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时间:2022-10-28 15:59:00

导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篇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建筑工程造价一直以来相对较高,如何能减少工程造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控制就是对建筑施工阶段涉及各项造价的因素进行有效调度,以此来降低工程造价。在城市工程建筑建设全过程,由于工程规模较大,整个施工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且项目参与方较多,必须通过工程造价效益分析控制模型的构建,来对参与城市建筑工程各方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因此对于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控制技术

影响建筑工程造价效应的三大支柱分别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其中建设单位属于源头性影响因素,如果建筑单位自身管理水平有限,就会影响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设计概算金额与设计单位的收益呈正比,同时还会受到设计人员专业素养、设计操作规范与否等因素的影响[1];施工单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采用套取差价方式、更改设计内容等。为对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进行优化与控制,需采取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控制技术。数据调度是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控制的方法,可以通过统筹调度工程中的造价数据,有效提升数据的访问与控制水平,能对工程造价的预测经济序列矢量进行确定,其公式为:(1)式中:f(θ)—不同因素的贡献度;ui(θ,ζi;t)—工程造价的经济信息特征流;m(t)—时间序列;θ—工程造价经济特征质量;ζi—建筑结构强度特征;S—用于描述迁移信息。在对影响工程造价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时,可以在公式(1)的应用下进行权重赋值,并实现精准分析,工程承接单位的成本控制方案、材料实时价格与其他三种影响因素,可以分别赋值,然后计算。通过计算得出f(θ)的值,当f(θ)的值在阈值以上时,说明其精度符合要求。为对特征空间载迁移量进行分析,令h=1mj,这样就可以得到描述公式:(2)式中:D—建筑工程造价信息流控制维数;mj—建筑工程造价效益的信息特征;h—此时城市建筑工程造价的效益。在对数据进行调度限制时,需通过阈值的设定实现,阈值为(0,0.5),将工程造价的信息数据集在初始条件下表示为R,这样就可以得到R的表达式:R={G,Z,D*t},其中G为工程造价预算论域,Z为工程项目经济指标负载。在对初始调度网络进行归一离散处理后,在对工程造价进行估测时就可以通过空间自回归模型完成,这样工程造价效益分配控制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质量量化调度是重要内容,是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控制的重要手段,可以使用质量量化状态方程进行计算,方程如下:式中:φ.—造价线性回归的特征向量;μ—工程造价效益的贡献权重;q—工程造价效益测量信息的特征向量;δ、λ、ζ—工程造价效益以往测量数据信息;0—工程造价效益初始状态。位移适量的测量值要在质量量化调度分配模型下获取,并通过高斯牛顿迭代法计算下求出效率临界值[2]。然后要将预算成本最大值、质量最差能接受的最大值计算出来,并明确效率系数以及质量与效率的相关系数,高效完成质量化调度。

2提出问题

城市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会贯穿工程造价,所以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降低城市建筑的成本费用。城市建筑工程全过程涉及的费用主要有设计费用、采购费用、施工费用等。在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时,需考虑很多因素,不仅要保证建筑场地工程质量,还要考虑建筑工程的标准性。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工程造价效益的整体控制依然存在一定问题,所以要强化效益分配的控制能力。在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时,并不是十分的合理,在我国建筑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工程造价方式并没有得到大的进步与发展,也没有相关的前沿性研究成果。相比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造价效益的计价方式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在奖惩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中计价方式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造成建筑工程造价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建筑行业也开始加快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但在建筑行业的造价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控制仿真的研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难以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有效支持。

3模型建立

通过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控制模型的建立,能确保工程质量,提升工程效益。要对工程造价效益的主要变量进行统计,并计算出效率测度模型回归结果,计算时要明确市场成本、用于描述工程造价效益测量信息等。衡量内部控制质量,要明确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效益约束特征方程={λl-S}U=0,其中,l为特征值,U为l相应的特征向量。工程造价成本模型如下:式中:f—需变异位串适应度值;R1—建筑工程中的实际成本水平;在工程造价中材料费与人工费是两个重要要素,所以在对工程造价效益分配控制中,将这两个要素看作经济性指标,采取关联性分解处理效益型指标与经济性指标,并使用BU表示效益型指标,用BV表示经济性指标,进而能确定工程质量-效率-造价效益分配控制模型,构建的模型如下:通过阈值加权能完成均衡博弈,可以对工程造价效益预测的主成分特征进行分析,控制好工程造价效益分配。在对工程造价效益的预测过程中,能通过城市工程造价效益分配控制,提升预测的精准度,有效减少成本[3]。在控制模型求解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静态层次融合法,但这种方法难以均衡质量、效率与造价收益,所以模型求解需使用博弈均衡控制法,实现三者之间的均衡。在最优决策函数的确定时,可以使用遗传算法获取,在将各个参数的大概区间得到后,要进行编码处理,然后形成初始种群,对适应函数值进行计算,并通过多种方式处理,形成一代种群。用G(B)对最优决策函数进行描述,然后求一阶偏导后置0。

