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况分析

时间:2022-11-01 08:18:20

导语: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况分析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篇1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多元教学.首先,在教学目标中,教师不仅应将知识教授作为重心,更要确保学生具备基础思考能力;其次,在教学观念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只是用来考试,更要与生活相关,以此来提高全民素质.本文分析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并进行意义讨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做出生活化教学必要性探讨,发掘践行生活化教学的创新途径,最终提出落实该项教学内涵的实际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课堂;参与性学习

一、引言

数学这一学科知识主要源于生活,并在不断研究中,超越日常生活所包括的内容.因此数学学科教学,应在基础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在实际学习中,确保小学生能自主搭建数学学习基础.小学数学借助生活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逐步完善,并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教师可将生活化形式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针对生活化教学的形式,对其进行创新应用,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含义

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教师将教学方式生活化,借由生活化实践教学模式,将各类知识理论融入,由此便可在生活化背景中,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在生活化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程度、知识运用水平等各项都会得到较大促进,所以生活化教学现已被众多教师采用,以帮助小学生优化其学习状态.

三、生活化教学意义

(一)知识具象化

教师在数学教学期间,应将知识做以具象化考量,帮助学生完成理解.生活化教学可增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时对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在教学期间产生重要影响,让小学生将难以理解的问题转为具象生活化事物,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将学习课程变得生动.

(二)提高理解力

生活化教学能促进小学生更好、更快理解小学数学各类知识,从而保证小学生学习时取得更良好的学习成果.传统教学体系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主要是被动进行知识听讲,往往课堂氛围相对死板,抑制了小学生的爱玩爱动的行为,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热情.教师将生活化元素纳入学习体系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三)增强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将生活化教学良好运用,则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即便在不理解相关知识的讲解时,也能充分投入课堂学习中,使学习进度得到保证.学生对学习这一过程未产生强烈兴趣,是因为教学未能与学生生活相关联,小学生对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不能有效应用,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出现不理解的问题,学习信心受到影响.

四、小学数学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调动数学学习积极性

数学学科成绩提升效率与数学知识体系内容有较大联系,数学是一门讲究应用能力的学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应从兴趣入手,若课程并不具备较高趣味性,学生容易放弃该学科学习.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情境,进行场景模拟,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积极性,使数学学习过程变得主动,学生也能更加乐于探索数学世界.

(二)促进创新能力再开发

生活化教学可提升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再开发,并在教学期间不断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带动热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获得能力开发.生活化场景可以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由此学生便可在放松的状态下,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三)有效应用实践

生活化场景的融入,能直接帮助学生锻炼应用实践能力,因为数学课程本身是实用性、灵活性的综合体.教师借助生活化教学办法,不仅可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还可促进小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五、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现有弊端

(一)教学场景不合理

小学教学的课堂设置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学习特征,为学生创设相关教学场景,由此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更快接受相关知识,并加以良好应用.现阶段,有的教学场景并未考虑到小学生年龄特征,教学场景不够合理,学生潜能没有被充分挖掘,由此造成学生创造思维被限制.

(二)教学内容不科学

小学学习阶段,师生间主要沟通是借助教学内容,但当生活化教学开展时,有的教学内容并未科学设置,进而引发小学生对相关教学用意并不十分理解.若教学内容未和生活场景真实关联,则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会存在忧虑,教师唯有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才能让小学生收获更为理想的数学学习成果.

(三)课外活动不重视

新课改要求各教师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提升小学生素养水平.现阶段,为切实解决学习压力较大的问题,学校可适当开展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数学教学期间,若课外活动未受到科学重视,则学生不能较好地将知识内容关联生活,进而降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六、小学数学践行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

(一)教学体系生活化

小学生在生活中往往活泼好动,在课堂中却相对拘谨,因此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初学阶段,将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教师需要将教学体系生活化,软化学生对待课堂的抵触情绪,逐步将学习观念养成办法送入学生的内心.教师将教学体系生活化,促使知识探究充分体验现实生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帮助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将不同角的特点与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关联,或者鼓励学生根据钝角、直角和锐角的特点进行举例,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举例:订书器张开的角度是锐角,书本边缘的角度是直角,雨伞张开的角度是钝角,同学们还能想到生活中常见的不同角度的角吗?教师通过举例为学生进行初步指导,随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程期间,教师将生活化教学内容融入数学课堂,将数学课程的内容做以生活化形式的优化调整,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比如,数学教师可将数学问题的生活表达充分引入小学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化场景中,提高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制作完毕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怎样确定刚刚制作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对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等概念进行复习,进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课外活动生活化

