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投资理财探讨
时间:2023-01-05 08:35:46
导语:大学生投资理财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群体对投资理财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得出相较于其他个人投资者,大学生更乐于接受学习投资理财知识、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安全性较高的理财平台,同时更倾向于构建更加稳健的投资策略。此外,大学生也存在投资理财整体参与度较低、长期规划不足等问题。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论给出推动大学生投资理财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金融;投资;大学生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数量和大学生群体数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为投资理财提供了广阔的良机。但是,大学生的收入来源较不稳定,且理财经验相对匮乏,对于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无法准确地把握。为了更好地发展大学生投资理财,应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进行调研。
一、研究现状
目前,针对中国股市投资者投资行为特点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不理性行为方面。在微观层面,从众心理、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处置效应等行为会影响投资行为。而宏观层面上,国家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会对市场中的投资者产生影响。在股票市场方面,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体现在股票市场波动剧烈、换手率过高、“跟庄”现象严重等,体现出我国股市处于不断发展的成长阶段。在具体的投资者行为方面,新增个人投资增长率、个人投资者活跃度的提升对于股市有正面作用,而个人投资者持仓变化率则对于股市有负面影响。自从我国引入“两融”交易制度后,我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明显存在的处置效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融资投资人存在更加不明显的处置效应,更加愿意理性地卖出他们的亏损股票。与此同时,处置效应对于融资投资者的绩效负面影响较大。除此之外,相较于传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最近的研究运用非线性因果检验方法中的信息熵法,基于优矿金融量化平台的数据,对我国股市个人投资者行为和股价涨跌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发现二者是显著的非线性信息转移关系。大学生群体因为较强的求知欲和认知能力、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强、进步而个性的消费需求等特点,他们的行为特征有别于一般投资者。因此,研究大学生群体投资理财的特殊性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已有文献讨论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特点及相关政策建议。此类文献大多讨论大学生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首先,在未进行理财意识培养之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理财意识,开支没有计划,诚信意识淡薄。其次,当代大学生在理财意识、理财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大学生的投资行为也不完全理性,具体表现为大学生投资者在损失中度时与普通中小投资者保持一致,有明显的处置效应。大学生可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少,并缺乏理财产品认知。此外,大学生投资会受到所获取到的知识的影响,投资者拥有更好的社交网络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即使在没有任何信息内容的情况下,易于处理的文本也会影响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大多文献也提到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来提高大学生的“财商”;通过创建universityinvestmentfunds来更好地贴近市场,训练投资理财能力;利用互联网传播流行、实惠的投资理财知识来培养大学生理财意识,引导大学生科学理财。除此之外,在大学生金融需求方面,近年来海外的研究基本先从大学生投资理财的某一个具体方面入手,然后再通过Logistic模型、因子分析等实证方法研究影响需求的相关因素。目前,针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研究集中于指出不理性行为,但缺乏具体调研数据的支持和行为金融视角的理论解释。而且上述研究仅仅集中探讨了大学生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忽略了大学生这一高知群体相较于其他投资者展现出的更为理性的行为,而这方面的研究对于研究投资理财以及大学生群体都是不可或缺的。基于对全国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问卷抽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手段,本文指出了大学生参与投资理财现状存在的整体参与度较低、缺乏结余资金和长期规划的问题,及其相较于其他投资群体更倾向于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将资金存入安全性较高的理财平台和构建更加稳健的投资策略的优势,并且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
本研究对于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的调研采取在线发放问卷的形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75份,对全国各高校各专业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共收回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98.73%,有效问卷463份,有效问卷率98.72%。其中,女生有效填写人数202人,占43.63%,男生有效填写人数261人,占56.31%;本科学生填写人数253人,占54.64%,专科学生占9.94%,硕博研究生占35.42%;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农村户口人数为218人,比例为47.08%,城市户口人数为245人,比例为52.92%;专业范围上,经管类169人,占31.53%,理工类占30.89%,文史类及其他占37.58%。除此之外,调查主体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22岁之间。
