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12-06 14:32:33
导语: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金课理念
1.1金课内涵及特点
2018年以来,大学生应适当合理“增负”的理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增负”就是放宽课程的选择范围,延伸课程深度,有效加大课程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业挑战度,从真正意义上把水课转变成能够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金课。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我国高校教育合理提升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金课以培养卓越拔尖人才、孕育有责任有担当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为主要目的,按照新时代的课程理念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智慧学习环境和技术为支撑,重新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金课具有“两性一度”的特点,即挑战度、创新性和高阶性。挑战度是指课程内容具有很大的难度;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高阶性是指将能力、知识和素质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高效思维和综合能力。金课“两性一度”的特点与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培养的相关表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1.2建设金课的重要性
当前的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培养优秀人才的需求,金课的产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金课将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化融为一体,是教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的结晶。课程是教育最微观、最普通的问题,但解决的却是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培养人。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因此说课程的微观属性决定了其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最基础环节,更是关乎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是解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也都解决不好,因此应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建设线上金课、虚拟仿真金课,为“智能+教育”模式开辟新途径。不断丰富、创新开发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建设丰富多彩的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促进学生能力的多维度提升,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建设能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的社会实践金课。
2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2.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课堂与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综合在一起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双管齐下、统筹兼顾的教学模式。通过在线自主协作学习和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进行解惑,最大效率地达成教学目标,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教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当前,各大高校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种融入信息技术的在线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解决了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的问题,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于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这种过于注重知识讲授的方式并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能够完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还有助于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到传统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云平台、云班课等线上学习平台,开发或利用在线富媒体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保障。②多种教学方式灵活搭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主要负责引发讨论、答疑解惑、引导思考、鼓励创新,形成互惠式教学新生态。③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迹可循,教师以最快速度首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客观进行教学评价、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2.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质解析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关联、动态、合作、探索”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第一,它是动态关联的耦合系统。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特质是相互关联、互为影响的,它们组合构建的耦合系统随学习者、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进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第二,它是在线教育的扩展和延伸。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互补与强化提升,开拓了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方法、完善了评价方式、提升了教学效果。第三,它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关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习者,通过深刻挖掘学习者对于课程的兴趣主旨,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探索、求知等行为。
3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通过信息化情境的创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探究、协商、合作、解决等多种手段传递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信息化教学在改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1创建更为宽泛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诉求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过程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源,这些信息源不仅能够扩大知识的信息含量,还能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学习者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特点、喜好等个人因素开展学习活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随时随地可学习的学习需求。
3.2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
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并完成课堂任务,学生在这种新型模式下获取信息、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学习主体的转变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3能够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创设开放性问题启迪学生智慧
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传统教学中抽象的、微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另外,借助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开放性题目,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与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
3.4创建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习成效的持续提升
信息化教学改善了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构建了多元评价机制,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兴趣特长、协作程度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能力状况,了解问题所在、明确努力方向、满足个性化需求、促进能力培养的持续改进。
4.1学习环境的创设
第一,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教学平台要能够实现教学交互、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这三方面的要求,它应当是一个将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辅助、在线教学交互、多维教学评价、协作学习等功能融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第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应用技术为支持,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对内容、模式、评价、技术等因素进行信息化处理。同时,有效利用资源优势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合理整合教学全程的所有环节和要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条件,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第三,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近几年涌现出了大量的AR、VR等虚拟资源,动画也变成了可双向互动的体验式模式。这些资源的融入不仅使课程资源变得丰富多彩,更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求知欲望。在设计与应用这些资源时,教师应适度地将教学策略、教育目标融入其中,使课程资源在信息工具的基础属性之上具备更多的功能作用。第四,教学活动选择和设计。教学活动是为了教学的深入开展而设计的问题探究、小组协作、交流讨论、答疑自测等内容。教学活动应根据课程目标要求、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有目的性地选择和设计。
4.2教学过程的实施
4.2.1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是一种能够推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是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求。学生的学习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学生的志向水平、学习兴趣、价值观、学习态度等因素也与之有着密切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具备一定的教学情境条件,利用一些引导因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从而形成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热门议题、生活现象、学生兴趣点等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任务问题的导入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意见表示尊重、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4.2.2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被称为学科教学的重点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较难掌握与理解的知识,或较难掌握的技能技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成好自己的角色任务。对于教学重难点内容,教师要做好精心设计与分解转化,引导学生逐一突破。此外,教师可通过图片、链接、视频、模拟动画等方式将重难点知识展示给学生,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4.2.3讨论、答疑与实施、汇报
交流、讨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深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交流辩论中完成对新事物的探究,在分析讨论中解开疑团、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通过QQ群、微信群等现代化通讯方式,与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共同探讨相关话题,学生以网络互动的方式发表个人见解,实现资源共享。这些交流方式更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师生情感。任务实施与汇报过程是锻炼与检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不仅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迁移的重要手段。
4.2.4课后全面性评价与个性化提升
一个教学单元完成后,不仅要从自测、作业、考试及过程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学生特质、潜能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不仅具备对过程与结果的评判功能,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和指引功能。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以促进学生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学生对于各项知识与能力具有不同的需求,教师应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预留延续性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在兴趣指引下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运武,黄荣怀,彭梓涵,等.打造新时代中国“金课”培养“卓越拔尖”人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08):379-384.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张一春.信息化教学设计精彩纷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宋丹.高职院校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育时空,2017,(05):25-26.
作者:张扬 王俊峰 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 上一篇:教育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意义与措施
- 下一篇: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