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未将课外活动作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渠道,这会影响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不曾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则学习的重要性逐渐丧失,遇到难题时产生的厌学心理会加剧.教师可借助课堂上的小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技巧,并适当发起课外活动类型,让学生能在课外活动上,加强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师可以将其向生活化和课外化发展,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位置和数对的认识.首先,我们以教师的位置为原点,并在地面上画出表格,学生打乱位置站在格子的交点上.其次,我们将学生的名字写在抽签的纸条上后,将其混合.最后,学生依次抽取纸条,使用数对的方式对抽到的学生位置进行表述.游戏使学生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

七、小学数学落实生活化教学实际策略

(一)转变生活化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教师所持有的教学观念是学生能感知学科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应发挥出应尽义务,转变自身传统教学观念,将生活化教学理论加以融合应用,保证学生能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中,获得更深度的数学学习体验.传统观念中,教师对考试成绩相对更为重视,甚至常借由成绩来对学生做出教学评价,此举不利于小学生身心正向、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生活化教学相关内容融入教学实例中,帮助学生改掉不良学习习惯,以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数学知识和生活有效融合,能提升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生活化应用,体现教学价值.如在教学观察物体的正面和侧面时,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教室中的物体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可以拿出图书进行摆放,要求学生从书籍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对书籍进行观察,并在草纸上进行绘画,最后进行统一的讲解和分析.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和讨论,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沟通效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观察,转变知识考核方式,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观察的习惯,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打造生活化课堂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类生活化场景,指导小学生较为系统地理解数学知识,比如简单的教室内,便存在着较多可作为生活化教具的物品.教室空间可让学生明确立方体概念,粉笔是圆柱体,黑板周长是两宽两长相加.学生充分感知教师所创造出的情境,才可进一步探究生活化环境,最终在生活化气息浓郁的课堂环境中,完善知识体系,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可在不同课堂前,将教学内容加以生活化转变,促使学生能紧跟教师思路,完善课堂学习过程.比如在教学时间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制简易钟表,学生接触钟表教具,由此加深对时间的概念感知.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教室环境的合理利用.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书本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直角,利用球引导学生认识圆形,通过雨伞引导学生认识角度,等等.教师充分利用教室中的物品和学生进行互动,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三)注重参与性学习合作

在进行课堂外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引导小学生主观、自发分组,由此形成各个兴趣讨论小组,并在课外活动期间将适合探讨、便于合作的数学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活动,展示组内学习成果.借参与性学习的机会,小学生可在数学学习中,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由此加深对生活的感悟,提高自身数学知识储备量.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完善小学生学习思路,还要落实各项能力的培养效果,帮助学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学生在探究之中,提升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比如教学物体与图形课程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不同图形有何区分特征,并结合生活实物举例说明哪种图形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由此学生便可在讨论中获得对物体、图形的感知能力.

(四)借助生活化教学方式

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教师很难走进学生心中,这是因为小学生不愿与教师有效沟通,导致小学生难以及时获得教学启发,小学生一旦不能养成较好的数学学习思维,将在未来数学学习中时常遇到困难,不利于其学科发展.数学教师需要探究采取何种教学形式,才能更好地拉近师生距离,引导小学生获得数学思维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技巧.教师在该阶段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准确定位数学学科内容,比如教师可以举例说明生活各类场景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学生在联想中,会潜移默化地认为数学学科是重要的生活应用常识,坚定学习信心.在对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妈妈买了一个圆形的蛋糕和一个正方形的蛋糕,圆形的直径和正方形边长相同.将圆形蛋糕分成三份,将正方形蛋糕分成四份,那么选择哪份可以吃得更多呢?教师通过生活化场景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一方面加强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其得到综合发展.

