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探究

时间:2023-05-15 09:01:54

导语: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探究

摘要:突出中医药产业与乡村振兴地区群众通过中医药发展,着眼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推进中药材机械化种植,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在实现现有标准下的乡村振兴目标中,中医药产业发挥县域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对乡村群众致富增收的贡献明显。就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管理进行概论,以期对于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药材种植;中医药产业;优势;措施

中药材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利益链上的收益,让种植中药材的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收入更有保障、脱贫更可持续。本文就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管理进行概论,以期对于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1当前中药材种植具备的产业优势

1.1党和政府的乡村振兴政策指导投资新领地

中药材从质量源头抓起,多措并举推进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合作社、制药企业将按高于市场价5%~10%的协议价收购药农基地上的所有药材。吸纳建档立卡农户加入合作社,采取优先提供务工、种植技术、帮扶物资、订单收购等措施,通过种植、加工、销售中药材等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在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的核心区的中药材劳务就业方面,从开展标准化种植以来,合作社、部分种植大户吸纳的务工农民,带动周边群众大幅增加收入。中药材作为重要产业,中药材收入为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作出贡献。现已基本形成全产业链的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雏形。而随着“中国药都”发展路径的确定,以及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中国药都”的未来令人充满期待[1]。县域中药材覆盖村庄数量多,直接或间接就业吸纳度高,富县富民作用显著,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贡献高,对社会发展贡献集中表现在促使全县城镇化方面。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尊重市场导向、党委政府主抓、企业主推、群众主干的良好局面,走出一条“认识优势精准化、产业规划科学化、田间种植标准化、系列加工规模化、龙头商品品牌化、营销市场专业化”的路子。地方政府把党建引领、产业推动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探索出“三联三带三提升”党建引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蜕变”之路。通过党组织联建、经营主体联营、农户联帮“三联”,打好稳定增收、补齐短板的“组合拳”。引进企业,引导域内合作社组建成立富民产业联合社,组成利益联结体。唱响农户政府帮、单位帮、党员干部帮、社会人士帮的“大合唱”,帮扶单位筹资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通过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基地、基地带农户“三带”,实现农户土地入股拿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自我发展得现金等多重收入。引进企业与联合社签订“一般农户高于市场价5%、建档立卡户高于市场价10%”种植中药材的收购协议。带动群众建成中药材育苗创业园、中药材种植示范园;群众将土地入股企业,年均进行每亩分红[2]。育龙头、建基地,强化主体带动作用,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加强科技投入力度,多型旋耕机、插苗机、采收机的应用,中药材主要栽培品种的普及,辛硫磷土壤消毒、5%香芹酚水剂、育苗移栽土传病害方案化防治等绿色防控方法的推广,引导农民从普通农业向生态、绿色有机农业转型;加强产销对接,在中药材基地建设过程中,引进药企,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中药材产业基地成为企业药源基地;强化利益联结,引导辖区内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入当地富民产业联合社,实现多类资源、多方主体、多个层级、多种所有的最佳配置和有效组合,弥补单个合作社发展的不足。形成“中药材产业发展好、示范带动好、利益联结好、增收效果好,群众内生动力强”的“四好一强”中药材特色产业。围绕中药材种植特色产业,通过县、镇培训,企业、合作社实训等方式,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中药材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建立中药材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积极为返乡中药材创业人才搭建宣传、服务、合作平台,激发优秀中药材人才返乡创业的内生动力,实现中药材优秀人才与乡村振兴项目深度对接。选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人员为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为乡村振兴增力添智。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在群众居住集中区域制作中医药、中药材、中医药文化等各类宣传展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提升合作社带富力、提升脱贫成效“三提升”,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牢稳定发展的基础。结合主题党日、集中学习、中药材相关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平台,在会场、炕头、田间地头宣讲重要思想,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员干部结合“双包一访”宣讲中药材种植精准扶贫以来的巨大变化,让群众感受到中药材种植精准扶贫取得的显著成效,感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激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3]。

1.2国字号平台引领投资新高地

中药材道地产区高擎“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产区和“药博会”举办地的“国字号”大旗,以“绿色、道地、高质量”为实现路径、平台,引领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独一无二的政策支持、品牌价值。始终坚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理念,紧紧围绕药博会的举办,不断加大城市配套、产业配套、基础配套、服务配套力度。占有道地优质的中药材资源高地,不断擦亮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新名片。

