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

时间:2022-11-02 09:59:32

导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篇1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为了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发展,班主任要在传统教育观念上不断进行创新,引入并且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断将学生的内在情感进行优化,使学生在情感动机的引导下,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而树立正确的三观。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中所遭遇的困境,并基于此对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

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不再仅限于知识的传输,而重在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塑造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下,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负责人,需逐步吸收并深刻领悟德育教育内涵,转变教育方式并应用于小学德育实践,积极推动德育教育有效落实,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原生家庭影响

原生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其氛围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从而影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原生家庭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在这种家庭氛围的长期熏陶下,学生会出现懒惰、骄纵、自私等不良习惯,并将这些不良习惯带入学校,主要体现在不愿团结同学以及不为班级做贡献等;另一种便是单亲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谐等不健康的成长环境,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孤僻且自卑。学生难以敞开心扉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会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各不相同,德育工作很难统一开展[1]。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小学生的“玩具”变成了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借助此类工具,学生可以获取网络信息,但却无法甄别其中内容的好坏,各种低俗、色情的信息在无形中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的娱乐性低俗内容,却成为学生课后的闲谈话题,阻碍了学生正确三观意识以及价值观的形成[2]。

(三)学校和班主任重视度低

德育工作的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学校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将其落到实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和教师已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平日总是围绕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忽略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有些班主任德育水平较低,专业知识不过硬,缺乏系统的培训,这与学校不够重视德育教育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塑造其三观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家长、教师的言传身教。尤其是班主任更应当发挥榜样作用,通过自身丰富的教育经验,掌握好学生前进的航向,教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助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对策探讨

(一)创建丰富的德育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教育内容的延伸:第一,在课程常规化教学范围内,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例如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开展“一日班长”“我是小小班主任”等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和激励,让他们共同获得成长和收获;第二,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班会。例如,在国庆节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领悟爱国主义精神;第三,走出课堂,开展课外德育教育活动。例如体验农村生活、参加公益活动等,真正做到将德育工作融入日常的生活实践中。由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过于枯燥乏味,因而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情况,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也可借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平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3]。

(二)注意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1.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班主任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学生前进的奋斗目标,来统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得班集体获得良好的发展。如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可以提出“静、净、敬、竞”四字要求,经全班同学讨论,把它定为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如此一来,班级活动的开展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一个目标共同奋斗,形成凝聚力。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应该是真诚的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搞好班级工作的保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领导者,一定要民主、客观,通情达理,善解人意;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时时事事为学生着想,真正做到地体贴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教师当作知心的朋友,敞开心扉,与班主任共同建设班级。同时,班主任要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这是因为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像是没有深入了解情况,批评错了学生,使学生承受委屈;或是态度不好,对学生过分严厉等。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应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批评,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取得学生的理解。此外,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如有的班主任,成绩好的学生犯错,少批评,甚至不批评;成绩差的学生犯错,批评得厉害,使差生无地自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3.坚持集体教育,以优带差,维护学生自尊心班主任要坚持集体教育,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通过科学引导使学生回归正途。例如,班级里难免会有喜欢挑拨是非,纪律松散的学生。为了改变他们这些坏习惯,在升旗仪式上,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安排纪律松散的学生和其它优秀的同学一起当升旗手,并在课堂中告诉学生:国旗是荣誉的象征,只有心灵和行为都美的人,才有资格做升旗手。从而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争当升旗手,营造向上的班级氛围,感染带动所有的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也要有意识地将爱讲话的学生和不爱讲话的学生编排在一起坐,以安静的学生去“克制”爱动的学生,让爱讲话的学生逐渐变得冷静,养成课堂上不随便讲话的良好习惯,从而尊重教师,认真听讲,以提高学习成绩;同时,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得力的班干部队伍,使得他们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带领班级其他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共同为班级做出贡献。4.定期召开班会和家长座谈会班会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在班会的开展过程中,可以结合学校、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介绍身边的典型事例,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教育;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可以促进家校两方的联系交流,帮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思想动态,便于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总而言之,班主任的工作极其复杂与繁琐,不能一蹴而就,因而班主任要做好长远规划,投入大量耐心与细心,与时俱进,学习多样化、科学化的德育教育方式。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可以产生双倍的德育教育效果。为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德育价值,班主任与家长需双向努力,建立信息沟通互享的桥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例如,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利用主课堂时间进行德育工作教学,再利用空闲时间与家长进行语音或者视频通话,也可定期组织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而家长则需要在家庭环境中监督好学生的上网时间,保证学生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此外,对于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家长也应借助微信、QQ等网络工具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交流[4]。