4案例分析

4.1工程案例

某市普通建筑工程总共有24幢,以7号楼为例,该建筑属于7层楼。钢筋混凝土条为基材,采用面砖为外墙,墙体设计为空心砖。在本项目中所使用的混凝土、砂浆等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要明确钢筋、混凝土、空心砖的价格,同时也要对工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与税金等进行确定,费用分别为139万元、829万元、492万元、82万元。然后再找出三幢已经建好的楼,将其作为参照在对城市建筑工程的价格进行估计时需构造模糊子集:φ=δ(ω1φ1+ω2φ2+ω3φ3+ω4φ4),其中φ为工程预算带确定值、δ为变化系数、ω为权重。通过计算,可以确定出三幢楼的工程造价,通过对ω赋值,然后代入公式可以确定城市建筑工程预算。

4.2测试

①对均衡最优解集进行测试。对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的影响特征集合中,不同因素的影响水平不同,所以在对不同因素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时,可以在加权后对权重进行描述。在确定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时,可以利用回归分析中离散点的关系分析,然后涂在加权系数定量分析下确定贴合度[4]。②工程造价效益分配成熟度测试。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控制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下,对影响结果的评价因素进行选择,筛选评价指标,并最终得到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投资决策阶段的指标有决策准备、投资估算等,在设计阶段有设计管理、设计预算等,在不同的阶段指标不同[4]。在对工程造价效益分配成熟度测试时,要使用问卷调查,确定指标关键性,然后构建判断矩阵,各指标的权重值可以在层次分析法下求出。同时也要进行一致性核查,避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计算时需对下面几个指标进行合理计算:为获取综合评价值,需对本文研究技术、文献技术成熟度进行打分,然后综合得到结果。以100分为满分,专家打分之后确定出重要指标的评分。对重要指标赋值,并按照公式计算出指标层的综合值,计算公式为公式(9)。同时也要判定成熟级别,并能得出评价综合值。相比之下本文技术的分数更高,所以属于优化级,说明在控制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时效果更好。

4.3建议

①加强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控制中,为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要加强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在工程造价计算与施工工期计算过程中,有许多细节值得注意,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当材料出现变更时,或者工期需要延长时,这些问题就会对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产生影响[5]。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要求能够通过模型构建,分析各影响因子对工程造价效益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为保证模型构建质量,需合理选择各项指标,并能按照要求展开计算与分析,确保计算的可靠性。所以为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提升计算的精准度,需引进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通过计算机建模,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在建模过程中得到关注,对建筑物的应力、施工质量等可以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进行衡量。在仿真模拟过程中,要有效把握投资的资源,模拟分析能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保证造价数据分析期间的可靠性与稳定性[6]。②加强对仿真研究的推进力度。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控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且会涉及诸多内容与细节,单纯采用人工建模按时会影响计算的效率与精准度[7]。同时在计算机的模拟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的数据推导与计算依然使用人工方式,将会让整个计算过程愈加复杂,所以必须摆脱这种复杂的建模与计算过程,对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控制流程进行简化,能直观了解数据构成,并对整体效益进行衡量,确保工程造价人员各项工作的有效性与合理性。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控制,要求能构建模型,使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这就对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工作人员要掌握造价控制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能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提升数据分析效率,保证数据分析的精准度。为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项目单位需加强人才培养,为城市建筑工程造价效益的分配优化控制提供支持。同时,也要加强人才的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保证工作人员能重视此项工作,确保工作全过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5结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建筑建设质量与速度加快,但传统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必须提出新的技术方法,能强化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优化与控制,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在工程质量-效率-造价效益分配控制模型的构建下,能了解影响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为建筑工程造价效益分配的优化与控制奠定基础,有效降低造价,减少建筑工程的成本支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梁慧玲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篇2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运用技术原理、科学方法在人员各司其职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后续提出的创新策略更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的系统活动。本文将围绕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1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1.1缺少对工程造价管理价值认知