(五)使用人文性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评价中,纳入人文关怀因素,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教师对自己的关爱,由此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小学生生理年龄较小,其心理发育年龄通常也不会太大.对于该阶段的教学评价,首先教师应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理,以鼓励式教学为主,辅助学生感知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变化,并帮助学生积极分析近期生理心理改变,促进师生间人文性交流.其次教师在给予教学评价时,要让学生能“听得懂”,这要求教师在评价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将各类生活场景、生活语言加以使用,让学生能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评价内容,并落实相关改进建议.比如学生在近期数学学习中,明显出现学习激情下降情况,教师可询问学生,是否生活、学习等场景中存在阻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身需求,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协调解决,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科进行生活化教学,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信息,由此增大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快学习速度,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在创新发展背景下,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观念.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打造生活化课堂环境、借助生活化教学方式、使用人文教学评价等,小学数学教师可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主体是自己,使生活化教学发挥教育效果,在教学期间引导学生找寻良好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勇于探索数学知识海洋.

作者:郭芳芳 单位:甘肃省华亭市西郊小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篇2

知识源于生活,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现代学校教育所带来的教学启示。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样要遵循数学学科的教学本质,加强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有效转化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氛围单调、教学内容乏味、教学形式单一问题的同时,更好地激发与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展开深度数学学习,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生活教育视角,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展开探究与思考。

一、生活化教学内涵分析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实际生活合理融入学科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源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与组织学生探究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的方式,将学生生活合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从而在有效削弱数学学科自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与难理解性特征的同时,促使学生基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与掌握数学原理,实现深度数学学习,建立正确的数学生活化应用意识。这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起着极为重要与关键的教学影响。此外,在生活化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实现更深入的数学感知和体会,这对学生数学学习自信的建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推动作用。因此,生活化教学是促进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奥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有利教学手段。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的重要影响和关键作用,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认知发展情况合理地展开生活化数学活动设计,以此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

1.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阶段,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且思维意识和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而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逻辑性与思维性相对较强的教学学科,自然会与学生认知习惯与思维能力存在较大的冲突与矛盾。这就使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的数学学科知识学习中受到自身认知发展有限的影响而难以实现深度数学学习,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思维能力的原因而无法跟上小学数学的教学进度,进而出现层出不穷的数学学习问题和学习障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造成打击,致使学生出现畏学、厌学等消极数学学习心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性,展开生活化教学。教师可通过构建与营造直观生活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从而在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与集中度,进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持续提高与增强。

2.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便是为学生布置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学生在练习与完成这一类型的数学作业时,其数学应用意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数学问题探究能力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升,这无论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是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与促进作用。同时,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通过设置社会实践课程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如此,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保障。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设置生活化数学教学目标,增强数学教学的目的性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发挥着极为重要与关键的教学引导作用。为进一步提升与增强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质量与水平,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教学责任与义务,并要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以此确保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和作用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稳步提高和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视域,设置科学、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教学内容与要求,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规划、教学设计,以此进一步强化小学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性,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2.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数学教学的针对性

随着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与全面贯彻,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其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与创新。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时,要充分结合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对当代小学数学教学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关注,以此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在生活化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和认知发展要求,积极组织与开展多样化的生活数学实践活动,并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将数学理论与数学实践有效融合,从而在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同时,更好地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以此促使学生实现深度数学学习与高效数学学习。

3.合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在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最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这对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和关键影响。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且仍处于认知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若想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着重关注以下问题。首先,要保证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与紧密性。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熟悉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数学课堂学习中,基于自身的认知经验展开深度学习与主动学习。其次,要加强信息技术在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教师可充分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生动、形象的教学优势,通过展示图像、播放视频影像的方式,为学生打造立体化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在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促使学生在视听感官的协调作用下,更深入地体会与感知数学学科的生活化教学本质,生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与实践生活化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实践,有助于增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但就目前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其中仍存在着较大的教学漏洞与缺失,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深度数学学习的实现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正视当前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并灵活合理地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加大教学改进与优化的力度,以此确保生活与数学能够更紧密地结合,从而在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问题探究欲望的同时,削弱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促使学生实现深度数学学习与高效数学学习。

作者:殷海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篇3

一、引言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提高数学的学习成绩,更要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数学原本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习科目,所学知识点也源于实践.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以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标准,在课堂教学时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题海战术,让学生盲目进行刷题练习,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应用题原本就创造了一种情境,将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必须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按照应用题的要求,提前设置相关的答题情境,让学生真正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提高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这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开展相关的应用题教学.

