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训练探究

时间:2022-11-25 13:45:08

导语: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训练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训练探究

摘要:武术套路项目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总结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对目前体能训练存在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式单一、忽视武德培养,专项体能训练认识不足以及缺乏科学训练理论指导等问题进行剖析。并依据项群训练理论提出武术套路体能应遵循项群理论的类似原则,发展核心力量水平,做到专项力量化;注重体能训练的整体性、系统性及节奏性;“一般+专项”训练相结合,加强科学化训练。

关键词:项群理论;武术套路;体能训练;核心力量;专项训练

中国武术是一项深深植根于普通大众的运动项目,其中套路是中国武术的特有表现形式,其独特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独树一帜,更在于它是对中国武术技击方法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1-2]。武术套路正在向高水平、高难度、创新化方向持续发展,其全新发展趋势使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我国运动训练专家田麦久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项群理论,武术套路属于难美性项群[3],该项群要求人体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平衡、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而体能训练是全面提升身体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技术动作正确、高效、美观展示的关键。武术套路是成套的技击和攻防的动作组合,是一项高强度、非持续性的间歇运动,供能方式以无氧特征为主[4]。体能训练能够为高难度武术套路及组合的施展夯实基础,但体能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面向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既要遵循科学、系统的原则,又要兼顾武术套路的难美性项群的运动特点。

1项群理论视域下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武术套路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体能训练的目标是提高身体机能水平[5]。项群理论认为体能训练中既要采用一般训练理论更加准确而深入地促进健康水平,又要基于专项训练理论升华和提高专项身体素质。

1.1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武术套路考验人的跳、跑、踢、打等各项能力,而武术套路的完美展现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结合项群理论有目的性地对身体机能实行系统性、持久性的训练,促使身体产生适应,进而通过改善身体的各项机能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6]。优秀的体能有助于保持速度、力量、平衡、灵敏、柔韧,只有严格执行项群理论视域下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相结合的体能训练要求,才能使身体素质得到长足的进步,同时避免节奏感、速度、协调等能力的下降。另外,通过项群理论有目的性地进行长时间、大负荷、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能够强化心理素质,达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目的,进而使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2难美性项群运动的体能要求

武术套路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起动、快速踢打和快速翻转的能力,以表现出武术特有的快速勇猛和节奏鲜明的特点,因而所有的套路完成都要有一定的体能作为支撑。依据项群训练理论中各个项群的分类原则和武术运动的特点,可将武术套路划分到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类运动项目[3]。虽然该项群运动对技术要求较高,但技能与体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技能训练有助于体能提高,而体能的提高又反过来保证动作完成的规范性、准确性。自身体能训练欠缺,将导致其节奏感、速度、协调能力等的下降。

1.3提高核心力量的重要保障

核心力量能够控制运动员在运动中身体的加速、减速和稳定,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运动肌肉感知觉,节省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缓解运动疲劳,减少运动损伤。核心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套路运动员体能和技术完美发挥的重要前提[7]。武术套路动作形式主要以腰部、骨盆、髋关节为轴心来协调与配合上下肢运动,核心力量就是发力的重要环节,支配四肢工作,整合全身力量,并且达到稳定重心、灵活转换和传导力量的作用[8]。武术套路中难度动作是人体多个关节、上下肢肌群和核心肌群参与的动作组合技术,因此以项群理论为指导提高核心稳定性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对技术动作的完成极其重要。

2项群理论视域下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体能训练重视程度不高

在武术套路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通常以辅助性训练项目进行开展,这表明武术套路教学对体能训练的重要基础作用认识不足,项群理论的实效作用未能得以广泛应用和发挥,这也导致武术教学中体能训练一直比较落后。体能训练往往需要通过机械而重复的长期训练作为主要发展手段,但为了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武术套路,忽视了体能训练并且在缺少有效监管后放任自流,最终导致运用项群理论进行体能训练流于形式。武术套路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考验跳、跑、踢、打等能力,但是对项群理论视域下体能训练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其难以发挥预期效果[9]。此外,没有规划足够的场地与相应的器械,缺乏良好的体训师资力量,进而对体能训练造成影响[10]。在武术套路体能训练中,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仅要依据项群理论为体能训练赋能,还要为体能训练提供政策性的保障,要将体能训练工作的发展目标列入发展规划中,做好系统性体能工作规划的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对体能训练要从人才、资金和物质等方面给予支持。

