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时间:2022-12-06 14:43:53
导语: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产业集群化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产业集群化的优化升级是当前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工业工程是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工程作为一门技术和管理相融合的交叉性学科,对于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和优化离不开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且企业对于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对工业工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主要就产业集群视角下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化的优化升级。
一、产业集群概述
产业集群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特色和优势,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着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质量。以我国东部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例,在江浙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制造业,并且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于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企业来讲,传统的生产模式只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对资源的利用率不断下降,市场竞争力不足。
二、工业工程专业的内容以及特点
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工程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美国,随即在欧洲和亚洲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工业工程专业主要是以降低成本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学科,运用专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法,涉及数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并且对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是主要方向;对于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的组成进行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最终实现我国的企业在生产制造、管理和服务等环节的成本得到节约,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工业工程专业主要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首先是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工业工程是一项比较系统化的综合性的优化技术,所涉及的领域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需要对人、财、物、理论知识等进行综合的研究。其次是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其专业是比较综合的交叉性的学科,对于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应用研究比较深入,并且涉及了诸多自然学科专业,也要应用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其综合性比较强。最后,其时代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该专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和工程技术的统一,效益和效率之间保持平衡,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对于各种新的制造模式,比如精益生产、准时制、企业资源计划等是工业工程专业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和要求下进行的新的研究领域和成果。
三、产业集群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集群是一个在地理位置上相互联系的企业和组织的集合。在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业、美国硅谷IT业等领域,都是以行业和区域的有机结合为基础,实现了高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产业集群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比如,大湾区着力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浙江的低压电器行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其在资源配置上有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竞争优势。在推动工业工程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集聚对工业工程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工业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对标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有其特殊性。
1.对人才需求的岗位结构和类型结构具有特殊性。产业集群即在一定的区域内,在地理位置上相互联系的、具有高度聚集性的公司和组织,在产业集群中的各个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特征。比如,河北安平丝网产业集群形成拉拔类、编织类、焊接类、冲拉类、非织造类、制品类六大系列,应用在石油、化工、建筑、医药、汽车制造、畜牧养殖等工农业领域,以及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精尖领域。结合具体的工业集群,对工程工业专门的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还是很大的。
2.工业工程人才流动具有特殊性。产业集聚对专业性人力资本具有“拉力”和“推力”效应,对其产生双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对人才的巨大吸引力,会吸引大批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因为行业的不同,也许会有更好的集群来吸引人才,从而将人才推向市场。在双创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人才的发展视野扩展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所以,人才在寻求更好的发展时,往往会集中在具有优势地位和区位优势的工业集群上,通过“推”和“拉”,让人才充分流动,通过市场的自发优化和配置,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人才竞争力,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如果对人才的培养技能目标过于单一,就会导致就业“瓶颈”的出现,只有具备多种技能,才能在择业中表现得游刃有余,顺利地与企业进行衔接,并使工业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在“推”“拉”中处于主动权,持续服务于产业集群。
3.要求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工业集群的发展与产业升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产业集群要实现发展与转型,必须着力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低技术到创新型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全球化的生产网络中,企业集群要逐步从加工制造转向设计、开发、品牌化、工艺升级、产品升级。随着工业经济的集中发展,大量的相关工作岗位被整合,并在生产流程中进行协作,以达到集群创新的目的。
四、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型人才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以技能运用为目的并无过错,但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即学校、学生、社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并针对社会需要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前者以满足就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指导,后者以创新为主导。前者采用的是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后者是以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为核心。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终生教育”思想,但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材、师资、课程设置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常常只停留在“模式”的设计上,而不能实现真正的“实践”。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来看,前者是有利的,但从实际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的应用性是有优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位的变动也越来越大,后者无疑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毕业后,学生面对着很多的就业选择,如果他们有能力主动地融入社会,那么他们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否则就得按照“订单式”的方式来选择。
2.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性不强。大学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学校管理、科研水平、专业设置、教材选择、学生来源、就业单位、企业人才需求等诸多因素有关。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都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关,这些关系是相互依存,没有哪一项是脱离了地区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他的环节就会被限制,从而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影响高校的招生、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人才适应能力差,这是因为当前高校人才的培养对象与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输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工业集聚中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以不断变革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在不确定的、变化的新情境中,只有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提高综合能力。例如,在湖南株洲有铁路、航空、成衣等多个产业集群,急需机械制造、航空、服装等行业的高技术人才,而湖南株洲地区的地方职业学院培养的人才往往不能满足产业集群的需求,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外来人才被吸引过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集群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技术升级,这一转变未能及时向高校反映,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需求脱节,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集群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类型、专业结构失衡,造成人才培养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具有的理论知识脱离了企业实际需要。
3.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比较强的专业,由于当前各大高校在设置相关专业的过程中自主权比较大,教育部对于相关专业的设置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因此,在专业的开设方面呈现多形式多样化的现象;对工业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设置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往往是借鉴国外的课程或者国内一流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教学,对于专业涉及的课程都要求学生学习,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有重点,课程设置没有特色;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以专业机械技术和管理技术两门课程为主,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内容创新性和前沿性不足,对于机械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课程进行独立授课,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使得学生对工业工程知识的掌握存在较大的差距。
五、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建立多元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知识和技术是形成行为的调控机制不可或缺的因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获取的知识和技能,知识与技术是可以互相促进,知识既可以加快技术的熟练性,又可以作为提升和革新技术的利器。相反,通过获得技术,既可以证明现有知识是不是正确,又可以补充不足,并巩固正确的知识。知识与技能是构成能力的要素,两者缺一不可,需要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并根据所学的复杂程度,掌握相应的技能。当然,这要考虑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学员自身的利益,并根据市场需要对其进行培养。例如,工业集群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长,根据人数变动、学校的就业率可以判断,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有上升的趋势,所以,在机械技术培训的数量和类型上也会有相应的增长。同时,学校还会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其他因素来选择自己要学习的技能,通过不断练习,使自己掌握相应的技能,从而成为符合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工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2.加强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工业工程在产业集群化背景下的应用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使工业工程的人才拥有强烈的改进意识和渐进的创新能力,这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全面贯彻,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发散的思维进行课堂教学和思维训练。
3.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教学。我国高校在进行工业工程的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经验和学校的优势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对于培养模式要将应用型作为核心内容,加强学生对工业工程和管理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转变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比重,学校要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建立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和研究室,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实习平台。同时,要剔除不合理的课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在课程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加强工程技术和管理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性的应用人才,满足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要求。
六、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产业集群进行优化升级,而对产业集群优化的关键是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培养更多的适应性的人才。
作者:陈振岗 单位: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企业干部管理激励机制探讨
-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