二、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解决具体问题,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试题的主题陷阱,他们往往会失分.

(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下降

数学应用题考验了学生的数学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然而,部分教师受到传统义务教育的影响,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课堂上的知识教授和课后强化学习.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思维,学生会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对应用题失去信心和兴趣.数学应用题没有跟随教学改革而变革,仍然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应用题的真正内涵,是将数学知识与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难题结合起来,让不同的学生在当前的学习阶段,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以便他们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研究相结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解题的目的只是提高学习成绩,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应用题设计的难度太高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解题能力有限,教师如果提出过分困难的问题是不恰当的.学生由于没有达到一定的智力水平,很难准确地了解主题研究中隐藏的每一个数据,从而影响了应用题的解答.有些数学应用题为了追求新颖,题目设计上引用一些文言文或采取其他的提问方式,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应用题的整体设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不相关,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师重视题海战术,忽视了对应用题技巧的传授

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深刻,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束缚.即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没有得到更新,教学重心仍然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就盲目进行相关的试题训练.这种方式的确能在一段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小学数学应用问题解决中的障碍分析

小学数学应用问题解决的障碍主要从三个方面产生,即学生的认知障碍、问题特点造成的障碍和教学带来的障碍.很多学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是因为题目背景在设置时较为灵活,加重了学生的理解负担,学生不能理解题目的内容.从教学的角度看,这和学生缺乏相关的读题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看不懂题目,所以在解题中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有部分学生阅读问题不认真,导致错误.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占据主体地位,没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也阻碍了问题的解决.

四、小学应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一)提前创建生活情境,做好相关的生活化教学

环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并学会合理使用所学.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实施,教师可以将生活融入课堂,创建学生熟悉的环境.比如,在“速度与路程关系”中,教师举例说明了铁路长度的实际问题.生活情境可以简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让他们熟悉有关领域的重要信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优化应用题主题选择

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选择主题,改变复杂的生活经历问题,缩小学生与应用题之间的距离,并鼓励他们一题多解.除了将复杂的课题转化为学生生活的日常经验,教师还可以利用材料将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变成简单的话题.适用例子:班级代表收到了45份作业,其中有20份数学作业和25份语文作业.已知语文作业已收齐,则数学作业还剩多少没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是在单纯地解决数学题目,而是在解决班级实际问题,复杂的数学应用题转变成了实际的生活话题.