缺少对工程造价管理价值认知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建筑工程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仍然以计划经济调控的方式作为主要管理方法,过于追求便捷的静态定额管理,难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内容变更进行有效评估与分析,产生的额外经济费用也得不到及时确认,许多企业是以统一的标准作为施工原则,在考虑市场价格后确定施工方案,但这种管理方法会存在偏离实际情况的问题,所计划的工程造价也会与实际价值产生偏差。而且许多工作人员会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施工造价控制环节,没有注重前期的预算规划及竣工核算,在此过程中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造价管理问题,便会造成管理脱节,使工程造价管理失控。另一方面,表现在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在材料、设备管理等方面都有待加强,会出现在建筑设计时消耗大量的基建材料,或是材料过剩的情况,从而引发资金的不必要支出。

1.2成本管控有待加强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成本管控工作的目的在于平衡技术与经济问题,应找出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之后采取一系列调整措施,避免出现成本失控问题。但根据实际调查显示,以往的成本控制工作一直得不到理想把控效果,究其原因在于计划方案相对陈旧,过于注重全局的工程造价管理,而没有细化到各管理环节,导致施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1.3基础管理效率偏低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基础管理效率偏低的问题,其原因一是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建筑材料的实际价格受市场环境影响,无论是新政策的颁布,还是人们需求的变更都会造成建筑材料价格的波动,但许多施工单位没有针对此类问题制定完整的应对措施,所编制的信息价目表不够完善,当材料价格出现上调或下降时往往无法第一时间进行调整。二是建筑工程规模较大的施工单位缺少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分享,导致在开展审核预算表工作时,经常因数据量庞大、数据来源渠道众多,造成许多投资预算指标难以满足施工需要。三是许多工作人员制定的规划方案不切实际,经常盲目套用其他方案,没有充分解析当地的工程预算规定,使工程造价管理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

2新形势下造价管理创新策略实施路径分析

新形势是指我国社会经济正处在不断变化的阶段,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要求各企业以实现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目标,将产品价格确立为市场核心机制,而各地政府也应加强创新改革,紧抓新形势下不断涌现的多元化机遇,把握多元化的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帮助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更符合新形势的实际需求。为此本文以甘肃省金昌市某建筑工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以下3种创新策略的实施路径。

2.1明确造价目标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逐渐走向世界,与国际建筑行业的业务交流愈发频繁,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规模都得到了一定提升与拓展,但在此过程中也因为大量的工作内容使工程造价管理事务变得复杂、繁多,亟需各管理部门打破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趋势,全面调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察、监督作用,做好各阶段的成本经济控制,使各项施工内容有序衔接,进一步确定造价目标。同时要处理好承包商与业主之间出现的经济纠纷与利益矛盾,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双赢的发展目标,促进两者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2.2开展全过程动态管理

