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思考

时间:2023-01-30 08:36:17

导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思考

摘要:新课改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迅速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阶段,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知识讲解型教学策略,虽然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但难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要求,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流程与策略,切实、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主阵地,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及发展。过去很多教师采用落后的教学手段,将信息知识讲解、信息技能传授作为教学重点,没有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社会责任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逐步变革教学策略,将核心素养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能力及信息社会责任。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忽视知识形成过程目前,很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十分重视,但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较强,且理论知识较为抽象难懂,如果教师仅仅关注课堂教学效率,一味讲解知识或技能,没有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将难以提升学生的素养及能力。

(二)课堂趣味性不足新课改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将趣味、开放的课堂营造出来,让学生自主实施探究活动,勇于表达个人观点,展现个人才华,以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但从现阶段教学状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及兴趣需求,不注意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策略,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忽视信息技术实际应用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训练题目,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知识,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忆,但很容易遗忘。同时,一些教师在开展训练活动时,没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没有引入符合现实情景的任务,导致活动的实际开展效果较低,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原则

(一)整体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涵盖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的内容,这些维度虽然各有侧重,但相互联系较为紧密,共同构成了核心素养这一主体。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时,不能只考虑某一个维度的要求,而应从整体性角度出发,避免各维度之间的联系遭到割裂,否则将无法顺利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整体性要求还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各个单元、章节知识之间具有内在逻辑性,教师要精心筛选与组合教学内容,有效衔接不同知识点,促使课程体系贯通得到实现。

(二)情境性情境性需要在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体现,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来讲,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生动场景,联系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以便提升学生的新知学习效率。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讲,过去教师主要采用标准化评价模式,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验。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创设或模拟真实情境,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等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中。

(三)主体性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贯彻主体性原则,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认知能力等因素,科学筛选与组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重难点知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入新型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案例讨论等,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鼓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

三、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承担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职责,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培育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重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和模式。为有效培育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不仅要培育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对人、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能够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应用学到的信息知识。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革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念,依据核心素养要求全面优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综合考虑学生的成长需求及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利用网络等渠道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借鉴学习先进经验,尝试应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新型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得到提升。

(二)优化教学目标为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现阶段,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制定的教学目标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此,教师要深入解读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内容,准确把握各个维度的关键要素和育人要求。1.信息意识。一般来说,可从信息获取与信息价值判断两个方面划分信息意识维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获取技能,可以结合自身需求,主动、高效地获取相应信息,同时学会判断信息的可靠性、真伪性等。2.计算思维。学生要能够分析简单的问题或任务,梳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可以利用流程图展现问题解决步骤,借助相关工具顺利解决问题,同时判断问题的解决成效。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要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的重要作用,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学习网络中的教育资源,且利用数字化工具自主设计相关作品等。4.信息社会责任。学生要能够对信息技术的影响进行辩证看待,养成规范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行为,同时掌握基础性的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严格贯彻网络方面的法律政策,遵守信息伦理道德规范。教师应深入剖析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依据教材内容细化设计各个章节、各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促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等得到同步提升。

(三)组织教学内容现阶段,部分教师仅仅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没有积极引入时代性、生活性素材,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也会阻碍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时代性元素与生活化素材,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要求。1.体现时代性。近年来,信息技术革新速度较快,教材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仅仅依靠教材内容,难以帮助学生掌握前沿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结合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与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时,教师要同步创设社会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信息技术发展对生活的影响,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体现生活性。目前,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没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习经验,导致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且难以在实际生活中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必备能力、关键品格进行培养,因此,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精力等筛选、组合知识内容,引入真实的生活化问题,鼓励学生尝试探索解决,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电子板报的设计”一课时,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电子板报,但在现实生活中制作过黑板报、手抄报。为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引入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在制作黑板报时,我们要做哪些工作?报纸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等问题。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能够有效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为后续的新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教学方式目前,很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依然采用讲授法、讲练结合法等常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单一,这样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阻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方式,切实增强教学过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只有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高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其中,项目学习法在培养学生能力素养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适宜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加以应用。具体来讲,项目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梳理,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设计任务项目,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其他学生帮助下完成项目任务。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课堂重点知识与技能,还能提高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从而顺利达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项目教学实施中,一般要遵循以下流程。1.制定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服务于课堂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依据核心素养要求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科学制定项目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制定的项目目标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为项目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指导。2.确定项目主题。教师既可以结合教学目标、章节内容自主确定项目主题,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拟定项目主题。但学生的思维认知存在着局限性,教师要综合分析考量学生提出的主题,避免偏离教学目标。3.制定实施计划。为有序、顺利地开展项目学习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知识与已有经验,自主拟定实施计划,对工作流程、工具资源、完成时间等细节进行明确。4.开展项目实践。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落实计划,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引导者的定位,多给予学生大胆探索的机会,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探究过程。如果学生遇到了难题,教师可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顺利完成项目任务。5.作品评价。当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展示与评价各自的作品,分享项目实施经验。6.分析总结。受认知思维等的影响,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往往只能够获得零碎化、浅层化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项目实施过程,提炼总结项目涉及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计算机数据处理”模块中的“Excel”知识时,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便可组织开展以“深挖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为主题的项目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当前中学生的上网情况,查询相关数据,制作Excel表格,利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展现探究结果,思考“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等问题,以培养的学生知识技能。

(五)优化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在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教师要及时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拓展与丰富评价内容,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评价实践中,教师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内容,从信息意识、社会责任、计算思维以及数字化能力等多个维度设计指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等进行客观考察与评估。为避免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参与到评价中,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指标开展自评及互评,这样学生既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优势。

四、结语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透彻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目标,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贾建平.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0).

[2]李大兴.核心素养背景下微课教学的有效应用研究——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1).

[3]薛冬玉.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策略[J].中华传奇,2022(35).

[4]杨淑萍.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学苑教育,2021(6).

[5]薛锋.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2021(2).

[6]邓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成长,2021(8).

作者:陈锋 单位:甘肃省张掖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