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研究

时间:2023-01-30 08:58:54

导语: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研究

摘要:大型仪器设备健康平稳运行对于减少科研空档期、提升生命周期内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大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实践,梳理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维修的共性问题,提出基于生命周期数据库和故障预防制度的维修模式,进而通过与大型仪器设备绩效挂钩的维修基金资助机制,推动二级单位自觉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故障预防;维修基金

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是重要的办学资产,承载着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和研发先进科学技术的责任和使命。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高校要在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在保障本校教学科研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向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共享,并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制订校内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管理制度和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国家和地方网络管理平台进行对接。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各种原因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的折旧老化甚至损坏,严重影响了其价值的实现,因此,建立科学的维护维修方式,保障仪器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是开展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教学科研、开放共享的前提和保障。

1大型仪器设备维修难成因分析

大型仪器设备维修不同于普通仪器设备维修,因大型仪器设备精密度高、单价昂贵、同类数量少等特点,决定了其维修的复杂程度、维修周期和经费投入要远高于普通仪器设备,其面临的困难具有独特性。

1.1维修经费预算紧张随着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规模逐年增加、设备精密度的提升以及老旧大型仪器设备步入故障高频期,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要求落实每年不低于购置费6%的运行维修费,高校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维修的费用也应逐年递增。然而,限于高校财力有限,维修经费预算往往跟不上维修需求[1]。

1.2自行维修能力欠缺长期以来形成的仪器设备“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修”思维,导致教师不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缺乏预防重于维修的理念,遇到故障自行解决的动手能力较弱。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长期依赖于厂家[2],在维修策略制订、维修价格谈判中缺乏话语权。

1.3档案资料不够健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种类繁多,工作环境、使用方向、操作群体、使用频率等因素不尽相同,在日常管理中,如果没有形成完备的使用数据记录[3],将无法科学准确地获取仪器设备运行状态,不利于全面科学地诊断仪器设备故障,也不利于预防同类故障再次发生。

2解决大型仪器设备维修难的先决条件

2.1形成大型仪器设备生命周期数据库对大型仪器设备全过程管理数据的记录,可为设备维修提供全方位的原始数据。借助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生命周期技术档案,涵盖大型仪器设备的招标购置、安装调试、更新改造、维修记录的全过程记录[4-5]。此外,在日常使用中,利用管理平台开放共享管理功能,详细记录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包括测试时间、测试内容、测试人等信息。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手段[6],监控并记录大型仪器设备的温度、湿度、电路等环境数据,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过程的影像资料进行存盘以备查。通过对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状态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为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和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如分析教学、科研使用机时比例的数据,可为维修基金资助比例提供依据。单台仪器维修频繁的,通过数据回看,分析是环境原因、人为原因还是设备老化原因,从而推断它是否存在环境指标不达标、未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故障检查分析专家库[7]。遴选学校对各类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保养维护、故障解决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当学校仪器发生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给出合理化的维修建议。

2.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故障预防制度根据我校大型仪器设备故障相关记录显示,未按规程的不当操作和日常维护保养的缺失,是除设备自然老化以外的主要原因。因此,机组人员需要转变思维,不是等到故障来临时大修,而是应以平时预防为主[8],将造成设备故障的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预防,轻则造成设备精密度误差、加速老化、功效降低,重则引起连带问题,最终导致严重故障的产生。因此,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和维护保养,能有效延长设备生命周期,减少重大维修引起的仪器设备使用空档期,为教学科研提供最佳状态的仪器设备,从而真正达到花小钱省大钱的目的。做好大型仪器设备操作培训,建立分级操作许可证制度,通过操作能力考核的人员获取相应大型仪器设备操作证,并随着操作机时的累积不断提升操作级别。机组管理员定期组织操作考核,未通过考核者将取消其操作证。机组人员同时要将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注意要点上墙或上网,提示操作者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此外,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只有具备设备操作证的人员才可以预约和使用仪器。通过物联网终端控制技术(门禁、电源控制器、摄像头)对使用者从进入实验室到操作完成后离开实验室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记录。在日常操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的,其操作证将降级或取消。加强大型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力度,实施分级保养模式。一级保养,机组人员每天对仪器设备表面除尘、功能检查、基本参数校正;二级保养,机组人员在维修工程师的指导下,对仪器设备内部进行清洁和技术参数校正;三级保养,与大型仪器设备厂商的合作,邀请维修工程师定期上门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参数校正。鼓励维修人员掌握基本的保养和维护技能,能够熟练更换易损件和易耗件,即时关注仪器设备运行状态,如开机时间是否过少或过量,是否有不正常信号出现。杜绝仪器设备“带病工作”,当仪器设备“病情加重”不能运转时,就只能被迫退役。通过按时保养,使仪器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做好大型仪器设备所在实验室温湿度、灰尘、震动等环境指标的监控[9],特别是雨季、酷暑、寒冬等极端天气,做好仪器设备的防潮、防晒、防冻保护。我校在2014年购置了两台相同品牌的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归属于两个不同学院。其中一台仪器有完备的避光、防尘措施,并且在每次操作前后都要查看环境温湿度,如超过阈值就立刻打开空调、除湿机等设备,使温湿度回于正常范围,因此这台仪器的维修频次和费用支出就少得多。此外,要重视设备配套设施(如水源、电源、气瓶)的检查与维护,避免工作状态发生断水、断电、断气情况。