1.3天赋优势造就投资新宝地

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六化”并进,国内各省区先、后天都有一定的优势。

1.3.1先天禀赋

(1)历史:种植和营销中药材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归、甘草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深涵着国学、哲学和中药学。随着全民大健康理念向全国、向世界的推进,中药材和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医药已经成一块过上小康生活的敲门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言。(3)中药材种植品种: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水土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良好的自然禀赋,为生长丰富的野生中药材、人工栽培种植中药材提供天然良好环境。(4)中药材贮藏: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干而不燥,凉而不阴,常年实际温度-10~25℃,相对湿度25%~75%,处处是天然的阴凉库,药材存放不生虫、不发霉、不变质,适合大宗中药材的仓储保管,是中药材的集散地,是“天然药仓”和“天然药库”,随着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提升,正逐步形成“南药北储、东药西储”的格局。

1.3.2后天优势

(1)加工:产品涵盖中药饮片、配方159颗粒、中成药、保健品、药妆等多个系列。(2)市场:作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中药材交易中心已形成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终端云仓相衔接的交易平台,建成以多个中药材市场为龙头的健全市场体系。(3)研发:与国内多所科研院校已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组建成立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多项,取得科技成果颇丰。(4)品牌:制订中药材地方标准,注册中药材商标。(5)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公路纵横交汇,是名实相符的联结周边数十个市县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让全国各地的中药材,沿着高速公路、铁路倒流进行仓储、存放,促成“南药北储、东药西储”的格局。近年来,已有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地的进口药材大量进入,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4]。

1.4优质环境促成投资新福地

突出体现在交通、生态、金融、营商环境的明显转变上。(1)作为“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地处城市群、经济圈战略要地,高速公路、铁路加快建设,“外联内畅”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2)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红色记忆交相辉映。特别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定力,全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使大片土地披上“绿衣裳”。更为重要的是,树牢“产业优先、企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制定出台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若干措施,建立“首贷金融服务中心”,上线运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一网通办”服务,努力营造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长得大的优质营商环境,投资将得到舒心高效的环境服务。

1.5高端品牌凝聚投资新名地

当地政府按照中药材种植“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生产标准化、追溯信息化、绿色有机化、产品品牌化、发展集约化、管理法制化”的目标,聚集龙头制药企业及合作社、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建设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生态有机药源基地,加速形成“国有名药,国药世用”的中药材高端品牌良好发展格局。

1.6无限商机汇聚投资新洼地

抢抓“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着力推进生态科技创新城、国际陆港、中医药信息物流港、物流中心、仓储商贸物流中心等规划建设,并建立健全生态产业发展体系。执行好政府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产业专项规划、产业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推进管理机制“五位一体”:推进调度、统计监测、绩效评价、督查考核、结果运用。项目切实强化政策、金融、人才、科技、环境等要素保障,为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打开新局面。把中医中药产业作为区域大产业来抓,以满足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为核心,紧盯医养、药养、食养、游养、住养、水养、文养、体养等养生文化的融合,打造中医中药、保健养生、药膳食疗、文旅休闲、体育健身、现代养老等健康产业集群,加快大健康产业带、中医药健康城等项目建设,努力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弘扬中医国粹、呵护人类健康中趟出新路子。

2促进当前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措施

2.1做好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一个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的引导。从“十一五”开始,陇西坚持这样做,从未间断。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一直为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做顶层设计。一直将中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抢抓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政府全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实施建设现代化仓储设施、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良好农业规范(GAP)种植基地、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中成药加工企业,研发保健产品,创建名优品牌。

2.2将中药材种植做细做精

“药都”要有药材,要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的大规模种植中药材。一直坚持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突出“有机、绿色、道地”要求,科学种植中药材,做到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依托药圃园,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提纯复壮、野生品种驯化、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试验、中药材品种选育、中药材标本制作等工作,先后制定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及栽培技术操作规程。颁布中药材地方标准,为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科学指导[5]。采取“企业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的运作模式,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对标准化种植基地及核心育苗区补贴。鼓励制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等方式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杜绝农肥(壮根灵)、农药等化学药剂使用,降低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道地品质。逐步成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2.3将中医药产业平台做大做强

