。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副省长张桃林做出批示,对《牡丹亭》的成功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上半年来中日版《牡丹亭》在日本进行为期1个月的演出也广受好评;昆剧折子戏赴韩国演出反响强烈,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我市“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持续推进,舞台艺术“四进工程”(进企业、学校、社区、部队)半年来实现演出近100场次。在江苏美术馆举办的“新吴门画派——*国画院中国画作品展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盛赞这次展览是建设江苏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主要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在美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市性重要文化艺术活动积极开展。奥运火炬传递*站起跑仪式营造了热烈、和谐的喜庆氛围,第四届*少儿艺术节开幕式突出展示了“健康向上、充满朝气、全面发展”的主题,系列活动缤纷多姿。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化厅、*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经过半年的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已正式确定,相关工作正抓紧有序推进。艺术教育发展获得质的提升。*艺术学校和*昆剧院加强对接,开设的昆曲整体培养班圆满完成招生工作,为加快培养我市新一代高素质昆曲艺术专业表演人才,奠定了基础。广电节目也取得了新成绩。常熟电视台的专题片《七弦的风骚》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第20届星光奖评比中荣获优秀专题奖。张家港广播电视台的《红蜻蜓》在国家广电总局20*年度全国少儿节目精品评审中获优秀少儿广播栏目一等奖。在省文明办和省广电局联合主办的20*——20*年度全省优秀原创少儿节目评比中,张家港广播电视台的《同桌是一首歌》荣获优秀原创少儿广播节目一等奖,*电视台的《网聚爱心的小屋》、常熟电视台的《超级少年——常熟市小学生素质拓展竞赛》分别荣获优秀原创少儿电视节目二、三等奖。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推进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我市认真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任务要求,组织力量集中开展了现场文物调查和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登录、上报工作,全市共普查文物点1373处,其中新发现5*处。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工作,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免费开放名单的14家单位全部按时按要求实行了免费开放。大运河申遗*段相关工作抓紧推进,有关保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古建筑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寒山寺大雄宝殿、悬桥巷潘宅维修工程先后完成,唐寅墓维修整治工程和泰伯庙维修的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中。根据《*市区古建筑抢修贷款贴息和奖励办法》,上半年对圆通寺维修等三个社会力量抢修保护的项目进行了奖励,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抢修保护的热情。按照省文物局要求,圆满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段工程沿线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共发现文物点6处,面积63万平方米,对草鞋山遗址、青墩遗址等多处地下文物遗存、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以实施《*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市考古工作。上半年共完成考古勘探项目19个。切实提高文物行政执法制度建设。上半年初步完成《借用国有馆藏文物核准规程》、《民办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核准规程》和《博物馆处理不够入藏标准文物或标本审批规程》等三个重点项目工作规程和相关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积极抓住“5·18国际博物馆日”、“6·14中国文化遗产日”和“6·28*遗产保护日”等机遇,广泛开展了“文化遗产与我”系列活动、“*市古城墙资源数字化勘察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课题、“我为城墙捐块砖”主题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遗产保护社会宣传效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级综合性试点工作走向深入。完善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评审考核领导小组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共登记遗产项目449个,征集相关实物资料7149件。遗产项目四级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在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市7个项目榜上有名。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12个市(县)、区均已建立各自的县、区级名录,共134项。通过积极探索,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公布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4名、第二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10个。
文化遗产研究与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平江历史街区建筑评估》、《*阊门历史街区建筑评估》、《永恒:价值与魅力——*文化遗产保护论丛》先后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苏剧遗产集萃》(第二册、第三册)等一批研究资料完成撰写。改版后的*文物信息网正式上线运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站正式开通。
(五)把握导向,依法管理,支持和促进广电业快速发展
加强广电安全播出管理。针对上半年“元旦”、“抗雪灾”、“春节”、“两会”、“五一”、“抗震救灾”、“奥运火炬传递”及“敏感期”等安全播出保障期的严峻形势,做到了严防死守,确保了上半年安全播出无事故。加强节目创优。在省广电局组织的20*年度全省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评选中,我市五个县级市的广播电视台被评为全省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吴江的广播栏目《金土地》参加全省对农栏目交流研讨会受到广泛好评。积极推进广电“户户通”和城乡一体化数字电视整转工程。截止上半年,全市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195.5万户;整转率达94.6%,平均断模(模拟信号)率达87.5%。其中,*市区、常熟市、昆山市断模率均达到了100%。加快广电数字化进程。我市广播、电视已全部实现节目制作、存储和传输等环节的数字化,数字化率达到省局要求。规范行业管理机制,积极做好广电社会管理。制定《*市有线数字电视传送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管理办法》,开展了对农村“小耳朵”的专项整治。制定并下发《*市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规范》(试行),进一步加强广告播放管理,维护广告播放秩序。
(六)强化监管,改善服务,大力推进新闻出版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报纸、期刊出版和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以及新闻单位记者站、出版物经营单位、印刷经营单位的年检管理。组织开展出版业统计。推进报业职业培训,促进全市报业队伍建设。开展印刷复制业专项检查,重点加大对出版物印刷企业、承接境外加工印刷业务的企业和以数码印刷为主的企业的检查力度。推进法规知识培训,先后分2批对全市未取得《印刷法规培训合格证书》的新建和获准筹建的包装装潢印刷企业法定代表人、生产和经营负责人共400余人进行了法规知识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印刷业经营者的依法经营意识,促进了全市印刷市场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认真筹划,广泛发动,积极开展第三届“*阅读节”各项准备工作。拟定了《20*第三届*阅读节方案》,并已上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待审定后转发。