全过程工程造价汇总见表1,动态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本文将围绕其中最重要的3个阶段进行详细阐述。2.2.1投资阶段在投资阶段,甘肃省金昌市某建筑工程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基础信息的收集量,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加强施工地区的数据分析,探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不同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数据,以此作为参考对象,并对即将开展的施工项目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推测未来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方向,明确国家对建筑工程的管控措施。同时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了不同项目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适用性比对,并站在投资成本角度来判断工程规模建设是否合理,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2]。2.2.2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首先,优先选取业务能力出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设计机构作为建设基本保障,建设单位在进行任务委托之前需要做好设计单位的资质考察工作,评估设计单位的信誉状况,对不同设计单位的业务能力进行比对分析,确保取得最佳的造价效果。其次,为了避免浪费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升,将设计预算资金把控在合理范围内,需要将总资金拆解为不同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之后再根据设计工作需求完成资金的二次拆分,比如技术设计、研发设计等,而不同模块需要对应一定的资金限额,借助横向与纵向资金的结合,达到强化管理效率的目的。再次,在设计变更模块当中也需要设立资金限额标准,尽可能减少变更内容,并在后期施工建设过程中实现技术方案的优化,找出初期规划中存在的技术漏洞与管理瑕疵,降低盲目投资产生的经济损失,并根据施工的不断推进,依照实际施工状况进行适当调整。在该施工项目中,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了人员创新性的鼓舞力度,加强了投资规模的控制效果,达成技术投资与经济投入的占比平衡。最后,在监督、检查方面要做好施工方与当地政府的有机协调,建立高素质监督团队,严格审查单位内部成员,做好高水平监管人才的引入工作,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理体系,并借助行政化方式将管理系统推向市场,更好为大众提供服务。2.2.3施工阶段目前甘肃省金昌市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总体上大致表现为以下4点:一是材料选择,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量较大,所需基础建材数量较多,通常情况下基础材料所耗费的投资金额可达总体投资的50%以上,因此建筑单位要在施工开展前预先进行材料价格的横向比对,合理选择材料的供应商,在保证材料质量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的资金支出。二是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特点,比如大雨、暴雪都会延误工程开展,导致工程内容变更。为此需要管理部门制定局部变更的管理规划,明确材料、机械设备的入场时间及应用方法,避免工程预算因外部因素出现大幅度变化。三是签订合同之前为了防止引发经济纠纷,建筑单位要为可能出现的经济矛盾制定详细标准,为管理人员提供参照物,科学规定计费基准。四是在交工之前由管理人员亲自前往施工现场,实地感受工程变更状况,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将变更出现的额外费用划入到竣工审核范围内,进一步优化造价管理效率。同时建设单位要将此次工程建设作为项目经验,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估,并要求预算人员了解合同内容,材料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合同的签订与修改,以此保证合同内容科学合理,即便在施工后期出现签证问题或是材料的过度使用,也能帮助建筑单位第一时间判断申请索赔的可能性。2.2.4竣工验收阶段在竣工验收阶段,建筑企业一方面要促进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对成本预算进行全面分析,并收集招投标文件、工程图纸、会审记录、变更数据等资料,将其作为工程结算依据,强化工程造价把控效率。另一方面要进行合同条款的核对,精准计算各项费用支出,要求变更内容体现在纸质文件中。同时还要做好跟踪审核工作,加强对各施工环节的审查力度,以标价为参考对象,以工程量清单作为审核依据,对人工、设备等成本费用进行换算[3]。此外还要准确核对工程量及费用组成,判断是否存在工程量重复计算的问题,企业是否扣除了圈梁及环梁所占的体积,在计算钢筋材料时是否以去除防护层后的体积完成计算,并利用3D建模的方法,使相关数据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便于进行金额校准与数据分析。在费用组成的审查方面,要做好协议文件的费用组成比对,根据当前费率完成精准计算,评估相关文件的时效性。

2.3提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新形势下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愈发频繁,若想实现与国际文化接轨,强化工程造价管理质量,需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方法,打破人工识图、套定额等模式的束缚,积极引入全新的智能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即利用计算方法依照样本特征将样本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能够实现研究模式的自动判读,实现复杂信息的高效处理;第二,要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与思想培养,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意识,要求人员及时学习我国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依照政策的变化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适当调整,同时建筑单位要开展定期考核检测工作,督促人员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弥补与加强。此外,还要落实各工作人员的实际责任,要求管理部门编制完善的审核标准,制定严格的奖惩体系,对于出现审核误差的人员采取一定的惩戒,帮助人员及时弥补自身不足,避免此类问题反复发生,进一步规范人员的管理行为及安全意识,明确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3新形势下提高造价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新形势下提高造价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可分为以下3种:一是要完善管理体系,进一步改善计价模式,我国传统预算定额存在编制周期过长的问题,一直以来都难以准确反映市场的价格变化趋势,不利于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转变,容易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根据工程实体性消耗,采用量价分离的原则,要求招标人根据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标准,提供真实工程数量,以此完成自主报价。同时要打造严密的评标体系,规范竣工结算流程,若出现现场变更签证的情况,需要依次交由监理、审计及建设单位完成审批,如果涉及的金额较高,要预先获取预算报单位的管理层批准后才可实施。此外,应聘请专门的中介机构参与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防止徇私舞弊现象的产生。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当前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仍不够专业,亟需成立众多中小型项目的咨询服务机构,降低行政干预,依照现代化理念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咨询结构的监督效果。同时工程造价咨询管理也可与EPC模式适当结合,为承包人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利用过程控制的方法更好地把控施工环节,监督采购流程,保证项目按期完成。三是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高质量信息传递系统,构建互联网数据传输平台,提高资源的分享效率,强化管理的时效性,利用智能程序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全方位分析,自行找出潜在的风险点,做到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把控。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明确造价目标、开展全过程动态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等措施,以此保障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各环节的成本支出,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促进各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万强 杨斐 单位:金昌市建管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篇3

随着施工进度的推移,建筑物造价的变动、造价预算编制的不当,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单位的总体效益。在建筑工程实际经营中,造价超过预算的情况也屡见不鲜,通过做好造价超计划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合理规避,就可以提升施工水平,从而提高施工的整体效益。完善的造价预算技术不但可以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同时也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速度和效率,与企业的效益息息相关。所以,施工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工程造价成本的重视,对其加以全面研究、合理管理,尽量避免超过预算的不良现象。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重要性