2.2教学方式单一,忽视武德培养

武术套路运动动作组合多,路线方向变化多样,其精神面貌表现突出,对身法、手法、步法和眼神之间的配合要求高,是一项既重视内部素养又重视外部表现的运动。但是目前的体能训练无论是在训练方法上还是训练内容上都比较单一,项群理论视域下的武术德育等全方面(忍耐、意志力等)的培养被忽视,进而影响体能训练的综合发展,降低了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5]。单一的训练方式会使肌肉形成肌肉记忆,导致肌肉的灵活度下降。因此为有效刺激肌肉,需要通过多种类型的器械和训练动作来锻炼同一个部位,使肌肉爆发力得到提升,并且抑制肌肉记忆的形成。在进行体能训练中,要结合项群理论增加体能训练的多样性,加大体能训练方式、环节的创新,要将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训练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又能增强武术技巧和体能训练理论的融合,有效保证体能训练的效率和科学性。同时,积极挖掘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在训练体能、传授武术技巧的同时加强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11],并且还包括对运动员意志力和心智能力的训练,使体能与品质均衡、协调地发展。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渗透,才能真正地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实现整体竞技水平的提升。

2.3对专项体能训练认识不足

当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方案照搬田径项目和力量项目,并未根据武术套路的专项技术特点做出针对性调整。由于很多教练员缺乏体能训练专业知识,对体能训练没有系统科学的认知和理解,直接移植其他项目训练方法的现象较为普遍。武术运动员不仅需要速度和力量,更需要协调、耐力和柔韧等能力,而田径项目和力量项目的训练方式并不适合武术套路运动[12]。虚步、窜、蹦、腾、挪、闪、躲、踢都是武术套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动作,而这些动作的发力中枢都在腰部,其次由腿部发力。所以,在武术套路的体能训练中应将腰部和腿部训练的比重调大,进行针对性的成套动作项目训练,全面提升体能储备,进一步突出武术运动特点。同时,对体能、技能与心理素质保持高度重视,借助综合性训练刺激运动员的各个身体部位,关注运动员各部位力量、柔韧、耐力等素质的同时突出武术运动的专项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实现项群理论应用与技术训练、体能训练的有效融合。

2.4缺乏科学训练理论指导

自从“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提出之后,我国部分教练员已开始结合项群理论特点针对体能训练科学化问题展开积极探讨,但科学化的认识仍然不成熟、不全面[10]。由于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以及长期性,阻碍了运动员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体能水平的提升。在武术套路体能训练中,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训练学理论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和武术项群的特点渗透到武术项群理论发展中,将复杂的武术套路运动形式所造成的体能训练问题简化,推动武术体能的快速提高,更使中华武术套路在训练上由经验训练走向科学化训练。当今武术套路的体能训练中,已经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体系作为科学合理的训练指导,可见武术套路的体能训练逐步走向多元化创新的道路。在项群理论视域下,在有限时间内实现运动员身体素质与技能能力的协同发展是体能训练的关键任务,根据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与套路强度展开针对性训练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同时,采用高科技设备和器械监控训练过程身体指标变化,重视训练后的恢复,科学合理的项群体能训练能有效保证运动员的超量恢复[13]。

3项群理论视域下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路径

3.1遵循项群理论的类似原则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引用与武术运动相同项群的其他运动练习的方法虽然具有积极效果,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项群训练理论要遵循相似、类似的原则,同时将同项群中的一般训练特点和武术教学实践的特点有机结合[17]。在选择要利用的同项群中其他项目进行武术教学时,应选择动作结构、技术特点、表现风格、评分标准等相似及类似的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方法,同时根据场地、器材合理选取和利用同项群中其他项目的训练方法,以充分利用一切有益的教学场地、器械等更高效地进行体能训练。为完成武术套路的体能目标,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应根据体能的训练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选取合理的同项群中的训练方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纳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建议,科学分析同项群中其他项目的教学、训练方法,在此基础上凝练、创新,制定更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来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