(三)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审题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对问题的具体含义有了明确的认识,才能真正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难题.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在解决相关的数学应用题时,有的学生没有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就已经开始计算和答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没有弄明白题目的问题,也没有把握题目中的一些细节,在计算和答题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应用题,不少简单的题目中学生也容易出错,这就与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审题时,学生不仅要了解题目的问题以及相关细节,还要深入其中,对题目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及相关信息的加工.我们在解一道应用题时,第一步,要初读题目,提取题目中的一些有效信息,随后对题目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标记;第二步,要细致分析标记出的关键字和词,一些关键词之间往往表明了数量关系,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以“小刚的跳高成绩比小军少0.06米”为例,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究竟是小刚跳得比较高,还是小军跳得比较高,在分析中学生得出具体的关系式.又如,在对大象和鲸鱼的重量进行比较时,提出“鲸鱼的重量是大象的33倍”,这就需要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倍数关系,列出合适的关系式.学生抓住事件的主体部分,把握应用题的关键词,并将其转化成合适的数学语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题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学生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的审题练习时,也要有意识地放慢脚步,适当地进行慢训练,以一些经典的数学题案例为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四)数形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核心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绝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他们在开展相关教学方法时,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缺乏相关的数形结合思想,这在根本上限制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数形结合训练时,可以提前帮助学生树立数形转换意识.一般来说,数形结合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以数解形”.也就是说要将图形转化为数字.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往往会出现图画的模式,通过对话,要求学生解决对话中的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学生巧妙地将图形转化成数字,利用数字解决问题.在解决该类实际问题前,学生要对题目中的图片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对图片中出现的一些数字进行有效提取,从而将其转化成数学语言.第二种是“以形助数”.也就是说,要将数字转化为数学图形,有些应用题会出现许多数字,这对学生的解题思路会产生严重的干扰.为了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051合的思想,将数字转化成图形或思维导图的模式,使学生加强对数字的认识,从而理清题目中的信息,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转化成实际问题.即使是一些理论性较强、题目较枯燥的数学应用题,在这种方法的帮助下,也非常容易解决.第三种是“数形互变”.很多数学题目中并不是单纯罗列了数字和文字,而是既有相关的图片,又有文字表述,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图片与数量关系的表达做到对应处理,根据题目的要求展开相关的计算.以小学数学中的方程案例为例,不少小学生对于方程的理解并不透彻,难以理解方程中未知数的存在.教师在讲解此类应用题时,就可以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首先可以复习相关的方程知识,利用方程解决实际应用题;其次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方程中的未知数替换成图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不仅加强了对方程的理解、认知,还形成了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挖掘课本中的生活化元素,注重对第二课堂的创新设计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拥有非常丰富的生活化元素,相关工作者在设计课程时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尤其是应用题部分,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积极挖掘课文中的生活化元素,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生活化元素,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难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以“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模拟超市购物,通过购买指定的物品,进行相关加减法的计算.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教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还帮助学生体会到当前的物价水平,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除了深挖教学中的生活化元素,数学教师还要加强对第二课堂的创新设计,实现课内、课外的一体化教学.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抛出一个生活化的例子,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数学学习,帮助家庭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课后复习时,教师要围绕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生活化元素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开展相关的数学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演练的模式,让学生将一些数学应用题目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在第二课堂中.在情境应用的过程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题目信息.

(六)设计开放的数学应用题,锻炼学生的思维

对于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的应用题教学时,要做出改变.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探索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应用题,在解决这些应用题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开放的数学应用题并没有具体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给出的答案和理由满足题目要求和生活要求即可.在不少小学生的认知中,他们往往认为数学题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在学习以及解答的过程中苦苦追求标准答案,却忽视了应用题创作中的思维练习.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买水果为例,通过标注水果的不同价格,让学生充分发挥出50元在水果购买中的价值.在这个题目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数字,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师选择的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系,所以学生对于问题并不陌生,能够快速地抓住问题的关键,解决实际问题.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数学应用题在学生日常学习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同时,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同学在实际的数学考试过程中就是因为不会应用题,数学成绩上不去.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应用问题,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应用问题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牛亚飞 单位:宁县春荣镇董家小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篇4

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能力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伴随着练习,学生在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技能会突飞猛进.然而,在进步的同时,过程是十分艰苦的,如果在一段时间之内得不到回报,那么学生很可能因此而丧失信心,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使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学习,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其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而是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课堂氛围过于枯燥

小学课堂上“学趣味”的缺失导致小学数学课堂乏味、枯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快速进入数学知识的海洋,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氛围枯燥会使学生无法优化自主学习能力,无法突破以往的学习状态,从而降低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无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受系统的教育.很多学生无法从游戏教育中及时地转变过来,仍然在小学的学习中将游戏、玩耍等作为重点,对小学的学习方式和时间要求都不能很好地适应,这导致其在进入小学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错过了在低年级打好基础的时机,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

(三)教师在课堂中过于重视自身的主导位置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都比较小,身心尚未成熟,好奇心比较强,很容易被新鲜的事情所吸引,课堂注意力比较差,甚至会出现课堂说话、打闹等情况.有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强调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位置,会对一些学生的要求过高,甚至过于严格,这样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恐惧,从而使学生畏惧学习,失去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教师在课堂上会对学生讲一些大道理,或者使用一些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这些方式根本无法对学生产生有效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课堂神采飞扬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情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既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他们所需要的“情境因素”,往往采取直接授课的形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又没有考虑到学生兴趣的激发问题.在小学时期,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要想让学生积极表现,教师就需要从教学情境的创设入手,让他们熟知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教学呈现崭新的面貌,让数学课堂神采飞扬.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钟表”中所蕴藏的数学智慧.教师可以通过指针的拨动向学生展示时间是如何变化的,并且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摆出时间,学生进行识别.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由学生拨动指针,使其对“时、分、秒”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对钟表以及时间进行绘画.教师可以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时间”“钟表”的由来以及演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从而使数学课堂神采飞扬.