三、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大学生投资理财整体参与度较低。根据本次调查所回收的有效问卷结果,大学生整体的投资理财渗透率较低。风险厌恶固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该问题,但是通过对未进行投资理财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选择了“厌恶风险”的仅占34.33%,低于对理财产品不了解的57.46%、目前没有理财计划的52.24%、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投资理财的38.81%和没有富余的资金来投资的38.06%,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图1)1、缺乏结余资金。经过问卷调研,可以得到目前大学生月生活费结余绝大部分位于500元以下,如图2所示。当投资者现有的财富能够应付生活目标的实现,不会导致财务危机,他们会使自身支出外的结余资产作为资本能够保值、增值和获得更大的收益。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以投机套利和锻炼投资理财能力为目的参与投资的占比最高。这部分投资者不能承担大量的风险,但又希望通过投资理财获得相关的知识并取得一定的收益。因此,现有的投资理财产品,除银行理财及余额宝外,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均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多数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若大学生贸然尝试以上金融产品,对于其风险承受能力会是一大挑战。单就实现资产的跨期保值(即去除锻炼投资理财能力因素的影响)这一大学生投资理财的主要目的来讲,现有投资理财方式的高风险阻碍了一些大学生参与投资。(图2、图3)2、认知的偏差。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可以承担的本金损失集中在10%以下。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在5%左右,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达标率在99%以上,很少有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率,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更是极少,再加上银行“刚性兑付”“隐形担保”的因素,实际风险会更低。由此可见,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可以满足大学生投资理财需要的。但是,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为保护投资者不允许理财产品公司对其自身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进行宣传。银保监会出台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明确理财产品的销售机构不得虚假宣传、片面或者不当宣传,不得预测理财产品的投资业绩或者出具、宣传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因此,实际收益和大学生认知中的理财产品收益存在偏差。(图4)
(二)缺乏长期规划。大学生目前的投资理财规划仍集中在短期,有长期理财规划的占比不高,计划投资时长在1年以内的占比达到了80.25%,如图5所示。(图5)短期内投资理财收益会受到外部信息冲击,而产生一定的波动。投资事件具有的随机性再加上大学生用于投资理财的时间比专业投资者要少很多,导致了其预测短期市场走向的准确性会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等现象。股票、基金及金融衍生品的投资也有所不同,由于框架效应、处置效应、沉没成本效应以及过度自信导致的不理智投资行为的影响,实际的收益率有可能会更低,而较低的投资收益率会打消投资理财的积极性。长期市场的走势更适合基本面分析发挥作用,同时黑天鹅事件造成的市场情绪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散。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测和对公司业绩的预测也会更多作用于长期。我国股指能够反映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长期代表性较好,而从短期波动看,中国股指晴雨表效应总体较弱。对于市场的预测来讲,对长期走势的预测相较于短期会更加准确。另外,对于长期理财来讲,由于流动性偏好的因素,整体收益高于短期。目前,根据普益标准银行理财市场月报,从长期来看,FOF类产品模式能在分散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增厚投资收益,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和投资回报。但是银行理财的FOF产品的投资期限大多在一年以上,而这与大学生投资理财期望的投资时长相违背。
四、大学生相较于其他投资者的优势
(一)大学生更倾向于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从本次调查所回收的有效问卷结果出发,超八成的受访者对大学生投资理财持整体同意态度,如图6所示,这体现出大学生对于投资理财是非常认可的。(图6)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大学生需要尽早培养理财意识,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资金。与此相比,目前市场上的散户投资者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于了解理财知识缺乏强烈意愿,在学习理财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也普遍不如大学生群体。在面对投资理财时,大部分散户投资者存在着投资、赌博、暴富等心理,该群体的数量远远多于将股市看作是一个理财场所或是作为长远投资的人群数量。因此,大学生群体有更好的意愿和条件进行投资理财,这也体现出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有利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调查结果,有无金融投资方面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对于大学生群体培养理财意识至关重要,如图7、图8所示。(图7、图8)
(二)大学生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安全性较高的理财平台。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群体将资金存入余额宝、理财通等平台,这些平台的特点是资金账户的安全性较高,且在基金管理等方面比较成熟。上述平台在业务内涵上与传统模式没有太大区别。除此之外,大学生群体也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等传统理财渠道。相比于大学生群体,散户投资者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风险性更高的股票市场,而根据证券公司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我国股民总数中95%是散户,而80%的散户投资者在股市是亏损的。散户投资者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的股票投资知识,在心态方面更容易陷入“羊群效应”的陷阱。而散户投资者资金量较小,通常只进行单只或几只股票的投资,在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前提下,无法抵抗波动性的风险,往往造成极大损失。与此相比,余额宝等金融平台提供的基金产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专业理财,这无疑是更加理智、成熟的选择。但不可忽视的是,余额宝、理财通等平台对于个人信息安全造成了威胁。近年来,理财平台利用用户信息进行产品推荐,乃至大数据杀熟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群体应该将关注重点投向信息保护等方面。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我国正式实施。该法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给出了更加明确的定义与措施,这个法案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理财的成熟发展。