造价预算制度在建筑业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现实状况来看,它不但可以健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减少某些项目多余的建设费用开支。还可以有效增强建筑工程造价的科学性,进而减少返工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它还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盈利状况。因为,在实际工作当中,施工企业只有将投入的资金发挥出最大化效益,才能不浪费工程成本的支出,确保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盈利。此外,通过工程造价的成本监控对各工程指明投资方向,有效防止了在当前阶段中,项目施工单位盲目建设的情况发生。

二、建筑成本超预算的成因分析

(一)预算方案存在短板

建筑项目一般实行造价计划,不过部分企业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标准较少,项目计划出现不符时,也会导致费用超标。项目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欠缺,部分计划没有反映出项目实际费用,与现场状况不匹配,项目实施中必定会存在困难,项目逾期风险大,不利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价值提高。工程造价计划不能动态调整,关于建筑材料、人力、设备费用计算的预算中,依据的是当时市场报价。而市场在持续变动中,建筑周期很长,项目实施中材料价格、人员开支等会因为价格而变动。这些价格的上涨,必定会与成本不一致。

(二)对招标涵盖信息掌握不够全面,对风险要素考察不够

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投资方的资金来源和因投资连续性而带来的对担保能力的风险了解不够,造成在中标后建设时,因资金投入不充分而导致的大量成本增加以及管理工作失控等现象。招标文件中涉及对施工内容了解还不够全面,仅按清单内价格,施工图纸内和目录外的不同收费,常常在招标文件中一语带过。轻则可以用利润补亏欠,更甚者,还会对施工单位造成信誉度不良的影响。

(三)受环境、市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工程项目的建造实施过程中不但周期长,且牵涉广泛,相应工程的售价会由于技术和人力采购等外在条件的变动出现相应的波动,造成预算价值高于实际施工价值,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另外,因为项目人员的忽视,对价格、人员、机械设备等要素未进行深入调查,造成出现费用超过收入的情况,进而导致费用超标,严重降低了项目的效益。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正确掌握预算价格及人员、物资、机具、装备等价格的变动,从而保证项目成果和现场实施效果一致。

(四)造价预算缺乏合理性

工程预算的精度与预算编制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对工作现场的熟悉情况有关。预算编制人员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掌握欠缺,也导致了工程造价成本信息不足,从而不能对工程项目的支出情况及时反映。在很多施工企业中,由于预算编制部门人员往往是直接隶属于经营管理的财务部门,与专案经营主管之间的财务来往是横向往来,从而造成了预算编制部门人员对工程项目信息的了解不充分,或者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不当,导致了工程造价超出项目预算现象的出现。

(五)预算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预算管理人员的素养和技能是确保工程造价计划准确性、合理性的根本条件,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工程知识,同时也要了解有关法律、政策,合理把握设计、建造、采购、投标等过程,从而有效控制和调节工程费用,减少对项目的损失。而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计划负责人没有充分预见和管理建筑材料及相关费用变动,使得很多项目没有纳入计划内,导致计划成果和现实工程造价脱节,甚至加大了部分成本投资、材料损失,由此造成超过预算问题的产生。

三、开展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的意义

(一)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通过项目预算编制,有助于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弄清楚项目的设计重点和范围,从而避免由于信息不明确而造成设计方案中出现偏差的现象。而这种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的矛盾,从而给建设项目的整体工程造价带来很大的冲击。在项目实施前,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提前进行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可以及早找到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充分的调研分析,从而找到可行性的解决办法。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防止项目中发生返工和重修等重大问题。必须说明的是,设计方案的更改常常会引起施工成本的提高,唯有及时发现工程建设的问题,方可保障项目的顺畅推进,有效防止出现工程造价超过预算问题的产生,管理人员就可以有效管理工程资金。

(二)减少资本消耗,增加建筑企业的利润

实施项目计划管理还可以使得项目更为合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与造价管理人员之间必须在工作流程中保持紧密的交流和联系,并使施工方法与技术方案保持一致。如果二者在施工流程中产生分歧,会直接造成人工、物料和方法上的差异,而且还很容易形成工程造价超预算的现象。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工艺设计方案与实际技术设计方案必须一致。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更改工艺措施,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工艺研究,并制定比较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注意技术问题,又要注意施工进度问题,并通过比较合理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共同完成工程。通过超预算监控工作,可以合理地降低建设项目投资消耗,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总体利润。对一个较大型的工程而言,由于建筑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也因此增加预算难度,因此超预算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就必须综合考虑各方的各种因素。所以,项目管理者必须清楚不同项目资源的使用状况,要针对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同情况,研究制订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及工程经费的合理使用率。