(二)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发挥个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很多学生“唯分数论”,使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得到了重视.学生不仅要学会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应用知识,学会灵活变通,学会举一反三.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本质上是让生活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中自动链接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从而在生活中及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将数学学习当作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了解学生在学习前后所经历的变化、取得的进步以及仍然存在的不足.教师要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教师不要总是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这样会使学生盲目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在自身没有消化吸收的情况下,贸然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以学生“上课是否积极回答问题”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并且采取累计计分的方式,让表现良好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奖励.除此之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根据多次检验和练习的成果掌握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成就.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发挥个性,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三)组织互动探究,增强学生体验

互动探究式课堂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我们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如果教师能够让班里的学习氛围保持在一种热烈的状态下,那么学生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从而能够以一种更加有干劲的心态进行学习.考虑到这一点,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中设置互动探究的环节,给予学生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疑问,如果他们没有获得这些疑问的答案,就会对后续学习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互动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让他们通过团结协作来发现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增强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实践活动中的“掷一掷”游戏来推动数学课堂的开展.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是否真的在状态.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骰子”,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投掷活动.学生要将每次投掷的结果都记录下来,并且对下一次投掷的结果进行预测,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证明“谁猜得对”.渐渐地,学生会发现,每次投掷的结果似乎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都处在某种“可能性”当中.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个“可能性”理念当作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继续探究.教师组织互动探究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潜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喜欢与他人一同做活动,同时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得到他人的认同.数学的探究过程对学生来讲充满着吸引力,这是因为学生在得知最终结果之前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往往比他们个人苦苦钻研更加有效果.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会产生更多令人惊喜的“火花”.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引导,可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进行独立解决,然后向他人进行求助.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确保发挥学生潜力.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其他小组成员在自己的什么位置上,并且进行画图标记,将其他小组成员与自己的方位标记出来.在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组的讨论情况四处查看,听一听学生的讨论情况,也可以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方向.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全面地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讨论活动的内容和实施方案,让学生少走弯路,从而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探索实践.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潜力.

(五)渗透生活元素,丰富学生体验

教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重视生活元素在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树立起生活化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及时思考自己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且进行运用,同时可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解题.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粉刷围墙”这一环节展开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直接让学生求正方体或者长方体体积的方式来讲授本节知识.而现在,教师更关注将“形体”转换成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一些事物,从而使学生更多关注知识的应用.教师将抽象化为形象,给学生的思考带来了更多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有利于丰富学生体验,让学生在热爱生活的同时,热爱数学学习.

(六)创新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突破

在实施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与现实之间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教师可能觉得某一个方法可行,但是在实践中并非如此.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学科本身的性质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而不是盲目地模仿他人的学习策略.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来说同样适用.因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实践,致力于实现教学突破.听课与磨课是教师个人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利用信息技术传递教学理念.教师可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达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情谊.这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让学生爱屋及乌,热爱上数学学习.此外,教师要注意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创新教学实践,能够实现教学突破,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七)创设现实性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将教学和生活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对数学的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现实性的问题情境,做好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效衔接,使教学更加生活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部编版关于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知识传授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做调查,并以统计图的形式将调查结果体现出来.这种现实性的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既可以了解同学,又可以对知识有所实践,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又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2.能够区分判断平移和旋转运动.3.能够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4.能够画出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图形.5.初步了解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多种多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展开探究.第一,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环境的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神采飞扬.第二,教师可以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发挥个性.第三,教师可以组织互动探究,让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发现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第四,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发挥学生潜力.第五,教师可以渗透生活元素,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展开思考,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第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突破.第七,教师可以创设现实性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作者:马亚男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