(四)因材施教,渗透差异化的德育教育理念

德育教育讲究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具有明显的差异。在以往的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教师所制定的教学发展目标以及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方法过于统一,对部分学生而言并不受用,因此最终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受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影响,小学班主任要做到将因材施教的激励策略与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相结合,使两者能够完美契合。在因材施教理念的影响下,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激励的过程中要根据对学生的日常观察,运用科学合理的原则,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进行规划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思想道德发展的道路。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设定相应的差异化发展目标,确保该目标的可行性。学生为了完成目标,会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以此来实现目标[5]。

(五)构建和谐真挚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作为一名教师,虽然会教授给学生很多知识,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帮助学生培养一颗真诚的心。在小学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做的是将真实的教育内容以及自身真挚的感情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从内心为他们着想,从而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和谐的、真挚的感情,让学生从中汲取不竭的动力,找到自我需要发展和前进的方向。首先,班主任需要做的是保持自身态度的真诚。只有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够自觉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塑造正确的价值理念。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懵懂无知,还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好坏,常常会觉得自卑与烦恼,他们不敢将这些想法告知家长,只能求助老师与同学。所以这个时候,班主任需要为学生提供友好的帮助和尊重,让学生能够逐渐找到自信,对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认知。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在班级里渗透诚信的教育理念,并制定相关的标准,激励学生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以此来衡量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六)奖惩结合,提高德育教育激励效果

目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班主任不能再一味采取以前那种批评式的挫折教育,而是应当将奖惩结合起来,让学生戒骄戒傲,全面发展,以此提高德育教育的激励效果。关于小学生德育的培养,有一部分的班主任只采用激励教育手段,导致学生逐渐在赏识教育中降低甚至失去了有关自我衡量的标准。这是因为班主任的激励或者表扬没有任何的原则性,过于盲目和随意所导致的。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当将奖惩原则结合起来,对于学生表现突出的方面进行充分表扬,让学生逐渐树立信心,并找出自身所具有的闪光点,在心中对自我进行激励;如果学生的言行超出了行为底线,那么班主任也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从而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引导他们不断向正确的道德规范靠齐,以此发挥德育真正的激励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三观意识和行为习惯都还处于未定型时期。班主任作为德育的引路人,需端正自身对德育工作的态度,并付诸于德育实践工作,以身作则,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传授给学生,通过具有针对性且恰当的德育教育方式,助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指导小学学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为他们以后的思想道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有喜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篇2

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人和实施主体,班主任深刻影响着德育工作成效。受多方因素制约,当下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予以关注和研究。本文在梳理班主任和德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对策。

一、相关概念

(一)班主任

作为一个班级的核心人物,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不仅联系着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师,同时,也是维系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主体沟通的重要纽带。从工作内容来看,班主任要负责班级内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层面的全部工作,管理班级的方方面面。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即开始推行班级授课制,我国在清末方出现班级授课制,且随着班级授课制的演变,出现了专职人员来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在最初阶段,该项制度被称之为级任制,后变为导师制,1952年,我国初步确定了班主任制,并对班主任的职责内容进行了初步说明,2009年,进一步对班主任职责作出了规范、规定。

(二)德育

对德育的概念进行解读,主要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出发,从广义来说,德育指的是所有的具有组织性、系统性和计划性特点的影响社会成员思想和道德的活动;从狭义来说,德育则聚焦于学校教育,相关主体在正式进行教育工作时,遵循一定要求,从思想、政治、道德方面入手,进行影响受教育者的活动。