3.2发展核心力量水平,做到专项力量化

为了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神经对肌肉的专项化控制能力,应以专项力量训练为突破口,将项群理论和核心力量训练理论运用到专项力量训练之中,从而提高运动员核心力量水平,最终提高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成绩[7]。核心力量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的训练手段,已成为运动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手段。通常认为核心就是以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包含的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项群理论视域下的核心力量就是武术套路中发力的重要环节,不仅起到稳定重心、灵活转换和传导力量的作用,而且能够缓解运动疲劳和减少运动损伤[14]。此外,树立项群理论核心力量训练观是提高专项基本素质有效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武术专项训练中应该准确把握不同武术套路和运动分支的体能需求,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来发展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水平,尽可能做到专项力量化,根据项群动作类型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核心力量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的发展阶段和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套路项目,并依照实际情况调整难度和负荷,只有基于武术项群专项素质训练特点来确定体能训练方法,并切实结合武术项群专项特点进行素质训练,才能有效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3.3注重体能训练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节奏性

基于项群训练理论,武术套路的体能训练包括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等,这些武术套路体能训练方法的特征注重体能训练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节奏性[15]。首先,武术套路本身属于综合类体能技能类运动项目,其在自然身体动作表达、武术文化技击技术展示、动作技术审美追求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整体性要求,而这种整体性要求又对武术运动员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整体性训练基本理念,使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机能状态三个方面均衡发展。其次,作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武术套路,其核心问题是成套动作的创编和完成。体能训练的系统性既要站在创作套路系统性的角度,开展符合创编需求的体能训练方法并付诸实施,以满足创编套路对运动员体能的实际需求;还要考虑难度和成套动作完成的系统性,通过多种系统化体能训练手段进行有计划、系统而长期的训练,以提高创编套路技术完成规格并确保难度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此外,注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节奏性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的内在要求。武术套路体能训练不仅要科学地计划、安排、部署整体的训练节奏,而且要合理地调整训练节奏。在每个体能训练周期有效转换训练内容、积极调整负荷节奏能够有效地预防伤病,同时要调节好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因此,只有遵循项群理论实现各运动要素之间的平衡、协调、全面发展,不断弥补在体能训练中的“短板”才能确保武术套路运动员较高的体能水平。

3.4“一般+专项”训练相结合,加强科学化训练

武术套路所属项群的运动供能方式是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供能为辅,而动静结合的运动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要以一般体能作为基础,才能使套路动作完美呈现。为避免运动员的能力结构不均衡,通过一般体能训练使其运动素质全面发展,以保证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各种能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一般体能训练达到瓶颈时,进而转化为专项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在进行动作套路转换时精确地分配体能,减少不必要的身体调动时的机能消耗。专项体能与专项训练及特殊的比赛任务紧密联系,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特殊体能要求[16]。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转化时注意运动负荷的转变并采取多样的训练手段,避免身体出现不适,使体能训练效果最大化。在进行“一般+专项”体能训练时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指标以及训练目标对运动员的负荷量、运动强度进行定量安排,而不是凭借个人经验及感觉进行盲目的体能训练。通过对运动员的心率、肺活量、血睾酮等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确定合理的负荷量;同时应该准确把握不同武术套路和运动分支的体能需求情况,根据运动员身体能量消耗需求科学安排饮食,使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更加完善和科学。

4小结

武术套路在练习过程中秉承着“高”“难”“美”“新”“稳”这五个要求,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也逐步提高。体能训练不仅是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而且是难美性项群运动的体能要求,更是提高运动员核心力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体能训练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式单一、忽视武德培养,专项体能训练认识不足以及缺乏科学训练理论指导等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依据项群训练理探讨体能训练方法,提出在训练中遵循项群理论的类似原则发展核心力量水平,做到专项力量化;注重体能训练的整体性、系统性及节奏性;“一般+专项”训练相结合,加强科学化训练。

参考文献:

[1]李信厚,郑健.文化视域下武术文化的认同与自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5):91-93.

[2]李富刚.中华武术套路的身份考察[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4):456-462.

[3]辜伟.用项群训练理论界定武术套路运动之合理性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5):133-134.

[4]王志杰.体能训练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J].田径,2019(9):26-27.

[5]杨志勇.探究青少年竞技武术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6):67-68.

[6]李伟.探究青少年竞技武术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3):59,61.

[7]魏巍,王卫星,韩春远.“核心力量”在传统武术中的解读与辨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0):111-116.

[8]周竞,李蓓蓓.浅析核心力量对提高武术套路运动竞技水平的影响[J].西部皮革,2017,39(8):166.

[9]刘艳.浅析武术套路训练的基本特征[J].科技信息,2009(20):236.

[10]张海涛,尹航.高校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5):14,51.

作者:高志新 单位:鹤壁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