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医儿科学融合教学模式
时间:2022-11-28 11:12:52
导语:高校中医儿科学融合教学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是做好其他学校工作的前提。高校需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三全育人”理念是对课程思政教学思想的完善,使得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始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与中医整体观良好契合,符合中医天人合一、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传统。学生标准化病人(SSP)教学以真实模拟典型案例,使学生通过扮演患者、家属、医师等不同角色,切实体验临床患者接诊、病史采集、四诊合参、病历书写、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各个环节,可有效提升学生积极性及主动性,符合现代高校中医儿科学临床学科的教学需要。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SSP教学可在有效提升中医儿科学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大医精诚、人文关怀等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优秀中医儿科人才。
[关键词]三全育人;SSP教学;中医儿科学
“三全育人”是指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为模式的现代课程思政理念,有利于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综合提升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水平。“三全育人”理念契合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符合中医学高校教育的理论体系。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既有中医学临床课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又有小儿“哑科”的特殊之处。中医儿科学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外,人文素养、以人为本的优秀医德医风也占有同等地位。同时,中医儿科学还需要医者有良好的耐心、细心以及诚心。学生标准化病人(SSP)教学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儿科临床不同角色的特点,身临其境地感受患儿、家属、医者之间的现实问题,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多元化融合。SSP教学是“三全育人”理念与临床课程实际需要的融合创新,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儿科学高端人才。
1“三全育人”理念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
高校教育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核心部分,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展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文化传承者和实践者的必要因素,是做好其他高校工作的前提[1]。高校对中医人才的培养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严格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2]。“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为教育核心,使课程思政内容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符合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切实需要。徐张杰等[3]以“三全育人”为指导,进行中医临床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建设探索,雷磊等[4]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索中医妇产科学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创新改革。同时徐凯等[5]研究发现“三全育人”理念在中医课程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模式的优化,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指导,中医院校纷纷探索课程思政在各专业教学中的融合,使得教学与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宗旨,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医德医风优良的综合素质医学人才[6-7]。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加之中医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的突出优势,结合“三全育人”的理念,更加有利于中医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们的大医情怀以及对中医文化的自信[8]。
2“三全育人”理念与中医学整体观良好契合
实践证实,“三全育人”的这种理念与中医学整体观思想良好契合,在中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三全育人”理念,有望实现医教协同、因材施教,培养知行合一、见微知著、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中医人才[9]。区别于既往单纯课程思政存在“生硬”“片面”等不足之处,“三全育人”以“整体观”为导向,强调课程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全方位,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10]。结合中医学自身专业特点,形成学校、医院、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中医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中医学天人合一、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传统理念,以及中医经典医家思想、事迹等,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家国人文情怀、大医精诚品质、守正创新的初心和使命,让学生的思想境界逐步从“学医术”“悟医德”升华到“行大爱”,实现中医学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授课目标的融通[11-12]。
3SSP教学符合中医儿科学教学需要
SSP教学属于情境模拟教学范畴,是为临床医学课程教育量身定制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创新内容。其结合临床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完整模拟临床诊疗过程,包括患者、家属、医师的角色扮演,以及患者就诊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展现,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病史采集、中医望闻切诊、西医体格检查、中医辨病辨证、遣方用药、病历书写、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临床综合能力[13]。SSP教学模式为培养符合实用型、技能型的中医临床人才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切身融入临床诊疗程序的模拟情境,直观地感受临床实际状态,学生们可通过这种参与感增强自身的自主能动性,并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性。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体现,以及以医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出既能“动口”,又能“动手”的综合中医人才,避免“高分低能”的存在。同时,通过在高校教学、规培教育等群体的实践研究,实际验证了SSP教学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14-16]。
4“三全育人”理念下SSP教学与中医儿科学的融合具有良好实践探索意义
中医儿科作为“哑科”,临床诊疗过程相对于成人内科具有一定难度,尤其在病史采集、医患沟通方面困难重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SSP教学的融合可使中医儿科学的临床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通过情境模拟,使得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家属、患儿、医师不同的角度切实体验中医儿科临床诊疗过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换位思考家属及患儿的需求和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共情能力、人文关怀精神的修养。将“三全育人”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理念融汇贯穿SSP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模拟过程中融入医德医风素养,培养临床以人为本的执行理念。二者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大医精诚”的全面型优秀中医儿科临床人才。张丽丽等[17]、刘平辉等[18]结合儿科学的临床特点,对儿科护理以及临床实习同学实行SSP教学,结果提示SSP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儿科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医患沟通等临床综合素养。“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SSP教学有利于学生们早期接触临床,开阔学生临床思维,提高医患沟通、四诊采集、临床查体等能力,为正式进入临床做好准备。孙丽平等[19]基于“三全育人”的培养理念,将国医大师王烈教授的学术思想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于中医儿科教学,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儿科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刘丽婷等[20]以课程思政为指导思想,将SSP教学运用于中医内科学本科教学过程中,研究表明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思维、技能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医患沟通以及医学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等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仁心仁术、患者为本的医德修养。这为融合了“三全育人”理念的SSP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支撑依据。基于此,笔者拟以“三全育人”为理念,以我校中医儿科学本科班为研究对象,探索SSP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优势,有望获得可靠进展。
5结语
综上,课程思政元素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SSP教学生动直观,对于临床技能、思维提升效果优良,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对中医儿科专业的热爱,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探索专业知识,可有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三全育人”理念作为目前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导思想,有别与既往课程思政内容“生硬”“单一”的插入课程教学,学生学习热情不足的问题,其结合课程实际循序渐进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全程。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合进SSP教学过程,契合中医的整体观,学生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提升。基于“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将SSP融入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中医儿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蓉,楼天晓,刘样,等.“三全育人”理念下医教协同开展《针灸学》课程思政实践之探析[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4):111-112.
[2]彭锋,陈伟炜.中医药院校二级院系“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1):27-30.
[3]徐张杰,区锏,桂雄斌,等.三全育人视角下中医临床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3):147-150.
[4]雷磊,邓敦.基于高校三全育人新理念探索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5):18-20.
[5]徐凯,李庆林,车志远,等.“三全育人”视野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就业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185-188.
[6]杨永刚,高一人,王健,等.新时期中医院校“三全育人”教育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管理,2020,6(6):550-554.
[7]孙美灵,宋素花,刘亚娟,等.温病学教学中的“三全育人”战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5):90-92.
[8]徐桂华,王明强,狄留庆,等.抗疫齐动员育人不断线———构建“三全育人”线上教育教学新模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1):1-4.
[9]李雪晶,葛金文,周小江.中医整体观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探析[J].高教学刊,2021,7(14):149-152,157.
[10]崔晓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21.
作者:周鸿雲 宋桂华 吕伟刚 张岩 于素平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
- 上一篇:传统建筑工匠精神的课程思政教学
- 下一篇:拓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