3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全过程管理

对于已经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大型仪器设备,从仪器设备管理角度,加强从维修论证、方案选择、维修实施到验收完成的全过程管理,细化方案优化细节,使维修工作达到最优的效果。

3.1维修申请评估机组人员需要联系能够提供维修服务的厂商,根据仪器设备故障现象和故障代码,结合仪器设备生命周期数据库,综合分析判定仪器设备故障原因,给出初步维修方案和维修预算。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维修预算,考虑仪器设备理论折旧值和当前仪器“健康程度”总体状况,如果维修预算W超过设备净值PT,则评估维修价值不大,不建议维修。

3.2维修方案选择设备管理部门邀请校内大型仪器设备故障检查分析专家,对各维修服务商的维修方案技术性进行评估,如维修是否“对症下药”、是否必须更换整个配件。综合考虑方案报价、售后承诺以及仪器设备生命周期数据库中的历史维修评价,择优选取维修厂商和维修方案,争取最大利益。

3.3签订维修合同确定维修厂商后,需要签订维修合同,明确此次维修的价格、维修服务明细、维修完成时间以及维修后的质保期、响应速度等内容,做到合理细致、边界清晰,避免因权责不清导致不必要的纠纷。

3.4维修效果验收维修过程中,学校机组人员要与维修厂商保持充分沟通,对维修过程要予以跟踪,注重时效和质量。维修完成后,需要将仪器设备试运行一段时间,然后组织专家对大型仪器设备维修效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申请付款。

3.5记入维修档案要将此次维修内容完整记入维修档案,信息包括本次故障原因、维修内容、维修费用、维修厂商、维修质保期、服务承诺、验收报告等。通过建立和维护维修服务厂商名录库,对每次维修服务给予评价,有利于下次维修时厂商的甄选。

4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基金保障作用

4.1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基金收入来源为了能够支撑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维修活动,学校需要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维修基金面向学校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由学校配套经费、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费的3%~6%以及学校开放共享收入的20%构成。其中,学校配套经费因为学校财力紧张,每年预算固定不变或略有增加,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费预存维修基金总量有限。因此,只有学校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增加开放共享收入,才能有效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总额。随着开放共享的全面展开,与地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增多,未来开放共享收入在维修基金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高,可以起到维持大型仪器设备维修活动的正常开展、保证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作用。

4.2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基金支出方法为了扩大维修基金受益面,增强仪器管理单位和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10],采用校级维修基金和维修申请单位自有经费共同支出的方式。按照大型仪器设备用途分类,审批维修基金资助比例: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为主的大型仪器设备,按照承担教学工作量程度确定不低于50%维修基金支出;用于科研为主的大型仪器设备,根据使用效益和对外共享情况,由学校承担不超过50%维修费用;用于校内外共享服务为主的大型仪器设备,则由分配到维修申请单位的开放共享收入支撑。

5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维修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与大型仪器设备保养情况、机组人员操作情况以及仪器设备所处环境等息息相关,需要有完备的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全过程支撑,如何充分调动机组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和执行定期保养制度是避免大额维修支出的关键。在学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考核层面,可以探索将仪器设备动态维修率(故障数/机时数)与其绩效相挂钩;在维修基金资助方面,还可以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更合理的支出办法,从而鼓励和引导二级单位;主动开设本科生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教学课程,加大面向校内外开放共享力度,形成维修促进共享、共享保障使用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曹永正,刘洋,张海江.浅谈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J].实验室科学,2012,15(4):190-192,196.

[2]廖晓燕,陈子林,邱国福,等.充分发挥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仪器维修职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269-271,276.

[3]阎冰,张小蒙,刘彦强,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7):10-11.

[4]贺锦.探索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41-243.

[5]王文君,刘淑云,刘洪颜.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4):282-285.

[6]张皓瑜,陈媛媛.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9(28):29-31.

作者:吴甲 葛志明 单位:南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