着眼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坚持中药材加工从粗放到精细,从凭经验判断到遵循标准,从小作坊手工加工到大型工厂化、机械化、智能化。打造出集中药饮片、提取物、成药、保健品等为一体的大众化、高端化产品加工体系。为做精做深做大中药材加工业,坚持打造加工园区,让加工业有大“摊场”。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带动、技术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建设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标准化生态产业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入驻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培训,投种子种苗,通过给老百姓培训标准作业流程(SOP),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要求,进行GAP的基地建设,使得中药材的产业链有很大的延伸[6]。目前,中药材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集原药切片、颗粒剂、配方饮片、成药提取、混合成药及更多高端产品为一体的加工链,将产业加工推向更高层次。坚持“以文引医、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养结合、康养结合、以药兴商、以商助农”的中医药、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中医药产业推向大健康转型。谋划实施智慧中医堂、中药材特色小镇等中医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建成中医康养一条街、中医养生楼,大力发展中医康养、中医保健、中药膳食等大健康产业,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和释放。在建设加工平台的同时大力打造储存平台。得天独厚的中药材储存优势和区位优势催生仓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一方面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扩大仓储规模,提升静态仓储能力,现代仓储物流项目先后落户,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贮藏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争取成为国家的“天下药仓”。

2.4将品牌做到优质化

(1)打造节会品牌。以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医药行业盛会”为目标,承办举办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中医药产业博览会。(2)建设原产地品牌。争取中国农学会的原产地、特产地的命名,争取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记审查注册认证,争取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3)建设商品品牌。申报注册中药产品商标、知识产权,使中医药产品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5将中药材市场做到专业化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中医药产业市场建设走过一条低端向高端、农贸市场向专业型、线下向线上、人工向智能转变之路。中医药科技企业相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集公共服务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中药材交易商铺、原药材交易大棚、现代化的江能集团中药饮片展销厅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吸纳常驻经销商户进行原药材、饮切片交易。中药材交易中心上线运营,通过运用“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的服务模式[7],有效解决产业上下游客户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不确定、融资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新时代专业化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商品可追溯,制药企业逐步实现中药材可追溯的程序,可追溯化使药品的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通过扫码,可以看到一个药材从播种、生长、采摘、储存、物流、生产、加工全过程,增加它的可信度。

2.6谋划补齐短板

(1)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在于科技,在于人才。中药材的道地性以人才资源、老百姓的知识文化结构(其对中药材的认知、对中药材的理解)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对种植熟悉的农村工作者,或者是药材的种植者、药品的炮制者,对中药材的成分、性能、功效等应把控好,可引导一些职业中专、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向与中医药产业发展有效结合,灵活开展短期培训、线上培训,加强对产业农民、产业工人、产业技术干部的培训。(2)中医药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政府要持续加大陇药文化内涵的提升。将城市的演艺、餐饮、保健、建筑、旅游、文创、社会氛围都紧紧围绕中药材做文章,把一个城市和一个产业融到一起,形成互带互促的格局。在打造特产中药材品牌、提升文化内涵上,围绕中医药文化精神、全民大健康理念、道地药材做文章,工作在药乡、生活在药乡、游在药乡、食在药乡、康养在药乡,让“千年药乡”的味道更加浓厚,与人生息息相关。从神农尝百草,到屠呦呦提炼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瑰宝,在“千年药乡”成为助推当地实现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相信在未来,中医药产业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还能为蓬勃崛起的药材之乡带来更多魅力!

参考文献

[1]甘肃广播新闻.“药都”陇西:把产业延长,让增收加码[EB/OL].(2020-08-26)[2021-03-05].

[2]康小刚.脱贫攻坚奔小康,“三联、三带、三提升”-陇西县柯寨镇以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N].甘肃日报,2019-12-29(1).

[3]柯寨镇党政综合办.组织“五大融合链”,陇西柯寨镇为乡村留下“三笔财富”:陇西柯寨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续推进[EB/OL].

[4]甘肃学习平台.甘肃陇西:一株中药材如何嬗变为县域大产业[EB/OL].

[5]赵军,师建平.以文引医带动模式在中医学术传承创新中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6):61-63.

[6]赵军,师建平.对中医药高等院校“以文引医”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9):6-8.

[7]赵军,李婧,师建平.论国学对于中医发展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8):73-75.

作者:赵军 王振华 董秋梅 李林 赵智博 师建平 常虹 田广芳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一处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柯寨镇刘家掌村党支部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 甘肃省中医院痹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