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半年总结

时间:2022-04-27 06:53:00

导语: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半年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半年总结

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要求和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20*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市委八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大力推进“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大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大力推进和谐*建设;积极涵养财源税源,强化收入征管,不断扩大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总量;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新农村建设投入,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努力增加社会各群体收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年财政收支的目标是:全市财政收入预算1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财政收入目标任务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国税部门收入565亿元,地税部门收入321.7亿元,财政部门收入224.3亿元。各部门在组织收入过程中力争再多超收一些。全市财政支出总预算814.5亿元,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24.5%。为落实好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全市各级财政地税部门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财税政策引导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1.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积极制定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和政府采购制度,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和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加快建立公共技术支撑和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大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科技创新项目。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扩大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进一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扩大财政人才发展基金规模,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吸引各类专业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我市创业。积极整合政府科技资金,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科技经费管理,努力实现财政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

2.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制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各项财税政策,增加企业技术改造贴息资金,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快推进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和工业战略东移,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特色鲜明的都市工业园区,扶持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制定落实鼓励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推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加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强财政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取消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改善公共服务和体制环境,为各类经济公平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促进区县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3.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继续推进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加快海河上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重点商贸文化项目,加强风貌建筑区的保护性整修,积极促进中心城区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打造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支持重点旅游区、旅游板块的开发建设。积极落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和金融、物流、技术研发等机构来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会展经济。

二、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4.努力推动构建滨海新区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基金引导作用,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技术创新平台,鼓励创建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加快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财税优惠政策,积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抓紧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积极推进百万吨乙烯、空客A320总装线、渤海化工园、高新纺织园等项目建设,努力构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5.大力增强新区服务、辐射和带动功能。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实施*港、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积极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建设,以海港、空港、信息港和陆路交通网络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增强新区航运和物流功能,努力构建北方国际物流和航运中心。积极推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调整完善财税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地区总部以及金融保险机构落户新区,大力增强新区服务、辐射和带动功能。

三、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6.积极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以政府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育经费向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全面推行“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全面完成示范中学建设任务,推进历史名校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方案,积极推进20所示范性职业院校和3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搞好大学改扩建工程和新校区建设,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助学贷款政策和家庭贫困生资助政策,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保障教育公平。

7.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推进卫生资源布局调整,实施医科大学总医院、安定医院、中心妇产医院、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等重点工程,加快区域性医疗中心和重点专科医院建设,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继续改善医疗设施条件,完善社区公共性经费补助政策,不断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

8.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公益性文化建设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图书馆、民族文化宫、音乐厅、文学书画艺术研究中心、艺术职业学院等重点文化设施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独乐寺、文庙、广东会馆、清真大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工程。完善财税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进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支持奥运争光计划实施,完成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等重点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办好20*年女足世界杯(*赛区)等国际赛事。加快城乡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9.着力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推进快速路、地铁、轻轨等城市路网建设,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设施,加快城市公交车辆更新换代,推进新型公交场站和市区停车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供水排水、燃气管网、供电供热、路灯照明等建设改造工程。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进街道综合整治、旧楼区整修和夜景灯光建设,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市容环境水平。

10.不断提高社会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快速反应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切实保障政法部门执法办案经费需要,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平安*建设。

四、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1.努力完善建立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投入用于农村的比重,建立稳定的“三农”投入增长机制。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科技成果转化、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农业科技院校合作项目,建设一批农业科研的重点实验室和研发基地。努力改善农业装备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节水灌溉及配套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园区农业,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促进郊区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继续实施“351”和“三个一”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12.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快实施乡村公路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改造里程1000公里。继续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加快示范小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重点提高40个小城镇和100个文明生态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水平。加强农村电网、清洁能源、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从20*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污水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向新能源转化,努力改善农村整体环境面貌。

13.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落实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重点向农村倾斜政策,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立和完善农村困难学生助学体系。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参合率,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救助体系,不断扩大受益范围。新建一批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

14.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工作。积极制定落实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劳动力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继续搞好“405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托底安置,加大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提高就业稳定性。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困难企业妥善安置职工,依法退出市场。认真做好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做好就业服务载体建设工作,加强培训鉴定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区县社区服务平台功能。

15.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理顺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加强基金征缴和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增加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强化基金征缴和管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减轻参保患者个人负担,加快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保工作。进一步完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社会保障住房建设,努力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16.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完善和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各项财税政策,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合理调节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健全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鼓励企业建立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机制,提高企业职工收入水平。搞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地方津贴补贴,切实解决不同部门和地区间公务员收入差距问题。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全面实施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加强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完善单位代扣代缴制度,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六、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7.不断完善收入管理机制。积极开展财源建设,大力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不断完善财政与经济协调增长机制,努力增强财政收入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建立健全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全面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加强财政、税收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针对部分行业、企业和高收入群体税收贡献率偏低等问题,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强税务稽查,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应收尽收。强化财税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健全税收源泉控制机制,严格非税收入管理,努力防止收入流失。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修订完善财税政策,调整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等征收标准,积极做好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等税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

18.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区县加快经济发展。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模式,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绩效评价等公共财政改革,加强支出过程控制,不断拓展财政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加强财政资金和公共资金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收入直接缴库、支出直接拨付和财政集中开户、资金封闭运行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决策和程序管理,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完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举债审批程序,实现贷款还款良性循环,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19.继续加快财税信息化建设进程。按照“金财工程”要求,加快实施财政管理信息一体化工程建设,建立涵盖财政收支和管理信息的数据库,及时掌握全市财政收支运行情况。做好市级预算单位业务专网的完善和维护工作,大力推进区县财政信息化建设。加快“津税工程”二期建设,在地税系统征管查省级大集中基础上,推进税收管理员平台、纳税评估、稽查管理等相关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政府综合经济管理信息共享系统,实时掌握各项经济指标和数据,提高分析预测能力。积极建设*财税数据处理中心,构建我市现代化财税管理支撑体系。搞好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立财税信息网络安全体系,提高财税信息系统的维护、安全和数据处理能力。

20.努力夯实财政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加强会计管理,完善财会人员诚信档案建设,健全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行业监管,提高信息质量,增强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会计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财税法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文书样本,完善电子文书系统,做好有关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会签和反馈工作。规范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程序,加强审批动态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财税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法程序,完善并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高财税执法水平。

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1.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大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举办处级领导干部读书班、党务干部培训班等专题培训。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重点,积极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并落实党建工作制度、办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市委部署,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继续实施以“强组织、强队伍、强素质,创一流业绩、争当时代先锋”为主要内容的“强基创先”工程,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和带动作用。召开基层税务所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和谐机关、和谐团队建设。

22.不断健全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强化领导班子建设,认真搞好处级干部选拔、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工作,不断优化素质结构。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量化考核办法,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落实科级干部选拔记实登记办法,切实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认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培训考评考核工作,努力实现教育培训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加强财税施教机构建设与管理,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试点工作。

23.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建立符合财政地税部门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等各项制度,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抓好中央和市委确定的清理和纠正工作,坚决清理纠正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保证权力干净运行。深化财税执法监察工作,注重加大对税收管理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财税人员违反政策规定、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案件,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坚决杜绝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继续抓好督促检查、整章建制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