四、建筑工程超预算的控制策略

(一)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就工程施工建设项目而言,由于规模大且具有较长的工程建设时间,这在一定意义上加大了项目的建设难度。一旦在施工中没有合理管理,就容易出现超预算的问题。在当前时期,要想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资金管理,要求技术人员注意实施计划的制定,由此可以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发生资金损失。譬如说对于某些重大建筑工程,如果建筑技术人员设计的施工方法比较合理,就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的周期,建筑物的损耗率也就会大为减少。另外,由于现代科技的日益发达,工程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吸纳新的施工工艺,并定期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训练,以提高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时掌控施工进度。

(二)强化不同环节的造价控制

目前不少造价人员在项目过程中没有注意项目实施步骤,通过这个步骤往往就容易产生资金的损失,进而导致项目的超预算。此外,就建筑工程施工而言,造价人员必须清楚项目中的具体内容,并在项目过程中对这些具体内容逐一执行,从而对核心细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譬如说进行现场签证施工后,必须根据协议内容并对财务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还可以针对工程的需要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项目过程和施工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控,如此才可以合理计算工程支出,并对支付过程进行合理的管理,防止出现异常支出的现象。如果工程人员在实际工作活动中发现存在上述情况,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反馈,并研究制订出合理的处理措施,以便更有效地减少造价风险。而在建筑施工中,造价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有效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从而促使他们可以在施工企业中维持核心竞争力。

(三)密切关注施工材料的价格信息

在施工项目中,想要更有效地遏制工程造价超过预算,造价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流程中必须密切注意施工材料的价格信息,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逐步调整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方法,以此提高工程造价超过预算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而对于大规模施工建设项目而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用到不少建筑材料,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预算管理的难度。而想要克服这种情况,项目管理工作者就必须根据实际工地的建筑材料损耗状况,适时对相关项目价格做出合理的调节,以避免工程造价超过项目预算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施工工作中的工程采购人员必须对采购项目进行管理与调整,并在项目中严格按采购项目进行施工物资的供应,以避免施工物资的堆积。从工程采购人员的立场出发,在项目中必须从多方面加以重视,根据项目开展进程,精确地测算出材料的损耗状况,并根据施工物资的实际需求价格确定购买的具体金额。在进行购买项目之前,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譬如说施工现场工人对建筑材料的实际使用状况,谨慎选择供应商。

(四)科学合理预测市场环境

预算部门必须对价格情况深入调查,并参照以往的物价变化,以做出合理预估。与此同时,必须对各项成本与工程造价进行有机组合,由此来提高预算水平的测量精度,以便尽量减少超过预算问题的发生。此外,为防止物价较大波动,由此产生的超过预算问题,相关部门必须主动出手,对房地产经营状况实施主动调控与控制,由此才能形成良性的房地产价格生态。

(五)增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专业能力

对建筑企业而言,在现阶段要想提升预算员的专业能力,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施工企业必须定时进行不同形式的专业技能训练,并对造价管理人员的训练效果进行科学的考评,利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其次,造价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法规常识与市场经济基础知识的自学,对新手阶段的造价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唯有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才可以在制定项目计划前熟悉材料价格,掌握价格知识,对预算项目提前进行专业知识准备。最后,由于造价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尤为重要,因此,施工企业还能够通过经常举办的专题讨论会和工程知识讲座,或者聘请业内知名的专家进行知识讲座,使造价人员与专家展开面对面的沟通,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解决员工的困惑。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项目之前,还可以前往施工现场进行更全面的核对,从而提高施工计划项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预算编制部门也必须进行技术研究,并根据市场数据对工程建设物资的价值做出合理的预估,以便从管理方面对工程预算进行管理,减少预算的费用,从而使得预算费用与具体的项目相匹配。

(六)完善工程管理机制

就建筑工程而言,企业若想有良好的成长前景,还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因此,只有不断完善企业造价管理体制机制,才能做到对项目费用的合理管理。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的进程中,唯有明确工作主体,使每个工程人员都能清楚自己职责,才能合理规范其自身活动,从而保证工程造价资金管理的最高效率。就实施过程而言,企业唯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以提高施工效率,方可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管理好施工中超预算问题。