(三)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构建更加稳健的投资策略。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倾向于将资产的较大部分进行低风险投资,用一部分资产参与高风险获得收益。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只有3.89%的调研群体愿意为了高收益冒较大风险。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对于保险规划等基础知识了解有限,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规划、基本的个人税收筹划和个人及家庭的综合理财规划等内容的学习都有待加强,这些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但这种相对保守稳健的投资选择相对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财务基础与风险承受能力。(图9、图10)与此相比,如上文所述,散户投资者缺乏本金与投资技巧,且偏向于激进的投资策略,稳健的投资策略比较符合其风险承受能力。大学生群体接下来应该将重点置于提高理财知识能力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和理论,而理财平台应提高专业能力,提供更加成熟、更加符合大学生投资特点的理财产品。
五、几点建议
(一)高校应普及“财商”教育。高校应加快建设课程体系,开展广泛的“财商”教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生群体不断增长的巨大人数势必带来庞大的投资理财需求。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投资理财知识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根据上文的分析,我国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仍需继续提高,大学生对投资理财产品仍存在认知偏差。具体而言,学校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鼓励理财类组织社团发展、媒体传播、举办理财知识大赛、邀请理财相关人士开办讲座与选修课等方式普及推广专业理财知识,以应对大学生锻炼投资理财能力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具有“财商”的时代新人。
(二)开发适合大学生的理财产品。理财平台应开发适合大学生的投资理财产品,适当降低投资理财门槛以鼓励大学生投资理财。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仍存在富余资金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差的特点,且有一定的超前消费倾向。一个适合大学生的投资理财产品应抓住大学生群体的投资理财特性,在保证信息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基于大学生群体的投资理财需求对信息流进行充分利用。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应在保证安全性与风险提示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理财门槛,鼓励大学生进行收支规划与定期投资。这样做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对于投资理财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能先一步抢占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填补市场空白,达到更好的效益。
(三)大学生应建立长期投资规划。学生群体本身应提早建立人生规划与长期的投资理财计划,求稳求远。大学生群体经济来源不稳定,对于资金使用的弹性要求较高,既注重投资理财产品的稳定性,又不满足于银行存款等传统方式的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群体应主动学习接受理财知识,主动开展投资理财活动,在保证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适当尝试不同方面的投资选择,不仅有几率为个人带来收益,更有助于培养投资理财意识,为日后工作生活中的投资理财决策奠定相关知识和相关经验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推动国民金融素养的进步。
六、总结
基于本次调研所获的数据,在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后,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由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普遍缺乏系统全面的认知,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学生群体零用及结余资金增多,高校应加快建设课程体系,开展广泛的“财商”教育,提供相应的教育模拟平台,以应对大学生锻炼投资理财能力的需求;二是大学生群体仍存在富余资金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差的特点,且有一定的超前消费倾向,互联网理财产品可以在保证安全性与风险提示的基础上,降低理财门槛,鼓励大学生进行收支规划与定期投资;三是大学生群体应提早建立人生规划与长期的投资理财计划,求稳求远。
主要参考文献:
[1]杜燕君,钱辰.中国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行为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18).
[2]刘敬亮.中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1).
[3]沈冰,赵小康.个人投资者行为对中国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6(11).
[4]张云亭,张伟强,廖理.融资投资者更不愿意实现他们的亏损吗?——来自中国股票市场“两融”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9(04).
[5]杨澜.投资者行为和中国股票市场的关系研究———基于非线性因果检验的信息论方法[J].北方经贸,2020(10).
[6]王学信,宋欣捷,李瑭璇.在校大学生的金融需求现状及成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20(05).
[7]朱香.大理学院学生理财意识培养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9(24).
[8]马越,杜驰,李照林.大学生理财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7).
[9]郝旭光,郑丽娟,陈颖.大学生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03).
作者:李昊霖 单位: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 上一篇: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索
- 下一篇: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