(三)小学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对班主任而言,要确保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就必须明确德育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按部就班地对学生施行教育。相较于其他学段的学生而言,小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善,有着较强的可塑性,且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在6~11岁区间内,道德认知尚处于前习俗水平,虽然其能良好地遵守相关规范,但缺乏主见。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的德育任务重大,其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具体而言,小学德育工作主要内容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个体内心世界的核心,严格来说,理想信念属于一种精神现象。小学阶段是个体确立人生理想的关键阶段,故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需首先关注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小学生的“三观”。对小学生来说,有了理想信念,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会就自己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国教育部门已经明确指出,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需要从小学生具体情况出发,设定德育目标,并结合小学生特点,采用有效的德育方法,构建全面的德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小学教育全过程。三是生态文明教育。当前阶段,生态文明教育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教育同等重要,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基于此,要培养小学生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并通过具体教育工作,引导小学生热爱自然和环境。四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思想和心智很容易受外界干扰,在遇到问题时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圆满解决,故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为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我国相关道德规范建立的价值尺度,班主任要利用文化的影响力,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

(一)相关主体德育观念淡薄

一是从德育认知层面来看,当前提倡素质教育,但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学校仍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部分小学受经济条件和学校实力影响,并未招聘专业的德育教师,而是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交由班主任负责,而班主任往往过于关注知识教学,忽视了德育工作的作用。同时,部分小学也未关注德育工作的价值,鲜少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此外,班主任尚未意识到自身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导致影响德育的成效。最后,小学生家长群体中也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二是从小学制度建设层面来看,部分小学领导为应付教育领域提出的德育要求,对班主任下发了工作指标,要求定期组织以德育为主题的班会,而班主任也出于应付的心理,草草摆拍照片,敷衍了事,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同时,部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期间,侧重于约束学生的行为,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加以限制。最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对德育的目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道德教育就是培养成绩优秀、遵守规范的学生,并未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难以契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二)德育内容尚不完善

一方面,部分班主任所构建的德育内容缺失生活元素。一般而言,小学德育内容应立足学生具体情况,侧重于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但有的班主任所制定的德育内容,普遍停留于教材层面,并未关注生活中不良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班主任制定的德育内容不契合学生生活实际,也就难以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另一方面,部分班主任所构建的德育内容并未包括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过于重视思想、政治和道德等相关内容,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德育方式单一

毋庸置疑,班主任所运用的德育方式也直接影响德育效果。当前,不少班主任普遍运用传统理论说教的德育方式,在具体德育工作中,忽视了实践的价值。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设置具体教学目标阶段,也要围绕学生进行。但现阶段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德育效果。最后,班主任应当明确,在德育工作中,课堂教学虽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也要认识到隐性课程发挥的重要价值。一般而言,隐性课程是指通过间接活动对学生加以引导的课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但大多数班主任并未重视这一点,并未在具体学科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也未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

三、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效果的对策

(一)班主任自身层面

作为班主任,要提升德育工作成效,首先要更新德育观念。具体而言,要尊重学生在道德认知和评价方面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一同进行德育活动,构建平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要秉持实践观,组织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品德发展;同时,要持续探索契合小学生情况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完善道德品质。其次,班主任要提升专业素养。具体而言,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要有机整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相关知识,对小学生加以管理,掌握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和理论,强化德育效果;要具备高尚的品格,始终将修炼品格作为职业必修课,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要具备出众的能力,如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优秀的创新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交往表达能力等。最后,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创新德育形式。传统小学德育往往是以说教形式开展的,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德育的发展,同时也会导致学生难以对德育内容产生学习兴趣。要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仔细研究所教学科的特点,分析学科教学过程特征,发挥学科优势,强化德育效果。并且始终秉持“以生为本,贴近生活”的教育理念,基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为学生创设道德教育活动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还要将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进行道德教育,将实践活动向社会和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此外,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摆脱教条的束缚,采用公平公正的教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热爱和谐的正向思想。