深入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提高质量、加快发展和省局提出的苏南地区要提前完成任务的新要求,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完善,明确要求,落实措施,上半年新增“农家书屋”1*家,使我市“农家书屋”总数达到640家。
(七)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坚持日常巡查和集中检查、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扫黄打非”工作中,以查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和以整治印刷复制和运输环节为重点的专项行动,两个阶段专项行动成果显著。此外,市文化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集中收缴非法音像制品行动、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整治,配合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赌博游戏机专项行动等。上半年会同公安部门进行十余次联合执法,取缔无证游戏房105家次,有力遏制了文化市场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实施连锁网吧考评管理,网吧市场进一步规范。为加强对连锁网吧经营状况的管理,文化部门于20*年底开始,对市区165家连锁网吧实施了考评管理,及时查找问题苗头,严格限期整改。经过半年多来的实践,成效显著。严格审批,稳步发展试点游戏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对全市电子游戏房进行审批。上半年新增8家单位完成筹建和通过验收,取得了证照,进一步有效缓解了电子游戏市场的供需矛盾。加强普法教育和安全宣传,维护市场良好秩序。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我市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安全经营、依法经营、阳光经营、文明经营的宣传力度。在全国第十届音像法制宣传周期间,文化部门围绕宣传周的主题“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同时根据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先后组织运送非法音像制品25万张至南京,参加全省非法音像制品集中销毁活动,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产生良好震慑作用。同时,积极有效地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手册》中学版完成初稿。
(八)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原*市文广局和*市新闻出版局两局机构归并整合工作已全部完成。市政府于20*年3月批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随即按规定要求,调整了内设机构和人员配置,明确了各内设机构职能,同时,对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进行了相应调整,确保了机关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
以两局机构归并为契机,市文化部门积极探索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机关与事业单位关系。通过对内设机构的职能调整,改革原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行政管理、行政许可职能和执法稽查职能的分开。使政府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文化部门进一步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归并清理,将原两个对外审批窗口归并为一个,有效提高了行政服务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
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市直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有效推进。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召开市直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文艺院团各自优势和特点,找准市场切入点,实行市场演出和公益性演出“两条腿”走路,文艺院团两个效益继续稳步提高。
积极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目前除个别市(县)外,其他各市(县)、区均已建有文化产业科室或落实了专人管理。配合全市服务业统计,市文化部门认真开展文化产业数据调查统计,初步形成了十一个门类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数据。继沙家浜江南水乡影视产业园之后,工业园区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在上半年喜获授牌成为我市第二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我市积极申报的“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取得了13个项目入围的好成绩,数量占全省入围项目的15%,名列全省各市之首,申报引导资金总数达5000万元。
(九)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化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加强党政干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上半年,文化部门召开了全系统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2015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规划》,明确了今后几年我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探索建立人才考核、竞争、奖励机制,着力培养和引进有才华的、涵盖文艺创作、艺术表演、经营管理、文博专技、图书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后备人才建设,下发《关于建立基层单位党政干部、业务拔尖等后备人才库的通知》,抓紧对基层单位党政干部、业务拔尖等后备人才进行建库工作。制定《关于高级专家缓退、返聘的若干规定》,使缓退和返聘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同时,积极开展了图书、文博考古、广播电视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考评制度、专业技术职称任前培训制度等,为下一步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
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认真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积极研究和加强对我市文化发展工作的理性思考,坚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研究上来。局党委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印发《*市文广新系统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党委书记与各处室、基层单位负责人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层层负责、相互监督机制。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效能建设,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行政效能管理。一批中青年干部被选拔到科级以上领导岗位,系统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围绕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职工的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建设,不断提高文化行业文明程度。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全系统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踊跃捐款。至6月底,共募集捐款41万余元通过*市慈善总会等转交灾区人民。全系统400余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0万余元。我市各广播电视机构也迅速行动起来,全市广电播出部门严格遵守上级宣传纪律,落实总局在各个阶段提出的不同要求。
坚持依法行政,实施政务公开,在上半年度市依法行政评议考核中,我局考核结果为良好。认真主办、协办“两会”建议、提案总计15件。由我局主办的建议、提案,提案人满意率达100%。全力推进了“平安文化市场”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加强了对重点目标、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保证了全系统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