(七)加强材料的价格管理

在建筑工程当中,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主体。就实际情况而言,建筑物材料消耗所占的费用约为整体工程的70%,因此想要避免超预算的情况,就需要从材料着手。首先,要落实到具体细节上,在每一步施工环节中,都要加强相应的管控,以此来减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不必要损失。其次,在进行材料的购买时,要合理确定建筑工程中进货的批量和批次,以免出现多进漏进的情况。最后,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施工计划,以免工程后期返工问题的出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超预算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也很难完全避免超过预算现象的产生。作为工程造价的管理者,要尽量减少在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超预算现象。或者说把逾额部分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在对建筑项目的投入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管理职能。

作者:邵自康 单位: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篇4

1引言

现阶段,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没有统一的市场标准,亦未形成良好的市场化竞争模式,导致预制构件等价格信息不能做到公开透明,对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成本无法进行全局把控比对。同时由于各方面因素限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较慢,设计团队、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从业人员的经验较少,没有足够充分的实战经验,不利于管理层等各层工作人员进行高效工作。对于装配式工程量清单来说,其内容较传统的工程量清单编制有较多的不同之处,但由于目前大部分仍套用传统工程量清单,便会使得工程量清单项目缺项或者漏项,不利于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精准的造价预算。除此之外,伴随着绿色环保建筑理念,在装配式建筑构建期间,构件的标准化、精准化等对材料、技术等要求也随之提高。

2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高的原因分析

2.1设计阶段

与传统现浇阶段设计工作相比,装配式的设计单位需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设计内容更冗杂,设计阶段更持久。首先,将投资限额作为设计造价目标,分解为各个专业的目标,其次由各个专业设计队伍依据分目标进行初步的设计概算,并保证初步设计概算与项目投资额的偏差在合理范围内,然后基于此进行施工图深化与限额设计,始终确保设计预算不超设计概算。因此,设计单位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时,不仅需要设计人员专业的设计知识,还要将限额设计与后期施工等穿插在整个设计阶段。例如,设计人员在对PC构件进行设计时,不仅要掌握项目的特点与需求,还要了解构件的制作、安装、拆分、围护、支撑、机电水电安装等方面。针对装配式建筑而言,设计阶段是装配式建筑造价的黄金阶段。但是据我国目前发展而言,拥有丰富设计经验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单位匮乏,设计人员对深化设计、设计拆分、设计变更等较难把握。同时,无法提前了解下一阶段构件生产的各种真实情况,故这些原因使得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较普通建筑造价预算偏高。

2.2预制构件采购、运输阶段

预制构件采购阶段是装配式建筑的特有阶段。装配式建筑能够工业化生产安装,较重要的环节就是预制构件的生产。就目前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处于起步阶段,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不大,数量也少,导致构件生产企业不能批量生产,从而逐步造成构件需求少,供应随之减少。而供应单位数量下降,势必会造成构件价格上涨的情况。加之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阶段,新产品、新材料等市场价格较高。预制构件的采购价格的上升就带来整个工程预算的增加。此外,装配式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和市场价格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控还不够,市场上构件价格参差的现象较多。这也就导致了预制构件的采购价格过高,从而大大降低建筑企业对装配式的投入。另外,生产预制构件与实际项目施工现场距离较远,所以在对构件和材料运输过程中会额外产生大量费用。与此同时,因为预制构件材料的重量及体积较大,在运输过程中还应采取特殊的加固保护措施,防止损坏,对质量和工期造成影响,在对装配式工程构配件材料的运输时期,所花费的运输费用较大,不易控制。

2.3施工阶段

对于整个建造过程,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比例最大的阶段。与传统建筑的施工阶段相比,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与构件生产企业、运输单位的协调工作直接影响到项目造价。对此阶段的人工费来说,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运输、安装对工人有比较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对施工方管理班组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对于施工机械而言,装配式建筑施工所选择的机械台班费和进出场费用等,都高于一般施工所用机械产生的费用。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装配式设计施工经验较少,不只是设计人员经验不足,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性也不足。就存在前期设计与后期施工不合理等状况,造成此阶段工程变更较多。总体来说,在施工阶段不仅要支付较高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等,还需承担各种管理费用、工程变更等费用。

3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优化策略

针对装配式各个阶段影响造价因素分析后,不难发现,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各个阶段的人员选用、机械选择、方案比选等计算均缺少一定标准性。故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期科学高效降低工程造价,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3.1完善市场信息及标准规范