(二)班级管理层面

第一,班主任要培养优秀的班干部。首先,要创新班干部选拔理念,全面考查班干部的成绩和能力,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考虑其是否适合担任班级管理工作。同时,也要确保男、女生的平衡,根据学生性别特点安排适合的管理岗位,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当然,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也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的发展。其次,要提高选拔标准,在选拔前期,要全面了解竞选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性格和能力,综合考虑学生的号召力、管理能力、心理素质和责任心等,选出最佳的班干部人选。第二,班主任要营造优良的班风学风,引领班级发展,推动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素养。首先,要确定班级奋斗目标,落实班情分析工作,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家庭和爱好等情况,保障班级奋斗目标的可行性。其次,要构建规章制度,以此推动学生良性发展。在具体规章制订阶段,需动员所有学生共同讨论,发挥民主精神,广泛采纳学生建议,同时,要关注班规的落实,不能朝令夕改,以保障班规的严肃性。在班规具体执行期间出现争议时,也要组织班会与学生共同商议,对班规内容进行修改。第三,班主任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深入学生内部,与学生共同学习、劳动,了解学生需求、烦恼和挫折,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其次,要关爱和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对学生综合评价。最后,要强化与学生的交流,注意沟通方式,以平等的态度,从学生立场出发与其进行交流,多给予学生表扬,善于倾听,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积极开展实践德育活动。对班主任教师而言,开展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保证学生日后成为社会发展中所需的高质量人才。因此,班主任要想进一步提升道德教育效率和质量,就不能将德育的目光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而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展具有可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国庆节来临时教师可以开展关于爱国主题的班会活动,为学生播放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优秀影视片段,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习的德育内容更好地运用在实践生活中,进一步提升德育素养。

(三)家校合作层面

一方面,可成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优势,为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和实践教学提供支持,与班主任共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管理工作。具体而言,班主任首先要向家长介绍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明确每一位成员的职责,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其次,选出家长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带领其他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后,要制定家长委员会规章制度,明确各个家长的分工。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班主任可邀请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学生情况,从而与家长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助推德育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创新家长会形式,鼓励家长发言,掌握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并与校内表现对接,为后续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照。其次,丰富家长会内容,在展示学校成果的同时,增进家校交流。班主任将推动学生发展作为家长会核心,并结合小学生学段特点,科学确定家长会内容,保障家长会的针对性。最后,要以学生为核心,秉持以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最后,要积极组织家访,利用家访补充德育工作的缺失。在具体家访环节,班主任要与家长交换意见,观察学生生活环境,有针对性地调整德育工作内容,同时也可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提升德育工作效果。班主任在小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因此,班主任应从实际出发,探究提升小学德育工作效果的具体措施。

作者:崔津铭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篇3

在基础教育中,初等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小学教育不仅要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方向,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影响最大。因此,班主任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德育效果,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1]。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具体的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实践。当前德育工作在上述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教育不足,教师未能找到将上述教学目标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无法将这些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学生道德教育尚未确立,教育内容过于形式化和肤浅。一面一味地谈论书中提到的内容,一面扩大主观真理,不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

(二)班主任的自身素养有待提升

目前小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班主任不对学生负责,他们的言行不规范,忽视了他们作为教师的模范作用。班级管理中只注重班上最好的学生,甚至对其他学生使用讽刺和侮辱的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影响了他们的道德发展,并恶化了师生关系。学生有逆反的心理,故意破坏课堂纪律。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班主任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既担任知识传授的重任,又承担着育人的重责,且与学生接触最多。因此,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直接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课堂教师的整体素质,这将直接影响德育的效果。此外,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学生们会模仿班主任的言行。因此,需要加强培训,加强班主任日常管理,规范班主任的行为,有效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德育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2]。只有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加强班风教学,并具体有效落实德育教学工作,才能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优质的条件。

(二)创新德育教学形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主要来源于触觉,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开展德育教学实践活动时,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现有的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并在实践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实现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效融合,增强德育教学质量[3]。比如,班会是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以班会的形式开展德育教学,可同时实现双向教学目的,还能避免德育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体现出德育教学方式趣味性。再比如,将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以慰问孤寡老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校外德育教学,提高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有效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德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们必须重视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所谓德育理论并非不可预测。如,我收到一封感谢信,是关于班上的一个学生把钱捡起来还给主人。面值虽然不大,但主人向学校发出感谢信表示感谢。之后,笔者在课堂上宣读感谢信,专门表扬当时的学生,而且通过这件事不断的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观看电影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教育,在当前来看,很多的学校都用到了多媒体进行上课,这就给观影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主要的活动可以是诵读类的节目,也可以是观看一些具有主题代表性的电影。比如说《我和我的祖国》等系列电影,通过对电影的观看,可以让学生对国家、社会方面,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不断的去丰富学生自身的价值观。

(三)合理利用竞争机制

学生们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好奇心。一个有效的竞争机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技能,特别是在竞争中。因此,在小学日常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必须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度,鼓励阅读点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开展竞争激烈的活动,这样学生就树立了集体意识,意识到自身的作用与价值,突出班级集体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并在集体活动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班级日常管理中,注重班级环境的影响,意识到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德育教学环境,尤其是德育思想上的环境,包括在具体的德育活动中。当然,对于小学德育教学而言,影响德育教学的结果,包括外部环境和客观环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客观环境,具体是指校园的德育环境,以班级为单位,以校园为整体,从各个层次构建优良的环境,为德育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满足德育教学的基本需求。要做的就是班主任需要让学生塑造一个管理人的意识,在对班级进行班规制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全部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让班规的每一条制度都是通过学生来进行选择决定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责任感,才能够在未来的课堂上更好地去遵循。其次,班主任需要将同学们身上具有的优势和特长去优化,让他们自身具备的优势和班级当中干部需要做的职责进行对应,进而选取更优秀的班级干部,也能够让他们有一个自我锻炼的平台和机会。再次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幕词会精疲力尽,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培养。例如,学生可以观看关于爱国主义的短片,为道德主题准备道具,或发表演讲,使学生能够实践道德价值观。最后,班主任可以继续在现实生活中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随着现在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应用到科学技术,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很多人在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利用多媒体也是不可避免的。

(五)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好学生

虽然小学低年段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够明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之间的差异日益突出,因此,在德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遵守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动态。首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缩短师生距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空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日常生活和学习,解决学生各种问题与困难。其次,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需求,深入了解一位学生的烦恼与快乐,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沟通。最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始终保护学生的自尊,逐步引导,情感沟通,全面提高德育效果。

(六)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实现家校共育

除了上学之外,学生们基本上都会待在家里,所以对于他们的道德教育不仅需要班主任的不懈努力,还需要有家长的参与。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非常良好的家庭环境,因为他们自身年龄比较低,所以在性格和心理健康方面,很容易就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学生应该处于一个健康温馨的家庭氛围之中,这样学生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成长。而父母不仅需要为他们打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还需要对他们有更多的关爱。班主任和家长之间一定要及时沟通关于孩子的情况,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解决。在家长和班主任的努力下,学生才能够有优秀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生活行为。

(七)制定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我们经常会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在适当的制度之下进行完成,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用规则约束,否则,学生们就会完全混乱,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如果在课堂上进行良好的教育,就必须要对于课堂管理制度进行高度重视。按照课堂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对应的改善。让学生们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对于很多事情有着很大的好奇,并不喜欢被约束,所以班主任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让他们对于规则有更多的关注,并且保证他们不会触犯规则。在制度进行构建的时候,要尊重学生,保持公平公正,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管理制度制定方面。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才能够有良好的制度实现,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接受班级的管理。在具体制度实行的过程当中,班主任要根据制度的规则来对学生进行管理,不能够靠自己的经验来对学生判断,保持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科学公正性。

结语

总之,德育对学生尤其重要,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新德育形式,然后利用合理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并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形成一个闭环教育培育模式,落实提升小学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目的。

作者:王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