3.1.1PC构件市场价格信息的完善装配式建筑大部分使用工厂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以及部分现浇相结合。其中工厂预制的构件在整个造价预算中占比较大,故PC构件的价格将直接影响到装配式造价预算的把控,这就要求PC构件市场价格信息要进一步完善。但目前来说,预制构件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PC构件的价格通常包含原材料费用、劳务费、模板费、工厂厂房租赁费用等,这些费用的组成就造成了PC构件价格的不确定。因此,在提出装配式造价预算优化策略时,较重要的是对预制构件市场价格进行深度的把控。对整个行业来说,尽快对预制构件制作统一的市场化标准,统一预制构件的价格组成,同时增加装配式建筑构件价格的动态信息展示。对于企业来说,提高构件的标准化,明确PC构件的价格构成,降低预制构件的价格不确定性。3.1.2完善装配式建筑造价计量规范工程计量计价规范是建筑工程计量的标准化文件。在建造过程中,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混凝土现浇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的构成存在较大的区别,现今的计量计价规范制定的工程量清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列项缺失等。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的计量计价规范。我国目前对装配式的计量等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现有的装配式工程量清单构成,还不够完善。一是装配式较现浇新增部分的完善,例如PC构件计量应由数量、体积、钢筋、坐浆长度、注浆工程量和接头数量、抗剪连接件数量、外墙缝的数量、预制构件外墙交接后塞保温块、外墙防渗聚氯乙烯塑料棒等构成;二是对常规内容,在清单项目中进一步全面描述,明确工程量。通过对计量计价标准规范的完善,满足对于装配式建筑造价把控的需要,实现对装配式计量计价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对促进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3.2针对装配式建筑特质选取合适的计算基数

3.2.1选取适用于管理费、规费和利润的费率等我国大部分的省份对造价组成中的管理费、规费和利润的计算是用一定的基数乘以对应的费率确定的。企业管理费及利润根据各地区规定的费率乘以规定的计价基础得出。其中,管理费的计价基础一般选择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和,利润则取人、料、机费及管理费的和。规费必须按照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计算,其计算基数往往只包含人工费。在装配式建筑中,材料费通常是指预制构件的价格,经过统计分析,预制构件费用在装配式造价构成中占比40%~80%,其构件材料费不仅有原材料费用,还包含了机械、构件运输、管理费等相应的分摊费用。这就导致了材料费较现浇结构显著增加,由于大部分的人工费用已分摊在预制构件价格中,所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现场的人工费也会明显减少。因此,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装配率的高低影响着人工费、材料费等的计算基数和费率,因此在预算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调整,选择选取适用于管理费、规费和利润的费率等。3.2.2选择合适的措施项目计价依据措施项目费是用于完成工程实体在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应用也就改变了传统的措施项目费用组成。例如,现浇结构所必需的混凝土模板安装等常规项目费用显著减少,脚手架的安拆费用不再按照建筑面积进行计算。在装配式施工中,为满足装配式特殊的施工要求,同时也会涌现出新的一批措施项目。例如,构件运输到现场所产生的的堆放费用、构件进行施工时所产生的工作面支撑费用以及在预制构件安装中所产生的各种直接或间接措施项目费用。然而,在目前进行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的过程中,其关注点仍主要停留在实体工程项目上,对于辅助工程实体项目所产生的非工程实体项目关注较少,无论是直接措施结构还是间接措施项目,如预制道路、预制支撑架、基坑中的水平和垂直支护结构、预制塔吊和承台基础等,导致计价依据不足。因此,为进一步准确地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预算,选择合适的措施项目计价依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3推广新型承包模式等加快完善市场化竞争模式

由于装配式建造的不同之处,分阶段管理不仅会造成信息断层,更会加大预算支出。由此,推广应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积极推动项目全周期总体布局,总体把控,资源整合,减少无必要支出。同时,利用BIM+等信息管理技术,实现装配式建造全生命周期的科学有效管理,既能高效传达信息促进各参与方协作配合,同时降低期间各项支出,达到降低装配式建筑预算这一目的。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不断加大装配式建筑的使用率,增加预制构件的产量,提高各方参与人员的实战经验,降低构件的各项摊销支出,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生产的工业化、市场化竞争模式,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体系,达到以市场引导发展的目的。

4结语

由于工程造价预算过高以及造价控制等方面的难题,严重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使用率。只有对装配式建筑造价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优化策略,才能在实际推广中有更完备的理论基础,才能改变装配式建筑面临的难题。依照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形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因此,以保障施工质量为前提,不断深入完善合理、科学、精准有效的造价预算分析,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装配式建筑的绿色环保、工业化生产等优点,进一步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价值。

作者:苗泽惠 张雪一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